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16-最"危险"的总编辑-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家里人会看些法文书,我记得其中有一本叫做《一只驴子的回忆》。除了那本书以外,我认为写回忆录只是总统、首相、探险家抑或四星上将们的专利,也许有那么一两个国务卿或文学大师才够得上资格写回忆录吧。如果一个新闻记者也想分一杯羹的话,似乎有些厚颜无耻之嫌。而且,我作为新闻记者,已经学会要远离观众焦点,不要在报道中搀杂个人情感因素。更何况,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波士顿记者,从出生之日起就受到熏陶,很少谈论家庭、金钱和性这些问题。    
    然而,这本书却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回忆录,中间记载了影响我一生的重要事件。但是,平心而论,该书并没有能准确地揭示我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的所思所想,也没能透彻地阐述清楚新闻界和公众之间的合理关系。我依然在思考上述问题,我自己的想法也在不断改变。    
    我敢于尝试写回忆录,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在冥冥之中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幸运女神让我能亲历这20世纪中最关键的历史事件。幸运女神让我能走出大萧条、病痛以及战火的魔魇,让我体味到新闻工作的愉悦。该书的名字叫做《最危险的总编辑》/《美好人生》,一方面是因为我的人生亦如此;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我搜索枯肠而找不到一个好书名的时候,戴维•;哈博斯代姆不经意间说道:“你这辈子命不错,布莱得利。嘿,干吗不给这书起名就叫做《美好人生》呢?”我仔细想了又想我这一生中运气有多么重要,最后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是个十足的幸运儿。我战胜了小儿麻痹症。我从三年的太平洋海战中活了下来,我所在的驱逐舰从瓜达尔卡纳尔岛转战日本。我在《华盛顿邮报》找到了工作,在那之前我恰好错过《巴尔的摩太阳报》的面试,理由很简单,因为当时雨下得太大,我所乘坐的火车没能在巴尔的摩靠站。我在乔治城买了房子,没过几个月,肯尼迪夫妇也在附近买了房子。我曾经劝说菲尔•;格雷厄姆在恰当的时机购入了《新闻周刊》。在《华盛顿邮报》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恰好发现凯瑟琳•;格雷厄姆正要寻找一名编辑。更为重要的是,我为《华盛顿邮报》事业的腾飞找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新闻记者。    
    这些报业的同仁,有些已经年事已高,有些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们却是我想首先表示感谢的对象,也是我最应该表示感谢的对象,因为正是他们给这本书提供了灵感的源泉,也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欢乐。他们是拉里•;斯特恩、迪克•;哈伍德、巴特•;罗文、戴维•;布罗德、海恩斯•;约翰逊、谢尔比•;科菲、菲尔•;格耶林、玛丽•;格林菲尔德、比尔•;格莱德、戴维•;拉文萨尔、吉恩•;帕特逊、鲍勃•;贝克、菲尔•;佛伊锡、巴里•;苏斯曼、哈里•;罗森菲尔德、杰克•;莱门、尼克•;冯•;霍夫曼、玛丽•;哈达、迪克•;科恩、理•;多尼、鲍勃•;凯瑟尔、乔治•;所罗门、戴维•;伊格内修斯、玛丽•;迈克格雷、迈克•;盖特勒、沃尔特•;平克斯、查尔•;罗伯茨、唐•;奥伯道夫、玛瑞•;玛德、埃利诺•;兰道夫、米亚尔•;麦克博生……我想要列出每个人的名字,但却有可能忘记列出其他一些人的名字,而我可能遗漏的人对我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也绝对不应该忘记感谢萨利•;昆恩。    
    鲍勃•;伍德沃德对于《华盛顿邮报》和我作为编辑所做出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也是不可低估的。鲍勃•;伍德沃德也是我所认识的同期新闻记者中,最为出类拔萃的。鲍勃•;伍德沃德同卡尔•;伯恩斯坦并肩合作,揭发了水门事件的真相,从而让《华盛顿邮报》(也让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也是我们从前根本不敢奢望的。从水门事件以后,伍德沃德也一直是业界中的一面旗帜。    
    报纸并非是要把每天平淡无奇的琐事变作奇迹。倘若要想让编辑能够得意地把腿搁在办公桌上,接受别人的恭贺,那可需要许多人发挥才干,日夜奋战,全力以赴才行。如果报社里有这样的人才,那么编辑肯定能够静候别人的恭贺了。    
    写到这,我觉得如果我不向理查德•;M•;尼克松表示谢意的话,就太有点过意不去了,因为是他让我的事业更上了一层楼。世事真是难料,尼克松本人非常讨厌媒体,而且也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媒体,可正是他使得媒体变得声名显赫,尤其是《华盛顿邮报》因为他而收益颇多。在他最灰头灰脸的日子里,媒体却是最春风得意的。    
    写作对于我而言,是一种需要慢慢训练才逐渐习得的技巧。我练习了差不多十五年,才交出了第一篇思路连贯、行文严谨的文章。但是,当我在《新闻周刊》华盛顿分部工作的岁月里,不管文章写得有多漂亮,纽约总部总会有一些铁面无情的家伙会把你的东西“篡改”了。我刚回到《华盛顿邮报》工作时,我写了很多重要报道和头版新闻,可是执行总编霍华德•;西蒙斯却经常往我头上泼冷水,说我写文章就像跑短跑一样,横冲直撞思路不清,他说:“本杰明写不到两百个字,思路就乱成一团了。”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两位女性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她们帮助我从零乱的生活片断中找出线索,让我理清思路,静下心来写作。第一位是芭芭拉•;费恩曼,后来她自己也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费恩曼让我着重展现自己的能力,还要多抖抖幽默。另一位就是凯瑟琳•;万宁,她工作勤奋而且极富耐心。她俩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汤姆•;威尔金森是我多年的好友和同事,他抽出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将我在六十和七十年代的经历润色得更加精彩,为此我要对他表示感谢。我也要感谢卡罗•;莱格特,她是我的秘书,也是我的朋友,从她到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发现她是不可或缺的。    
    我这一辈子读过了很多本书的前言,当读到作者要感谢编辑的时候,我从来都是不以为然的。在我内心深处,我向来认为作者天生就不会把编辑放在眼里的,这就好像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着鸿沟一样。哦,现在也轮到我要感谢编辑了,我意识到自己原先的那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艾丽思•;梅修是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的副总裁,也是编辑部主任。看上去,好像我每个朋友出的每一本书,都经过她的手,我对她不禁有些敬畏。其实,我又错了。不用去管她的职位,单看职位,她是个管编辑的编辑,可是在生活中,她是个充满活力、性格坚强、性情开朗、柔中带刚的一位女性,为人也很好相处。她向我证明了一个真理,这也是我一直想要知道的真理,那就是其实最需要好编辑的就是编辑。艾丽思•;梅修的助手叫里兹•;斯坦恩,他热情大方、执著坚毅而且颇有见地。我还要特别感谢迪克•;斯耐德,他是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的前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他提议我要创作这本书,并建议由梅修来编辑,他来负责出版。


《最“危险”的总编辑》 第一部分前言(2)

    在过去三十年多中,正是凯瑟琳•;格雷厄姆给了我机会,她对我是那么慷慨无私,让我能够做自己这辈子应该做的事情。我每天都在心中默默感激她给我的这么多机遇。我笃信一条道理,而且我认为它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那就是:一个编辑要想成为好编辑,其实很简单,只要具备一个条件即可,那就是有个好老板。凯瑟琳曾说过,在《华盛顿邮报》里,惟一能让她倾心的编辑惟有罗斯•;威金斯一人,我也同意这种看法,我对威金斯也是情有独钟。我之所以尊敬凯瑟琳,是因为她勇敢、忠诚,决心把《华盛顿邮报》办得出类拔萃,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坚持不渝。我喜欢她快乐的工作方式,喜欢她还能把这份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我珍惜和她之间的友情,我也钦佩她凡事都能满怀信心。    
    无独有偶,美国最好的几家报社都是家族管理的,对于这几个家族而言,报业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唐•;格雷厄姆现在是《华盛顿邮报》的舵手,也是《华盛顿邮报》的第三代掌门人。他也许称得上是全美国最为训练有素的报界精英了,他当过记者、编辑、广告销售员、报纸销售员、生产部助理、总经理和发行人,现在当上了首席执行官,可是他才不到五十岁。当我在1991年走出编辑室的时候,我请求唐•;格雷厄姆能够像信任我那样信任我的继任者理•;多尼。多尼也是我能留给他最宝贵的财富了。


《最“危险”的总编辑》 第一部分早年岁月(1)

    那天是1940年10月2日,秋高气爽,和风宜人。    
    故事发生在美国剑桥市哈佛广场旁一座维多利亚式的房子里,客厅宽敞但却乱糟糟的,现在已改造成了一间办公室。    
    房子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成人发展研究项目”,由葛兰特公司提供资助。葛兰特公司是美国零售界的巨头,该项目由哈佛大学健康服务中心负责实施,其研究对象是一些“正常”的年轻男性。真不知道他们所谓的“正常”到底是什么含义,当时大多数研究所关注的都是些“非正常”现象。阿列•;博克是葛兰特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位主任,他坚信“有人能比其他人更好地面对人生”,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这些“能人”身上蕴藏的潜质。我们这些将作为试验对象的人就像是实验室里的“天竺鼠”,都是哈佛大学刚念完大一的学生,共有268人。    
    我也是其中的一只“天竺鼠”。我们在哈佛念书,在别人眼中,我们似乎“或多或少地都拥有日后职场发展的潜力”。研究人员主要包括内科医生、精神病学家、人类学家、心理测试学家、社会工作者,还有一些生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    
    那个下午,我是个才上大二的学生,刚满19岁,第一次有过爱情的初体验(编辑老师请注意:这句话作者的本意是第一次有过性体验,我将其弱化了。请审改)。经济大萧条和小儿麻痹症让我的生活变得阴沉,否则我的生活即便说不上刺激,至少也会令人心满意足的。    
    当时人们都在关注二战欧洲战场的进展。在英国,张伯伦政权垮台,而由丘吉尔政府取而代之。大约350000名英国士兵乘坐小船从敦刻尔克仓皇撤退。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毅然做出决定,向英国捐赠了50艘美国造四层高的驱逐舰,罗斯福总统本人也快迎来了新一轮美国总统大选,并将史无前例地第三次入主白宫。棒球明星乔•;狄马乔将会创造出3成50的平均打击率,并帮助自己所在的球队赢得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冠军。当时,油价是15美分一加仑。当时,一辆豪华轿车的价格大约是1400美元。罗纳德•;里根被选中在《她不能说不》一片里出演角色,他的搭档名叫罗斯玛莉•;莱恩。    
    葛兰特公司的社会工作者最后对我做出了这样的描述:一个典型的欧裔美国白人新教徒后代,家庭年收入为10000美元(其中5000美元来自父亲的收入,另外5000美元来自母亲经营的服装店),学费由在纽约当律师的外祖父来支付。这位社会工作者对我的父母做出了以下的描述:“父亲努力、勤奋……热衷于自然风景、花鸟鱼虫、古玩收藏,热心公益”;“母亲有进取心而且勤劳肯干……有音乐才能,还有艺术细胞(我想这番评价也是我母亲乐意耳闻其详的)。她相当活泼,富有艺术气质,富有魅力而且想法前卫,(简直不像一个四十四岁的女人),甚至显得有些不够成熟。”我想最后一句话肯定会把她给激怒的。    
    在体检结束之后,医生们发现我这只受检的“天竺鼠”身高181。5公分,体重157斤,双手温暖,但是双脚冰冷,“动作明显呆板”,“双手微微发颤”,“口若悬河却还有几分腼腆”,身上有三处文身——一处在左胳臂上,还有两处在右臀部,“脚趾不够长”,而且“脚食趾和中趾之间还有些连指”,头上戴着饰物,是一个埃及式的双重王冠,不戴眼镜,脸上没有雀斑,也没有粉刺。血压高压为112,低压为84。脉搏81次/分钟,呼吸22次/分钟。头发颜色:深棕色。瞳孔颜色:灰绿色。    
    心理测试学家还进行了107项测评,包括头颅骨的长度(210毫米)、头颅骨的宽度(151毫米)、鼻梁的高度(51毫米)、手腕的宽度(59毫米)、坐高(95。6厘米)、上半身的长度(60。9厘米),而且还有一项叫做什么“头部和面部神经之比”的数值(21。19:88。9)。除此以外,还进行了134项其他的测试,例如:是否习惯用嘴呼吸(是),有无胸毛(无),大腿(肌肉极为发达),臀型(相当饱满),臀部的厚度(正常),腹部的厚度(结实、无将军肚),下巴(突出),鼻头(扁塌),有无脱牙(无),耳垂和脸颊之间是否相连(否),手形(大而方正),惯用左手还是右手(右手),惯用左脚还是右脚(右脚)。体检最后得出的总评价为(正常)。    
    一位女心理学家最后这样评价我这只“天竺鼠”:“这是一个非常英俊的男孩……举止得体,有修养。当他走进办公室的时候,脸上带着自信,知道该如何与人打交道。”令这位心理学家印象颇深的是,这个“非常正常、行为得体而且具有社交能力”的男孩能够克服小儿麻痹症的困扰,他曾经在四个月内腿上绑着夹板和支架,靠拐杖来代步,却能够处变不惊。“尽管(在几个月之内)他的腿脚十分不便,而且还有一个朋友死于该病……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变瘫痪。这对于同类疾病患者而言,是非常特别的一个案例。那些由于小儿麻痹症而终身瘫痪的病人在同病魔抗争时,能有和这个男孩一样的勇气吗?”    
    但是,对我其他方面的表现,另一些心理学家可不是完全满意的。    
    “我对这个孩子的总体印象不错。”一个没有透露姓名的心理学家这样评价说,“他在哈佛念书,估计在社交方面不会碰到什么问题。但他也会有麻烦,或许是因为他出生成现在长在一个保守的波士顿家庭,而他的想法和理想却变得越来越激进。”    
    “这个孩子处事时很感性”这一点引起了多位心理学家的关注,“……他在看电影的时候经常当众嚎啕大哭……他总能细致入微地体会到男女演员的心理感受,而且……还乐此不疲。他对电影《海外特派员》爱得简直如痴如狂,这部电影他已经看过四遍,可是还打算再看一遍。在他眼中,海外特派员是现在最‘富有传奇色彩’而且最“富有吸引力”的工作之一。他也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海外特派员。因此,我的总体印象就是,这个男孩对于自己择业的想法非常幼稚、冲动而且不切实际。”    
    六个月后,我又去参加了该研究项目的一次后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另一位心理学家发表了一番全新的观点。“当这只‘天竺鼠’出席的时候”,一位心理学家看着自己的笔记本,念了下面这段话:    
    我能够明显看出,他思想混乱。他主要的问题在于,在进入哈佛大学之前,他生活在一个相对物质化的环境之中。他很像一个典型的美国男孩——有运动细胞,在学校里人缘很好,成绩优异。可是,到了在哈佛大一结束的时候,他开始沉思,特别是考虑一些玄妙的问题。因此,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深沉、思辨而不讲求实际的人。和过去相比,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因为从前他是一个注重物质享受、想法实际的人。


《最“危险”的总编辑》 第一部分早年岁月(2)

    他脑子里面的想法,那种理性的、玄妙的想法,让他困惑不已。在这种困扰之中,他变得烦躁不安,并对哈佛感到不满意了。结果,他在当年的期中考试考得一塌糊涂。没过多久,他就打算辍学了。一天凌晨三点钟的时候,他毅然下定了决心,打算跑去加拿大蒙特利尔,争取加入加拿大皇家空军(R。C。A。F。)。他和负责招募士兵的军官进行了交谈,加拿大皇家空军也决定招他入伍,可是后来他自己又放弃了,回到了哈佛。    
    但是,他内心依然感到躁动,依然对世界心怀不满。他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来哈佛上学,思考自己将来的生活又会如何。总之,他脑子里面的想法变得杂乱无章,因为他沉迷于琢磨这些思辨、深刻而又理性的问题。最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