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带着空间的日子-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这李沫同志可用心了,为群众奉献,完全达到了咱们主席同志对知青们的要求,值得表彰。”
  “李沫同志被评为先进分子是咱们村大多数社员同意选的,她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知青办的领导觉得很不错,要是所有知青都和李沫同志一样,他也就不用总是这么头疼了。
  于是他建议道:“丰书记这也是好事啊,咱们公社也要给李同志颁发先进证书。得让所有知青都知道,李沫同志这样的才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经过几个领导讨论,最后同意了这个决定。
  丰书记对梨花村的人说:“事情我们公社已经了解了,过两天会有安排人员去村里解决这件事。天不早了你们都回去吧。”
  回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领导们摸黑回家,路上大家都很气愤。他们村对知青是整个公社最好的,没想到会出这种事。
  刘书记道:“支书我早就说了不要对知青太好了,他们就是惯的。像隔壁村那样,这几个知青哪有精力闹腾。”
  “就是啊,以后咱给他们多安排点脏活累活,免得他们到处找事。”
  刘支书也苦不堪言,他道:“我看着这群孩子和家里的孙子一样大,都是爹娘生的,我也不想磋磨他们。”
  “支书您就是心好,这回可不就被这些白眼狼给咬了?要我说咱是该治治他们。”
  刘支书也挺伤心的就道:“明天咱们再开会商量怎么安排他们的事吧,到村里了都回去休息。”
  刘支书到家的时候家里都没睡,在堂屋里等着他。
  王爱兰问他道:“老头子你吃饭了吗?啥事弄得这么晚。”
  “还没呢,这村里知青闹去公社了。”
  刘家大儿媳妇赶紧说:“我去给爸下碗面条,卧个鸡蛋。”
  王爱兰摆摆手示意她去,然后又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刘支书坐了半晌才回道:“这群知青说我们不给粮他们,更过分的是那个孟方知青,他说我和李沫同志有不正当的关系。你说这不是胡扯么,我这老脸啊都没地搁。”
  “爷爷这孟知青怎么这样,她明知道我和李沫经常一起玩,还这么冤枉人。”
  “老头子你还是得听我的,就和李沫认个干亲,这样不就没啥误会了。”
  栓子他们听见了忙问道:“那以后李沫姐姐就是我们姐姐了吗?”
  刘支书问小孙子道:“你喜不喜欢她当你姐姐。”
  “喜欢,李沫姐姐可好了,她要是我姐姐我就能经常去她家了。”
  桃花毫不留情的揭穿他:“你们两是能经常去吃好吃的了。”
  刘老头见孙子们喜欢李沫又问道几个儿子:“你们就没什么意见?”
  刘支书的几个儿子都说没意见,他大儿子道:“李沫是个好姑娘,和这样的人结亲咱们没有不同意的理。”
  刘支书想着以后的担子是要交给大儿子的,所以他的意见刘支书会仔细考虑。
  过了一会刘支书说道:“既然你们都同意,我也没什么好说的,结亲后就当正经亲戚走动。老婆子这事你安排吧。”
  正好面熟了,王爱兰让刘支书吃面,把孩子们都赶去睡觉了。
  毛林的对象,因为自己搬粮食太累了,路上有个小伙子帮忙了,慢慢处对象。


第33章 33
  说干就干,王爱兰隔天下午吃过晚饭后就上门找李沫。
  李沫正在院子收红薯,她做新房子的时候特意把院子圈大了,房子做成后就向村里申请,把自留地换到院里来。
  李沫在自留地种了一点棉花和红薯,其他的农产品如花生黄豆她没有种。
  “李沫你在家吗?”
  听到声音李沫赶紧去开了院子门,道:“王奶奶,您怎么来了,快进来。”
  王爱兰也不客套,开门见山的直接说出目的。“今天来是有个事和你商量,我们家打算和你认个干亲,你觉得怎么样?”
  李沫愣了一下赶紧说道:“您愿意和我认干亲我是一百个同意的。只是我先得去一封信和家里说说,让他们也知道以后有您这个个亲戚。”
  王爱兰一听这是同意了?“这得说,他们把你往这么大,你认干亲也得让他们同意。咱就等你家里的回信来了再办。”
  李沫道:“好的,我等会就去写信,明天送去镇上。”
  “你明天不是要上课吗,你二叔去镇上有事,让他给你带过去。晚点我让狗蛋栓子来拿信。”
  “好。”
  晚上李沫刚写完信两个小家伙就来敲门了。
  “李沫姐姐我们来了,你快给我们开门呀。”
  “来了来了。怎么这么早过来了,快来炕上坐。”
  “李沫姐姐你是不是马上就成我们姐姐了?”
  “是啊,开心吗?”
  “开心,李沫姐姐奶奶让我们来拿信,你写好了吗?”
  “写好了,给你。你们早点回去吧,明天来我这吃饭啊。”
  “奶奶这回应该不会不让我们来了吧。”
  “对,你就说姐姐找你们有事。”
  第二天刘二叔把信带到镇上寄了,现在就等着李家人的回信。
  村里的干部们商量着怎么整治这些知青,现在虽然是农闲了,农村如果想要找事做还是有不少的。
  他们决定以后挑猪粪、拌农家肥这样的事就交给知青们了。来年的时候把最重最累的活交给他们,不干完就没公分。
  知青们还不知道村里要整治他们,满心欢喜的等着公社的人来。
  人就是不经念叨,下午公社知青办的领导就来了。村支书召集所有人来到村里的晒谷场,知青办的领导在上面讲话。
  知青们以为这是要批评村里的干部了,一个个喜不自胜,可没想到结局来了个反转。
  “同志们,昨天我们收到梨花村知青举报,梨花村苛待知青、村里干部乱搞男女关系。”
  这话一出下头的村民都闹哄哄的,有的想找知青麻烦、有的认为村干部不会做这种事、还有的人则窃喜,说不定村干部倒台自己就能上了。
  “安静,我们公社领导对此进行了调查,最后发现这是知青们的诬告。”
  “对此我们要批评梨花村的大多数知青们,你们破坏了知青群体的形象。你们没有做到向广大劳动人民学习的任务目标,希望你们以后好好干活,服从村里的一切安排。”
  知青们都沮丧着脸,不敢相信会是这样的结果。
  村民们都用白眼瞧着他们,嘴里说着他们的不好。
  “另外我们公社要表扬李沫同志,她是一个真心实意融入广大农村的好知青。从来到农村,她一直努力的完成党和国家交给她的任务,积极的劳动,努力为村里做出贡献。公社决定给予李沫同志入党的机会。”
  李沫赶紧上台,双手接过奖状。先感谢了公社领导的公正无私,又感谢了一番村里干部对她长期以来的帮助,还有村民们的热情让她在这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一番漂亮话说的所有人都很开心,这个孩子知恩、感恩他们都很开心。
  最后村里还是给那些闹事的知青分了些粮食,他们在秋收前也赞了一些公分的。不多,一人分了一百斤红薯,这个是要吃饭来年秋收的。能不能吃饱村里人是不会管的。
  知青点内知青们都气急败坏、互相埋怨。最后他们没法找李沫和鲁平麻烦,毛林就成了他们发气的对象。
  每个人都阴阳怪气的说话,尤其是和毛林一个房的知青们,处处排挤她,故意弄乱她的东西。
  毛林真的忍受不了了,自己搬到了李沫之前住的房间。
  毛林为了躲开知青点这些人,经常在外面呆到晚上才回去睡觉。
  村里有个叫刘周存的年轻人在这个时候追求毛林,照顾着她。
  毛林在这低谷、处处受到排挤的时候,刘周存的处处帮助她,时不时给她送点小东西。毛林就这样沦陷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李家人收到了李沫的信。吃过晚饭后夏梅拿着信在念。
  夏梅同志:
  你好。家里一切可安好?
  我在梨花村过得很好,孩子们都很听话。最近秋收我分到了很多粮食,我在村里的房子也建的很好,你们有时间可以来住住。
  这次写信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和你们商量。我们村支书一家从我到村里后一直热情无私的帮助我,有他们的帮助我躲过了一些坏事,真的很感谢他们。
  现在支书的爱人王爱兰同志想要和咱俩结干亲,他们一家人都已同意,现在需要征求你们的同意。
  女李沫
  1972年秋
  念完信夏梅四周环顾了一圈,问道:“沫沫的信,你们有什么想法?”
  李茹边哄着她的两儿子边说道:“妈要我说这也是好事,认了个当村支书的干亲咱家沫沫没人欺负。”
  李茹的孩子已经生了,李沫来不及回来,她把攒着的布票都换成了布,又把她自己种的棉花一起汇给了李茹。
  李大哥也说道:“不是说村支书一直帮她吗,认个亲您和爸以后也能放心点。”
  几个孩子都同意了,夏梅又看看李忠国。
  李忠国思考了很久说道:“明天你去问问爸妈的意见吧。”
  “行,我明天一早就去问问妈。”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家里人都出去上班上学后,夏梅去了夏老太家。
  “妈,你在家吗?”
  “在呢,梅子你咋来了?”
  “咱们去房里,我有大事和你说。”
  母女两走进房里,夏老头也在家。“爸你也在家啊,正好有个事你们给拿个主意。”
  夏老头很疑惑,女儿女婿已经做爷爷奶奶了,很少有事情来问他们老两口。
  “爸妈,是这样的,沫沫说他们村里支书家对她一直帮助有加,现在想认她做干亲。我来问问你们的意见。”
  夏老头和夏老太太想了一会,老太太说道:“这事吧,我觉得可行。但是你和忠国两个最好去一趟梨花村,一来呢去看看老刘家家风人品;二来呢也显示一下咱家重视孩子;这三来嘛也去感谢感谢人家帮你照顾孩子,咱家不能没有一点表示。”
  夏老头也说道:“你妈说的是这个理,本来我们也该去的,但是这路程太远,我们两老骨头走不动了。该备上的礼咱们家得备好了,不能让人家觉得咱们失礼。”
  “爸妈你们都同意那我晚点让忠国写信过去,再让他去单位请个假,我们就尽快过去。”
  “行,家里还有瓶茅台,你爸也没舍得喝,你带去送给老刘家吧。你也别说啥,这是我们做姥姥姥爷的礼你们的礼自己准备去。”
  “行,我先回去了,这要有还有一堆事要安排好呢。”
  晚上夏梅宣布了这个消息,在饭桌上她道:“我今天去问了你们姥姥姥爷,他们都同意了。现在情况是我和你爸要去一趟梨花村,我们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你们解决吃饭问题。”
  几个人都表示赞同,夏梅点点头又对李忠国说道:“你明天给沫沫去个信,告诉她我们同意了,过几天就去梨花村。再去厂子里请几天假,咱们备好礼去乡下瞧瞧。”
  次日李忠国忙着写信请假,夏梅也没闲着,购买了一些认亲要的礼。第一次上门也得给小辈见面礼,这是习俗。
  等李沫收到信的时候村里也开始围猎啦,李沫拿着信来到刘支书家。
  “王奶奶我家来信了,我爸妈说要来一趟。”说着把信递给王爱兰,王爱兰识字能看信,她拿着信看着。
  “你爸妈真是客气,还亲自来一趟。你那里被子不够吧,等会让你刘大哥送一套过去。你爸妈也应该快到了,刚好赶上狩猎尝尝咱这的野味。”
  “上海肉不好买,我说这里秋里天天吃肉,我妈还不信。来了让她吃个够。”


第34章 
  和往年一样村里上山狩猎; 今年打到了十几只灌子、十几头野猪、十几只野山羊、飞龙野鸡兔子不胜其数。
  分肉的时候李沫特意多要了些飞龙,其他的肉就少了很多,但是李沫也不在乎。
  私下里她空间很多肉,冬季还可以去山上抓。问题是她不敢拿出来吃。现在村里又分肉了,她也能把空间的肉混着吃。
  秋猎结束后李忠国和夏梅就来了,提了不少行李。村里人都打量着他们,“你们是谁呀?来我们村干嘛?”
  “这位同志; 我叫夏梅; 这是我丈夫李忠国; 我们是知青李沫的父母。好不容易请到假; 来看看她。”
  一听说是李沫的父母; 村里人都很热情。“是李知青的父母啊; 我们帮你提点东西吧。李知青建的房子就在前面; 我带你去。”
  “那就谢谢同志了,听我们李沫说多亏了乡亲们照顾她。我和她爸也是非常感谢你们; 工作忙一直也没时间来当面感谢各位。”
  “夏梅同志你太客气了,你们家李沫是个好同志。对咱们村里的娃娃特别好,也没有看不起我们这些乡下泥腿子。”
  “同志当不得夸; 我们李沫爷爷奶奶也是农民; 她要是看不起咱老乡; 我们家绝对饶不了她。”
  “夏同志你看前面那个大院子就是你们家李沫的房子; 建的可漂亮了。”
  “多亏了你们帮着建房才是; 她啥也不懂就是干看着。”
  李沫隔老远就看到她妈在和村民们说话,聊的可融洽了。
  “多谢各位乡亲送我们来这。”
  “大妹子别客气; 东西我们给你放哪?”
  “你们都进来吧,进来坐。我让李沫给你们倒水喝。”说完又对着李沫说:“沫沫快去给乡亲们泡糖水,我带来的包裹里有。”
  “大妹子要啥糖水可金贵了,李沫别忙活了。”
  “各位也别推辞了,家里也没啥好东西招待你们,只能倒杯糖水给你们甜甜嘴。”
  李沫赶紧给在坐的泡了一杯糖水,不多就稍微放了一点糖。
  晚上夏梅和李忠国整理好后带着礼物去支书家拜访。
  “刘支书王奶奶这是我爸李忠国同志,妈夏梅同志。”
  “刘叔王阿姨你们好。”
  “夏梅和忠国,你们来了,快进来坐。”
  “阿姨这是我们准备的认亲礼还有给孩子们带的见面礼,您别推。”
  “行,咱们今天来说正事。”
  “王阿姨我们家沫沫真是多亏你们照顾,我爸妈本来说要来,可是太远了两个老人上了年纪,不好出远门。”
  “没必要大老远的跑过来,离得太远累得慌。后天是周日咱们就办认亲礼吧。我们已经把东西准备好了,到时候直接办酒席。”
  “既然我们来了,还是按照正常程序来,规规矩矩的认亲。”
  周日认亲宴当天李沫在夏梅和李忠国陪同下来到刘家。刘家老两口坐在堂屋里,李沫进去给老两口磕头,然后改口叫爷爷奶奶。
  这礼就算成了,刘家几个本家长辈陪同坐席,两家人外加一些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一起吃了顿饭。
  饭桌上喝的酒是茅台,夏老头贡献的。“老刘,这酒真不错,你藏了这么好的酒不告诉我们。”
  “这是我们干亲家准备的,下次就没有这种好东西咯。”
  “那咱们就多喝点,好好品。”
  “你个老东西,哪里有那么多酒,就这一杯了。”
  “老刘你别这么小气。”
  认亲礼过后夏梅她们就回家了,李忠国请的假不长,得尽快赶回去。
  刘家人给他们准备了很多野味,大包小包的带回去。夏梅来了这才算是相信李沫说的肉多的吃不完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肉确实多。
  走的那一天刘二叔开着马车送他们,一家人都跟着去把他们送上了火车。王奶奶帮他们准备了车上吃的贴饼鸡蛋。
  自从认亲之后李沫和刘家人关系就更好了,时不时去吃饭或者带栓子他们回家吃饭。王奶奶也不阻止孩子们的往来。
  这些事都告一段落后鲁平要结婚了,他和张芳芳相处的很好,婚期就定在了今年秋。鲁平父母不来,订婚的时候汇了三百块结婚也没有钱给了。
  好在村里分了不少肉可以用来办酒席,这个年月的婚礼办的着实简单不费钱。李沫也不知道要送什么礼,想来想去送了一块枕巾。
  婚礼那天鲁平骑着自行车去接新娘,嫁妆前一天已经送到了鲁平家。张家给陪嫁了一台缝纫机,鲁平送的彩礼也陪过来了。
  村里的女人小孩们欢欢喜喜的看着她们秀嫁妆,女孩渴望着以后出嫁也能有这么多嫁妆。
  鲁平结婚并没有请全村的乡亲,只请了一些关系比较好的人。村里爱占便宜的元大妈不请自来,拿着一把大葱带着全家人一起来吃酒席。鲁平确实有些头疼,她还记得上次刘支书家办酒席这一家人的样子,
  人既然来了也不能赶走,为了不影响其他人吃饭,只能给他们单独安排一桌。然后在后厨吩咐单独给她们上小份的菜。
  元大妈为此得意洋洋,不邀请又怎么样还不是能吃到酒席。
  来的村里人看不下去讽刺道:“元大妈你们一家不是没被请怎么带着一把大葱就来了。元二狗你怎么跟着你妈就来了,也不随份子。”
  “不是说现在是共产的社会,所有的东西都是大家的,我们咋还不能来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