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家娘子,这是院门的钥匙,您看您以后需要什么,可以直接来找我。我就住在刚才拐弯的那个地方。”这仆妇是院长家的仆人,来这里搞搞后勤之类的。
  “多谢王大娘,以后要麻烦您了。”胡氏笑着说道。
  王大娘离开这里回去了,不过路上也碰到了许多原来就在这里住的一些家属,都跟她打听这新来的人都是什么地方的人,对方是什么来历。
  王大娘也捡着该说的说了。其中一个穿着桃红色对襟上衣,下着一条粉色马面裙的妇人就说道:“哟,我以为是谁呢,原来不过是个秀才,还是才中的秀才,这样的人也给请来了,我说,这书院是干啥啊,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啊。”
  这妇人话一完,立刻就有人听不惯,和她呛声了。因为很多人的丈夫都是秀才出身,到现在也是个秀才。这样说话,除了是讽刺刚来的那户人,也是把他们都给说了吧。
  “不服气你出去啊,竟然说起了书院的是非来了,我说有些人那,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了!”
  “得了,得了别说了,这吵起来,像个啥样?咱们这是书院,不是那乡下地方,吵吵成个啥样?”
  王大娘也说道:“行了,都别说了,大家能在一起,都是个缘分,好好的吧。”
  王大娘虽然是个仆妇,可是人家手里的权利也大着呢,毕竟书院是院长家的产业,她是院长家派来管事的人。所以她一开口,大家都没有说啥了,手头上也有事儿,各自都散了。
  那桃红上衣的妇人,原来丈夫是个举人老爷。自觉的比别人都高一等,不过今天为啥呛声,是因为她过来这边的时候,这王大娘就没有过来接她,所以今天见这王大娘竟然去接了人了,一问才是个秀才,她心里的火气可想而知。
  这妇人看着年龄也不大,而且穿的也很艳,丈夫却都是举人了。
  不是因为她丈夫是少年天才,毕竟这年轻中秀才的都不多,更何况是举人,这位妇人的丈夫都四十来岁了,她看起来顶多二十来岁,所以这位妇人是作为填房嫁给她丈夫的。
  而且还是新婚没有多久,年初才跟着丈夫来这里。
  她这一来啊,就什么都不做,仗着是娇妻,磨得她丈夫给她买了一个婆子伺候,为啥不买丫鬟,是因为觉得丫鬟的年纪小,万一勾、搭她丈夫怎么办?
  婆子就可以了,能干活儿,和自己一对比,那就是一给天上一个地下,更能趁出她的好。
  不过这妇人来了没有几个月,都弄得大家都不喜欢。看不起人,说话也难听,总觉得别人都不如她。有几次还和别人吵吵起来了。
  王大娘都处理过好几次。每次都是没事儿找事儿。好在这妇人的丈夫教书还可以,不然真的是在这里呆不下去了。
  杜榆他们先把房屋都给打扫了一遍,按照王大娘说的地方,担了水,用水也给清洗了一回,连床都给擦了,觉得都干净了,才把东西卸下来朝屋里搬。
  这院子估计以前有人住过,院子里还有一丛美人蕉。
  就是床,也都有四个,一个房间里一个床。胡鑫表示他跟着大郎和二郎睡一间房,所以他们三个的房间就是两张床,从另一个屋子搬了进来。
  幸亏他们只带了两车的东西,不算太多,空出来一间,放一点东西,然后剩下的留着给他们当书房,写字读书用。
  杜榆无比幸运的得了一间单独的房,虽然里面也要放东西,可是杜榆也高兴,有个私人空间真的很不错,她想着以后慢慢把房间给布置布置。
  院子里还长了少许的菜,估计是前面的人之前种的。这是剩下的。
  杜榆和胡氏商量,反正这以后就她俩没有啥事儿,到这边呆着,还不如也把菜给种上,起码能省菜钱呢。
  “得亏来的时候,我把菜种子都带了一包,等事情都安排好了,咱们就种下去。”胡氏说道。
  她过来的目的就是要照顾这爷几个,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好了。
  刚才也问了王大娘了,这到了早上的时候,附近的村民有专门挑着担子或者挎着篮子卖菜的,都是给他们这些书院的家属买的。
  真是哪里有需求,哪里都有买卖。不过这些村民是进不来书院里面去的,都是在西北角的那个门口卖的。至于想买肉啊,鱼啊,反正县城也不远,直接去就成了。
  有些学子们,还会给喜爱的先生送这些鱼肉,书院里有钱人家的少爷不在少数。中午的时候,不想吃家里人送来的饭菜,也会到先生这里噌一蹭。
  “累死了!”杜榆把被子都给铺好,觉得快要累趴下了,这体力不行啊,以后要想办法锻炼锻炼。
  而胡氏把自己和丈夫的屋子收拾好了以后,就准备午饭去了。
  没错,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半间屋子不到的地方,就是作为厨房的,看这个样子,好像是后来才砌起来的。灶台也比较小,和杜家的灶台根本没法比,但是出门在外,有总比没有强。
  杜榆还想着,以后买个炉子,那么要炖个什么东西,直接在炉子里不就好了?
  胡大舅是明天早上就要回去的,杜有忠也是从明天开始就要开始教习了。而大郎二郎和胡鑫他们,也从明天开始,就要在书院里读书了。
  胡鑫的束修胡大舅都已经交了。
  大郎二郎的束修嘛,可以免一个,不过对家属,锦溪书院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儿束修,比外面的便宜多了。
  要不是这里不收女学生,杜榆都想去学堂看看呢。


☆、64 新邻居们

  虽然到了新的地方,可是杜榆却睡的很香;第二天;太阳都升的很高了,她才睡醒;这又是新的一天啊。
  吃完了早饭;胡大舅回去了;顺便把他们家的驴子也给牵了回去;杜有忠就带着大郎,二郎,还有胡鑫去书院那边去了。读书的区域离他们这西边还挺远的;这也是为了不妨碍正常的教书。
  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可不是一天就归置完了,还有很多零碎。尤其是这周围的邻居,也要打声招呼。和大家相处的好,也比天天吵架要强。
  不过对于新来的人,大家都会处于一个观望的阶段,了解了,才能继续往来。
  礼尚往来是个很好的词,杜榆他们就决定把自家带的干菜给附近几家都送一送,这东西呢,不值什么钱,不过却能当一盘菜,既不过分的奉承,也不会瞧不起人。
  中庸才是相处之道,特别是陌生人。
  收拾了会东西,胡氏就带着杜榆去拜访拜访街坊邻居。
  和她们一样,住的都是一个小院子,去敲门的时候,都有人在。
  他们东边的是杨秀才一家,杨秀才在锦溪书院已经有三个年头了,目前这院子里住着杨娘子和杨秀才的老娘,还有就是杨秀才的一双儿女。这一双儿女都是不大的年纪,还没有到上学读书的时候。
  杜榆和胡氏上门去,杨娘子微笑着把她们迎进了门,等看到他们送的东西后,杨娘子忙道:“你们太客气了,都是街坊,不用这样。”
  胡氏忙道:“这也不是啥好东西,是我们乡下人自己晒的,用水泡了以后,和骨头一起炖了,味道还不错,值不了几个钱。”
  这样说,杨娘子就收下来了,然后让他们有空就过来,意思就是以后就走动起来了。
  杨娘子的婆婆正带着她的孙子孙女在玩呢,对胡氏和杜榆也很和蔼。两个人觉得,这家子的气氛很不错,值得交往。
  然后因为还有别的人家要去拜拜门,胡氏和杜榆就告辞了,又去了西边的闫秀才家里,闫秀才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身边也就是一个老妻,说是他们的儿女们都在老家呢,闫娘子对他们表示了感谢。
  杜榆他们拜访了一圈,大家的态度都还不错,毕竟拿着东西上门的,谁也不会横眉冷对。
  不过这一圈拜访下来,杜榆也算是明白了,一般需要住在这里的,家里的条件都是和杜榆他们差不多的。
  像书院有些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先生们,自己有马车,在县城里也有房子,基本上都是回到县城住的。行动都有人伺候,他只跟着就成。
  所以要在这一片家属区找到很有钱的人家,那就不必了。
  大家都是跟着丈夫来这边讨生活或者为了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的(这里的学习是指男子),不存在谁瞧不起谁的事情。
  不过,杜榆说的是一般,以后碰到了一个举人的媳妇,她就知道,还是有人会瞧不起人的。
  晚上的时候,胡氏很是做了几个大菜,让第一天去读书或者教书的人,好好的犒劳犒劳。
  二郎话特别多,把学堂里的事儿都跟大家说,一点儿也没有不适应的。
  也是,大家都是交了钱读书的,没事儿也不会找事儿。锦溪书院管的又严,如果是那种故意捣乱的人,一经发现,立刻就给你退回去了,哪怕你给再多的束修。人家县太爷都夸过这做法呢,何况真的和锦溪书院闹僵了,在这云阳县估计就没有什么人敢教了。
  至于杜有忠,他是当先生的,这个时候,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师傅这个身份,那是仅次于父亲的。杜榆这边也把今天拜访邻居的事儿说给大家听,另外几个人都很感兴趣。
  没有谁会给自己的先生难堪。虽然有些调皮的,但是也不太严重。
  总之,大家的开头都挺好。
  这样,就在这边住了下来,大家也都熟悉了,相互之间也都有了了解,走动的就多了起来。
  别人觉得这杜家的人都挺不错的,既不占人便宜,也不会说话尖酸刻薄,有时候有了好东西,也会给大家。
  当然,也没有人会那种故意欺负人,想着占杜家的便宜,大家都是有男丁在书院教书的,这点儿气节还是有的。
  平时早上都一起去西北门那边买菜,说些家长里短,这日子过的还真不错。
  杜榆和胡氏也已经把院子里的那块地给重新翻了一遍,用钉耙过了好几遍,只是这肥料还真不好找,真要浇大粪了,这空气里都是那个味儿,在书院那绝对不行的,只能先撒些草木灰,他们想着,等到了沐休的时候,去县城买点鸡来养,好歹也有鸡粪不是?他们是看见好几家都自己养鸡才知道这里是能养鸡的,书院并不禁止这个,反而觉得很有乡趣。
  养了鸡,以后每天都有鸡蛋收,比去买鸡蛋不划算的多了!
  窗下的美人蕉都已经开出花苞了,是大红色,杜榆想着,到时候在哪里再弄一株月季,好歹也给这院子留点东西才是。
  天气热了,原来撒上的菜种子都发了芽长了苗,杜榆提了个小水桶去不远处的小河拎水去。这书院就是好,中间一条河水蜿蜒着,到了书院里面,那就是小桥流水了。环境好,读书才心境好。
  杜榆吭哧吭哧的提着水桶,不妨前面路上碰了一个人,还没有等杜榆看清是啥情况,就被人骂了一顿。
  “你瞎了眼了!”一个女子的声音对着杜榆就是一吼。
  杜榆人小,对面的人是个大人,看见她的裙子被水给撒上了,杜榆虽然觉得这人说话很难听的,不过毕竟把人的衣服给弄湿了,忙说道:“对不起。”
  “对不起有啥用?我这可是新衣服,你赔得起吗?”
  杜榆一抬头,就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妇人,穿的花红柳绿的,正瞪着一双眼睛,恨不得把杜榆给吃了。
  杜榆问道:“那你说怎么办?”她又不是故意的,要不是自家爹才刚来这边,不想给自家爹惹事儿,她肯定就要好好和这位说道说道了。你这衣服就是沾了点水,天气还热,一会儿就干了,干嘛这么不依不饶的?
  “怎么办?当然是给我赔新的,你知道不知道,我这可是上好料子做的石榴裙,不能沾水,一沾水就完蛋了。”好像让杜榆赔,就是给她的施舍一样。
  杜榆问道:“那你这衣服要赔多少?”
  “当然是,二,二十两银子一条了!”
  二十两,我还二百两呢,这女人有病吧,杜榆笑着问道:“请问您家是哪里的?”
  那人还以为这小姑娘怕了,然后找她要地址赔银子呢,就说道:“瞧见没?那边那个最好的院子就是我家,我家可是举人老爷家。”
  “原来是这样!”杜榆点点头,说道:“这边书院,先生们的工钱,一个月最多的应该是二十两,但是那些都是学识渊博的名人才有那个待遇,剩下的一般都是六两,你家住在那边,顶多了你们家一个月也就是十两,我一个小丫头都知道,这用钱不容易,你家会拿出二十两,相当于两个月的钱给你买一条裙子?婶子,我是小孩儿,可是你也不能蒙我是不是?”
  二十两,骗鬼去吧。
  那女人被杜榆说的恼羞成怒了,直接说道:“咋就不能拿出二十两来给我买裙子了?哪怕是五十两我都拿得出来!”
  “我说牛举人家的,你这是欺负人家刚来的,不知道底细是不是?谁不知道谁啊,到这里充什么大蒜瓣?你这裙子不是前几个月还穿过吗,怎么就成了新来的?骗鬼了吧,大家都是街坊邻居的,你这样做,也太不像话了!
  你那裙子现在不就干了?你要讹人,也选个好的借口好不好?还二十两!你想钱想疯了是吧。丫头,婶子跟你说,这样的人,你就别搭理她,我就是看见是你自己走路不看前面,把人家丫头给撞着了,现在倒是恶人先告状了。你亏不亏心,那,要不要我给吆喝吆喝,让大家评评理?”
  “你,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牛举人家的更是恼羞成怒的很了!
  “路不平,有人踩,你管得着吗?哟,大家都来评评理,看看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你,你给我等着,咱们没完!”牛举人家的一扭腰一扭腰的走了,杜榆忙谢了帮着自己解围的康婶子。
  “你这丫头,碰到她这样的人,你就该比她更厉害才成,别怕,咱们都给你做主呢。”
  杜榆忙道:“康婶子,我听你的。”
  “这才对嘛,来,我送你回家!”康婶子把杜榆的小木桶拎了过来,帮着提回去了。
  胡氏也知道了这个事儿,不由得问康婶子,“牛举人家的,一直都是这样?”
  康婶子人比较八卦,他们很多事儿都是康婶子告诉他们的。
  “原来的牛举人家的多好啊,现在成了这么个货,拔尖,看不起人,仗着自己长得还有几分颜色,天天的到处乱串,早晚出个事儿,牛举人还,”知道有杜榆在,没有说什么戴绿帽子的事儿。
  “那这边还留着这样的人在书院里?”就这种不安分的,留在这里,出了什么事儿,那不就是影响了书院的名声吗?院长就不管吗?


☆、65 院长

  “这里我跟你说啊;这牛举人的原配救过咱们院长夫人,牛举人也没有犯下什么错;这也不好赶啊。”
  赶了;那是不给院长夫人面子了;“其实我跟你说;咱们院长夫人也都不喜欢这牛举人家的;长得就不正经;可是架不住牛举人自己喜欢那。这能有什么办法。”老牛就喜欢吃嫩草呗。
  可是目前看来,这嫩草有朝墙外长的趋势。“主要是原来的牛举人家的,没有给牛举人生过一儿半女;这传宗接代的事儿;院长夫人也不能拦着。又看在原来的人的面上;对这位牛举人还挺照顾。不过院长夫人到底不喜欢这个女的,她过来的时候,也没有让王大娘去接,为了这个事儿,牛举人家的,都说过很多次,可是谁搭理她?要不是牛举人的原配,她能现在这样舒服?”
  “既然牛举人都已经是举人了,怎么还住在这里?”胡氏问道。
  这边都是住的秀才,举人应该住的更好。而不是和他们住在一起。
  “这牛举人教书不出大错,但是也交不出什么名堂,给小娃儿启蒙算是可以的了,那些真正要考科举的,他教了就是耽误人。”康婶子真是无所不知。
  “这不会吧。”胡氏说道:“要真是这样,那他咋就能考了秀才,又考了举人的?”
  “要么说,这人就得有点儿运气呢?牛举人的秀才,那是考了十几年才考上的,秀才考上了,他和原来的媳妇到县城的时候,就碰到了院长夫人,正好发病了,那位用了个土方法把人给救回来了,这不就到了锦溪书院教书来了。
  在这边教了四五年,碰上了乡试,结果那上面的题刚好有几个是他死记硬背下来的,瞎猫子碰到了死老鼠,这不就成了举人了?可惜他中了举人了,他那原配也死了,一年孝期一过,就娶了这个,带过来,把咱们周围的人都给得罪了,还不知道呢。
  动不动,就是我们家是举人,大家谁不知道谁啊,要不是有那牛举人的原配的那个情分在,她还能在这边混?要我说,这牛举人也不是个东西,人家院长夫人是和他原来的老婆是有交情的,他弄了这么个货色,还在享着原来的交情,真不知道他怎么活着的。”
  杜榆是一边浇水一边耳朵都竖起来了,结果竟然听了这么一出,牛举人死记硬背成了举人老爷,然后真是升官发财死老婆,娶了美娇娘。
  这美娇娘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