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氏看了一眼房二河,道:“晚起就不用了,寅正起就行了。你爹今日刚说了想明日早起一会儿。”
第70章 喂鸡喂猪。
“啊?起那么早干啥?”房言问道。
“你爹爹是看咱们家店铺没有旁边人家开的早; 去的时候县城里都有人了,所以想早一些。”
寅正; 也就是早上四点钟。房言想了想,也行吧; 至少没有三点多起床了。
“爹爹一想到县城的生意,你让我晚起我也睡不着。一醒过来就浑身都是劲儿。呵呵。”房二河道。
房言想劳动人民真可爱。
房大妮儿看了一眼鸡圈里的鸡; 说道:“而且; 爹娘,你们可以多买一些鸡了; 你们没看咱们家的鸡现在有很多都是一天下两个蛋了吗; 多买些鸡,鸡蛋也能是双份的。咱们可以在店铺里卖了,生的熟的都可以卖; 卖的多了,这些也是个进项。”
“爹,这里面已经有二十几只鸡了,您可以抽空盖个大一些的鸡圈了,最好是两层的。能把大小不同的鸡分开。”房言补充道。她记得以前见过的养殖场的鸡就是在鸡舍里面,分上中下很多层; 外面再用网罩住。这样不仅利于区分鸡的大小和种类; 还有利于管理; 打扫。
房二河道:“这个简单,爹一会儿就找人买些砖去。”
现在赚的钱多了,要干的活也多了; 像原来的那种便宜的土坯,也不用再自己做了。累不说,还特别的慢。还是用好一些的砖块吧,能用的久一些。即使鸡圈坏了,还是拆开来翻修一下。
房二河看了一眼菜地外面的矮矮的围墙,说道:“等咱们家再多赚点钱,外面的围墙还是要垒的高高的才好。只用篱笆扎起来还是不行。”
对的!这也是房言一直操心的问题。之前因为没钱,买不起那么多的砖和土坯,所以外面还只是矮矮的一层。如今,也还是没钱,所以还得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把这一亩地全都圈起来了。
“不过,爹,咱们家可以养一条狗了。最好是凶一点的狗,晚上也能看着点菜地。”
王氏也道:“确实,孩儿他爹,你去找条狗吧。大妮儿和二妮儿两个人在家,养条狗也好。”
房大妮儿道:“娘,哪里就会有危险了,荷花跟她弟弟也是天天两个人在家的,啥事儿也没有的。”
房二河道:“养吧,也让你娘放心。”
商量完事情之后,房二河就去找人买砖块了。回来的时候,手里就抱着一条小狗,是一只土黄色的小狗,中间掺杂着黑色的毛发。眼睛黑溜溜的看着房言。
房言惊喜的道:“爹,你这速度够快的啊,说要找小狗,这就找到了。”
房二河笑着道:“这也是巧了,正好遇到你成叔,跟他聊了几句。他家的狗刚出生没多久,还剩下三只小的,爹就去要了一只。”
房大妮儿也走过来,惊喜的看着房二河怀里的小狗。
第二天早上房言和房大妮儿不用早起,可是她俩还是在寅正的时候醒过来了。生物钟真的是个可怕的东西,古代的晚上娱乐活动也比较少,睡得早,醒的也早了。
姐妹俩索性也不再睡了,起来帮忙了,等送走了房二河一行人,房大妮儿开始给鸡和猪准备吃食了。
给小鸡吃的是麸子,打面粉的时候剩下的那种东西。在灾荒年代,这种东西有时候是给人吃的。给猪吃的是糠。
这两样东西都要煮一煮,或者用熟水烫一烫才能给鸡和猪吃。
房大妮儿就是在弄这些东西。
而房言,开始去菜地里寻找比较老一点的野菜了,和房二河昨天下午切好的草混在一起,都给鸡和猪吃了。
看着鸡和猪吃的美味的样子,房言眼里看到的都是一个个铜板。
不过,这么肥的猪杀了肯定很好吃吧。吃过灵泉浸泡过的草,味道一定特别好。还有鸡,有一波公鸡可以杀着吃了。买的时候自然是想买母鸡的,但是这也要碰运气的,有些看走眼了,养着养着才发现其实是公鸡。
嗯,等两个哥哥回来就可以提议了。
房言正幻想着呢,房大妮儿开始说话了。
“二妮儿,你有没有觉得咱们家的猪长得好快啊!”
“啊?长得快?没觉得啊。”她从前没有养过猪,也不知道猪到底长得多快。
房大妮儿指着前段时间刚买的两头猪说道:“这两头猪好像比那头最先买的猪长得快。我记得那头猪长了一个月才长成这么大吧,这才不到一个月呢,就这么大了。”
房言惊喜的道:“真的吗,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不过,它们吃的也多啊,长得快也是正常的。”
不料,房大妮儿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对啊,不止猪,就连咱家新买的鸡都长得快了。”
反正这会儿也没别人,菜地的秘密他们也没说出去过。房言看了房大妮儿一眼,说道:“大姐,这还用想吗,肯定是跟咱们家的菜地有关系的。鸡吃了都能下两个蛋了,没道理不长肉啊。”
房大妮儿点了点头,道:“嗯,姐也是这样想的。最近咱们上午不在家,鸡都饿的嗷嗷叫了。以后咱们姐妹俩在家,可得好好的养一养咱们家的鸡和猪了。说不定能长得更快了。”
等到辰时的时候,有人来串门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荷花和她弟弟房林。
这也是她娘交代的,让她过来这边。昨天的时候李氏也跟王氏提过了,想要荷花跟着房大妮儿学一学绣花。李氏自己是不会绣花的,见房大妮儿绣花绣的活灵活现的,早就眼馋了。
她是没必要学了,但是她女儿可以跟着学一学。正好,这几个人还能聚在一起玩,大人们在外面做工也省心。
荷花比房大妮儿大一岁,今年十三岁了,在这时候,也该说亲了。只不过之前家里穷,她长得也一般,因此还没说上。
李氏的想法就是让女儿学学绣花,不说以后好说一个好媒,至少以后出嫁了饿不着了。还能算是一门手艺,拿出去卖钱。不过,她也知道,女儿的年龄太大了一些,这会儿学也有些晚了。但是,学一点总比什么都不学的好。
房言已经被房大妮儿压着绣了半个时辰了,这会儿看到荷花姐来了,赶紧领着房林出去玩儿了。绣花真的不如逗狗玩儿。遛遛狗,然后又去菜地里拔了拔草。
一个时辰过后,房言让房大妮儿和荷花都休息一下。这会儿,她开始实施自己酝酿已久的计划了。
房言道:“姐,我今天听你的话绣花了,你也得听我的,多看会儿书。正好,荷花姐和房林也在,大家一起学吧。”
绣花什么的只能算是一门生存的手艺,多读点书才是硬道理。
荷花道:“言姐儿,我就不用学了吧,我这么大了,学了也没用。让林哥儿跟你学。”
房大妮儿道:“二妮儿,姐也不学了,你手里拿的那几本书姐都学过了。我还是和荷花姐一起绣绣花吧。”
房言出声阻止道:“不行,天天绣花有什么意思,你们也要休息一下的。就这么说定了,都得学。”
荷花这时候扯了扯手中的手帕,略微不好意思的说道:“言姐儿,不是姐姐不跟你一起学,这纸和笔也着实贵了些,咱们家买不起。还是只教弟弟一个人吧。”
房言一听这话,笑着说道:“荷花姐,你想多了,咱们哪里就用得到纸和笔了,就咱们这初学者的水平,拿着纸和笔也是浪费的。咱们就认认字,读读书罢了。咱们身为女子虽然不能考科举做官,但是多识几个字,多读几本书也能增长增长见识。你说是不是啊,荷花姐?你难道就不好奇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咱们虽然不能走遍大江南北,但是书中都写到了呢,多看看书咱们就能知道了。”
房言见房大妮儿和荷花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一副思考的样子,也没再说些什么。她知道的,这两个人一定会被她说通的。她已经给房大妮儿做了那么多思想工作了,她早就应该沦陷了。今天也就是碍于有外人在,所以想偷懒罢了。
果然,过了一会儿,房大妮儿道:“荷花姐,要不然咱们跟着二妮儿学一会儿?之前大哥他们教我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认字、读书,用不着写字的。”
谁又不想读书识字呢,在这个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时代,大家对读书都是非常的渴望的。但是,因为读书太贵成本太高,很多人都是望而却步的。
荷花这会儿激动的手都有点抖,颤抖着声音说道:“哎,好。”
见说动了这两个人,房言又跟林哥儿说道:“房林,你年纪也不小了,我听婶婶说麦收过后就要送你去学堂了。我就当是提前教教你吧。等你去学堂的时候就能轻松一点了。”
房林一副老实忠厚的样子,跟他爹爹一样。不仅性子,样子长得也很像他爹爹。听了房言的话,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嗯,好的。”
房言见他乖巧的样子,也笑眯眯的点了点头。乖巧的孩子最是惹人爱了。虽然房林比她还大上一些,可是非常听她的话。刚刚也是如此,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房言去书房把自己准备好的“黑板”拿了出来,说是黑板,其实就是一块拼接起来的木板。这块木板是房言让房二河给她做的。黑板下面用几根木棍立了起来,放在了院子中间。
然后房言又把自己准备好的“炭笔”拿了出来,这个炭笔就是房言拿着木棍沾着锅底灰做成的。
房大妮儿、房荷花、房林三个人乖乖的做好。
她用炭笔在黑板上写上“三字经”三个字,然后拿出来房大郎的《三字经》教大家读了起来,她读一句,其他三个人跟着她读一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已专。”
对于初学者而言,先学习这四句就好了。学太多了也消化不了。
几个人正学着呢,房言发现门口似乎来了个人。
她往外面看了一眼之后,那人从门口露出来头了,说道:“言姐儿。”
房言一看,原来是房青。她笑着说道:“青姐,你来了。”
虽然房青从来没来过他们家,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过来,房言还是高兴的跟她打着招呼。
第71章 读书识字。
其他几个人一看是房青; 也都互相打起招呼来。
“你们这是干啥呢?”房青红着脸问道。
荷花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言姐儿教我们读书呢。”
房青惊讶的说道:“房言,你竟然还识字啊; 你好厉害啊!”
房言看着房青崇拜的目光,谦虚的说道:“哪里哪里; 就认识几个字简单的字罢了。”
“那也好厉害啊!我就一个字都不认识的。”房青羡慕的看着房言。
房言道:“你要是想学,不嫌弃的话; 我也可以教教你。”普及义务教育; 扫除文盲率,人人有责啊。
房青红着脸道:“不; 不用了; 我奶奶还让我回家喂鸡呢。我来就是看看我们家的小狗怎么样了。”
“啊?小狗?原来我们家的小狗是从你们家要来的啊。”
“对,昨天二伯去我家拿的。”
房言指了指房檐底下的筐子,说道:“它在里面晒暖呢。”
房青走过来看了一眼; 说道:“看来它在这里挺好的。我看也看过了,就先回家去了。”走之前,房青还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院子里黑板上的字。
房言看着房青的背影,又说了一遍:“青姐儿,你要是没事儿的话也来跟我识几个字好了。虽然我会的不多,但一定把自己会的教给你们。”
房青听了这话; 站在脚步; 抿了抿唇; 看了房言一眼,说道:“好。我回去问问我娘。”
房青走了之后,房言又开始教了起来。这次; 荷花明显的学的更认真了。一个时辰过后,她甚至有意犹未尽。
就连房大妮儿喊她继续绣花,她都指着黑板上不会的字问她怎么念。
房言高兴的为荷花解答。
等到吃饭的时候,房荷花和房林就回家去了。房言和房大妮儿开始喂鸡喂猪,然后做饭了。
一个时辰后,房二河和王氏从县城回来了。王氏担心两个女儿,仔细的问了问她们今天都做了什么,听房大妮儿说了他们一上午做的事情之后,王氏也放心下来了。
房二河在旁边道:“你娘担心你们,今天咱们提早了一刻钟回来。其实啊,村里比镇上或者县城可要好多了,家家户户都是认识的,出不了什么事情的。”
王氏嗔了房二河一眼,说道:“光说我,是谁在店铺里还找二妮儿来着。”
房二河被王氏一说,呵呵的笑了笑没再讲话。
晚上李氏来和面的时候,看到房言,笑着说道:“言姐儿,我听荷花说了,你今天白天教他们姐弟俩识字了。婶婶真的是要谢谢你了。”
房言笑嘻嘻的说道:“婶婶,哪里就用得着这样客气了。我也是在家闲着没事儿做才教他们识字的,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
李氏摸了摸房言的头发,说道:“那婶婶也是要谢谢你的,咱们家没钱,要等到麦收过了才能送林哥儿去学堂读书。你这提前教了他,可不是帮了我们大忙吗。而且啊,荷花一个女孩子也能跟着你识字,这样很好。我回家了,她还要教我呢。”
说着,李氏擦了擦眼角。
房言看着李氏的样子,心情也比较复杂。相比较于后世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这时候文盲还是非常的多的。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朝代,别说让女孩子读书了,就是男孩子都有很多上不起学的。
只是,要想富,不教育好孩子怎么能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王氏也听房大妮儿提起过这一茬了,上前拉着李氏的手说道:“她婶婶,快别谢她了。她啊,就是喜欢教别人。我们家大妮儿本来不爱读书的,也被她看着每天要看书才行。真的是比我们家大郎还较真儿。”
李氏连忙道:“这样很好,很好。我和孩子他爹也没时间看顾孩子,言姐儿带着他们读书,我们也放心。”
许氏听了半晌,犹豫了许久,终于小声的开口道:“大嫂,荷花和林哥儿跟着言姐儿在读书啊?”
李氏点了点头,说道:“可不是吗,学了一上午呢。”
许氏听了之后,咬了咬唇,看了看王氏,又看着房言,道:“那……那……”许氏性格内向,不怎么说话,也很少求人,但是为了儿子的将来,她又不得不开口。
看着许氏憋了半天也没说出来一句话,李氏也有点明白她的意思了。可是,这件事情她也不好开口。毕竟他们家也是求人的那一方。
房言大方的道:“婶婶可是想让房森和房树跟着我来识几个字?您要是不怕我教坏了,尽管让他们来好了。我也是跟着大哥学的,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教错了。还怕教错了婶婶们会怪我呢,所以一开始也没好意思提。要是婶婶不怪我,就送过来好了。”
许氏一听自己的心思被房言戳破了,羞红着脸说道:“不怪,不怪的。”
“不怪就好,那您明天就让他们兄弟俩过来吧。”
“哎,好,谢谢言姐儿。”
王氏此时也开口道:“谢她做什么,咱们哪里还用得着这样客气了。两个弟妹尽管把孩子送过来好了。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在一起的话,咱们在外面也能省心。”
李氏凑趣道:“二嫂说的对。省得他们几个男孩子没人管着不知道就会跑哪里玩儿去了。”
许氏对于这一点是颇有感触的,他们家两个男孩子,大的那个还好,小的那个很是调皮,她每天回来要是看不到他都要提心吊胆的。
……
房言托着下巴,看着正在和面的几个人,心想,她快可以开个托儿所了,已经有五个学生了。本来想着随便教他们识几个字的,现在看来不能随便教了。
她是不是也要备备课什么的了?
第二天的时候,房言正跟房林在喂小黄,一回头,看到两个男孩子站在门口盯着他们。一个面无表情,一个带着好奇的目光看着他们。
房林喊道:“大哥。”
房言看着这二人的长相也知道这两人是谁了,她也跟着房林叫到:“房森哥,房树哥。”
听见房言叫他们,房森点了点头,拉着弟弟走了进来。看到荷花的时候,房森叫了声姐,然后就又不讲话了。
房言觉得,这性格很像许氏啊。沉默寡言的。反观他弟弟房树,一进来就蹲在地上跟他们一起逗小黄了。
虽然房大妮儿和荷花姐还在绣花,但是房言还是先把黑板拿出来了。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么好的时间,绣什么花啊,还是先学习吧。
荷花经过昨天的事情,现在学习的积极性非常的高。虽然房大妮儿不太喜欢学习,但是见大家都非常积极的样子,她也不好意思太不合群。也坐下来跟着房言又学了起来。说实话,这些东西她早就学过了,只是现在有些忘记了。
房言看着面前坐着的这些人,心情有些激动。这些小孩子虽然实际年龄都比她大,但是心里年龄都是比她小的。
她拿出来昨天写在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