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大的海浪,而不是敌战舰。实际上,这正是33巡洋舰编队最后面的“小雪”号发射的雷达信号,而当时“小雪”号已经完成了转向,正跟在“立冬”号的后面大概三海里处,加速向东航行,而且两舰之间的距离为十一海里,因此“北卡罗莱纳”号上的雷达仅仅只在最初的时候发现了这艘战舰,接着距离拉开,目标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
“小雪”号的雷达在这个时候没有开机,当时33巡洋舰编队里只有“寒露”号与“立冬”号上的雷达正在工作,而“霜降”号与“小雪”号上的雷达是关闭了的,这主要是因为雷达的稳定性还不够好,而且两部雷达已经足够用了,留下两艘巡洋舰上的雷达做备用,这样如果正在使用的雷达出了问题,还不至于使舰队丧失发现敌人的机会。正是这一点,“小雪”号没有发现在其西北方向上大概十一海里处的“北卡罗莱纳”号战列舰,实际上,就算这时候“小雪”号上的雷达处于工作状态,也不一定能够发现美国舰队。
此时,双方都在向东航行,而且距离还在拉开。因为都没有能够发现对方,或者说是都没有肯定雷达的发现,所以双方错过了第一次遭遇的机会。可这个夜晚绝不会平静下来的。

第二十五章 遭遇战

到十二点二十分,也就是严师琪准备再次让舰队转向,开始向西航行的时候,他也感到有点奇怪了。金凯德指挥的第32特混舰队应该已经到达交战海域了,可到现在,第32特混舰队仍然没有显身,那第32特混舰队在哪?
“让舰队转向吧。”严师琪的神经已经高度紧张了起来,“另外,修改一下航线,把航线往南调整5海里,也许金凯德就在距离我们不到20海里的地方!”
四艘战列舰再次开始转向,这次“广州”号排在了最前面,同时舰队的航线向南偏了大概20度,也就是说,舰队不是向西航行,而是在向西南方向航行。五分钟之内,另外三支编队也开始转向工作,并且都采用了新的航向。实际上,此时就算最靠北面的32驱逐舰编队距离瓜岛都已经有足足35海里了,而33巡洋舰编队距离瓜岛大概37海里,31战列舰编队距离瓜岛大概38海里,而34巡洋舰编队距离瓜岛则接近40海里。
第32特混舰队在十二点过五分的时候就已经机动到位,可战舰上的雷达仍然没有任何发现。金凯德在三分钟之后下令舰队南下。此时,第32特混舰队距离瓜岛不过5海里而已。按照金凯德的判断,第三特混舰队应该在瓜岛南面大概20海里处,他已经机动到位了。现在舰队向南航行就可以抢占有利的“t”字头的炮击位置,打第三特混舰队一个措手不及。到时候,不管第三特混舰队是转向,还是撤出战斗,局面都将对第32特混舰队极为有利,金凯德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把六艘战列舰的炮火都集中在第三特混舰队最前面的两艘战列舰上,趁对手还没有调整过来,就首先打掉对手一半的战斗力,这样胜利就肯定属于第32特混舰队的了。
到十二点三十五分的时候,双方都完成了转向,而且战舰都在加速。实际上,此时对局面的判断都有错误。
严师琪仍然认为第32特混舰队在其南面,所以他将舰队再次向南移动,争取尽快与敌接触。金凯德则仍然认为第三特混舰队在距离瓜岛大概20海里的海面上巡逻,根本就没有预料到第三特混舰队的位置要比他预料得差得多。
到十二点五十五分的时候,第三特混舰队里的33巡洋舰编队已经到达了瓜岛正南面,距离大概是37海里,排头的已经不是“寒露”号,而是“小雪”号巡洋舰,战舰上的雷达正在运转着。**马纳休山在“小雪”号北偏西大概15度方向处,而且这个夹角还在继续缩小。
同一时间,第32特混舰队里航行在最前面的“北卡罗莱纳”号战列舰距离瓜岛大概20海里,而且在**马纳休山的正南面。换句话说,实际上,“小雪”号与“北卡罗莱纳”号的距离大概只有17海里了,而且这个距离还在不断的接近之中。更重要的是,“北卡罗莱纳”号已经不在“小雪”号与**马纳休山的连线上了,而有一个大概十度左右的夹角,这个夹角还在增大。
“小雪”号的航向是250度,而“北卡罗莱纳”号的航向是185度。按照严师琪的计划,这次舰队的转向时间是一点过五分,而十分钟之内,这两艘战舰的距离将被缩短到12海里左右,这次遭遇是再也不可能错过的了。
十二点五十九分,“小雪”号上的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极为强烈的“闪光点”,雷达操作员立即判断其为一艘主力舰,并且立即把这一消息发了上去。两分钟后,严师琪收到了“小雪”好的报告,此时,双方距离大概14海里,而且还在不断的接近之中。
对于这个突然在舰队北面出现的目标,严师琪有点疑惑了,按理说,第32特混舰队此时不可能出现在他们的北面,而是在南面,可问题是,这绝不是岛屿反射的雷达波,雷达操作员已经证明了,这个目标距离他们在十五海里之内,而现在舰队距离瓜岛近40海里!
“老严,还要转向吗?”
严师琪看了眼搭档,说道:“让33编队向右转向,确认目标,其他编队向左转向,如果确认那正是第32特混舰队的话,那我们就得把距离拉开一点!”
谷甄云没有反对,如果舰队右转的话,那就是朝着美舰队而去,即使双方都以纵队进入,最后这个距离也将近得让他们无法躲避强大的对手,唯一的办法就是右转,完成大半圈转向,同时拉开距离,增区保持住距离上的优势。可问题是,33巡洋舰编队的那四艘巡洋舰就等于是去送死了。
接到命令的四艘巡洋舰都立即右转,“小雪”号上的雷达一直监视着那个靠近的目标。到一点过两分的时候,位于第三位的“霜降”号巡洋舰上的雷达也探测到了“北卡罗莱纳”号战列舰,而此时“小雪”号上的雷达已经探测到了四个目标,消息也很快发了出去,这肯定是第32特混舰队了,因为那四个目标都是战列舰,而绝不是巡洋舰与驱逐舰!更不可能是**马纳休山反射的干扰信号!
一点过五分,当双方的距离接近到11海里的时候,“北卡罗莱纳”号上的雷达也发现了南面的“小雪”号,战斗警报立即拉响。金凯德在这个时候下了一道命令,舰队立即加速,冲上去,干掉正迎面驶来的唐帝国舰队。
金凯德几乎没有迟疑,虽然“北卡罗莱纳”号战列舰探测到的只是四个小型目标(发现位于33巡洋舰末尾的“寒露”号是在一点十二分),但是在金凯德看来,对手在战列舰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必然会将巡洋舰派到前面来。可金凯德还是有一点疑问,唐帝国的那四艘战列舰到底是巡洋舰的南面,还是在西面?
此时,第32特混舰队的航线与33巡洋舰编队的航线距离仅5海里,金凯德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如果唐帝国的战列舰在巡洋舰的后面的话,那么现在转向已经来不及了,除非严师琪放弃了那四艘巡洋舰,单独逃命去了。如果战列舰是在巡洋舰的东面,也就是右方的话,双方的距离也在5海里左右,不会有任何指挥官把巡洋舰拿来做挡箭牌的,最多用巡洋舰做雷达哨舰,而战列舰编队与巡洋舰编队的距离不会超过5海里,不然哨舰就会被对手当着靶子挨打了。
严师琪确实是让四艘巡洋舰去当靶子,或者说去拖住美舰队,他需要时间让四艘战列舰转过250度,同时将双方的距离拉开到10海里以上。这大概需要花费二十分钟的时间,如果不让四艘巡洋舰冲上去的话,那么在十分钟之后,他就要与美舰队遭遇了。
一点过六分,“小雪”号前面的四门主炮首先开火,在10海里多一点的距离上,雷达对敌舰距离的测算误差大概是150米,方位误差大概是0。1度,虽然这个精度仍然差了一点,但是已经足够让主炮打出的炮弹落在敌舰附近了。因为200毫米穿甲弹根本就无法威胁到敌战列舰,甚至连次要部位的装甲都无法打穿,所以“小雪”号打出的全是高爆弹,以破坏敌战舰表面设施为主。五分钟之内,33巡洋舰编队内的四艘重巡洋舰都陆续开火。
一点过九分,“北卡罗莱纳”号前面的六门主炮开始还击。此时双方距离大概9海里。在这个距离上,战列舰上的雷达已经可以测算出敌舰的大概距离与方位,可美舰上并没有配套的雷达炮瞄指挥设施,因此“北卡罗莱纳”号的炮击速度很慢,大概三分钟才能打出一个齐射,而且炮击的准确度误差大得有点离谱。到一点十五分的时候,“华盛顿”号,“南达科他”号(旗舰),“印第安纳”号四艘战列舰都陆续开火,而跟在最后面的“马萨诸塞”号与“阿拉巴马”号则没有急着加入战团。
既时是在能见度很差的夜晚,炮口闪光都格外的明显,在数海里的距离上都能够看得清楚。当然,这也仅仅局限于开炮的那一瞬间,如果要依靠了望员根据对方炮口闪光来确定对方的准确距离的话,这就需要了望员的素质非常高,除了判断炮口闪光的位置,距离之外,还要根据几次炮口闪光位置的变化而测算出对方的航向,速度(这些都是炮击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而实际上,当时双方的了望员都没有这么高的素质,因此都得依靠雷达来引导炮击。
这种没有多大意义的炮战持续到了一点二十八分,此时“北卡罗莱纳”号已经挨了三发炮弹,“华盛顿”号也挨了两发炮弹,“南达科他”号的运气比较好,没有中弹,而“印第安纳”号则挨了两发炮弹。这些200毫米高爆弹对四艘皮坚肉厚的战列舰根本就没有威胁,连隔靴挠痒都算不上。而最后参加炮弹的两艘战列舰则一直没有受到炮击。33巡洋舰编队里的四艘巡洋舰也没有挨炮弹(挨了就肯定完蛋),虽然不断有炮弹落在附近的海面上,但是美舰的炮击误差太大了,根本就难以打中快速航行的巡洋舰。
战场上的局面已经完全明朗了,到一点三十分的时候,跟在33巡洋舰编队后面大概8海里初的“广州”号战列舰上的雷达发现了15海里处的美舰,而且立即判断出那是美国的战列舰。严师琪在这个时候下达了三条命令,一是33巡洋舰编队立即向右脱离战斗,准备对抗美战列舰编队后方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二是让32驱逐舰编队立即跟上来,协同33巡洋舰编队作战。三是34巡洋舰编队立即跟上31战列舰编队,并且保持在31战列舰编队右侧5海里范围之内活动。最后一道命令则是让31战列舰编队向右转15度,所有主炮全都指向左舷方向,准备炮击美军战列舰。
从这一系列的指挥上看得出来,严师琪确实是炮战方面的专家。在局势明朗之后,他第一时间判断出美军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在战列舰编队的后方。同时,美军在努力拉近距离。而要确保胜利,他就必须要控制好距离,绝不能让对手轻易的拉近距离。除了安排好战列舰编队的航向之外,让护航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准备好拦截冲锋的美军驱逐舰,防止敌人用鱼雷攻击来拖住他们,这也是非常关键与重要的。当然,在这个时候,严师琪没有忘记一点,那就是把与敌舰队遭遇的消息发出去,再保持无线电静默已经毫无意义了。
电报是在一点三十五分发出的,内容极为简短。这条电报被颜国忠收到之后,颜国忠立即把电报转发给了西南特混舰队,同时还加上了一条,那就是让西南特混舰队前去搜索瓜岛附近的几个锚泊地,绝不能让美国的运输船队将部队与物资送到瓜岛去。
颜国忠下达这一名另的原因很简单,美国第32特混舰队出现在了第三特混舰队北面,而且还在向南航行,那么跟随在第32特混舰队后面的运输船队就很有可能提前到达了瓜岛,第三特混舰队没有将这支运输船队拦截下来。在第32特混舰队南下的时候,那几十艘运输船恐怕正在向岛上输送部队与作战物资呢。
魏东北在收到消息的时候,西南头昏舰队还在距离瓜岛带25海里海面上前进着。魏东北没有任何的大意,他的任务不是去与第32特混舰队作战,而是去把美国的运输船队拦截下来的。因此,他立即就修改了航线,让舰队更靠近瓜岛行驶,努力把美国的运输船队找到,然后趁第三特混舰队缠住第32特混舰队的机会,将美国的运输船队一举消灭掉!

第二十六章 纠缠

一点四十五分,“广州”号上的九门400毫米主炮的怒吼标志着严师琪将他的主力投入到了战斗之中。到一点五十分,31战列舰编队里的四艘战列舰全都找准了自己的目标,然后扬起了炮管,将重量超过了一吨的披帽穿甲弹打向了美国舰队里的那几艘战列舰。
唐帝国战列舰主炮使用的穿甲弹有两种,一种是在21年,也就是战争爆发的那一年服役的21式穿甲弹。这种穿甲弹重1050公斤,装100公斤炸药,其装药量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同类穿甲弹中最大的,就连“大和”后来使用的460毫米穿甲弹的装药量也远远不及。实际上,这是唐帝国在战争初期主要为对付口木的“扶桑”,“金刚”等战列舰设计的穿甲弹,准确的讲,应该是半穿甲弹。
当时,“扶桑”,“金刚”等战列舰的装甲防御是出了名的糟糕,口木除了“大和”之外的战列舰并没有采用重点防护的装甲敷设方式,仍然是全面防护,因此主装甲带并不够厚,而其装甲钢的质量又是出了名的差。因此,即使是21式半穿甲弹仍然能够很轻易的解决掉口木的战列舰,甚至连“尊严”级用的17式穿甲弹都能够很轻易的击穿口木战列舰的主装甲。在没有必要继续提高穿甲能力的时候,增大装药量是提高炮弹威力的有效办法。不过,口木的联合舰队很快就完蛋了,除了战争初期双方的几艘老式巡洋舰在琉球岛打了两次无伤大雅的海战之外,实际上,双方的战列舰一直没有碰头的机会。结果,21式穿甲弹基本上没有派上用场。到了美国参战之前不久,唐帝国海军才发现,21式穿甲弹对付“科罗拉多”级之前的美国战列舰还算犀利,可面对“北卡罗莱纳”级之后的新式战列舰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23式穿甲弹应运而生。因为该穿甲弹是在23年底定型的,因此就被称为23式穿甲弹,第一批量产的23式穿甲弹在24年初送到了第三特混舰队,正好赶上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可当时海军仍然有不少21式半穿甲弹,因此在歼灭“z舰队”的作战中,仍然主要使用21式穿甲弹,23式穿甲弹只用了100多发。
23式穿甲弹重1200公斤,是重径比最大的穿甲弹之一。实际上,“重弹”(指炮弹的重量与口径比偏大)是美国海军的发展传统,在一战时,唐帝国海军仍然不怎么喜欢重弹,因为重弹降低射速,降低炮弹的初速,还将减少弹药储备数量。在速度重要,还是重量重要这个问题上,唐帝国之前是一直偏向于速度的,即炮口初速高的穿甲弹更有效。实际上,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在远距离炮战中,重弹的存速能力好,而且剩余能量大,穿甲能力反而更优秀,这也是美国海军为什么偏重于重弹的原因。
21式穿甲弹就是“轻弹”,虽然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证明这种半穿甲弹的威力对付老式战列舰已经足够了,但是在面对各国海军装甲更厚,防御更强的新式战列舰的时候则有点力不从心。在唐帝国海军的试验中,21式穿甲弹甚至很难在10海里的距离上击穿350毫米的装甲钢板,而当时,美国的三种新式战列舰,还有英法的新式战列舰的主装甲厚度都超过了350毫米,有的达到了400毫米,甚至有的部位接近450毫米。显然,21式穿甲弹根本就对付不了别的国家的主力战舰。
无奈之下,唐帝国紧急启动了新穿甲弹的研制工作,而且很快就有了结果。实际上,23式穿甲弹上采用了大量的老技术,最大的变化就是减少了装药量(仅18公斤),增加了炮弹的重量,并且采用了铜披帽。披帽的最大好处就是让炮弹在大着角的情况下不至于弹飞,仍然能够直线前进,穿透装甲,对穿甲能力并无多少帮助(这与几十年后的穿甲弹披帽不一样)。而在试验中,23式穿甲弹在10海里的距离上可以轻易的穿透420毫米的高强度装甲钢板,对440毫米的装甲钢板的穿透率达到了七成左右,这个成绩已经非常的理想了。
这次,第三特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上的主炮都用的是23式穿甲弹,没有用完的21式穿甲弹全被送到了后方去,准备用来做教学使用(实际上,后来很多都被用到了对地支援中,其100公斤的装药量完全可以当作高爆弹使用)。
严师琪对23式穿甲弹很有信心,“北卡罗莱纳”级炮塔正面装甲也就16英寸(406毫米)厚,而“南达科他”级的炮塔正面厚度虽然达到了457毫米,可其他关键部位也就最多400毫米左右,而且23式穿甲弹在10海里的距离上有大概三成的可能性击穿450毫米的装甲。
“广州”号首先炮击的就是位于美舰队最前面的“北卡罗莱纳”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