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亮军刀-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带着一连的胡大烨匍匐到前沿更靠前的地方看地形,两个人心都悬着,身上披着树枝杂草,生怕被日军发现了,然后炮击,那就准没跑了。等匍匐到了距离日军不到三百米的地方,两个人都不敢动弹。唐路举着望远镜小心翼翼地探着身子看。原来日军在路边上建了个临时补给点,堆满了棉被、面粉、大米、医疗品什么的。又看了会,唐路回过劲了,敢情日军想在前沿建一个比较大的综合补给点,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地形的天然屏障,进攻的鬼子把车往这边一转,绕过二营所在的阵地就能获得补给。
  “日他娘的,想便宜事呢?”唐路在心里骂,作为黄埔的高才生,虽说唐路不善言辞,打仗不象孙寒那样凶狠,但确是团里军官中少有的儒将型,打仗非常动脑子。
  唐路又往四周看,有个干涸的河沟正好离日军的补给点很近,于是就将望远镜递给胡大烨,悄声地跟他说,“看着那几台车了吗,不是马拉的,是卡车,边上好多鬼子在卸东西。”
  “看见了,日弄个比的,都是好东西啊,好象还有面粉啥的。” 胡大烨嘴上应着。
  “你再往边上看,那个地方有一帮人在扎帐篷,看见了吗?你数数,大概多少个帐篷,每个帐篷我估计得睡二十个鬼子吧。”唐路又接着说。
  “看到了,好象是五个,不是,是六个。”
  “那差不多,我估摸着有一百多鬼子吧。”唐路小心地拿出地图夹子看,日,太远了,营里的掷弹筒根本够不着。
  “你注意看一下,他们把车停在里面,人围在外面,这一百多鬼子估计是看守这个补给点的,你能看到那个小稻田吗,就是渠子挨着河的那个。”唐路一边看地图夹子,一边说。
  “看见了,看见了。正好在他们帐篷边上。” 胡大烨找了一会儿,然后连声说。
  “你觉得怎么样,晚上搞他一下。”
  “整他娘个舅子的,长官,你说吧,咱们咋整。”
  “先别忙,咱两先回营里面再说。”唐路说完,把望远镜又拿过来,摸出张纸,用铅笔画着简图。
  然后两个人匍匐着又回自己阵地上,又过了一会,突然听见小鬼子的掷弹筒的声音,唐路心想到底还是被发现了,两个索性站起身,大步流星地往自己阵地上跑。
  小鬼子的炮弹一颗一颗地砸,两个呼哧呼哧地,感觉肺都要扯破了,终于跑回到自己的工事里,相互看着,哈哈大笑。
  胡大烨裤子给弹片划了个口子,脱了棉裤一看,但居然没伤着皮肉,一帮人都说他命大,他也摸着脑袋乐。
  回到营部之后,两个人喝了碗水,唐路让人把一连的几个排长都叫过来,开始交代开了。几个人围在块石头边上,权当桌子用,唐路打开地图夹子,又拿张纸画简图。
  原来是这样的,唐路打算从日军不注意的悬崖这边下去,然后顺着干涸的河沟,摸到日军帐篷边上的渠子里。分成两拨人,一拨人去烧日军的补给,另一拨人,往日军帐篷那儿放火。大家听了,觉得这主意险是有点险,但没准能成,大伙立马忙活起来。
  各个连里能收集上来的绑腿被集中起来,拧成绳子,每隔着两尺就绕个结,这样方便攀爬。找了一个班去公路上想法子收集洋汽油,晚上用。营里面瓶瓶罐罐的都收集起来,回头盛洋汽油用。到了半夜,几个兄弟回来了,居然抬了几个铁皮罐子的洋汽油,原来在公路上坏了好多车,有的车被烧了,有的没烧,里面有油的,大伙就找根管子把油引出来。另外还找到几十瓶白酒,唐路一看,心里直叫好。
  大伙七手八脚地把瓶瓶罐罐地都装上油,口子用布包着棉花泥土啥的封上,用绳子引着,垂到外面。
  一连的兄弟们顺着绳子下来,一个排带着枪负责掩护,另两个排只揣着手榴弹。等人到了悬崖下面,上面用大块雨布做成的斗,装着燃烧瓶放下来。那两个排就人手两个,把燃烧瓶分了,有多余的就让几个力气大的兄弟抬着雨布斗子跟着。每个兄弟身上都揣着洋火,胡大烨把路线大致的说了,带着大伙悄无声息地出发。
  一行人穿过公路,到了河沟边上,然后顺着干涸的河沟就朝日军这边摸过来。胡大烨领着头里,好不容易终于找到日军帐篷边上的渠子,招呼大伙小心翼翼地顺着渠子往日军宿营地里匍匐过去,同时把一排的兄弟布防在河床边上,两挺机枪架好,准备掩护。
  这会儿就到了二更天,是人睡的最沉的时候,帐篷外面的日军哨兵也是两眼皮打架,听着后面有动静,还没来的及回身,一根炮车轱辘上的铁棒就砸过来,头盖骨喀嚓一声就裂了,脑糨子喷了胡大烨一身。
  另一个哨兵也被两把刺刀顶着后心捅进去,嘴被捂上了,挣扎着身子往下出溜。
  胡大烨支着耳朵听,日军防区里没什么动静,就把手上的燃烧瓶给点着,扔到日军的帐篷上。顿时日军的宿营地就热闹上了,两个排分头行动,一个排就绕着日军的几个帐篷扔手榴弹和燃烧瓶,另一个排就去烧日军的补给点的物资,一个雨布里面装着几十瓶子白酒也被拧开了扔到补给点上面。
  日军设的游动哨就忙着放枪,枪声中惊醒了帐篷里的日军,光着身子就端着枪冲出来,一看着自个的帐篷都被点着了,日军也被弄的慌了神。
  胡大烨也不恋战,吹响了哨子就让兄弟们往回撤,手上也不乱,把几颗手榴弹扔在帐篷上。
  大伙听见哨声就往河沟这边跑,日军防区乱做一团,火光冲天,醒过神的日军都在朝河沟开枪,夜空中一道道子弹划出来的光条。
  一连的兄弟边打边退,冲过了公路,悬崖上面荡下来十根绑腿做成的绳子,兄弟们就顺着绳子,踩着悬崖壁往上爬,有力气小的,上面就一起拽上来,然后再把绳子扔下去。
  日军没想到国军居然能利用地形和他们布防上的疏忽,把他们前出部队的补给点给烧了,震怒之余开始怀疑自己的使命,自己真的能打败中国人吗?
  这次突袭非常成功,只有几个兄弟轻伤,其他都没有伤亡。而日军的物资补给点被烧掉了一大半,至少有好几个鬼子被炸死或烧死,烧伤的鬼子那就更多了。
  唐路站在阵地上最高处,透过望远镜欣赏着远处日军防区里的冲天火光。但他很清楚,这次得手,只是一时的侥幸,而明天鬼子肯定会用密集的炮火来报复。
  想到这儿,他把一连的人又召集起来,嘱咐他们一堆事情。
  第二天清晨,天刚放亮,日军果然开始对二营的阵地进行反复炮击,密度之大,几乎爆炸声响成一片。
  幸亏炮击一开始,唐路就把所有的兄弟撤到了坡子侧面的工事里了,日军实际上是在炮击一块无人的阵地。一直持续了半个小时,炮击稍稍停了停,前边观察哨的人就过来说鬼子开始进攻了。全营的兄弟们赶紧从防炮坑里出来,往坡峰的工事上跑。
  坡峰上的工事被刚才的炮击毁的不象样子,被新翻出来的土滚烫滚烫的,整个阵地是呛鼻的烟尘。
  唐路让大伙沉住气,营里的两挺马克沁机枪被布置在两个侧翼上。这个是唐路的心得,日军喜欢拿掷弹筒打正面的火力点,而侧面的火力点,观瞄起来有困难,正好可以成个U字型的火力布局。你要是打正面,就得忍受侧面火力对你造成的伤亡。跟小鬼子打了大半年了,大家也都打精了。
  日军果然是老办法,以为刚才密集的炮击,不可能还有国军能保持战斗力,结果一开始发现正面阵地上枪声不是很密集,就以为炮击给刚才阵地上造成的人员杀伤很严重。个个都挺玩命地往上冲,就在这时,侧翼的火力压过来了。小鬼子一下子被整的很被动,这时正面的几挺机枪也响了,投入冲锋的日军被牢牢地钳制在阵地前面,等着被国军的兄弟拿步枪一枪枪的点名。
  在后面的日军指挥官也急眼了,没想到这些不怕死的中国军人居然能在炮击中保持这么完整的战斗力,就一面去要炮火,一面组织预备队也投入到冲锋中。
  很快,又有两百多鬼子投入到了冲锋,掷弹筒砸过来,阵地前面火光夹着碎石、土块、木头块横飞。眼看着鬼子冲的近了,又有几十个昨天晚上一连兄弟连夜赶制的燃烧罐顺着坡扔下来。
  阵地上面到处是火光、子弹划出的光条子,弹片乱飞,喊杀声震天,一直战到下午,全营在日军反复冲击和炮击下伤亡大半,全营勉强能战斗的,甚至是包括伙夫、马夫、文员在内,只剩下了一百三四十人呢。尽管伤亡巨大,全营仍然苦战不退。日军也是打的筋疲力尽,最后在阵地前面累计扔了三百多具尸体,在下午停止了进攻。
  唐路也是打红了眼,严令下去,抽调了一个班在防区后面,胆敢后退半步,不战而退的,先斩后奏。等到了傍晚,又是一场鏖战,小鬼子几乎是踩着自己同胞的尸体往上冲,冲不动了,也不撤,把自己人的尸体摞成工事,耗在阵地上,硬着头皮往二营这边放枪。
  甚至有日军的指挥官,自己光着膀子,带着一队小鬼子也都光着膀子,身上挂满了手榴弹,哇哇地叫,不计伤亡,死了多少人也不管,死战不退。
  唐路看着这小鬼子也真蝎虎,也是不怕死啊,打到了最后,二营把最后能投入的预备队也投上去了。砸锅卖铁地,这日子不过了,全营将士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只要还有一口气,小鬼子你就休想踏上阵地半步。
  紧要的时候,就拼上了白刃战,刺刀对着刺刀,手榴弹拽着弦就砸,有抱着一坛子点着了的汽油望鬼子身上扑的,有身上还冒着火,就端着刺刀反冲锋的,有抡着铁锹、十字镐肉搏的。炮火映着夕阳,打的红了半边天。
  直到深夜,阵地上才静了下来,师里来了命令,二营可以撤了。唐路看着后面上来的民夫在清理阵地,阵亡的兄弟们被一个个抬下了阵地,心里暗暗感慨,都是年轻的后生,很多人刚到营里才几个月,就这么走了。
  就在二营浴血奋战的当日,师里接到有兄弟部队中央军某旅长告状,说是该师有个团长违抗上峰命令,拒不炸桥,差点还要开枪打他们的工兵,说是就算官司打到国防部,也要找个说法。
  其实,这个事早就不了了之了,那天闻天海撤退的路上,碰见自己在军校的同学,那个同学在中央军里混,就跟他开玩笑,说是你们是不是有个团长叫陈锋啊,说是特牛比,差点把我们一个工兵排长给毙了。闻天海听了,这倒是个好机会啊,就背地里塞了两根金条,让他那个同学回去打点,告陈锋一状。
  此时的陈锋,身上的人命官司还没了,有被中央军以贻误战机的名义给告了一状,总之这次陈锋看来是死罪难逃了。 
 
 
 
  
第二十四章 劫数难逃
 
  师里的人都在上下地议论,说陈锋惹着谁不好,偏要惹了中央军的几位爷,这官司打起来,可没个完。
  陈锋开始还蒙在鼓里,等师里面问起来的时候,才想起这个事。他把那天在桥头,不许炸桥,坚守桥头,让老百姓安全撤回的整个来龙去脉讲清楚了。还列举了好多个证人,团里以前三营的军官也都纷纷联名帮陈锋作证。师里也不好开罪这么多人,就把事情推到了军里。恰好那天被救的百姓中有个记者,和报社失散了一个多月,刚找到成都,就把事情写出来了,还配了照片。军里被这么一闹,也就想把这个闷着,最后中央军那边见事情闹大了,如果被人戳着脊梁骂不管百姓死活,那也不是好玩的,也就没再提。
  但陈锋杀人的这个官司却是证据确凿,板上钉钉一样的铁案了,团里上下好多人都在想办法,可都是没辙。
  再加上闻天海上下有路子,据说师里也扛不住,老头子对国军一路败退也是震怒,说是要杀几个四条腿的。所以大家都在琢磨,最近可能要办下来,估计怕是要枪决了。
  团里的人急,那是自然的,因为都和陈锋处的跟兄弟一样。师里也有人急,那就是潘云飞,但他清楚,甭管多着急,面上还不能显出来。背地里也是在找关系,看怎么能从轻发落。
  这时整个师已经被调防到后方休整,据说前方打的也不是那么紧了,双方都是这么相持着。
  陈锋不在的时候,团里人心惶惶,军纪懈怠。再加上闻天海常常几天都不照面,新兵进来,老兵不是打骂,就是懒得理。前一阵子有个新兵偷跑,被老兵抓回来打了一顿,怀恨在心,晚上趁着大家熟睡,拿刀把老兵给捅死了。
  好在原来二营的营长唐路,因为上次在围子坡坚守有功,被提升成了副团长,团里的管理才稍稍好了点。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陈锋被关押了小半年了,团里的议论渐渐少了很多,大伙都觉得陈团长应该快回来了。
  这天唐路在三营看他们搞投弹练习,反正也没什么事干,就在树荫下面乘凉。这会儿天已经开始热了,场院上,兄弟们都在光着膀子练。
  等到了中午,三营的人强留着吃饭,几个人就弄了点猪头肉,羊杂碎什么的,端了个小木头桌子在树底下喝酒。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唠着嗑,扯着家长里短的闲篇。
  唐路平时话不多,喝了点酒,话就更少,他不怎么说话,大家话自然都不怎么密。吃到酒足饭饱了,几个人撤了桌,沏了壶毛尖,个个脸上冒着油汗,剔着牙花子在那儿醒酒。
  就见着三营的一个天津兵王十一神色很奇怪,往这边走,几个军官见了,就把他叫过来。走近了一看,五月天的,王十一脸色煞白,嘴上嘟囔着,半天也没整明白。
  天津话大伙都听着吃力,就让他整慢点,这下弄明白了。原来大清早的,连里拣着日军飞机扔下的宣传弹,打发他到团里报,团部的参谋懒,就顺手让他送到师里。团部在一个镇子里,师部在县城,离的很近。这边不象北方,南方的小镇子,之间挨的都很近。王十一就去师部送东西,出了师部,早上喝的粥两泡尿出去就不顶劲了。于是就找了个小馆子吃了碗面,听见边上吃面的兄弟说,陈团长好象这两天最后还是判下来了,是枪决,估计下个月上法场。
  因为枪毙团以上的军官,要军一级的长官批准,所以陈锋这个案子才会拖的这么久。唐路听完,就叮嘱王十一回连里不要乱讲,这个事情最好别瞎议论,然后就让他回去了。
  大伙看着唐路的态度,也都不敢继续议论,一起喝了喝茶,扯了一会儿闲篇就散了,唐路带着几个人回到团部。
  其实唐路听见陈锋下个月要枪决的消息,心里也是着急的不行,本以为这个事情就这么算了,没想到在战场上让日军闻风丧胆,堂堂的陈锋,最后还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现在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唐路回到团部,把自己关屋子里,闷头抽烟,脑子转个不停。想来想去,实在是没什么好主意,
  唐路觉得,陈锋的现在没准就是自己的将来,再往好了奔,最多能保条命活到抗战结束就不错了。要么就和上面那帮王八蛋一样,想法子捞钱,搞女人,混一天是一天。
  妈的,豁出去了,实在不行带了人劫了陈锋,大伙一起往山沟跑,惹急了,不给活路,那咱当胡子去。想想,不可行,毕竟这大敌当前,打鬼子比什么都重要。可陈团长是真的带着兄弟们玩命打鬼子啊,一条汉子就这么死了,唉,这是个什么鸟世道。
  想前想后的,唐路脑子里一锅糨糊,实在是没什么辙,屋子里全是烟,喝了几大搪瓷缸子水,还是觉得渴。
  人要是逼急了,也还真能想到辙,唐路一机灵,起身把门拉开,叫来勤务兵,让他把教导队的楚建明找来。
  话到了嗓子眼,生生给咽了下去,想想,这机密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自己的勤务兵傻楞楞地站那儿,就等着吩咐,唐路嘴上支吾着没事没事,让他回屋了,说是自己想出去散散心,就出了团部。
  一路上有人就打招呼,唐路心不在焉地回着军礼,眼睛四处的瞟。等到了教导队,他装着闲逛,不显山不露水地走到楚建明的排里。当时排里正在操队列,楚建明站在队列边上看。
  唐路一直认为,三营的兄弟里面,楚建明将来最有可能成为一个职业军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几十年后,楚建明在某军区以师级干部离休,回到老家沧州颐养天年。
  当时天渐渐的热了,但唐路任何时候见着他,永远都是军容整齐。他心疼手下的兄弟,大家都站在斜斜的日头下面,让别人都光着膀子,惟独他整齐的军服,领口扣着。身上出的汗,在背后结了霜子。
  见着唐路出现在队列边上,楚建明一个小跑过去报告,唐路还了军礼,让他们继续。
  等队列操完了,唐路把楚建明叫到边上,试探着跟他说,“陈团长的事,你晓得了吧。”
  “报告长官,听说了一点。”
  “别那么多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