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那么能否描述一下觉知是什么?@HuanxiangXR_21
答:
相似,觉知就是不带评判和意念的,单纯的感受一切,没有过去未来,没有当下此刻,单纯一种“感”的感觉。
2017…04…24 19:27
Y:提问⑥
我耳朵里持续不断响起的耳鸣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HuanxiangXR_21
答:
灵体和肉体结合过程中,频率辐射耳神经产生的幻听。
灵体和肉体频率约紧密耳鸣声音越小,灵体频率和肉体越分离,耳鸣声音越大。
2017…04…24 19:38
Y:提问⑦
关于凝聚纯无,我认为这几个词很重要:
“我感”、“觉知”、“心灵漏洞”,请问是否正确?
如果于凝聚纯无还有其它重要的词,你能否补全透露?谢谢回答。
@HuanxiangXR_21
答:过度纠结纯无的每一个定义并衡量自身能达到的结果和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心灵漏洞。
这代表对自身此刻信息状态的认同。
这种认同使此刻的信息状态变得固化而更难以改变。
当你认为自己处在一个需要改变的状态,那么其实是在变相的强化这个信息状态。
没有什么是重要的,也没有什么是需要达到的;
寻找一种一无所求的心境,然后一无所求的努力。
不被每一刻因为受到外界影响或者信息的干涉,而导致自身的变化,去认同、去成为。
当你觉得确切需要此账号的言论来获得某种信息支持时,本身也是一种心灵的漏洞。
Y:提问⑧
1、我现在正试着停止脑子里的一切思想活动,完全靠理性觉知来看待,思考一切问题,请问,我这样做对凝聚纯无有帮助吗?
2、你曾说过,于外,“我感”是包裹在觉知之外的抽象化的概念。于内,“我感”是连绵不绝的黑暗。
我曾试着根据这句话去寻找我感,练习凝聚纯无。
然后我就感觉在鼻子以上的上半个脑子的脑海里有一个空性的黑暗空间,后来,我就尝试每天控制觉知去深入到这个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我曾感到脑子有种收缩感,身体还会有种站不稳发飘的感觉。
请问,我这是在凝聚纯无么?如果不是,我找到的这个空性空间这又是什么?是意识空间么?
@HuanxiangXR_21
答:“我”的感觉不在某个位置,不在你的身体上,不在你的思维中,不在你身边以及之外的任何空间。
Y:提问⑨
我可以把您带来的这个宏大的宇宙观,修饰后加入我所构建的中么?
或者更直白的说,我可以把您曾经的启蒙言论,用多种题材的形式,来进一步向整体人类启蒙么?
@HuanxiangXR_21
答:允许
Y:提问十
上一个贴子中,您说【“我”的感觉不在某个位置,不在你的身体上,不在你的思维中,不在你身边以及之外的任何空间】。
对于这句话,您是否能够进一步给出提示?
“我感”既然不在肉体上,不在思维意识中,不在身边的一切玄无空间,那么其难不成在无限纯无里面?
还是说,“我感”在更加抽象无法描述的地方?
亦或者,其本来就是一种“觉知下感触到的某种状态”?
@HuanxiangXR_21
答:我感开始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
“我”比作影子。
如同正午的石头,没有影子,当阳光倾斜,影子出现了。
影子出现的条件在正午已经具备了,阳光、石头,只是角度不同。
当生命体调整他的觉知角度,就可以得出那个影子。
但是影子并非确切的存在,通过长时间的强化,将影子变成某种确切的存在。
当阳光落下去,影子被刻画到了这个世界。
多数人具备了诞生“我”的条件,只是觉知的角度不对。
并且一生都从未去调整过自己的觉知,也无从发现这个“影子”。
阳光就如同你们的觉知。
首先,觉知必须强烈,排除思维、情绪、意识的干扰,只是纯粹的开始觉知一切。
之后觉知需要一个正确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
去不断尝试感觉那个空无的“我”,抽象的“我”。
当角度合适时,就可以得到正确的影子,这就是第一步。
————————————————
回归者,第一次总玄宇宙末期,不愿意加入回归议会计划文明形成的联合体,
以一位秩序为核心,在无尽的时间线与多层面空间中与回溯者展开战争。
论文语言模式的长程信息输出是以你们无法理解的方式,来规避回归者的干扰。
目前人类所在时间层,被保护完好。
回归者只能进行信息层面的干涉,一些较量在人类的电脑的服务器中展开,通过介入和伪装不同的电信号,输出信息。
干扰依然存在,但被降至最低。
————————————————
重复有其意义,论文第一章受到干扰,贴吧信息输出点已无法恢复和重新发送,请在互联网中搜索。
————————————————
贴吧输出点
受到回归者干扰严重
设定微型账号为……
进行小范围信息输出
————————————————
》预计未来一个月内,进入一个更“宽阔”的信息沟通窗口期。
届时微播会揭示人类所认知的物质“到底”是“什么”,以及玄无与纯无意识的“物理”本质。
在此小窗口期发送信息,扩展更大沟通窗口期的可能,至此。
————————————————
新的信息,在微播以短文形式阐述。
贴吧和微型只作为提供,问题收集窗口。
改变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与语言模型的类别。
————————————————
由于观察到部分人类个体,神经元承受能力太过脆弱。
在曾经语言模型的文字中,陷入文字本身,而变得执着和自我混乱。
增加了蝴蝶效应的计算量;
我们更换了更温和的语言模型;
重复一遍,一个议题;
我们只是传递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没有的信息;
启蒙并提供值得借鉴的“哲学”思考。
————————————————
网友:
还有普朗克长度也不是最小空间,中微子,光子等基本粒子就比这个长度还小。
HuanXiangXR_21:
中微子与光子属于信息质;
最小空间使用人类定义的普朗克长度以便理解;
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发现最小空间值更小,普朗克时代表的频率更高。
但文章所阐述的原理和反引力技术开发,并不会改变。
数值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一个最小空间的存在和一个最小间隔的存在。
网友:
你这个例子举的不对,“若现实世界真是如此无限划分下去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从他的家里A点到达他的办公室B点,一个从一个点到一个点,必须先到达他的一半。。。。“
事实上在微积分里无限分为收敛和发散两种,你举的实际上是收敛、有界的。
比如0。99。。。。。就收敛于1,也就是等于1。比如r就是发散。参见微积分。
HuanXiangXR_21:
物理世界并非数学,数学在描述一种近似的物理世界这点在人类前沿科学家头脑中已了然。
在标准的物理世界1永远不会等于0。999。。。的无限接近。
人类现代科学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人类的哲学家就吃着野果靠在树下向城邦居民谈论万物由原子所组成。
而那时数学的发展还停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线中。
网友:又是民科?
HuanXiangXR_21:
先进与落后对某些人来说,也许都是同一种事物。
………………………………
第74章 从光速上限到破碎的世界
摘要
通过对量子力学的进一步理解,解释了引力产生的本质,并推导出常温物体为标准,物体加热状态引力增加,物体冷冻状态,引力减小。直接表现为实验中的重量变化。同时对引力的彻底理解,展望发引力技术的可能性。
同时根据引力本质的理解,运动速度不同的物质所产生的引力不同现象,否定了暗物质存在,和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秒速将近 300KM的速度变化,在 2。5亿年的周期中的引力变化,和导致太阳系在围绕银心不同的速率轨道上,太阳系行星轨道变化。
关键词
引力本质,反引力技术,波粒二相性,暗物质。
目录
第一章从光速上限到破碎的世界
第二章从破碎的世界到物理的尽头
第三章从物理尽头到质量、力、和引力的本质
实验预言
第一章宇宙图景,伟大的循环,从粒子辐射到宇宙膨胀
实验预言
第二章超越光速,引力的暗面,从信息质的衰变到反引力技术
实验预言
第三章热重冷轻,冻结的时间,从温度本质到对应的时间
实验预言
第四章观想宇宙,引力的变化,从恐龙灭绝到不存在的暗物质
第一章从光速上限到破碎的世界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晨间的大地,给万物带来最原始的能量,植物吸收成长,最终在食物链中一步步转化,促成万物的发展的原动力。
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流畅,在我们的观念中世一切都是光滑的。
雨滴从叶子上光滑的滑落在地面,而不是上一瞬间在叶子上,下一瞬间就到了地面而没有经过落下的过程。
世界是流畅的,时间是存在的。这两个观念在我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
而这一章我们将改变这两个观念,在微观领域中世界既不是流畅的,时间也不是一种确切存在的事物,准确的来说这两者都是一种错觉。
随着时代进步,人类对光的理解也越发深入,近代人类科学家终于可以了解和测量出光的速度,真空中约 299792458m/S秒。
也就是说光速每秒钟可以跑将近 30万公里,并且光速在真空中,永远是这个速度,每秒光不会多走一米也不会少走一米。
为什么?
为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就这样被动的接受了光速的这个数字?
为什么光速是 X时间内行走了Y的距离,为什么不是 X时间走了 Y+1或者 Y…1的距离。为什么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刚好是这个数字。
如果我们说这就是自然规定,是宇宙常数,宇宙法则就是这样,那么只是把头埋入沙子里的鸵鸟。
所以我们要问为什么?
物体会落下来为什么?牛顿去思考了这个问题,得出了引力的存在,最终推动了人类文明探索太空的火箭。
所以现在,我们也要问一个为什么,光速为什么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走过了固定的距离,而不多一点或者少一点?
光速到底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将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一步步揭示一切的本质,从而探索和了解宇宙与自然是如何运作。
自从有文明以来,人类对世界有限和无限的讨论就从未停止,如果世界是无限的一切就可以无限的分割下去。
一个面包切成两半分为两个,两个面包又能分为两个,如果可以这样无限循环下去你就能获得无限的面包,很显然这是一个疯狂的笑话。
在数学上的确是无限的,一个线段在数学上可以无限划分,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在探索物质世界是否能无限下去的问题上,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假设你每天需要直行一公里上班,要从 A点家里走到 B点办公室。
从 A点到 B点你必须先走它们的一半路程,你必须先到达 A点和 B点的中心也就是 C点。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要达到 C点你必须先达到 A点和 C点的一半也就是 D点,你要达到 D点必须先达到 A点和 D点的一半路也就是 E点。
如此无限循环下去,你要到达目的地必须先达到它的一半路。
若现实世界若真是如此无限划分下去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从他的家里 A点到达他的办公室 B点。
一个从一个点到一个点,必须先到达他的一半,要到达一半的路必须先到达一半的一半。
而现实很明显,一个人可以从A点到达 B点,物理世界 A和 B之间必定存在一个不可分割的最小数值,所以物理世界是有限的,它一定存在个最小距离,每次我们必定跨越一个最小距离而到达下一个,不存在比它更小的距离。
这样我们才不会无限的上班迟到。
就好像一块面包,在数学上面包可以无限划分下去,一个面包可以分为两半,两个面包可以分为四份,四份面包分为八份,数学上可以无限分割。
但现实物理世界并非如此,如果物理世界的面包可以无限分割,那么我们将得到无限的面包。
这是非常不符合逻辑的,所以物理世界必定存在一个无法在分割的尺度。
在“标准模型”的物理世界中,面包总会被分割成原子。原子分割成更小的亚原子。直到终点分割成普朗克尺度的最小空间。
现实中存在的这个最小空间被称之为普朗克长度,现实世界不断细分下去后最小的空间。
它大约是 10E…33厘米,比人类观测到的原子还要小十几个数量级。
现在我们有了答案,如果我们去上班,每次最小可以移动 10E…33厘米。
这真是非常重要,它保证了我们可以达到我们的公司,而不是永远的迟到。
那么,这个和光速为什么是每秒大约 299792458米有什么关系?
显而易见,如果光速每秒要走大约 299792458米,它也必须一次走大约 10E…33厘米。
光速和最小空间尺度中间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数字,这个数字决定了光速真空中为什么每秒走的这么快,而不多一厘米也不少一厘米。
这是另一个关键的数字,它富含的含义,定义了光速的精确数值,它就是时间,什么是时间?
如果世界无限划分下去有一个不可划分的最小长度来保证我们可以从家里走到公司。
那么时间呢,一秒可以分为两个半秒,两个半秒分为四个半秒,如果时间可以无限划分下去我们也许永远过不完这一秒了。
很明显,在某个尺度上时间不可以再划分了,必定存在一个最小的时间间隔,来保证我们可以安稳的度过这一秒。
这就是人类科学界所定义的普朗克时,目前人类科学界所定义的普朗克时等于 1E-43秒(即 10^…43s),我们就姑且这么认为吧,这个数字代表什么?
它表示如果我们要度过一秒,我们必须先度过一个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
我们称他为一帧时。
也就是说人类定义和度过的每一秒钟,由 1E43 次方个静止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组合而成,这就是最终极的时间。
我们从一个 10^…43秒度过到下一个 10^…43秒,从一帧时度过到下一帧时,这之间只存在一个间隔。
而时间只是一种错觉。
根本不存在时间,不存一秒,一小时,一天和一年。
现实世界只是由无数个 10^…43秒片段组合而成的一帧一帧静止的连续,只存在世界上一刻的状态跃迁下一刻状态之间的间隔。只存在一帧时。
而人类所定义的秒,只是截取了一部分帧时并把它们定义为一秒。而这一秒包含了10^43个帧时。
不存在时间,因为物理世界本身就是静止的,动只是一种幻觉,时间也是一种幻觉。只存在帧时的间隔。
如同电影每一张胶片上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电影中事物运动发展,不是因为电影里存在时间,也不是电影里的事物真的动了。
只是因为一张张静止并相似的胶片,反复生灭在电影幕布上。
就如同我们小时候在厚厚一叠纸上手画的人物,画好后一张张快速翻动,每页中相似的人物就组成了运动的图像。
现实世界也是如此,只存在一个间隔到下一个间隔,只存在上一帧静止的宇宙和下一帧相似静止的宇宙,如此循环往复。
也就是说只存在一种时间,一帧时,它代表世界从一个静止的当下跃迁到下一个静止的当下。
如电影一样反复的生灭在宇宙的空间背景上。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永恒静止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