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居里夫人-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主人。这对玛丽来说是很好的安排;让她的情绪得以稳定。      
        玛丽全然不是个巾帼须眉。她的勇气、顽固、刻苦都纯然是女性的。她长期忍受身体上的痛苦;同时具备温柔与辛辣两种面貌;对土地的亲近;在在呈现出她的女性特色。她素来景仰同时代的法国女作家科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    
        惟一与同代或下一代女性截然不同的;是她从不怀疑自己。她当然知道恐惧的滋味。事实上直到她在梭尔邦教的最后一堂课;她还是会怯场。只是凭借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和深信不疑;支撑她度过一切。这正是她卓然不群之处。    
        一般人也许以为她需要男性赞许她的工作成就;例如皮耶的赞许。其实她完全不需要。    
        但在自信与独立之外;她也能享受传统女性的乐趣:做果酱、亲自哺乳、陷入情网、需要男性。她曾经昵称为她监管美国捐款的杨恩为“我的保护人”。换做是男性;在高龄六十且负盛名的情况下;会称呼一个能干的朋友“我的保护人”吗?可是另一方面;在科学论战中她是决不接受别人充当她的“保护人”的。    
        伊雷娜后来取代了皮耶的地位;在一段时期里形成与玛丽搭配的状态。    
        两姊妹个性不同;与母亲的关系也不同。伊雷娜叙述:    
        我习惯早起;做好早餐;用餐盘端到母亲床边。这是宁静的时刻;我们谈论文学、科学或别的。    
      八岁的伊雷娜与一岁的夏芙。他们总是穿着母亲亲手为她们裁制的衣裳    
      母亲年轻时涉猎广泛;喜欢读诗、记诵在心。每当我读到雨果、魏尔兰、吉卜林等人的好诗时;她总是听我复诵、品评优劣。有时候;我从书房里拿出一本尘封已久的书;放在我桌上准备阅读;母亲却忽然很想重温;拿到她房里去。晚间我若去观赏古典戏剧或歌剧;回家后总爱坐在她床边;与她谈论演出种种;直到夜深。    
        夏芙记录的是另一种状况:晚餐后她准备出门去听音乐会;居里夫人会走来;躺在她房间的长椅上;看她打扮。她们对于女性的衣着和美的看法迥不相同。“口欧;乖女儿;这高跟鞋多吓人哪!我才不相信女人能踩着这样的高跷走路!还有;你这露背的新款时装是怎么回事?露胸还可以;背后露这么多怎么行?一来不像样;二来会得肺炎;三来难看———纵然前两项你不在乎;这第三项总该说动你了吧?”    
        最痛苦的时刻是往脸上涂脂抹粉的时候。玛丽会忠实严格地评鉴夏芙。“原则上我不反对涂涂抹抹。我只能跟你说:我觉得很    
    可怕。为了让我自己舒服些;明天一早趁着你还没来得及把这些鬼东西涂在脸上以前;我先到你床边来亲吻你。现在我先走了;孩子;晚安。哦;对了;你有没有什么书借我看看?”    
        写信给伊雷娜时;她会说:“我很高兴你满意自己的偏磁研究。钋对于镍又产生了什么作用呢?”    
        而对夏芙;她会说:“若是人生的乐趣全来自激烈如爱情的感觉;那我是不能满足的。”    
    1925年;伊雷娜26岁;已经拿到学位;在实验室里分担母亲的部分教学工作。一天早上;她端着早餐走到母亲床前;带给她一个意外的消息:她准备结婚了。玛丽问她对方是谁。    
        朱立欧加入“皇室”可不容易。他的朋友说;他一辈子忘不了科学界对他这桩婚姻的讥评。    
        他从物理学校毕业之后;在一所工业实验室里受了一段时间的训练;然后去服兵役。快要退役时;他思索前途问题。进入工业界?没有什么不好。从事纯科学研究?似乎更合他的意。可是靠什么维生?他不是师范学校毕业;也不可能进入梭尔邦大学。    
        他的一个朋友;处境类似;去找他们以前的老师郎之万征询意见。那是1922年。郎之万劝他们申请罗思蔡尔奖学金;又向玛丽推荐了朱立欧。    
        这年轻人去见玛丽时;还穿着工兵军官的制服。玛丽叫他第二天就来上班;他吓坏了;回答说他还有三个星期才服完兵役。不成问题;“我会处理;”玛丽说;“我会写信跟你的长官说。”    
        第二天;朱立欧便成了“实验室的孩子”。他个儿高高;仪容整    
    洁;是热情而愉悦的运动员个性。他抽烟很凶;总爱自称并非知识分子。    
        当时伊雷娜在科学上的学养远超过他(以后在化学方面也始终比他强);给予他技术指导;一如指导别人一样。    
    3年过去了。这段期间;朱立欧为了生活;也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书;另外兼些别的工作。后来受聘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有薪职务。他后来谈起伊雷娜时说:    
        我从没想过我们会结婚。不过我一直在观察她;一切就是从观察她开始的。她脸上表情冷淡;有时候会忘记跟人打招呼。就因此;实验室里有些人不大喜欢她。我注视她;看出这别人眼中僵硬如石的女孩;内心极其敏感而富诗意;在很多方面都像是她父亲的翻版。我读过很多有关皮耶·居里的报导;也和认识他的教授们谈过;在他的女儿身上;我看出与他同样的纯洁、敏锐和冷静。    
        实验室内外的人听说“老板的女儿”伊雷娜要嫁给小她三岁;英俊热情的朱立欧;顿时谣言蜂起。伊雷娜丝毫不理会闲话。她和母亲不同;既不操心什么“形象”问题;又相当有幽默感。    
    “有些做丈夫的随身携带太太的照片;”她会说;“你们叫佛烈德(朱立欧)把他皮夹子里的照片拿给你们看。”照片上是一条特大号的梭子鱼;爱钓鱼的朱立欧用鱼叉捕获的。    
        伊雷娜以她父亲同样的决断;选择了她认为最合适的男子共度此生。她很明智。    
    朱立欧则显然比较为流言所困。10年以后;他才认清自己真爱妻子;虽然原因之一是她是玛丽与皮耶·居里的女儿。    
    不论如何;他的真实感情决不能瞒过玛丽的眼睛。订婚仪式上;她凝视着这年轻人;提出的惟一要求是不在她面前抽烟。她诚挚地祝福两人;内心不无痛苦;因为这意味着她要失去伊雷娜了;他们婚后搬出玛丽的公寓;不过往来仍很密切。    
        “这孩子”;玛丽向老友皮兰谈起朱立欧;“火力十足。”在往后的岁月里;朱立欧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别人总是称他朱立欧·居里;说明了一般人认定他的方式。    
    例如在法文字典里;皮耶·居里条下注明:物理学家;与妻子玛丽·斯克洛道斯卡共同发现镭。而伊雷娜·朱立欧·居里则与丈夫佛烈德·朱立欧·居里并列;注明:有多项科学发现;曾获各种奖励。伊雷娜和她母亲一样;没能进入科学院的门墙。不过;在她的两度候选过程中;至少没人指称她是借助丈夫的力量开展事业生涯。    
    玛丽·居里·斯克洛道斯卡在女性史上出生得太早了些。


第六部  雕像第二十六章

        
    玛丽满65岁;66岁了。她的行动仍很敏捷;但美丽的灰色眼睛开过四次刀;不再明亮;脸上满是皱纹。    
        她仍在梭尔邦担任普通物理学教席;每周一和周三下午五点上课。她也仍然每天早上去实验室;不过慢慢把事情交给别人做了。伊雷娜接手;她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不怎么乐意。    
        每天傍晚回家;趿着拖鞋;披着外衣(这些日子来总觉得有些冷);等女仆喊开饭的时候;她在空洞的屋子里徘徊。钢琴和乒乓球桌在这大房子里显得很小;星期天更是难捱。    
        女儿们一向关心她、亲近她;只要她招呼;她们随时会回来看她。但是她们也有自己的日子要过;她从不去打扰。    
        伊雷娜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她写信给母亲:“我体会到;若我不曾生育孩子;一定    
    会痛悔错过这新奇的经验。”    
        夏芙未婚;但得到母亲许可;在外面自己租了一间小公寓。    
        玛丽的朋友也没有忽略她;常常来与她商量各种事情。有需要;德比纳一定会出现在她身旁。    
        朱立欧夫妇定期来陪她午餐;告诉她国际间的新动向;她仍然十分关切: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开始打击“犹太人的科学”;法国100多万人大罢工;反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分子团体成立;领袖包括郎之万、哲学家阿兰(Alαin)和人类学家里韦(Paul Rivet);朱立欧是社会党员(朱立欧在二次大战时加入了共产党;郎之万则在战后加入)。    
        玛丽聆听。她也跟他们谈实验室的事。    
        她并没有遭遗弃———绝对没有;她有很多事可做;但是她感到寂寞。她写信给蜜西、给布洛妮亚。布洛妮亚先是两度惨遭丧子之痛;接着又失去丈夫。    
    “你虽然寂寞;仍有一点可堪告慰:你们三人(布洛妮亚、约瑟夫和海拉)都在华沙;有人作伴、有人保护。”玛丽自己现在却寻不到这些。    
        她又写道:“说到头;家人团聚是惟一值得拥有的东西。我知道;因为我没有。想办法从家人身上得到慰藉吧;同时别忘了你在巴黎的妹妹。尽量多聚聚。”    
        有一天她在实验室滑倒;右腕脱臼。她没太在意;结果后遗症接踵而至。    
        接着又发现胆内有一枚大结石。要不要开刀?想起父亲当年    
    死于类似的手术;她拒绝了;改用严格的食物疗法。伊雷娜和佛烈德看她深受病痛之苦;劝她和他们同往萨瓦滑雪度假。    
        他们若以为她病得很重;行将就木;玛丽证明他们错了。她的确是病了;但照样滑雪;穿着雪鞋漫山遍野地探险。一天傍晚;他们看她没有回来;不禁担心。她上那儿去了?原来她去看布朗克山的日落;天黑以后才踏上归途。    
        她恳请亲爱的蜜西与她一同度假;但是蜜西患了腹膜炎。康复后;回信给她;答复她一直忧虑的问题:她死后;美国人捐赠的镭是否真的会留在实验室里;大家是否真的会遵照合约;让伊雷娜继承镭;并且用在指定的用途上?    
        蜜西保证大家会遵照她的意愿行事。但是蜜西远在美国;玛丽曾经考虑去美国看她;后来决定不去。好消息是:布洛妮亚要来陪她过复活节假期。两姊妹开车去普罗旺斯;一路上绕道千回;因为玛丽要指点美丽的风景给布洛妮亚看;又到蒙彼利埃去探望雅各·居里。    
        出发前;她对伊雷娜说:    
        有关镭的事宜;我已写好处置方案;可作遗嘱之用;与美国方面的文件放在一起;档案夹外面有红色标识;收藏在客厅柜子的抽屉里。    
        她还销毁了档案柜里的一些资料;可能改变她理想形象的每样东西;并且要求蜜西销毁她的信。    
    这最后的普罗旺斯之旅结果很不愉快。抵达卡瓦利尔时;她累坏了;又着了凉;房间里冷冰冰的没有生火;她倒在布洛妮亚臂弯里掉下眼泪。回到巴黎;享受了几天暖阳;但是发着烧。    
    布洛妮亚从巴黎北站上车回华沙;像过去多次来看玛丽一样;怀着沉重的心情赋归。但这是最后一次;当火车开动时;她望着窗外玛丽的身影渐渐远去。    
    几天后;1934年5月的一个下午;玛丽在实验室里;想要做一点事。她喃喃自语:“我在发烧;我要回去。”    
    她先到花园里转了一圈;看到一株她手植的玫瑰有些病恹恹的;便叫人立刻来照顾一下;这才离开———最后一次。    
    她到底得了什么病?并没有。重要的器官皆未受损;看起来没有什么医生可以诊断并且治疗的病症。    
    她躺在床上;软弱、发烧;大家赶紧送她去医院;又带她回家。医药帮不上忙。    
    朋友们纷纷来探望她。热度不退;医生建议移地静养;让清纯的空气帮助她康复。夏芙征询四位知名医学教授的意见;他们也同意这么做。他们认为;玛丽的热度表示肺结核的旧疾复发;她应该立即前往山区疗养。也许他们是不敢为居里夫人的病情负责吧。    
    玛丽由夏芙和一位护士陪同前往。旅途辛苦;到后来她在火车里晕倒。此行不但辛苦;而且无用。    
    终于安置在山区的疗养院里(当然用的是假名)之后;又做了多项检验。她的肺没有毛病。    
    可是体温上升到摄氏四十度。从日内瓦请来的一位教授比较了各种验血报告之后;断定是猛爆性恶性贫血。    
    玛丽自己看温度计;她当然知道病情;只是因为怕开刀;听到说是贫血反而松了一口气。到了这个阶段;明快如玛丽·居里也认不清实情了。实情是:她的人生已经到了尽头。    
    她最后一次露出笑容;是看到温度计上显示她的体温突降。她小小的手握着温度计;眼睛注视着;却没有力气像往常那样仔细记录所有的数字了。温度的遽降是回光返照。    
    夏芙心痛欲狂;但谨守母亲一贯的教导;克制自己;守住玛丽寸步不离。她听到玛丽喃喃说着:    
        “是镭或者钍造成的吗?”医生来给她打针;她说:“我不要。请让我安静。”又过了16个小时;她的心脏终于停止跳动;她不想死;一点也不想。玛丽·居里·斯克洛道斯卡在66岁那年达到人生终站。    
        1934年7月5日;星期四;居里夫人最后一次上了全世界的报纸头版。    
    葬礼依照她的意愿;只有女儿、家人和少数朋友参加;闲杂人等一律不许进入墓地。    
    布洛妮亚和约瑟夫为棺木覆土;他们各持一把波兰带来的泥土洒在棺木上。    
    一位尊贵女性的故事就此结束。    
            
    


第六部  雕像居里夫人身后

        
     居里夫人身后卢瑟福:获封爵士;1937年;66岁那年;修剪树枝时从树上摔下来而死。    
        皮兰:受命担任“人民阵线”政府(二次大战之前的法国政府)的科学研究国务次卿。任内增加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经费为原来的三倍;并在巴黎创立“发明研究院”。1941年;他离开德军占领下的法国;到美国去投靠儿子法兰西斯。1942年4月去世;享年71岁。    
        郎之万:1941年遭盖世太保逮捕软禁。女婿索罗门(Jacques Solomon)是内科医生;秘密组织“解放大学”创始人之一;1942年遭射杀。女儿被驱逐出境。他自己则设法逃到瑞士。战后;他和瓦隆(Henri Wallon)草拟教育改革计划;虽然始终未付诸实行;但至今广为人知。他于1946年去世;时年74岁。他和皮兰的骨灰在1948年同日入祀法国先贤祠。    
        波莱尔:维琪政府(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傀儡政    
    府)免除他圣阿夫瑞克市长的职务;盖世太保将他逮捕;之后又释放。战后他恢复市长职位;并担任国际统计学会会长。在欣然庆祝五十周年金婚纪念之后;于1956年以85岁高龄去世。    
        伊雷娜:在人民阵线政府内出任科学研究国务次卿;但很快便请求离职;由皮兰继任。1937年起担任梭尔邦大学讲座。她差一点发现核分裂现象;却因不知如何解释研究结果而功亏一篑。哈恩(Otto Hahn)后来根据她的研究成果;解开了镭核子爆炸之谜。战后她担任镭研究所所长;之后又与法兰西斯·皮兰及欧杰共同担任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6年患白血球过多症去世。时年59岁。法国以国礼葬之。    
        朱立欧:1937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939年初与在哥本哈根工作的哈恩同时以物理方式证实了核分裂现象。同年;他与两位工作伙伴证明核分裂连锁反应的理论可能;但费米(Enrico Fermi)及其小组同时在美国制造此连锁反应成功。1940年6月;他在法兰西学院的实验室被德国人接收使用;接收者之一是曾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根特纳;他极力保护法国科学家。朱立欧是反抗组织的活跃分子。1945年10月;戴高乐设立原子能委员会时;任命他为高级专员。他监造法国第一座核子反应器;是法国共产党的明星科学家。他曾公开宣称:“如果官方要求我们制造战争工具、制造原子弹;我们会拒绝。”1950年;他被解除职务。1958年;58岁时去世;也受到国葬待遇。    
        拜沙卡洛夫的研究之赐;苏联于1952年首次试爆核弹。法国    
    的首次试爆则在1960年。    
        夏芙:战时加入自由法国军;为几家美国报纸任通讯记者;并主编《巴黎报》。她嫁给美国首任驻希腊大使拉布西(Henri Labouisse)。拉布西后来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长;并在任内代表基金会赴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和平奖(1965年)。因而让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居里家族成员又添一人。    
        夏芙在本书写成之时仍居美国;75岁的她仍然美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