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旧时代-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父母可不是想从儿女那边得到啥大好处,要这吃那穿的,反而是想为儿女多做些什么。最开心的就是儿女肯依赖他们,儿女求他们办事,别看嘴里爱训叨几句,这心里还不晓得多开心呢。
  作为曾经的老人,蒋爱国最是懂这些心理的。
  这人啊,吵架也好,闹矛盾也好,最好别劝,更别帮着人评理,岔开话题是最好的方法。
  这一顿饭,因着蒋爱国的体贴活跃,倒是吃的不错。
  次日一早,在村长的主持下,蒋家正式分家。
  蒋家上数三代都是贫农,能有啥好东西,不过是十亩地,6亩好点的水田,4亩中等田地,还有其他零碎的菜地,有两大块,屋子也就这么几间,就按照现在的住,要是两兄弟谁嫌住的不痛快了,就自个儿去大队申请土地盖房子去。他们俩老口也就这么大本事。至于鸡鸭猪,三家平分。农具的话,一家一套,自己去选。对了,还有锅碗瓢盆啥的,都是三家平分。对了,公中就剩456块钱,老大老二各拿一百块,两老人一百五十六块,以及大姨借他们的两百块和家里借的外债,都归两老人的。至于两儿子儿媳自己挣的钱,成婚后,都没上交过,所以自己的钱自己拿,跟分家没关系。就是日后爱珍出嫁的时候,两个哥哥得有所表示,这个就得看他们自己怎么做了。
  蒋康这辈子也就两个儿子,故而是一碗水端平,他们俩老口,老大一家,老二一家,三家基本上是平分。10亩田地,老人拿了四亩,老大老二各两亩好田搭一块差的,老人是两亩好的,搭两块差的。两大块菜地,老大老二,一家一块,田里都种了菜,都是张萍种的,张萍没啥要求,就是自己择菜的时候,两儿媳妇不要说闲话。她自己就准备以后在屋子后头开小块荒地出来种点菜。至于田里的庄稼,等收上来了,也是三家平分。
  两口子做事不偏不倚,蒋爱国也不在小事上计较。故而蒋家这家分的特别快,村长都夸蒋康张萍家儿子媳妇关系好,没在分家上头闹笑话。至于方美云,虽然没占大便宜,但是小便宜占了不少,要的鸡鸭都是下蛋的母鸡多,猪也选的大母猪,总归方美云跟他娘家人一样,觉得都还行。
  既然家分了,就要说这养老的问题了。村长问两个儿子有啥想法,是给米给油,还是给钱,还有过年过节该有礼不能少了。
  村长一一说了,两兄弟也都认真听了,并且都答应了。
  两兄弟一年给两老人五百斤稻,50斤油,除此之外,逢年过节各色礼仪不能省,至于钱这方面,村长又问了蒋康两口子,蒋康两口子直接道,“如今我跟孩子他妈都还能动动,两小子过日子也不容易,这钱我们暂且不要,等他们日子好了,我们老了,不能动了,再一人每个月给个十块钱给我们两个老人养老。”
  两兄弟没有说话,蒋爱国也觉得这养老不在乎这些条条框框,他以后养老肯定不止这么点,但是现在他啥也没有,说多了,人家还道他说大话了。
  既然这分家养老大家伙儿都没意见,村长最后还是交代几句儿孙要孝顺老人,又特意问了方美云跟刘芳晓这两个儿媳妇是不是有意见,两人自是笑着说没意见。
  总归事情弄完了,张萍跟亲家母忙着去杀鸡做菜,今个村长来了,亲家也来了,肯定要弄些好菜的。蒋爱国这边跟王主任那说好了补习的事儿,今日就没时间在家里吃饭了,跟家里众人和亲眷打了招呼,带着刘芳晓,背着自己的木工品就去了镇上。
  张萍连留好几声,问道,这补习班明个再去就不成么?
  “妈,我这是求人帮忙的,说好的事情不能食言。各位,不好意思啊,我们先去镇上,等以后了,再一起吃饭喝酒,啊。”蒋爱国直接说道。
  张萍气的打了两句蒋爱国,“你这孩子,去吧,去吧,以后啊,我是自由了,才不管你们呢。”
  村长听了,哈哈大笑,夸赞蒋爱国几句,就跟蒋爱华,蒋康以及方美云娘家爸爸和兄弟坐一起聊天。
  这家,算是顺顺利利分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是萌萌哒存稿君,大家端午多吃点奥,我家米米最近迷上看花间提壶方大厨了,还都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看,哎,我家米米现在都成小肥肥喽~~


第9章 
  等蒋爱国跟刘芳晓到镇子的时候都已经是饭点了,故而两人先在镇上找了间面馆,吃了两大碗面,而后又去菜市场买了点水果带着,磨磨蹭蹭,约莫是下午一点钟左右,两人才往王主任家走,生怕去早了,打扰人家吃饭。
  因着今日是工作日,王主任并不在家,不过之前蒋爱国给张大姐打了碗橱,还给她家的小孙子打了玩具,故而张大姐对他印象颇深,再加上昨个晚上王主任特意打了招呼,将具体情况也告诉了张大姐。张大姐见着两人,也不惊讶,就是埋怨几句蒋爱国太客气了,干啥子带水果过来,接着给两人倒了茶,让蒋爱国夫妻坐在堂屋的木头椅子上,自个儿去厨房将蒋爱国买的葡萄洗了洗,放在碟子里端了过来,给他们夫妻吃。
  “爱国兄弟,事情我是听你王大哥说过了,不过我还是得看下大妹子的水平,这样,你在这里坐会儿,吃点葡萄,喝点茶,大妹子就跟我进屋做份试卷瞅瞅。这样我也能按着大妹子的进度教她。”张大姐也没耽搁大家时间,事情既然已经定了,肯定得把人给教好。
  “谢谢张老师。”蒋爱国跟刘芳晓站起声连连道谢,张大姐笑了笑,带着刘芳晓进了屋子,进行一个小测试。
  蒋爱国闲的无事,就在这屋子里转悠,张大姐家里还有三个学生,两男一女,其中一个男的是张大姐弟弟的儿子,叫张国梁,另外一个男的是王主任化肥厂厂长的儿子,叫刘智能,那个女孩是王主任嫂子娘家一个亲戚的闺女,也是这个镇子上的人,家里父母都是铁饭碗,所以也支持自己女儿学习,这姑娘叫戴美霞。
  这三个人也不大,瞧着也是二十出头。这年轻人在一起,就是话多,蒋爱国怕打扰他们,还特意没靠近,哪晓得他们三个见着蒋爱国,好奇的很,挥手把他喊过去打听消息。
  蒋爱国想着他媳妇刚来读书,他帮着摸摸几个同窗的性格品行也是好的,日后一起读书,也好相处。也就在那三个学生的招呼下顺势去了他们课桌旁边。
  蒋爱国这边还没介绍情况呢,这三人先开始自我介绍了,接着劈里啪啦一堆问题问蒋爱国,例如刚进去那姑娘是他什么人?哪里人,叫啥?
  蒋爱国一一回答,特别着重说了刘芳晓是他媳妇。
  “哇,你人真好,竟然让你媳妇读书。”戴美霞赞道。大环境如此,蒋爱国这样心甘情愿让自己媳妇读书的人,可真不多。
  “这有啥稀罕的,晓晓成绩好,不读多可惜。如今这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咱就得尊重爱护女同胞。”蒋爱国理所当然道。
  众人对着蒋爱国一通夸,然后就开始说说当初学校哪个哪个想读书没读成,哪个哪个为了读书,牺牲啥啥的。
  蒋爱国见这三个学生读书不专心,连忙悄悄走开了,这要是给张大姐瞧了,影响多不好。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张老师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咳嗽几声,板着脸,也没说话训斥,但饶是如此,也让这三个学生缩了缩脖子,乖乖看书,不敢多话了。
  蒋爱国见了张老师这气质,也悄悄吞了吞口水,缩了缩脖子坐回自己位子上,不敢多话了。
  屋外头静了下来,屋里头刘芳晓奋笔疾书,她语文,政治,英语成绩都不错,数理化做的就有些吃力了。张大姐就是没看试卷也大约能猜到刘芳晓属于偏科严重的那类学生。就是不晓得不好的那几门有多不好。
  最后张大姐一改试卷,心里大松口气,刘芳晓文科是没啥大问题,正常发挥就成,数理化的确需要好好补补,不过从试卷来看,她基础还算可以,或者说公式背的牢,但是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同一个题型,她就是对一半错一半。
  只要她踏踏实实学习,再努力一年,差不多能考上个学校。
  张大姐心里想法一闪而过,但是嘴里说的都是刘芳晓得不足之处,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她语文成绩好,但张大姐仍是指出她不足的地方,让她继续努力。接着又说她物理化必须得下苦功夫,人家都说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刘芳晓现在的水平,连这个小镇子都走不出去。不过又安慰她只要努力,肯定有收获。让刘芳晓日后开始往死里学习,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不吃苦中苦,怎么能成功。
  刘芳晓听了连连点头,她是知道自己不足的,故而很是虚心听从张老师的话,也问了张老师学习的方法,张老师见刘芳晓认真努力,很是满意。
  这年代的老师,就喜欢听话吃苦的学生。
  要按张大姐的说法来讲,现在的学生真算享福的,还不晓得努力,这哪成,必须得严厉的督促他们。
  大致晓得刘芳晓得基本情况后,张大姐也就不继续讲考试的内容了,去了堂屋,跟蒋爱国说了基本情况,而后又道,“爱国兄弟,大妹子这情况,还是有很大把握考上的。但是就算把握大,从今个开始也必须努力。他们三个都是镇上的,离的不远,早上7点钟就到我这里来背语文,政治和英语,一直背到9点钟,9点到11点学习数学,他们三都是自己回家吃饭。下午一点到三点,学习物理,三点到五点学习化学,然后回家吃个晚饭,6点到晚上11点,就是做题目了。所以这每天的时间有点长,考虑到你们住的远,可以不来背早课,晚上不在我这儿自学做题,来的路上让弟妹边走边背书,回去的时候呢,也一路背书回去,等到了家里再做卷子,第二天我再帮她看看哪里不对,给大妹子讲讲题目。这样,中午让大妹子在我这儿吃饭,差不多半个小时吃饭,多余的时间讲前天的题目。晚上的时候呢,也晚一个小时回去,我再给她讲讲题。,你觉得这样成么?”
  张老师主要还是担心刘芳晓回去是不是要做农活或者家务啥的。但是既然要参加高考,这家务农活肯定是没时间做了。既然要在她这儿补习,该说的肯定还是要说的,不然到时候蒋爱国或者他家里有啥想法,闹起来了就不好看了。
  蒋爱国听张大姐这么说,就知道这真是位负责任的好老师,“张老师,这时间没问题,就是中午在您这儿吃饭,会不会不方便。这样吧,您告诉我多少钱,我这边也好出点伙食费,您看成么?”
  “算了,要啥伙食费,不过是添双筷子的事儿。”任凭蒋爱国怎么说,刘芳晓怎么求,张大姐都是不肯要伙食费,求很了,直接气的要撵两人走。
  蒋爱国跟刘芳晓没办法,想着明日就拖袋子大米过来给张老师。
  蒋爱国还多想了一层,刘芳晓这来来回回往家跑着实辛苦,他得看看这镇上有没有出租的房子,实在不行,他们就先租在镇上。到时候到了镇上,吃饭之类的问题也能解决了。
  张老师是个好人,但是张老师也是一大家子人,儿子媳妇孙子的,补习都不要钱了,这要是还在这吃饭,他真是有些不好意思。
  事情谈妥了,见蒋爱国是全力支持刘芳晓读书的,张老师心里很是满意,不过这会儿还早,才四点钟,故而张老师让刘芳晓今日就开始听课。至于蒋爱国,张老师的意思就是,他想干啥就干啥,反正刘芳晓今个开始就是六点钟下课。
  蒋爱国又再三感谢张老师几句,就背着自己的大包裹出去卖木匠小玩具了。他之前挣了两百块,分家一百块,总共三百块。租房子的钱肯定是够的,但是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9月份晓晓上高中的学费,伙食费,县城租房子的房费,家里父母的养老钱,等到10月份,大侄子就要出来了,还得出礼钱。紧接着过年,妹妹成婚,样样都得花钱。
  蒋爱国上辈子是个万事不管的主儿,这辈子为了圆媳妇的高考梦想,他是里里外外一把抓,着实有些头昏脑胀的。
  不过不管咋算,还是缺钱。


第10章 
  菜场这里人流较多,特别是下晚边买菜做饭的时候,大人都会带着孩子过来。蒋爱国也没叫喊,直接把那小车子推的跑来跑去,再不就摇那小鸡啄米玩具。让过往的小孩子稀罕的不肯走,又哭又闹的非要买。基本上大人很少有不肯的,一会儿功夫就卖了不少,蒋爱国还让人多买些,说走亲访友给人家小孩子最合适不过了。
  有那亲戚家孩子要过生日的,想想也对,也买了两个。等到六点的时候,这东西差不多都卖光了,遗憾的是没人找他做木匠活计。
  去张大姐家接了刘芳晓,然后两人也没直接回去,蒋爱国刚在菜市场的时候还跟人打听了租房子的事儿,就想着带自家媳妇过去看看,合心意的话,今天就给租下来。
  刘芳晓见蒋爱国要租房子,立马道,“爱国,这刚分家,咱就在外面租房子,不大合适吧。而且我这日后还要读书,租房子过日子,这,这村上人背地里还不晓得怎么说咱呢。就是爸妈,我怕也不高兴。而且张大姐也说了,我可以不用去那么早,9点钟到就可以了,路上边走路边背书一样的。”
  刘芳晓是真的舍不得这个钱。
  蒋爱国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钱该花的就得花。二十一世纪小孩子都晓得,这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钱。
  “晓晓,这房子咱还是得租,不仅仅为了你,也为了我自己。我如今在镇上摆摊,来回跑也不方便。而且万一能接到点大生意,就更好了。”蒋爱国没说为了刘芳晓,只道为了自己要租这房子。
  刘芳晓听了,“话是这么说,我这心里就是不安稳的很。”
  为什么不安,蒋爱国也知道,刘芳晓算是在他们村长大的了,很多想法其实也跟村子里人差不多,没钱做保障,心里头肯定不安。
  “晓晓,你放心,你的要务是高考,我呢,则是挣钱养家。”蒋爱国又劝了几句,刘芳晓也就不说话了,只是心底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
  两人看了三家租房子,就定了一家人口少,没小孩子的,就是价格上贵了点,一个月5块钱。蒋爱国当场就定下来了,跟房东说好了,明日就搬过来
  。
  如今天热,被子啥的都不用带,就带了个凉席,几套欢喜衣服,鞋子,还有就是洗澡的木桶。两人定好房子,就去吃了碗面条,这么晚了,回家也不想做饭了。
  等两人回到家,天是彻底黑下来了。
  张萍在屋子里听着开门的声音,忙走出来,问道,“爱国,晓晓。咋这么晚回来,吃饭了么?没吃,我给你们做啊?”
  “妈,吃过了,你们快睡吧,累一天了。”蒋爱国回道。
  “你这孩子,今日读书的事情怎么样啊,回来不说声,我们哪里睡的着。”张萍这都担心了一天了,不问问,怎么着也睡不着的,换了拖鞋,就到了蒋爱国屋子里,继续问道,“那张老师怎么说,晓晓啊考的上”张萍心里想着,要是张老师说了考不上,那也别折腾了,在家里好好种田,安安分分过日子最好了。
  “张老师说了,晓晓成绩不错,努力一年肯定能考上大学,欠缺就欠缺在理科上,所以从现在开始,晓晓得加紧学习,天天都得提着神经才成。”蒋爱国说道。
  张萍听了,趁着夜色撇了撇嘴,她这儿子是越来越会说话了。
  接着蒋爱国将他们在镇上租房子的事儿跟张萍说了,张萍听了,自是反对,不过蒋爱国这人,打小就是这个脾气,自己决定的事儿,谁的话都不听,不管别人是不是为了他好。
  如今她算是看出来了,她这个二儿子是留不住的,见天的往外跑,这外头怎么着也不可能有家里舒服啊。你说说,这之前只是说参加高考,后来嘛是要参加补习班还要去读高中,如今你,更是在镇上租房子。这日后还不晓得怎么样呢。
  “罢了罢了,古话说的好,娶了媳妇忘了娘,好在我跟你爸还能动动,不指望你养老。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你们去吧。”张萍叹了几声,直接回了自己屋子。
  等回了自己屋子,心里怎么想怎么不舒服,坐那儿抹起眼泪来了。蒋康瞧了,又是好一通劝。道,“如今世道变了,给儿子出去闯闯没啥不好,咱总不能将儿子拴一辈子吧。你啊,也不要想不通,再过两个月,你就要抱大孙子了,你这该准备的得准备了。”
  “还要你说,包衣尿布啥的都准备好。就是鸡蛋还没弄,这天热,怕会坏,等9月底的时候,我去买鸡蛋,再染红了。”一说到大金孙子,张萍总算是开心了。
  倒是刘芳晓,被张萍最后那句话说的很是难受,也更加明白蒋爱国为他顶了很多父母的压力。
  这个晚上,刘芳晓难得主动一回,蒋爱国乐的一直不停的说话,问刘芳晓开不开心,舒不舒服,爱不爱他,只急得刘芳晓拿手将他嘴巴子捂住才消停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