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山河-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郗浮薇没什么表情的说道:“陛下的心思,怎么会是我这个才面圣过一次的女流能够揣测的?”

    将徐景昌刚才的话原封不动还给了他,才继续道,“前些日子济宁卫所被劫狱,济宁大族邹家独子邹一昂为人掳去,正是姚灼素之母姚氏所为。”

    “……姚氏也打算动我?”徐景昌沉着脸,问。

    郗浮薇冷冷道:“这个你放心!人家姚氏心存大志,首要的就是捣乱开河之事,暂时还顾不上你!”

    瞥了眼松口气的徐景昌,“姚氏母女,是在我以西席身份进入邹府后,从南面赶过去的。而不久前,就是年初的时候,应天府这边的行首邢芳归,跟着义父北上,在济宁落脚。这两拨人都跟建文余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顿了顿,她说出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十年来还没死心的建文余孽一心一意想着颠覆永乐一朝,只是陛下英明神武,海清河晏,他们实在找不到机会。”

    “这次为了开河的事情,陛下调动了南北数地三十万民夫,都是青壮男子。”

    “建文余孽所以起了歹毒之心,派人潜入汉王殿下的封地云南,搜集瘴疠之气,制作毒物,由邢芳归这个行首亲自出马掩护,送至北方!”

    这也是邢芳归要跟宋礼一块儿动身的缘故,不仅仅是贱籍以及行首的身份容易受到轻贱,想沾宋礼的光少点麻烦。更是因为跟着宋礼,她的行李物件,包括随从的东西,都可以最大程度的得到一路上关卡检查的豁免。

    “建文余孽希望用这些毒物在民夫中间散播瘟疫,屠戮无辜!”

    “从而动摇国本,扰乱社稷……这么大的事情,若非陛下仁慈,念及旧情,都不需要亲自处置你,只要将消息散播出去,你觉得你是什么下场?”

    郗浮薇冷笑,“别说什么你只是睡了姚氏的女儿,根本不知道姚氏的身份!说句不好听的话,运河横亘南北,那么长的水路,瘴毒为什么会从济宁开始?不就是因为你一时兴起,惹了姚氏的怨恨?!单凭这一点,御史就会上表弹劾,请陛下夺了你的爵都是轻的!”

    国朝如今统共才多少人?

    如果建文余孽这个计划成功了,他们能不能改朝换代且不说,朱氏江山元气大伤是铁板钉钉了!

    这是削减国祚的灾祸,株连九族都不过分!

    “……”徐景昌脸色难看,张着嘴,好一会儿,却没在意自己的罪名,因为他知道,既然永乐帝暗示自己约郗浮薇过来谈一谈,显然不打算将事情公开,只是敲打一下,他缓缓问,“如此骇人听闻之举……要不是你才面圣过,我简直不能相信。”

    “但既然建文余孽预备了瘴毒,为什么还要劫狱?”

    思索了会儿,他不解的问,“而且据说你也遇见了刺客什么的?”

    既然都打算针对民夫了,干嘛还要搞那么多大动作,唯恐吸引不到朝廷的注意力?

    “我义父又不是傻子,那么多民夫聚集起来做事,当时气候也要转暖了,能不预备着防范疫病?”郗浮薇淡淡说道,“所以他们在去年的时候,一听说我进入邹府了,马上派了姚氏母女过去投亲……毕竟,邹府作为济宁大族,派人犒劳那一段河道上的民夫理所当然不是吗?!”

    “至于我遇见刺客……”她深深看了眼徐景昌,“这自然是因为,建文余孽意图一石二鸟,试图将以瘴疠之气谋害民夫的罪名,嫁祸给汉王殿下!”

    徐景昌沉默了会儿,问:“真的全是建文余孽?”

    “难道还能是汉王殿下不爱惜黎庶至此?”郗浮薇平静反问。

    这话让徐景昌瞳孔缩了缩,过了会儿才点头,瓮声瓮气道:“我知道了。”

    又说,“难怪是你过来禀告。”

    ……八成,此番的事情,建文余孽就是个幌子。

    真正的主谋,就是汉王,甚至还有赵王。

    只是永乐帝统共就三个儿子,汉王是在靖难之役里多次救过永乐帝的,一度也是他最宠爱的孩子。

    从感情上,皇帝肯定舍不得亲生儿子背负这种几近叛国的罪名;从利弊上,皇子争位到了不惜谋害百姓的地步,对皇室有什么好处?

    所以不管真相如何,只能是建文余孽来背锅。

    甚至为了防止消息传出去之后,建文余孽掀桌子,拿出汉王、赵王跟他们私。通的罪名,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济宁方面的宋礼跟沈窃蓝,连个正经使者都不敢派,只能让全程参与这些事情的郗浮薇,打着探亲的旗号来应天府,当面与永乐帝说明。

    现在永乐帝的心情一定很不好。

    哪怕是专门冷静了这么久才召见的郗浮薇,但不管这位皇帝是多么的英明神武,面对亲生儿子,总归还是跟寻常人父一样,抱着一丝渺茫希望,希望儿子不是那种丧心病狂的人。

    郗浮薇的禀告,无疑是打碎了永乐帝的这份期望。

    也幸亏永乐帝对于大部分建文余孽虽然狠辣的紧,对自己人却一向宽容。

    当年太祖皇帝定鼎之后差不多将“鸟尽弓藏”演绎的淋漓尽致,靖难功臣却到现在还在享受荣耀,且一直得到永乐帝的信任与偏爱。

    比如说,定国公府。

    不然郗浮薇此番面圣只怕是有去无回。

    徐景昌心里想着,忽然问:“你遇刺的事情……真是建文余孽所为?”

    见郗浮薇皱眉,他看了看左右,小声说,“沈窃蓝跟你义父干的吧?那几个侍卫有问题?”

    宋礼身边不干净这事儿贵胄们很多都知道,之前撺掇宋稼娘打扰沈窃蓝做事的管事,那还是在宋府伺候多年的老人呢。

    这也是没办法,建文朝过去十年,那一代人还活着,像邹知寒那种不情不愿被建文余孽胁迫做事的有,如姚氏那种认定了建文帝才是正统的人也有。

    靖难之役的四年里,建文帝虽然屡出昏招,可麾下的臣子们也不都是吃干饭的。

    不定就已经开始渗透潜入了。

    而且如宋家夫人所言,为着宋礼主持运河的事情,很多人家都想着跟宋礼合谋发财,毕竟运河这么大的工程,随便做点手脚都够几代人吃喝不尽了。

    这些缘故之下,想方设法给宋礼身边安插眼线、策反老人的手段不要太多。

    徐景昌觉得建文余孽应该没那么傻,在郗浮薇一介女流身上浪费时间精力与人手。

    关键是,根本没把郗浮薇怎么样。

    八成是宋礼跟沈窃蓝体恤上意,不想牵扯到汉王、赵王,给“建文余孽意图栽赃”弄个证据。

    只是看永乐帝这秘密召见的架势,显然对于整件事情都不打算声张了。

    “……东宫,厉害啊。”这天徐景昌送走郗浮薇之后,独自在庭院里站了好一会儿,最终长出了口气,吩咐左右,“查一下库房,预备给东宫道贺。”

正文 第一百五十章 沈家

    后宫。

    贵妃张氏看着跪在地上的内侍:“让你传的话,都传过去了?”

    内侍磕了个头,才低声说:“回娘娘的话,都跟太子妃那边的人说了。”

    “下去吧。”贵妃点一点头,“这事儿不要对外说。”

    等这内侍下去后,她的陪嫁上来伺候,纳闷问:“娘娘,陛下这么护着汉王殿下,您怎么还要给太子妃通风报信?且不说汉王殿下那心思,咱们宫里头这些人谁不知道,就说太子殿下明明是嫡长子,这些年来却过的小心翼翼,再知道汉王殿下捅出这么大篓子来还得了陛下的赦免,心里不定什么滋味呢!见咱们宫里头的人去告诉,天知道会怎么想?”

    没准,以为贵妃故意讽刺他们呢。

    “汉王殿下捅出这么大的篓子?”贵妃闻言,忽然眯起眼,看着她,“本宫都不知道汉王殿下做了什么,你倒是知道了?”

    “没有。”陪嫁看她脸色不对,慌忙说,“奴婢就是那么一猜……毕竟陛下日理万机的,要没点要紧事情,怎么可能亲自召见宋尚书家的义女?奴婢就是想着那郗小姐是打北边来的,宋尚书跟太子妃的娘家外甥沈二公子又都在济宁,八成同开河有关系。陛下开河的心思十分坚决,若是朝臣胆敢从中作梗,早就被拖出来杀鸡儆猴了,哪里需要如此掩人耳目?必然是皇家的私事,陛下念着骨肉情分不好张扬,这才做的隐蔽。”

    贵妃垂眸片刻,缓缓道:“你太聪明了。”

    “……奴婢不敢。”陪嫁跟了她几十年,辗转南北,算是比骨肉还亲密的心腹了,贵妃膝下无儿无女,永乐帝的后宫虽然规模不说多大,却也不寂寞,多少个漫漫长夜,都是陪嫁陪着过来的,所以陪嫁在她跟前说话自来没什么顾忌,这会儿听着语声不对劲,心里才一个“咯噔”,低声说,“娘娘,奴婢……逾越了。”

    “几位殿下的事情,不是你我可以置喙的。”贵妃抚摸着腕上的玉镯,这要是其他宫人,是必然要灭口的,然而几十年朝夕相处彼此扶持过来的老人,她到底有点不忍心,沉默片刻,点了句,“陛下之所以让本宫出面请宋家女眷入宫玩耍,图的就是本宫膝下没有子女,从来不掺合几位殿下之间的事情。”

    陪嫁小心翼翼道:“那娘娘刚才派人去给东宫传话……?”

    “本宫不掺合他们的事情,是因为他们左右都不是本宫亲生的,就算本宫帮着的那位赢了,也不会尊本宫为太后。”张贵妃不以为然的说道,“所以犯不着为了他们之间谁胜谁败涉险。但如今陛下心意已决,本宫为了将来能够安度晚年,示好一番,陛下总不会这点面子都不给本宫。”

    到底她是永乐帝还在潜邸的时候就陪着的老人。

    “可是陛下不是又护着汉王殿下了?”陪嫁诧异,“娘娘您示好的却是太子殿下?”

    贵妃淡淡瞥她一眼:“你都猜出来这次是汉王殿下惹了事情,甚至重大到陛下都不敢明着召人问个明白,必须要兜个大圈子走女眷的路子不说,算算那郗小姐抵达应天府的时间到现在,这都多少天了?你说这事情有多大?”

    陪嫁说:“是啊,这么大的事情,陛下都给他压下去了,可见陛下到底疼爱汉王殿下。”

    “当然疼爱了。”贵妃讽刺的笑了笑,“毕竟汉王殿下打小就爱舞刀弄枪的,当年靖难之役的时候,更是三番几次的救下陛下过……虽然是嫡次子,可谁叫太子殿下不良于行,更遑论是上阵杀敌呢?可是再疼爱,陛下又不是那等昏君,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你以为他会随随便便传下去么?”

    “本来太子殿下作为嫡长子,素来无过,就不好废弃。”

    “如今嫡次子的汉王殿下又犯了大事,陛下会不想着自己还在,汉王殿下犯错,犹自可以收拾。要是将来……朱氏的江山,总不能传到汉王殿下手里就摇摇欲坠了吧?!”

    陪嫁变了脸色,小声道:“娘娘慎言。”

    这种妄测国祚的话,怎么能随便说呢?

    “陛下去年亲征之际,让皇长孙镇守北京,已经是一种暗示。”贵妃没理会,只说,“如果汉王殿下跟赵王殿下沉得住气,继续好好表现,多跟陛下叙旧,兴许还有回天之力。可这次那郗小姐入宫面圣之后么……你等着吧。”

    她缓缓说,“皇长孙……只怕不日就会是皇太孙了。”

    毕竟,永乐帝既然因为汉王此番的举动,彻底绝了改立这儿子的念头,那么肯定要暗示众人,免得许多人蒙在鼓里,继续跟着汉王、赵王图谋夺储,给朝廷、给皇室添乱。

    问题是从这位皇帝召见郗浮薇都要兜一大圈子还遮遮掩掩,做足了准备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外界的怀疑与揣测来看,汉王这次犯的事情,大小且不论,肯定不是那种可以公开的。

    甚至严重到了公开之后永乐帝都吃不消的地步。

    那么永乐帝就不能公然宣布对次子跟幼子的不满,否则朝野上下聪明人很多,不定就猜出了蛛丝马迹。

    不宣布对汉王、赵王的不满,也不好贸然加恩太子夫妇,毕竟他们已经非常尊贵了,实在没什么好加的。

    倒是孙辈可以做文章。

    本来永乐帝就喜欢皇长孙。

    有去年皇长孙随他北巡、镇守北京的事情打底,册为太孙也有足够的理由,不至于让人联想到永乐帝不希望他们去想的方向。

    又彻底断绝了二王争夺储君的心思。

    贵妃回想着娘家的女眷,有些遗憾的叹口气:“可惜本宫跟太子妃虽然都姓张,却素来没多少交情,在瞻基那孩子的婚事上说不上话。”

    不然她好几个待字闺中的侄女,就算争取不了正妻的位子,做个妃嫔什么,生下一儿半女的,总也能延续张家跟皇室的情谊。

    “国公爷膝下子嗣昌盛,诸位公子孙公子都是孝顺懂事又有才干的。”陪嫁安慰,“就算小姐们入不了皇长孙的内闱,府里头的富贵,也还是会延续下去的。”

    而且,“皇长孙不是还有个同母所出的亲兄弟?”

    “那孩子还小呢。”贵妃说道,“将来如何也不清楚,万一是个不成器的,岂不是害苦了本宫的侄女儿?”

    她娘家家世可不低,就算亲爹已经没了,兄长承了国公爵,几个兄弟都有封赏在身,声势比如今的徐家其实还要鼎盛点。

    所以女孩子给皇长孙做侧室可以考虑,给皇长孙的兄弟,那就必须是正房了。

    不但得是正房,还得看那皇孙的品行如何,是不是那种能过日子的人。

    可皇长孙的同母兄弟如今还懵懵懂懂,谁知道以后是贤是愚?

    “皇长孙不是还有表兄弟?”陪嫁灵机一动,“张家子弟之外,太子妃娘家外甥,就是沈家二公子,如今正在济宁府做事的,说是才貌双全,能干的很,太子妃在娘家亲戚里头,向来就偏疼他。那位似乎还未婚娶?”

    “是吗?”贵妃眯起眼,“你将这沈二的情况与本宫仔细说说。”

    ……被贵妃主仆惦记上的沈窃蓝的家里,这会儿也在讨论这儿子的婚事:“那郗氏来应天府已经有些日子,如今业已入宫面圣过了,咱们也该同她碰个面,看看蓝儿的眼力如何了。”

    沈窃蓝的亲娘张氏皱着眉,说道,“如果是个好的当然最好不过,宋家义女这个身份配蓝儿固然低了点,勉强也算过关……到时候就说我看中她,主动说给蓝儿的。”

    这时候讲究婚姻大事男女做主,可不作兴自己在外面找人。

    “可贵妃召宋家女眷入宫时又没叫咱们。”她女儿沈三小姐在旁说,“咱们总不好上宫门外堵人去,何况人家这会儿算算时间应该回去宋府了。直接去宋府的话……咱们这几个月跟宋府都没什么走动,忽然热络起来,只怕惹人怀疑。”

    张氏就问:“你那些玩伴里,最近可有办生辰宴啊赏花会之类的?”

    “有是有,问题是人家也不见得肯给她帖子,到底只是一个义女。”沈三小姐说,“而且还是跟徐景鸳、宋稼娘关系好的。宋稼娘也就算了,徐景鸳多会得罪人?我们过生辰请客,都巴不得她不要来,实在碍不过面子,才不得不请她。宋家徐家都说徐景鸳跟宋稼娘皆十分喜爱那郗浮薇,甚至推荐给宋尚书做了义女……这段时间,大家堵在说那郗浮薇必然是个谄媚小人,溜须拍马的哄住了徐景鸳跟宋稼娘呢!”

    张氏脸色就不好看了:“这些小姐家,怎么都这么碎嘴?”

    要是儿子没看中郗浮薇也就算了。

    看中了郗浮薇,这女孩子被这么说,等她跟自己儿子成了之后,自己儿子岂不是也要被议论眼力不行?

    要说张氏这会儿就做好准备迎接郗浮薇做儿媳妇了,也是没办法。

    才接到消息的时候,就是老仆传回来的,她就跟老仆想的一样坚决反对。毕竟高门贵胄的年轻子弟,才推了跟门当户对人家小姐的婚事,跟脚就说看上独自在外时认识的乡绅之女,还是孤女了,任谁都会觉得儿子碰见了狐狸精。

    尤其早先沈家跟宋家的联姻告吹,可不就是宋稼娘说郗浮薇勾引自己准未婚夫吗?

    张氏甚至都觉得儿子到底年轻,该不会见色起意,被人家有手腕的女孩子迷的神魂颠倒,以至于冤枉了宋小姐?

    然而沈窃蓝写回来的信一次比一次态度强硬,反正就是他的婚事他做主。

    如果张氏不肯让他娶郗浮薇,那他也不会娶张氏选的女孩子,大不了就这么拖着。

    拖个一年半载没指望的话,他就让郗浮薇另外嫁人,自己等遇见下个心动的女子再成亲……万一遇不见?那就不成亲好了。

    反正他只是嫡次子,传宗接代有他大哥在呢!

    张氏被气得要死,偏她丈夫儿子都没当回事,确认是良家女,人也清白,反过来让她放宽心:“只要是真心对蓝儿的,出身差点就差点吧,不是好歹还有宋家义女这个身份撑场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