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盛世医女-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两房分为长房与次房。
    长房老太爷顾柏与次房老太爷顾杨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个。
    顾柏是嫡出,顾杨是庶出。
    顾家老祖宗顾岳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得了丹书铁卷与世袭罔替的爵位,这庆阳侯的爵位一路传承,一直传到了顾柏也就是长房老太爷那一辈。
    长房老太爷顾柏是嫡子,爵位毫无悬念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可世事无常,柏老太爷成亲三个月之后陪建兴皇帝南下巡察,途中皇帝遇刺,柏老太爷与刺客殊死搏斗,替皇帝挡了一剑,救了皇帝一命,自己却撒手人寰。因他膝下空虚,当时没有儿子,这爵位就由他庶出的弟弟顾杨继承。
    顾杨,就是顾重阳的祖父,顾家次房的老太爷。
    后来,顾杨又把爵位传给了自己的嫡长子,也就是如今庆阳侯府的当家人顾占鹏。
    长房与次房的两位老太爷虽然都不在了,但是却一直没有分家。
    为了区分,府里的人一直称呼顾柏那边为长房,而庆阳侯顾占鹏则被成为小长房或大房。
    如今这府里的当家人,自然是葛老夫人。可长房老夫人崔氏,却是葛老夫人的嫂子,若论资历地位,她比葛老夫人还要高。她虽然不大管事,但是整个侯府却没有人敢轻视她。
    她是长辈,她们四房外出三年回到京城按理是要去给长房崔老夫人请安的。
    昨天她们没去,今天她们还是没去。
    如今长房崔老夫人派了人来,她们方想起这碴。论理,的确是父亲与母亲的不是。
    不一会,伍嬷嬷就领着丁嬷嬷走了进来。
    丁嬷嬷是长房老夫人的陪嫁丫鬟,在顾家、在长房老夫人面前地位超然,别说是母亲了,就是次老太太葛氏见了丁嬷嬷,也不敢拿大。
    “四夫人。”丁嬷嬷冲母亲行礼。
    母亲哪里敢受,忙上前托住了丁嬷嬷的胳膊,笑语盈盈道:“老夫人身边片刻都离不得嬷嬷,有什么事情找个小丫鬟来说一声就是了,怎么劳动嬷嬷您亲自跑一趟?”
    “老夫人昨天听说您跟四老爷、四小姐都回府了,特意派我来看看。问四夫人这里缺什么,有没有要补充的。”丁嬷嬷笑道:“老夫人还说了,如果次房老太太今天晚上没有什么安排的话,就让您跟四老爷带着四小姐去长房用晚膳,老夫人说了,要给你们接风洗尘。”
    母亲自己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心里慌张的不得了。
    她的妯娌皆是公侯伯爵府的小姐,只有她一个是商户出身,本来她就觉得自己矮人一头了,所以事事不肯落人话柄。她回到庆阳侯府,带了很多土仪,就连侯府的下人都想到了,唯独忘记了长房。
    她本来以为长房崔老夫人派丁嬷嬷来是要羞辱自己,肯定会说一些难听的话。可没想到,丁嬷嬷不仅和颜悦色,还说长房崔老夫人要给自己一家接风。
    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又是感动于长房崔老夫人的通情达理,又是愧疚对长辈的疏忽,又是自责自己失礼还把人家想的那么坏……
    
    第28章 。堂哥生病
    
    “说起来,也是我们的不是。”母亲满脸通红,十分不安:“按说我们昨天回来就应该去给老夫人请安的,只是昨天我们刚回来,手上事情多,就没能过去。原打算今天早上给老太太请过安之后就去长房的,可没想到……老太太院子里有事,又耽误了。”
    母亲顿了顿,神色平静了不少:“可不管怎么说,都是我们不对。让老夫人昨天白等了我们一场不说,还让嬷嬷你亲自跑一趟。等会我亲自去跟老夫人赔礼道歉。今天晚上我们没有安排,就劳老夫人费心了,还请嬷嬷在老夫人面前帮我表达谢意。”
    顾重阳看着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长房崔老夫人是通情达理之人,前世自己名声那么坏,长房崔老夫人还愿意在逆境的时候帮她一把。今天母亲这样真诚地道歉,长房崔老夫人定然不会责怪的。
    果然,丁嬷嬷道:“四夫人不必担心,老夫人并未生气,否则也不会让我跑这一趟了。我这就回去了,老夫人身边离不得人的。”
    “那我就不虚留你了。”母亲站起来,亲自送丁嬷嬷到门口。
    又让伍嬷嬷送丁嬷嬷出门,这才转身回到屋中。
    母亲则拉起顾重阳的手,对她说:“囡囡,我们下午去长房老夫人那边请安。老夫人娘家山东崔氏是诗书望族,老夫人知书达理,年轻的时候也是有名的才女。是母亲失礼在先,等会我们去了,你一定不要调皮。要跟老夫人好好说话,知道吗?”
    “嗯。”顾重阳重重地点头:“母亲,你放心好了。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会好好跟老夫人请安问好的。”
    “真乖!”母亲摸了摸顾重阳的头:“快去睡午觉,等醒了,我们收拾一下就过去。记得让绿萝给你打扮的漂亮些。虽然没有分家,但毕竟是两个房头,万万不可再失礼了。”
    “那我把梳篦挑一套带着,我记得大堂姐跟大姐姐一样,都喜欢吟诗作赋,那我就送那套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四季风景花样的吧。”顾重阳道:“我想大堂姐一定会喜欢的。还有蕤大堂嫂,我就送那套十二生肖的吧。”
    “是。”母亲笑道:“你果然越来越懂事了。你要是不提醒,母亲都忘了呢。既然你送东西给你大堂姐了、蕤大堂嫂了,那其他人那里,就由我来送了。”
    母女两个商量好之后,就各自回房休息。
    午休过后,绿芜果然将顾重阳打扮一新。
    母亲也特意打扮了一下。
    她穿着粉紫色绣葡萄纹的立领褙子,酡红色绣花鸟的马面裙。
    青丝拢起,梳成翻叠圆鬟髻,露出光洁的额头,越发显得母亲皮肤白皙,容貌姣好。
    发髻上簪着双衔鸡心坠小银凤钗,随着母亲走动而摇曳生姿,让母亲那原本就柔美的杏眼琼鼻,柳叶弯眉越发动人。
    此时的母亲一扫旅途的辛苦劳顿,令人眼前一亮。
    顾重阳有一个好皮囊,她也知道自己的确是长得好看。
    可此刻看了母亲她才觉得母亲比她好看太多了。
    她不由喃喃自语:“母亲,您可真是漂亮。”
    顾重阳呆呆的样子取悦了母亲,她上前拉了顾重阳的手,笑道:“别看了,咱们快走吧。”
    父亲也哑然失笑:“这孩子,怎么呆呆的。”
    一行人出了院子,来到长房。
    一进长房的院子大门,顾重阳就问到一股浓浓的药味。
    顾重阳蹙着眉头,认真辨别这里面的药材,当归、陈皮、黄蓍、人参……
    这是人参养荣汤的味道。虽然有所加减,但顾重阳可以肯定,原方就是人参养荣汤。
    崔老夫人住的禧荣院,有个梳着双丫髻名叫黄莺的小丫鬟领着她们去。
    顾重阳就忍不住那领路的丫鬟:“老夫人身子不适吗?”
    “老夫人身体康健硬朗,并无不适。”黄莺微微一笑,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这是给大少爷熬的药。”
    见顾重阳脸色露出不解的神色,黄莺又道:“不是嵘大少爷,而是蕤大少爷。”
    顾重阳听了,就恍然大悟。
    黄莺口中的蕤大少爷是长房的嫡长孙…顾葳蕤。
    没想到他居然还活着。
    长房崔老夫人嫁给长房老太爷之后,刚过三个月,长房老太爷就过世了。爵位传给了二房老太爷。
    两个月之后,崔老夫人发现自己身体不适,请了大夫来才知道她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
    崔老夫人生下了丈夫的遗腹子,就是长房的已故的大老爷顾占英。为了跟次房的大老爷顾占鹏区分开,人称英大老爷。
    英大老爷身子也不是很好。他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顾葳蕤,女儿顾重芳。
    英大老爷是五年前去世的。
    崔老夫人先后经历丧夫与丧子之痛,因此十分疼爱这一双孙子孙女。
    她虽然疼爱,却不溺爱,顾葳蕤与顾重芳都被她教育很好。
    前一世,顾重阳的记忆里只有顾重芳这个大堂姐,对于顾葳蕤这个大堂哥,她没什么印象。她只知道,这个大堂哥刚成亲没两年就病故了,留下大堂嫂一个人。后来,大堂嫂从顾家旁支过继了一个嗣子。
    她前一世对顾家的事情都不怎么上心,因此并不知道大堂哥去世的具体的时间。不过如今大堂嫂已经进门了,恐怕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的事。
    难道大堂哥现在就已经病了?这人参养荣汤主治脾肺气虚,气血双补。如果对症,估计大堂哥很快就能痊愈了。
    可怕就怕不对症。
    顾重阳想着上一世英大堂嫂形影凋零,孤身一人的清冷样子,心里就隐隐有些担心。
    顾重阳冲黄莺微微一笑:“大堂哥是什么时候病的?这药吃了多久了?”
    “不知道。”黄莺摇了摇头,想了一会道:“好像很久了,蕤大少爷经常病,这药就没有断过。”
    “你蕤大堂哥身体不好,打从三四岁开始就一直如此。”母亲瞥了顾重阳一眼,隐隐有些告诫的意思:“延医问药不知道花了多少功夫,却一直断断续续时好时坏,总不见好利索。这事情总有老夫人操心,你小孩子家家问这么多做什么。”
    顾重阳可以感觉到,母亲有些不高兴。
    自己关心蕤大堂哥并没有什么不对,母亲绝不是不让自己关心蕤大堂哥的意思。
    母亲却跟黄莺说着其他的话,无外乎是问老夫人身体好不好,家中有没有什么事情之类的话。
    看着母亲故意岔开话题,顾重阳隐隐有些明白,母亲好像不希望自己问跟医术有关的事情。
    她想起之前在泊头镇,自己说以后要做大夫行医被母亲狠狠训斥的事情,心里闪过一丝遗憾。
    这遗憾也只能一闪而过,因为到了老夫人的禧荣院,顾重阳连忙打起精神来。
    丁嬷嬷提前得了消息,亲自在门口等着了,见她们来了,就笑着迎上来:“老夫人也刚起呢,可巧四老爷跟四夫人就来了。大夫人与大小姐也在呢。”
    说着,丫鬟打起石青色宝相花纹的软帘,一行人走了进去。
    因为孀居,所以,崔老夫人的屋子布置的十分低调。没有那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点缀,可清一色的紫檀木家具还是昭显出了侯府的底蕴。
    不,应该是世家名门的底蕴。这些家具物什都是崔老夫人的嫁妆,她娘家是山东诗书望族,朝中做官之人很多。
    “可算是回来了。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你们这一去就是三年,可是长进了不少了。”
    崔老夫人坐在上座上,含笑看着顾重阳与父亲母亲一起给她磕头行礼。
    父亲与母亲站起来,两个人脸上都有些惭愧之色:“哪里有长进,连给您请安这样的事情都耽误了,实在是愧疚的很。”
    “好了,你们这不是过来了吗?谁还能时时处处没一丁点错。”崔老夫人摆摆手道:“我并不是那种捉到错处就不饶人的,过去的事情就揭过去吧。你们要是再说,老婆子我可就生气了。”
    崔老夫人穿着檀色的宝相花纹对襟褙子,墨绿色裙子。通身上下干干净净,除了头上插的素银扁簪,再无其他配饰。
    没有华贵的衣饰,可举手投足间那爽利大气强干的气息却扑面而来。
    顾重阳见她如此,就打心眼里佩服。如今当家的是葛老夫人,可顾家上上下下提起崔老夫人谁不竖大拇指?
    人活到这个岁数,就应该像崔老夫人这样世事洞明却又豁达地活着。
    崔老夫人的下手坐着英大老爷的发妻吴氏,为了跟庆阳侯大夫人郝氏区分,府里的人往往称呼她为英大夫人。
    旁边站着一个穿鹅黄色裙裾的少女,容貌姣好,肌肤微丰。
    得到崔老夫人的示意,她连忙过来对着父亲与母亲行礼。
    顾重阳认得,这位就是大堂姐顾重芳。
    因为长房没有男子,崔老夫人跟英大太太虽然是至亲但也男女有别,父亲露了个面就去了外院书房。
    他一走,屋子里的气氛就比刚才轻松随意了很多。
    
    第29章 。过寿
    
    长辈们说话,顾重芳就拉了顾重阳到隔壁的厢房。
    她一边走,一边拿手在两人之间比划:“重阳妹妹,你长高了好多。人也比原来漂亮了。看来南方的水土果然养人。”
    顾重阳上次见她,还是在重芳堂姐出嫁之前。没想到多年未见,重芳堂姐还是跟记忆中一样笑靥温柔,观之可亲。
    “重芳堂姐,你也长高了好多。”顾重阳看着她已经有大人的样子了,就十分羡慕,自己这个小孩子的形象做事情太不方便了:“你就像大姑娘一样,不像我还是个孩子。”
    姐妹两个如枝头花一样俏生生的模样,娇滴滴的声音,崔老夫人与英大夫人脸上就露出欣慰的神色。
    母亲接了顾重阳的话,笑着道:“重芳的的确确是大姑娘了。果然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要是在路上遇见了,我可不敢认了。我们重阳还是小囡囡呢。我真希望时间能快点,看看我们重阳长成大姑娘的样子。”
    英大夫人吴氏就笑:“四弟妹希望时间过快点,我却跟你恰恰相反。我如今倒希望时间过慢点,好让重芳多陪陪我呢。”
    母亲闻言讶然,片刻就反应了过来:“已经定了人家了?”
    听母亲这样问,英大夫人脸上就露出吾家有女初长成的骄傲来。
    “还没定,不过也快了。”
    内宅妇人平日里可以消遣的事情不多,女子嫁人,男子娶亲,这样的消息最能引起她们的注意。
    母亲忙道:“是哪家的人?”
    顾重阳与顾重芳就在隔壁,因此英大夫人与母亲说话的声音,她们也能听见。
    听到她们说到自己的亲事,重芳堂姐不由绯红了脸。
    顾重阳知道,重芳堂姐的夫婿是老夫人娘家崔氏五房的嫡长孙,名叫崔安之。
    他品行端修,为人磊落,前一世与重芳堂姐锦瑟和弦,感情十分的好。
    因为学问扎实,所以他仕途顺利,他步步高升,顾家的人提起这个大姑爷都十分满意。
    英大夫人吴氏显然很喜欢这个未来的女婿:“……户部员外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崔自立大人的嫡长子,去年刚刚进学,是山东省的案首。因今今年年初来他到京城鹿鸣书院求学,崔大人就带着他来家中拜访,老夫人觉得他品行端修,得知他还没有娶亲,就定下了这门亲事。”
    “原来是老夫人的娘家人。”母亲羡慕道:“那就错不了了。还是大嫂有福气,重芳这样恬静贤淑的女孩子,就该配崔氏这样的诗书门第的君子。也不知道我的重阳以后能嫁到什么样的人家。”
    崔老夫人在上首哈哈一笑:“有小不愁大,你如今看着重阳小,再过两年也要说人家了。到时候有你舍不得的呢。”
    “是舍不得,重阳向来不受拘束,性子也十分跳脱。以后要真嫁了,我恐怕真的会担心。”
    “不必担心。”英大夫人道:“蕤哥儿媳妇刚嫁进来的时候,也是很多事情都不懂,慢慢得不就好了。如今跟着我学管家,不知道多能干。”
    “蕤哥儿媳妇是个好的。”母亲由衷地羡慕道:“大嫂一双儿女本就十分出色,如今这个媳妇也是能干的,真令人羡慕。”
    “对了,怎么没见蕤哥儿媳妇?”
    “昨天亲家舅老爷吕仲贤吕大人从山东省回来了,亲家夫人就派人接了她回去。”英大夫人道:“估计过两天才能回来呢。”
    说的是大堂嫂的娘家舅舅,外放到山东省做学政的那位吕大人。
    同样是外放回京,母亲不由就多了几分关心:“亲家舅老爷这次回来应该不会外放了吧?”
    “还没定呢。”英大夫人道:“不过听说要留在吏部。”
    母亲听了,心头一动。她是为父亲担心,怕父亲在京城候缺一直等不到机会。
    候缺候个一年半载是常事,十年八年的也不少。
    可她最终什么把心里的话咽下去,什么也没有说。
    英大夫人吴氏就笑着岔开了话题。
    长辈们说着话,顾重芳也拉着顾重阳问她在南边的生活。其实顾重阳都忘的差不多了,好在上一世师父喜欢游山玩水跟她说了很多南方的风土人情,她就捡一些有趣的说了,惹得重芳堂姐十分羡慕。
    到了晚上,顾重阳一家三口留在长房用膳,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宾主尽欢。
    顾重阳不由觉得,要是父亲生在长房就好了,这样母亲也不用受气了。崔老夫人这样通情达理的婆婆真是世间少有。
    大齐朝以孝治天下,对于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十分敬重,规定他们过寿的时候一应物品可以不受官职品阶的限制。
    所以,除了小孩子之外,年长的人在六十岁之前过寿都十分低调,只等六十岁生辰这一天好好风光一回。
    孝子孝孙们也会挖空心思来策划寿宴,一来是彰显自己的家世底蕴,二来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孝心。
    庆阳侯府也不例外。
    十月十七日,离葛老夫人的寿礼还有三天的时间,流水席就已经摆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