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程杏轩医案-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应虚灵之脏,未识与先生合拍否。 



《程杏轩医案》辑录

马朗山制军公子中寒阳脱急救不及

属性:诊脉沉伏模糊,证见肢厥声鼾,口鼻气冷,人事迷惑。处由真元内戕,阴寒直中,阳气 
外脱 
,势属危殆。内经以阳气者,若天与日。今则冱寒凝泣,阳霾用事,使非重阳见 ,何以复 
其散失之元乎?夫人身之真阳,譬之鳌山走马灯,拜舞飞走,无一不具,其间惟是一点火耳 
。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而拜舞飞走之躯壳,未尝不存也。方用参附 
二味,重加分两,昼夜频进。本草言人参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附子为斩关夺门之将。潭 
底日红阴怪灭,分阳未尽则不死。但脉证败坏如斯,欲图断鳌立极之功,亦难之难矣。 
安波按∶此症亡阳也,急用附片垫气海,关元炙数百壮,或可挽。 



《程杏轩医案》辑录

温景侨制军饮伤脾胃商善后之策

属性:脉沉细缓,外腴内虚,饮多谷少。恙经三载。发时脘痞嗳噫,小便欠利,年来戒饮,其 
疾虽 
平,然精神起居,未能如昔。饮食稍有失调,脘中犹觉不快,虑其病根复萌,商图善后之策 
,此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也。夫脾胃清和,始能生化气血。酒者熟谷之液,其气 悍,入于胃 
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故致患若此。今病虽愈,而仓廪之官,未得骤反清和之旧。计 
惟调养脾胃,以资运化。考古治病,有煎膏丸散之别,心肺病在上焦,宜用煎膏。肝肾病在 
下焦,宜用丸。脾胃病在中焦,宜用散,审其致疾之因,投药自中肯矣。 



《程杏轩医案》辑录

周都宪咳久医误治用温肺涤邪

属性:岐伯虽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然其所重,全在于肺。盖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 
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其寒,饮食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 
则为肺咳。是咳之不离乎肺,犹疟之不离乎少阳。据谕病缘夏热,晓起感冒凉风,更兼饮冷 
,始而微咳,渐至咳甚,服药月余,咳仍不已。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此致病之大端。医 
者只知天时之气热,不察人身之脏寒,频投滋润,希冀清火止咳,适燕指南,无怪药愈服而 
咳愈频也。盖肺为娇脏,性虽畏热,然尤畏寒,金被火刑固为咳,金寒水冷亦为咳。五行之 
理,生中有克,克中有生,金固生水者也。然金寒则水冷,使非火克金,则金不能生水矣。 
譬诸水冰地坼,犹以霜雪压之,其能堪乎?诊脉沉细,口不干渴,时当盛暑,背犹怯风,使 
非温中涤邪,何以春回 谷。倘再因循贻误,寒邪不解,久咳肺伤,更难为计,拟温肺汤一 
法。 
安波按∶咳嗽一症,治之最难。昔徐灵胎医究三十年,始能治嗽,难怪庸流一见咳症 
,就以沙参麦冬从事,贻害良深,可欢可恨。 



《程杏轩医案》辑录

方耒青制军便泻溲数

属性: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变。人之二便,全藉中气为之转输,故不失其常度。肾气虚则 
关门 
不固,脾气虚则仓廪失藏,便泻溲数之病生焉。方定补中益气汤,升举脾元,四神丸固摄肾 
气。二药合投,并行不悖。加枸兔佐蔻萸之功,增莲芡辅参术之力,方则脾肾分施,病则溲 
便并治矣。 
安波按∶肾开窍于二阴,肾气虚则失其司,脾气弱则运失其旋,故以脾肾双补治。然 
此公大约多年,或久泻溲数。如新泻溺短,则大相径庭矣。 



《程杏轩医案》辑录

曾宾谷中丞痢疾

属性:痢疾古名滞下,然此滞字,非单指饮食停滞之谓,言其暑湿内侵,腑气阻遏而为滞耳。 
长夏 
感受暑邪,伏于肠胃,新秋患痢,腹痛后重,赤白稠粘,日夜频次。考古贤治痢,不外通涩 
两法。大都初痢宜通,久痢宜涩。夫暑湿邪热,客于营卫则生疮疖,入于肠胃则为泻痢。痢 
之红白,如疖之脓血,脓血不净疖不收,红白不净痢不止。证在初起,治贵乎通。经曰∶通 
因通用。然此通字,亦非专指攻下之谓,言其气机流行而无壅滞,乃为通耳。丹溪以河间发 
明滞下证治,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二语,实盲者之日月,聋者之雷霆。特其方 
法,每用芩连槟枳,苦寒攻伐,藜藿洵属合宜,膏粱恐难胜任。敝郡汪氏蕴谷书称,痢疾即 
时疫,浊邪中下,名曰滞。亦杂气之所乘,故多传染于人。其自定黄金汤一方,药虽平淡无 
奇,然于逐邪解毒之义,颇为切当。谷食不减,胃气尚强,约期二候,可以奏功。 
安波按∶黄金汤者,用黄土、金银花、扁豆肉、扁豆花、茯苓、谷芽、黑豆、甘草、 
生白芍、五谷虫、生姜也。余治噤口痢甚效,已验之数人矣。 



《程杏轩医案》辑录

张观察如夫人经期不调

属性:先天禀薄,情志欠舒,心脾抑郁?诊脉细涩,细为气少,涩主血虚。问寝食如常,惟月 
事失 
调,每值经期,洒淅寒热,腰膂酸疼。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交通,乃能有子。脉证 
若此,即无他患,恐难孕育。间进加味归脾汤,调养心脾血气之源,常服毓麟珠,补益冲任 
,阴阳和协,冲任调匀,则合浦珠还,蓝田玉茁,可预必也。 
安波按∶冲脉为经水之本,故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兹以毓麟珠等药以补益 
冲任,正合其旨。 



《程杏轩医案》辑录

龚暗斋观察令媳瘵证

属性:轩歧论五郁,首究乎肝。肝主春生之气,春气不生则长养收藏之令息矣,而欲其无灾害 
者几 
希。夫病端虽始于肝,久则滋蔓他脏。肤浅见血投凉,因咳治肺者,固无足论。即知求本而 
不审诸阴阳消长之理,依然隔膜。所谓补阴补阳,义各有二。芩连知柏,有形之水也。麦味 
地黄,无形之水也。以无形之水,制无形之火,如盏中加油,其灯自明。干姜桂附,温烈之 
温也。参 甘草,温存之温也。以温存之温,煦虚无之气,如炉中复灰,其火不熄。日内咳 
频,痰犹带血,似须先投甘寒以降火,未可骤用参 以补阳耳。医贯云∶凡人肺金之气,夜 
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肾水干枯,无可容之地,故复上逆而为患矣。病始不得隐曲,渐至不 
月,风消喘咳息贲,莫能正偃。所以然者,虽云火炽之相煎,实由水亏之莫济。夫火空则发 
,使非填实其空,炎焰何能敛纳。王太仆云∶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诚见道之论。昨论便溏,多恐脾元下陷,夜来便圊数次,烦热少寐。夫土为物母,心肝肺肾 
,若四子焉,子虚尚可仰给母气,苟土母倾颓,中无砥柱矣。古人论脾肺两亏之证,最难措 
置,方欲培土强脾,恐燥剂有妨于阴液,方欲濡燥生津,恐润剂有碍于中州,惟上嗽热而下 
不便溏,下便溏而上不嗽热者,方好施治耳。今日用药,当以扶脾为急。昔士材先生治虚劳 
,尝云今日肺病,多保肺药中兼佐扶脾。明日脾病,多扶脾药中兼保肺。亦因时制宜法也。 
但脏真损伤已极,药饵恐难图成。 



《程杏轩医案》辑录

吴春麓仪曹不寐眩晕

属性:经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肾为坎卦,一阳居二阴之间,故须阴得其平,然后阳藏 
于密 
,童年知识已开,阴精早泄,此致病之大端。及壮,血气方刚,尚不觉其所苦,人四十而阴 
气自半,起居日衰,精神不充,蝉联疾作。诊脉尺虚细涩,寸关大于平时,按尺为肾部,脉 
见细涩,肾虚奚疑。寸关大于平时,阴弱阳浮之象耳。夫医之治病,不以用补为难,而以分 
别水火气血为难。冯氏书云∶小病治气血,大病治水火。盖气血者,后天有形之阴阳也。水 
火者,先天无形之阴阳也。太极之理,无形而生有形,是治大病,可不以水火为首重耶。请 
以不寐言之,人知其为心病,而不知其为肾病也。心虽为神舍,而坎离尤贵交通。越人以阳 
不入阴,令人不寐,岂非水火未济,坎离失交之故乎,内经又有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 
足少阴巨阳之语。形容厥晕,病机最切。方书 
称风、称火、称痰,漫无定见。景岳师其意,以为无虚不作眩,治当上病疗下,滋苗灌根。 
精矣精矣。暂服煎剂,再订丸方。王道无近功,内观颐养为要。旧患眩晕,怔忡不寐,遗泄 
,本属心肾两亏,水火失济,曾订煎丸,服经十载。兹诊脉候平和,精神矍铄,此亦颐养之 
功,非全关草木之力也。惟食多尚难运化,腰膂时痛,遗泄间或有之。药物所需,仍不可缺 
。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热,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 
。盖温多恐助相火,精关不藏,润多虑伤脾阳,坤元失健,如云食蜜,便即溏泻。脾虚不胜 
润滑之征。青娥丸固能治肾虚腰痛,但故纸胡桃味辛性温,久而增气,恐其助火,且常服丸 
药,亦须分别气候。夏令炎热,远刚近柔,以防金水之伤。冬令严寒,远柔近刚,以遂就温 
之意。将交夏至,一阴初变,元精不足之时,商以益阴保金,兼调脾胃,秋季再为斟酌。 



《程杏轩医案》辑录

又少君水火失济之证

属性:水火之道,宜交而不宜分。水上火下,名曰交。交为既济,不交为未济。由是观之,水 
火之 
切于人身者大矣。据脉与证,处由肾元下亏,水火失济,以致魄汗淋漓,玉关滑泄。腰为肾 
腑,肾虚则腰膂多疼。心为神舍,心虚则夜卧欠逸,面赤颈热,虚阳上炎;体倦头倾,髓海 
不足,且金乃生水之源,肺肾为子母之脏,子虚盗窍母气,此喘咳之所由。肾开窍于二阴,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移于小肠,此血淋之所自。昔肥今瘦,虚里跳动,种种见证,虚象奚 
疑。不知持满御神,日啖草木无益,积精自刚,积气自卫,积神自旺。酸以收之,介以潜之 
,浓味以填之,水火交,精神治矣。 
安波按∶广成子云,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之言,诚为养身吃紧良方。而世人一至有疾 
,徒以草木从事,其先天不自摄,恣意斫伐,忍心克剥,可欢可悲。 



《程杏轩医案》辑录

胡观察疝证

属性:经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督脉为病,不得前后为冲疝。是疝病虽属于肝,而实 
冲任 
督三脉所生。据证睾肿,少腹形坚痛甚,攻冲腰俞,病根深远,愈发愈剧。考任脉起于中极 
之下,上毛际循腹里,冲脉起于气街,督脉统督诸脉,而为奇经之长。叶氏云∶大凡冲气从 
背而上者,系督脉主病,治在少阴,从腹而上者,系冲任主病,治在厥阴。揣诸病情,确为 
奇经受病无疑。医不中肯,是以药治无功。 



《程杏轩医案》辑录

郭松崖郡侯疟疾

属性:疟虽小病,而内经论之最详。首称夏伤于暑,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因得秋气,汗 
出遇 
风,内外相搏,是以日作。可知疟病由于暑风相搏而成。然暑必兼湿,若无湿但为干热,非 
暑也。即此推之,疟病虽属暑风相搏而成,又必挟有湿邪酝酿之所致矣。特六淫分发四时, 
暑之与湿气虽异,而因则同。有可分不可分之义也。今岁太阴司天,湿土主事,其变骤注, 
其灾 
霖溃,人在气交之中,感而即病者,为霍乱、吐泻,肿满诸候,其不即病,邪伏膜原,内趋 
大肠则为痢,外走少阳则为疟。故疟之寒热往来,亦犹痢之赤白胶粘耳。恙逾匝旬,疟经 
五发,胸腹饱闷,呕恶不渴,脉沉弦缓,显系湿郁中焦,腑阳失运,幸得从枢外达,不至滞 
下疸满,邪净自瘳,无烦过虑。 



《程杏轩医案》辑录

鲍莳春部曹尊堂血枯久伤奇经

属性:产育多胎,冲任受亏,兼之自乳,阴血更耗。恙经年远,腰膂刺痛,转侧维艰,小便血 
淋, 
痛引少腹。揣摩其故,非特血气之伤,而且奇经亦损。故归地养阴,参 益气,均无灵效。 
冲脉起于气街,任脉起于中极之下,淋痛诸候,必有所关,即寒热一端,亦阳维为病耳。病 
由血海空虚,损及奇经八脉,寻常药饵,谅难奏功,宗《内经》血枯,治以四乌 骨虑茹丸 
。 
安波按∶古言病久入八脉。 



《程杏轩医案》辑录

周司马痱风病后足膝软弱

属性:前患痱风,调治小愈。案牍劳形,元虚未复,腰膂虽能转侧,足膝尚觉软弱,肝肾真元 
下亏 
,八脉不司约束。参 归地,仅可益其气血,未能通及八脉。古人治奇经精髓之伤,佥用血 
肉有情,岂诸草木根 ,可同日而语。推之腰为肾府,膝为筋府,转摇不能,行则振掉,不 
求自强功夫,恐难弥缝其阙。恬澹虚无,御神持满。庶几松柏之姿,老而益劲也。 
拟河车、鹿茸、虎胫骨、虎膝骨、牛骨髓、猪骨髓、羊骨髓、阿胶、海参之属。 



《程杏轩医案》辑录

王明府夫人积聚久痛

属性:脉弱质亏,操持多劳,昔年产后少腹起有痞块,不时作痛,迩来痛于早晨,日日如是。 
经云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任之为病,其内若结,男子七疝,女子瘕聚。再考古人论积 
聚,分 瘕两端。 者征也,有块可征,其病在血。瘕者假也。聚则有形,散则无迹,其病 
在气。良由新产之后,或因寒侵,或因气滞,以致循经之血,凝结成形,胶粘牢固,长大则 
易,铲削则难。须待本身元气充旺,始能消磨。倘务急攻,非但积不可消,反伤正气。内 
经有大积大聚,其可犯也之戒。旨可见矣。现 
在痛势攻冲较甚,滋腻之补,似非所宜。思久痛在络,冲为血海,先商煎剂,调和冲任,使 
其脉络流通,气机条畅,痛势稍缓,再议丸药,图刈病根。 
安波按∶煎剂议通瘀煎法丸,以回生丹攻补兼用。 



《程杏轩医案》辑录

沈虹桥广文疫证

属性:时疫十朝,正虚挟邪,证见神卷耳聋,热发不退,脉息沉细无力。凭脉用药,理应壮中 
温托 
,阅方曾服理阴煎三剂,病样日增,前法似难再进。夫阳证阴脉,原属不宜,方书有时疫, 
邪伏于里,脉多沉细,不同伤寒邪自外来,脉多浮大,语属可参。仿赵氏六味汤加柴胡一法 
。复诊脉仍虚细,神形倦怠,唇齿干枯,舌苔黄燥变黑。夫邪热最为真阴之贼,高年肾阴本 
亏,热甚津液更耗。《己任编》所谓感证始终以存津液为第一义,盖阳明燥土,全赖少阴肾 
水以滋养之。如旱田侧有井泉,犹可供其灌溉之资,倘并井泉干涸,燥土炎蒸,则苗槁矣, 
宗甘露饮。 



《程杏轩医案》辑录

洪广文少君损过脾胃

属性:书云∶卫虚则恶寒,营虚则发热。证见日晡寒热往来,已经数月,洵为营卫二气之虚, 
断非 
客邪外感也。病既属虚,虚则当补,昨服补剂,胸鬲反增滞闷,此中消息,颇难窥测。盖非 
药不能应病,乃胃气不行药力耳。夫上损过胃,下损过脾,越人且畏,姑遵经旨,虚痨不足 
,当与甘药。两进甘药,寒热依然,惟粥食稍增,咳嗽略缓药病尚觉相符。稽古补虚方法, 
千蹊万径,而其关键,总以脾胃为之主脑。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皮肉经脉,何 
一非藉谷气长养之功。苟土母倾颓,既难输化饮食之精微,焉能传送药力,宜乎虚不纳补也 
。难经发明五损,勿过脾胃,仲景治虚痨诸不足,出活人手眼,其所立建中方法,亦皆稼穑 
作甘。此古圣贤明训,内伤大病,可不以脾胃为首重耶?然病真药假,终难图功。 



《程杏轩医案》辑录

鲍觉生宫詹精气内亏,详叙证治次第

属性:恙经半载,脉证合参,究属质亏烦劳,以致坎离不交,水火失济,五液内涸,虚阳不藏 
。误 
服苦寒,重伐胃气,诸证蜂生,纠缠不已。揆之古训,以虚能受补者可治,虚火可补,参 
之类,实火可泻,芩连之类。劳伤之火,虚乎实乎,泻之可乎。赵氏谓阴虚之火,如盏中油 
干,灯焰自炽,须以膏油养之,专主补阴 
。其说是已。然阴生于阳,血生于气,顾此食少欲呕,脘闷不快,又难强投滋腻。反复推详 
,计惟培养脾胃,默运坤元,以为先着,脾为土母,安谷则昌。《金匮》治虚劳,首用建中 
。越人言损其脾者,调其饮食。脾元日健,饮食日增,变化精微,滋荣脏腑,不治火而火自 
熄,不润燥而燥自濡,充肤热肉之功,可渐见矣。然内伤之病,宜内观静养,所谓大病须服 
大药。大药者,天时春夏,吾心寂然秋冬也。参透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