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商议定了,又和牙行的人说了,这边就去了信过去。


☆、第228章 记名

  杜有忠那边还说;他完全同意这边的,买房子就买个大一点好一点的,如果不是怕太惹眼了,他宁可买个四进的,四进的好歹地方大一些。
  现在三进的也不错;像他这样外任的;一回到京里;能买房子的多的是,这是心照不宣的事儿。
  何况他每年的考核都是优,也不怕别人说他什么。
  因为如果他真的贪赃枉法了;逼得普通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这个优也轮不到他头上去。
  况且;他这赚的不是本国的钱,而是海外的人的钱,所以他拿的心安理得。
  至于杨柳村齐氏和杜老爷子,看着这买了一个宅子就需要五千两,这真是比割肉还要疼那。
  齐氏算了算自己手里的钱,也就是只有几千两的样子,难道真的要一次就拿出来,买了房子不可了?
  她心疼那,舍不得。
  杜老爷子却说道:“老大他们在京城买宅子,就当成是他们大房自己买的吧,咱们也不要掺合了。既然能说买的话,肯定也能拿出钱来。也没有说让我们这边出钱,我们就不出了。到时候,把宅子就算是大房的吧。”
  杜老爷子可是明白的很,这钱不是一文两文的,是那么多,可要分明白了,不然到时候兄弟几个为了钱财而争吵起来,那就是个大笑话了。
  本身老大这几年,从来不问这边的产业的事儿,一点儿钱也没有要,都是给了他们老两口和其他的兄弟们,包括大郎两口子的吃穿用度,也没有让他们操心,所以这在京城买房子的事儿,其他的有忠他兄弟几个,就不要掺合了。不能也成为这共同的家产了,那样很不好。
  齐氏也想明白了这个事儿,这些年,如果不是老大,家里绝对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老大在外面,每年都会送来好多东西,也还每年给他们老两口一人二百两的银子,让他们当私房。就是他兄弟几个,也都能得到老大送过来的各种东西。
  做人不能太得寸进尺。
  现在老大乐意照顾兄弟们,但是他们也得知道事儿,不能什么都想着分一杯羹。那样会非常影响兄弟感情的。
  所以齐氏说道:“那就给京里写信吧,让那宅子记到老大媳妇的名下。”
  这是老两口第一次把这个事儿给分开了,毕竟杜有忠做的够有情有义的,就是以前得的铺面,也都是还是大家共同有的,分的的钱,也都是大家都有份儿,这次是他们老两口做的决定,也不能一直让老大两口子吃亏。
  他们两口子已经都有三个孙子辈的人了,是该有些自己的产业了。
  这边的差爷也够其他的兄弟们过活,而且还能过的很好。
  他们以后还是要跟着老大的,再说这分家本来就是当老大的分的多,所以齐氏的决定也没有什么错的,再说这买房子的钱,也是人家老大两口子赚的,出的,别人要是真有意见,那就给她滚蛋!
  她最见不得这样的人了的。
  “老头子,你就赶紧写信回去吧,这事儿就这么办了,我这边也不拿出钱来了,免得到时候说不清了。”
  这样做,也是为了她其他的儿子着想,不然真的为了点钱,就感情不合起来,以后真的老大不管这些兄弟了,他们也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了。
  胡氏接到公公写来的信,心里还感激了一番,虽然婆婆厉害了一些,但是却还是很明白事理的,她倒不是真的不乐意分享这些钱,只是到底主动和被动,感觉上不一样。
  买了宅子,把兄弟和妯娌们都接过来住,哪怕住一辈子,她都没有意见的。
  难得的是公公婆婆能为他们这一房考虑,也不浪费了他们为大家打算的心。
  杜有忠也不是只有兄弟没有妻子儿女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攒私房钱了。这些年大头都在他们手里拽着。
  能用自己这一房赚的钱,给儿孙们留点东西,她和丈夫都是很乐意的。
  要说这买宅子,记在公公的名下也没有关系,如果公公不写这封信,他们也是这样打算的。毕竟,也知道,就是最后,这房子也会是他们这一房的,但是公公婆婆能主动提出来,把房子写到胡氏的名下,这就让人感动了。
  觉得他们这些年的贡献没有白费呢。
  杜榆倒是觉得自己的爷爷和奶奶是很聪明的人,这样一来,爹娘对三叔他们的照顾更是会精心了,也不会断了。毕竟当爹娘的能稍微向着他们,他们的努力就有了回报了。
  好吧,她几个叔叔也是很不错的人。但是并不是说,把京里买的宅子记在自己娘名下,就是对几个叔叔家里不好了,大家以后可以继续看实际行动。
  因为都商议定了,所以他们就再次找到了中人,这次胡鑫也在家里,他休沐,在牙行和中人办完了各种手续,最要紧的是还去官府办了红契,这房子就成了胡氏的私产了。
  杜榆也高兴的很,女人,有个这样大的宅子,到时候遇到什么情况也不怕啊,说起来,爷爷和奶奶真是好啊。
  让把房子记到自家娘的名下,以后就算是有那不要脸的倒贴自己的爹,自家娘也不怕了,真要惹急了娘,直接让人走人,毕竟这可是她的宅子!
  不过,想着爹和娘一把年纪了,应该没有这回事儿了。
  “娘,这房子到手了,还要找人给收拾收拾,有些地方你喜欢什么样的,也给改改,总得要过年后再搬进去,你说咋样?”杜榆问道。
  新房子要有新气象,杜榆也不乐意娘现在就搬过去,毕竟她还想和娘多呆一段时间呢。
  胡氏说道:“嗯,那就年后再搬过去,是该好好修一修了。”
  这宅子胡氏投入的大,自然是希望更好,也希望住的舒服。
  所以给改一改,修一修是很必要的。
  另外,就是快过年了,真要急匆匆的搬过去,什么都缺,过年都过不安生,所以还是先在这边住着吧,大郎也要安心读书呢。
  至于新房子的装修问题,杜二郎可是接过去了,这些事儿看着简单,但是也锻炼人。
  杜有忠终于赶在腊月初的时候,到了京城,彭泽县那边他已经交代完毕,而且,从上头也知道了,彭泽县令已经被别人接替了,他是不可能继续在彭泽县当县太爷下去了。
  就是朱家和海家乐意,可是也知道人家在这边当了六年的县太爷,要不是因为彭泽县这边的人,人家早在三年前就调走了,所以知足吧,总不能让人家一辈子都只当个七品芝麻官吧,这样是很不道德的。
  因为杜有忠是一个人,王师爷带着王太太也先回家去了,他们也是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所以就分道扬镳。
  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过杜有忠和王师爷说好了,要是他还是外任,就继续用王师爷。
  到那时如果他留在京城了,这边根本就不需要师爷了,杜有忠也会帮王师爷推荐到别处去。
  几年的感情也不是白处的,这点儿事情,杜有忠也能办的到,如果在京城有好的差事,他也会给王师爷介绍的。
  只是王太太和胡鑫的关系,以后还是少见面为好,毕竟这边胡姥娘可是在的,万一这王天台露出水面痕迹来,那就糟糕了。
  杜有忠看着这么多人在门口接他,都是自己的亲人,闺女也抱着自己的外孙女等着呢,就说道:“外面冷呢,都进去吧,别把孩子给冻坏了。”
  胡大舅见到自己的妹夫,那是话就多了起来,好几年不见的,以前也说得到一块儿去,自然是聊的欢实。
  胡姥娘呢,见到女婿也是心情很不错,女婿这么有出息,还一心一意的对自己的女儿。这样的女婿谁不喜欢那,所以让厨房做的都是女婿爱吃的菜。
  文清见到祖父,也要祖父抱,不过看祖父抱了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孩子,就要哭起来,看来,以前在彭泽的时候,没有少抱文清。
  田氏忙哄着,生怕儿子在这个场合掉链子了。
  而胡氏呢,就一把把孙子给抱到了怀里,笑着说道:“咱们文清还吃表妹的醋了,这可不好啊,你可是当哥哥的,那是你表妹!”
  田氏笑道:“这孩子就是亲爹他,一见到爹就要让爹抱。我们这么哄他,全都忘了。”
  胡氏听了笑道:“就是,咱们这些人都是白哄了,晚上你就跟着你爷爷去睡吧,我们都不管你了!”
  这就是开玩笑了,不过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错。
  接风宴也是只弄了一桌,大家都坐下来,胡大舅和杜有忠两个人是喝了好几杯,如今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又在京城里胜利会师,这真是值得庆祝的事儿。
  杜榆提前准备了醒酒汤,就是知道这个场合大家都会喝酒。
  胡大舅说道:“以前咱们哪里能想到,咱们能跑到京城里来?现在不仅我们在京城了,还有了自己的房子了!”
  季氏知道丈夫高兴,也没有劝着他少喝一些,反正是在家里,喝醉了,有这么多人呢。
 

☆、第229章 任命

  杜有忠到京城;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差事,所以这以后几天;就吏部去了好几趟;当然;也找了有关系的人,上下去打点;这都是很有必要的。
  只不过到了最后;这任命就下来了,原来是京城这边有意把杜有忠给调回来的;调回来的原因;是他在教书育人上面很有一套;(主要是彭泽县那边出了好几个秀才)所以就把他给弄到了国子监去了。
  国子监分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杜有忠成了太学博士;正六品,升了品级,当然胡氏的诰命也跟着升了。
  太学博士有六人,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者,也就是说,太学的学生是五品官以上和郡公县公的子孙,另外是从三品官员的曾孙,都是属于权贵之家的子孙。
  而国子学的学生出身就更高了,是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这些人。
  当然,也肯定是有走后门的,但是也是朝廷上有人,比如这什么国公府旁支什么的,要是走了关系,也是可以进来的。
  杜有忠所在的太学属于国子监中第二重要的。
  直接把他从彭泽县的一个县令弄到了全国最高学府当了博士了。
  这还真是,上头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不过,对杜榆他们来说,是她家爹要留在京城了,这比什么都好啊。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杜榆的爹也是升官了,虽然不是什么热门的部门。
  只是当人先生,也是受人尊敬的。
  要是杜榆的爹继续在外面外任,熬个十几二十年,说不定能当一方大员,只是那样也太辛苦了,要十几二十年的不和家里人团聚,杜榆估计,自家爹内心里还是渴望安定下来的。
  在京城住下来也不错。
  所以一得到任命,杜有忠就给老家去了信,让老家能来的人都过来,杜有忠这几十年,年轻的时候,是为了生计,和父母家人相处的很少,后来又忙着赶考,还是和家人相处的少,又外任了六年,更是聚少离多,父母那边尽孝的时间也少,所以一旦是在京城安定下来了,就立马要把父母接到身边。
  如果几个弟弟也乐意跟过来,他也求之不得。
  只是杜榆对几个叔叔能过来,不报什么希望,因为他们好像就离不开土地一样,如果是爷爷和奶奶还过来的话,他们肯定是丢不下手头上的一摊子事儿。
  杜榆猜的还真没有错,杜有贤他们真是舍不得丢下手里的活儿,然后去京城,再说京城里,他们能干啥啊,还是给大哥他们找麻烦的。所以接到信了,大家开家庭会议的时候,三个都是不去的。
  “老五,你去过京城,这也比我们熟悉,你把爹娘和大郎媳妇都送到京城去,咱们就在老家守着,好歹也是咱们的根本。“杜有贤说道。
  现在大哥不在家,他要当家作主了。
  杜老爷子说道:“你们不去,但是孩子们呢,到了京城,读书也比这边要好一些,你们好好想一想。”
  京城的读书条件是比这边好一些,但是他们都不想自己的子女离开自己身边,而且这读书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如今四郎五郎他们读书,也就是让他们认字,到时候看东西也不会是睁眼瞎,这喜人都跟过去,那不是给大哥他们添麻烦吗?
  而且,他们如今手头上也有钱,凭着达根的哦身份,在云阳县还真没有人敢欺负他们。
  所以还是都带在杨柳村要好一些。
  杜老爷子听了大家的决定,叹了一口气,也没有说啥了,都已经决定了,他还能说啥?
  不去京城就不去京城吧,各人有各人的命,留在这乡下也好,守着这一块儿地方,以后也有个退路。
  杜老爷子对三个儿子说道:“既然你们决定了,那就这样吧,只是你们三个留在这里,要团结,别天天为了一点儿事,就鸡飞狗跳的,那样也惹人笑话。”
  杜有贤,杜有德和杜有全都点头应是。
  齐氏说道:“我们这一走,你们那个好二哥要是赶找上门来,你们可别给我丢脸!”
  现在有自己在这边压阵呢,杜有良不敢咋样,万一自己去了京城,这老二仗着自己是哥哥,就跑过来各种瞎折腾,她可是不依的。
  “这边还有族里的人,只要他敢闹腾,你们就别给我客气,我可不想你们几个吃闷亏!谁要是听了那没良心的话,你们就不是我儿子!”齐氏直接说道。
  杜有贤忙道:“娘,你放心,我们肯定会弄好事情的。”他二哥绝对不会在这边占什么便宜的,这都分家过去这么多年了,他们也不是以前的什么都不懂的人了。
  就是杜有全,以前都敢跟他二哥呛声,更不用说现在了,杜有良真敢找上门来,这边还有这么多的下人和长工呢,保证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时候,已经进入腊月了,当然不可能这个时候进京去,至少得过了这个年再说。
  而且等天气暖和了,进京,这一路上更舒服一些。
  杜老爷子和齐氏年纪都大了,更是不能冻着了。所以这边写了信,告诉杜有忠他们都有谁过来,也好让那边准备房间和各种摆设。
  另外下人什么的,也得准备好。
  齐氏想着,以后到了京城,估计大部分时间就是跟重孙子们玩了,这也算的上是福气了,老头子自己有自己的乐趣,说不定到了京城,还能和一些人说些读书上的事儿呢。
  另外,也许他还会继续想着教小辈的孩子呢,也算是一个乐趣吧。
  这样一想,京城里倒不是那么没有趣了。
  京里这边,因为这一年人又多又齐全,杜榆和胡鑫还有了一个女儿元元,所以这除夕夜和过年都过的不错,很热闹。
  想着当初就杜榆和大表哥两个人在京城里过年,那个孤独的劲儿,和现在这中人员满堂的热闹劲儿,真是没法比啊。
  直接就分了男女两边,当然,小孩子除外,从开始到子夜,都没有孤独寂寞过。
  他们还学起了这边的人打起来马吊,杜榆是在旁边指导。二嫂和娘都有些不会,反而是姥娘和舅母的运气超好,一会儿的功夫就赢了一堆铜钱,胡氏说道:“你这丫头,当真是嫁了人就忘了娘啊,怎么你一教 ,我这输的更厉害呢?”
  杜榆觉得很冤枉,赢不赢钱的,和运气有关好不好?
  “明明是姥娘和舅母的运气更好一些,怎么能怨我呢?”杜榆说道。
  季氏也笑道:“她姑啊,你怎么还吃起我们的醋来了?你说说,榆儿一直在教你和二郎媳妇,我都还没有说啥呢。”
  这姑嫂两个相互调侃,杜榆也就不多说了,从奶娘怀里把元元给抱了过来,看着这满屋的人,杜榆觉得,以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的。
  过年这几天,杜有忠带着两个儿子,还有女婿,四处去拜访,他在彭泽这几年,认识的人也不少,还有家在京城的,都让他带信回去了的,过年的时候,也相互送了年礼,带着女婿,也是让女婿的交际面更广一些,况且,今年胡鑫就要从翰林院散馆了,就面临着分配的问题,分的好不好,这可关系到以后的前程。
  多认识人,绝对是好事儿。
  而同样的,杜榆也是和胡氏去各处拜访,胡氏因为当了六年的县太爷夫人,交际能力是直线上升,一点儿也不怯场。
  当然,有时候也是有季氏陪伴着,胡姥娘辈分大,年纪也大,出门拜访的事儿,就用不着她了,可以说,她是最轻松的。
  都是别人到了他们这里,给胡姥娘拜年的。
  胡姥娘可以选择性的见或者不见,因为来拜访他们的,都是身份差不多的人家,又是小辈,胡姥娘完全有这个自主决定的权利。
  就这样闹哄哄的,一直玩到了正月十五,他们还全家出动去看了正月十五的灯会和烟花,在酒楼里包了一个包厢,一直玩到晚上半夜才回去。
  而之后,就一切进入正轨,该去上差的上差,该在家里的在家里。
  胡鑫是还有几个月就要从翰林院散馆,就跟要毕业一样,有的人有希望继续留在翰林院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