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岛主到国王-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i1153

    。。。

 第一百二十二节 古城废墟

   

    而且跟商朝的甲骨文也有些类似。

    一脉相承。

    陈锐猜测羊皮地图上的文字标注是夏篆。

    一种中国的历史学家、学者认为曾经存在过的文字。

    但在考古的发掘中,尚未明确证实发现的夏代文字。

    参照与夏篆一脉相承的周篆、甲骨文,陈锐释读出了文字标注的三个文字。

    夏阳湖。

    夏、阳。

    阳。

    古代黄河中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过来,对于山来说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的。相反,对于低于地平面的水系来说,太阳也不会照到河流的南岸,只会照到北岸。

    所以古人把山南水北可以被太阳照射到的地方为阳。

    这一说法从中原地带传开的。

    所以,陈锐猜测在这里建造古城的先民并不是发源于本地的土著先民,而是从中原地带迁移而来的先民。

    古代的中原地带,是黄河中下游流域,古代华夏的发源地。

    夏代时被夏朝统治,商代时被商朝统治。

    夏!

    一个夏篆的‘夏’字,告诉了陈锐很多信息。

    陈锐是否可以这样推测。

    夏代的先民因某种原因迁徙到这里,发现一个湖,他们将这个湖命名为夏阳湖,以纪念自己的故国。

    他们在这里定居下来,建造居所,逐水而居,为防避山林中野兽的侵袭,他们建造城池。

    陈锐在夏阳湖湖边一块平滑的石板停下了脚步,从背包里拿出羊皮地图,摊开在石板上。

    手指点此时自己所在的位置,夏阳湖。

    指尖在羊皮地图上慢慢往移动。

    在山林中一个地势平坦的地方点了一下,自语道:“夏城就在这里了。”

    位于湖畔东南方向0。7公里。

    陈锐确定了目标。

    陈锐收起羊皮地图,放进背包,继续赶路。

    下午,陈锐已离羊皮地图上标记的地方非常近了。

    这里地势平坦,长满了茂密的树木,藤蔓牵连,灌木丛生。

    树叶遮住了阳光。

    藤蔓、灌木盖住了大地。

    地上非常潮湿。

    陈锐走在其中,经常被地上的藤蔓、灌木缠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

    在这些藤蔓、灌木丛中,潜藏着一些有毒的虫子,毒蛇。

    周围非常寂静,静得让陈锐感觉压抑、沉闷。

    突然,陈锐发现了一块大石块。

    大石块半埋在土中,长条形,表面明显有切削、加工的痕迹。

    这是一块建筑古城城墙的大石块。

    也就是说古城离这里不远了。

    这么大一块石块,被泥石流冲刷得这么远,已经是极限了。

    泥石流往下流,陈锐要往上走,才能找得到古城。

    越往高处走,陈锐发现的石块越多,还发现一些青铜器、陶器、陶器碎片。

    这些都是泥石流一路冲刷带下来,大多半掩埋在土里。

    陈锐将地上发现的青铜器、陶器、陶器碎片捡起来。

    令陈锐非常兴奋的是,在其中一些青铜器、陶器、陶器碎片上发现有文字。

    字在刻在器物上面的,非常成熟,非常的规范,笔道圆润,讲究对称,是有区别于周篆和商代甲骨文。

    也不像陶文一样,是单个的符号,让人看不懂这些文字的具体什么含义。

    它是有成文的篇幅,它已属于文字范畴,非常成熟。

    陈锐认为这些文字是夏篆。

    夏篆的发现,可以说,对中国的历史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文明是属于青铜时代范畴的概念,专指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以后的国家阶段。

    在中国的历史课本上,中国的文明是从公元前2070年,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建立夏代开始。

    但在国外包括港台地区并不同认同这个观点。

    他们认为中国文明的历史,最早始于商文明。

    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年。

    也就是中国上下5000年文明,并没有5000年,而是3500年。

    主要分歧是‘夏王朝’是否存在。

    国际学术界不承认有‘夏王朝’存在的。

    其理由是没有任何考古依据,即没有文字出现,也没有冶炼的青铜器发现,更没有表明国家形态存在的任何依据,以及城市遗迹,等等。

    陈锐在这里发现夏代的青铜器,青铜器器形非常大,非常精致,说明夏代就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

    在青铜器、陶器、陶器碎片上发现刻有成文篇幅的夏篆证明了夏代就有非常成熟、相当完备的文字,它不但不比商朝甲骨文原始,落后,还比商朝甲骨文进步,成熟,美观。

    青铜、文字,这是文明的标志性的东西。

    陈锐手里的几件青铜器,刻有夏篆的陶器、青铜器、陶器碎片说明了‘夏王朝’的存在。

    当然,仅靠有限的几件青铜器,几个夏篆说服力不大。

    陈锐需要找到更多的青铜器,夏篆文字,用夏篆记载的事物等。

    走了半个小时,陈锐发现了古城废墟。

    古城废墟被灌木丛、藤蔓掩盖。

    扒开藤蔓、灌木丛可以看到断垣残壁,巨大石块零乱地堆放在废墟里,斑驳一片,饱经风雨和周围环境的摧残。

    空气很潮湿。

    断垣、残壁、平整的石块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成为了一些生活在阴暗潮湿环境里的虫类,蛇的栖息的乐园,不时地能看到蜈蚣、虫子从石头底下,断垣残壁的缝隙里跑出来,又钻回去。

    陈锐从孕海珠空间拿出一把**,将阻挡视线的藤蔓、灌木丛砍掉。

    走进古城废墟。

    古城废墟给陈锐一种很苍凉的感觉,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很沉闷。

    周围一片死寂,静寂得让人生忧。

    断垣残壁,杂草丛生。半埋在土里的石块、器物以及挣扎过的尸骨,似乎向陈锐无声地诉说着数千年前在这里发生的悲剧。

    一个曾经辉煌的古城瞬间遭到毁灭。

    被山崩引发的泥石流掩埋。

    在古城废墟里。

    陈锐发现最多的是土堆里埋藏的尸骨,层层叠叠,多得让陈锐头皮发麻。

    -------

    感谢书友莲花瑶,流云翔打赏588起点币。

    感谢密鬼,风雨风云枫叶,书友150508~,火龙诛仙阵,埘绱づ风等书友的打赏。

    非常感谢!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本书看得可以收藏一下,有推荐票的书友投一下推荐票。

    。。。

 第一百二十三节 夏后杼鼎

   

    在陈锐脑海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数千年前的某一天,天下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并携带大量泥沙掩没了建筑在山下的夏城。

    在泥石流掩没古城的一刹那,无数的受害者在突然到来的泥石流掩没,混着水的泥土包裹了他们的躯体,凝固了他们最后的姿势,将夏城人临终前的所有细节都记录了下来。

    很多人死了,尸体淹埋起来。

    一部分夏城人逃过了一劫,离开了这里,迁徒到另外一个地方居住。

    他们含泪离开时,用鞣制的羊皮纸画了一幅地图。

    地图上标出了祖先世代居住的夏城以及居住在夏城的夏城人赖以生存的夏阳湖的位置,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祖先世代居住过的地方。

    后来陈锐可以猜测得到。

    夏城人的后裔再也没有回来过这里。

    在江、西某个偏僻的山林定居下来,繁衍生息。

    羊皮地图一直保存下来。

    直到波田支队攻入江、西,从夏城人的后裔手中得到了这张羊皮地图,派平田一夫去寻找羊皮地图上的夏城和夏阳湖。

    结果,平田一夫以及十几名日、本兵死在辐射山谷。

    最后,陈锐从平田一夫的尸体上得到了羊皮地图。

    找到了羊皮地图上的夏城和夏阳湖。

    脚下是夏城废墟。

    陈锐在夏城废墟中搜寻起来。

    搜寻了二天。

    收获有限。

    只有少数几件的夏代的玉器,陶器,青铜器等。

    不过陈锐知道夏城废墟的东西并不只有这些。

    大多数东西被泥石流淹没在夏城废墟地底。

    还有一部分东西被泥石流冲刷冲出夏城废墟。

    陈锐打算钻入地底搜寻。

    陈锐站定,施展土遁术,人变成一团土黄色的虚影,沉入到地底。

    陈锐在地底行走自如。

    陈锐能感觉泥土的存在,感觉到泥土对身体有些轻微的紧压感,就好在水里,感觉到水的紧压力一样。

    视线内的泥土、沙石在陈锐眼里看来,被虚幻化了。

    埋没在土里的器物在泥土、沙石虚幻化后,非常显眼。

    陈锐人处在离地面5米深的地底,向发现的第一个器物走去,行走自如,泥土、沙石对陈锐的身形毫无阻碍。

    陈锐将地底收获的第一件陶器拿在手里,仔细观看。

    这一个夏代灰陶,作食器的簋,折沿平底,造型独特,在簋上面有方格、绳纹的纹饰,非常精美。

    陈锐将陶簋收进孕海珠空间。

    几分钟后。

    陈锐收获了第二个器物。

    这是一个玉钺,造型非常独特,与龙山文化的玉钺有些类似,

    长方形,两侧边缘出脊齿,刃略作弧形。

    “这是一个网格铜鼎,敛口,折沿、环耳,空心四棱锥状足,腹饰一周带状网络纹,铸工非常精致。”

    “这个是爵,青铜酒具,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棱足,独具特色。”

    。。。。。。

    将地底的器物收获完后。

    陈锐进入到真正的夏城地底遗址。

    陈锐发现了一个大鼎,这是一个大方鼎,长方,四足,鼎厚立耳,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以云雷纹为地,劲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

    陈锐拿出一个卷尺,对着大鼎量了量。

    鼎高105。2厘米,口长112。5厘米,口宽75。4厘米。

    陈锐抬起大鼎掂量了一下。

    重量至少在700公斤以上。

    这个鼎非常大了。

    铸造这个重达700公斤以上的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这足以反应夏朝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陈锐在器内壁发现铸有铭文,21行450+字。

    陈锐将大方鼎收进孕海珠空间。

    为了搞清楚鼎的来历,陈锐也进入了孕海珠空间。

    首先,陈锐用水清洗掉鼎上的泥土,使鼎恢复到清亮锃新。

    然后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器内壁的铭文。

    显示在电脑上,放大。

    结合甲骨文,周篆,象形字逐字释放。

    陈锐并不是古文字专家,且时间有限,458个字,陈锐释读出100+字。

    虽然不能解释铭文全篇,但铭文大概的意思懂了。

    夏朝有个君主叫杼。

    杼是少康之子,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

    杼承后位后,他了解东夷对夏室的不满,为了巩固在东方的势力,他把都城从原东迁至老丘,他重视发展武器和制造兵甲。他还派人讨伐东南沿海地区的东夷,传说其获取了吉祥物九尾狐。

    夏朝的版图在杼的统治下扩张到了东海之滨。

    杼在位期间是夏朝最昌盛的时期,夏人对杼格外尊重,为杼举行过”报祭“,认为杼全面地继承了禹的事业。

    这篇铭文是杼的儿子夏后槐铸造的,为了歌颂他父亲杼的功绩。

    铭文全篇的内容杼继位开始,描述杼迁都,发展武器和制造兵甲,讨伐东夷,东夷部落向杼

    纳贡祝贺等等事迹。

    陈锐将这鼎命名为夏后杼鼎。

    《竹年本纪》载,夏代多位君主称呼前冠以‘后’字,如‘后启’,‘后相’,‘后少康’等。

    ‘后’字夏代与‘君’、‘王’同义。

    ‘夏后’即‘夏王’的意思。

    因为这个四足方鼎是夏后槐在位时铸造纪念、歌颂父亲杼的。

    所以,四足方鼎被陈锐命名为’夏后杼鼎‘。

    不需要其它证据,单这尊’夏后杼鼎‘就证明了夏王朝的存在。

    而且中国历史在夏代就形成了一个文明。

    众所周知,文明的几个主要特征:文字,青铜冶炼术,城市国家,宗教礼仪,满足这几个条件才能称之为文明。

    文字就不用说了,’夏后杼鼎‘内壁铸有的458个铭文,说明了夏代有文字。夏代的文字非常的成熟,非常的规范,非常的完备。

    青铜冶炼术,夏代能够铸造出700公斤的大鼎,可以说明夏代掌握了非常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铸造技术,并且将青铜技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感谢书友孤独的头狼打赏1176起点币。

    感谢书友月下弧魂,东拣西拣打赏588起点币。

    感谢补天心,埘绱づ风,top飞鸟,人间有梦,书友1505~,决定德安等书友的打赏。

    非常感谢!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本书看得可以收藏一下,有推荐票的书友投一下推荐票。

 第一百二十四节 伊祁盘

   

    城市国家:在‘夏后杼鼎’内壁刻的铭文上描述了夏后杼将都城从原东迁到老丘,说明一个事情,夏朝有都城。

    杼派人讨伐东夷,将统治扩张到东海之滨,东夷部落向杼

    纳贡祝贺,这几件事说明夏朝的版图非常大,形成一个非常统一的部落联盟国家。

    宗教礼仪:铭文描述了夏人为‘杼’举行过”报祭“,还有鼎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礼器,鼎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在夏代就有祭祀。

    因此,‘夏后杼鼎’虽然不会说话。

    但它却告诉了我们很多被历史掩埋的信息。

    近代以来,对《史记》上记载的夏朝是否存在争议很大。

    事实上,不仅夏朝是否存在存在很大的争议,商朝也是有非常大的争议的。

    因为商朝的历史也无可查考。

    直到殷墟甲骨文的出土,直接证明了商朝的存在。

    而对夏朝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历史文献记载,比如《史记》,《竹书纪年》,《尚书》等。

    以及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被有些学者认为是一个‘夏墟’。

    不过还有些学者对‘夏墟’存在疑问。

    众所周知,二里头遗址有四期。

    它的一期二期遗址出土主要是一些陶器,没有文明标志的东西,青铜器和文字,其实没进入文明阶段。

    后面的三期四期进入了文明阶段,但按时间很多人认为早商,和夏朝无关。

    对于夏朝是否存在,缺乏考古实物例证和文字表明其存在。

    寻找夏王朝存在的证据,成了近半个世纪中国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例如,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中国学者对寻找夏王朝存在的证据的一方面努力。

    这项文化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持续时间长达五年,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学科,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耗资巨大。

    最后遗憾的是,由于结题争议太大,‘夏商周断代工程’未通过国家的验收。

    直到现在夏王朝是否存在,夏代是否跨入文明的门槛,在国际学术界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争议。

    陈锐在夏城废墟里发现的‘夏后杼鼎’,告诉了全世界一个答案。

    一个关于中国古文明的答案。

    夏王朝是否存在。

    存在!

    这点已经毫无疑问了。

    夏王朝是否跨进了文明的门槛。

    跨入了!

    事实上,相比同时期的中东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夏王朝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文明。

    夏代有非常完备、成熟、进步的官方文字,夏篆。

    夏代拥有相当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铸造工艺,能够铸造出纹饰细密复杂、精美、器形硕大的‘夏后杼鼎’。

    夏代是一个相对统一的部落联盟制国家。

    夏是由夏后氏、有男氏、褒氏、费氏等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

    夏代拥有非常完备的宗教礼仪。

    将‘夏后杼鼎’放在孕海珠空间。

    陈锐离开了空间。

    继续搜寻埋藏在夏城废墟里的器物。

    接下来的几天。

    陈锐搜遍了整个夏城废墟。

    令陈锐非常惊讶的是夏城遗址的规模并不小。

    有宫殿,有占地很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