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81-伤寒大白-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咽干,脉弦数而渴,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天花粉。三阳之热传入三阴。有热深厥深,手足 
冷而渴者,然脉必数,神气昏沉,小便必赤,此阳症似阴之渴也,仍用白虎汤,凉膈散。外 
有阳毒热病,目赤唇黑,大渴引饮,三黄巨胜汤、凉膈散。又有中暑烦渴,干葛石膏汤调辰 
砂六一散。又有秋热伤燥而发渴者,水梨汁、西瓜汁冲饮之。未应,石膏清燥汤。又有冬温 
春热,时疫发渴,又以欲饮水能消水为欲愈,以得水入胃,胃气和,敷布周身,作汗外泄, 
则热解而渴亦愈。若禁其饮水,则胃汁干枯,无从作汗,而热不解矣。大凡口渴之症,皆阳 
明气分胃热所致,故干葛、石膏乃渴症必用之药,干葛宣发阳明之郁热,石膏清润阳明之里 
热。有连用石膏、知母。渴不减,后用干葛而愈者,此阳明表热口渴也。有连服干葛,渴不 
减,后用石膏、知母而愈者,此阳明里热口渴。也同一阳明经病,同一阳明经药,而失分表 
热里热则不见效。又如口燥唇焦,不能消水,以干葛、石膏治之不效,以痰饮食滞治之亦不 
效,此热伏阳明血分,故唇焦不渴,易以升麻清胃汤,清阳明血分伏火而愈者, 症中常有 
此症也。是以杂症中口渴,有肺消肾消不足之症。今伤寒热病,一惟阳明经热。即有少阴口 
燥咽干而渴,厥阴消渴饮水,亦是阳明传入三阴之热病。是以仲景不设滋阴补血之方。于口 
燥咽干条内者,良以滋阴之药,治血虚发热之口渴,非治热邪外盛口渴症者。中风发热六七 
日不解而烦,有表里症,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暖水,汗出即愈。 
此章首揭多汗发热,不解而烦,渴欲饮水,此太阳有表有里,用不得单表清之药,宜用 
五苓散上下分消表里者。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燥,烦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 
此章分别不可用五苓散,宜用五苓之法。上段言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欲饮水, 
无脉浮小便不利句,但可与饮水,焉可用五苓,下段多脉浮小便不利之句,焉可不用五 
苓!前贤见一方在末句,皆注总治全章,误也。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不烦渴者,可再发汗。今烦渴,此太阳热结在里,故以五苓散双解表里。 
可见五苓散,惟太阳小便不利,脉浮烦渴,方可用。若阳明烦渴,小便不利,当猪苓汤。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主之。 
此章申明伤寒汗出,风伤卫之症,须分别渴与不渴。若一见渴,则为里有结热,可用五苓 
散。若汗出不渴者,则非热结在里,故不可用五苓散。观仲景用五苓散,不重在小便不利 
治法之中,反详于口渴引饮,发热多汗,表热不减条内。可见意在双解表里,上下分消太 
阳耳,非利小便也。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烦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误下太阳,心下痞满,用泻心汤。痞不解,反渴而烦躁,小便不利,此太阳之邪,因下内 
陷,下结膀胱,故用五苓散双解表里。按以上五条,皆反复告诫用五苓散,以治汗多热不 
解,口渴烦躁之症。良以表热不退,多用发表;口渴烦渴,多用清热。今因汗出表不解, 
又见烦渴消水,此太阳表里两兼之症,又当双解表里,非单列表表所能愈者。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烦渴,本白虎汤症。然恶寒无汗而渴,脉浮脉细而渴,脉伏不消水而渴,太阳汗多,表热 
不解,表里热结而渴,皆禁白虎汤此,以服桂枝汤。后大汗,后大烦渴,脉洪大,此阳明 
表解里热之渴,故用白虎汤。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症者,白虎加人参汤。 
上章申明用白虎之症,此章又恐表邪未解,故复告诫。若伤寒脉浮,发热无汗,表症不解, 
不可用白虎。即渴欲饮水,亦要看表症全无,方与白虎汤。 
伤寒无大热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上章关防表症不可用白虎,此章又恐口燥渴,心烦,津液有立尽之虞。故曰身无大热,口 
燥渴心烦者,里热已极,即有背微恶寒表症,亦用白虎汤。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舌干燥而烦,直至消水数升,当用白虎汤。今以若吐若下 
后,故加人参,以救津液。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噪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心中懊 ,舌上 
白苔者,栀子豆豉汤。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 
者,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此章分三条治法。详注懊 门。以栀子豆豉汤,治懊 舌上白苔;又以白虎人参汤,治渴 
欲饮水,清阳明上焦之热;若加小便不利者,又用猪苓汤,清阳明下焦热结。 
阳明病,汗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也。 
上章立猪苓汤治法。此章防汗多者,津液外泄,渴者内水已亏,不可用猪苓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能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 
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 
实;若渴者,加人参、栝蒌根,去半夏。 
此条历叙少阳经之各症,而以小柴胡汤主治。惟以烦而呕,则用半夏;若不呕,去半夏、 
人参,加栝蒌实;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天花粉。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头项痛,胁下满,手足温而渴,小柴胡汤主之。 
此申明上章一见少阳症,便以小柴胡汤主治。太阳篇有一些恶寒头疼,便是太阳施治。今 
少阳篇又云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少阳,玩两篇互发见症治症之义。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此申明少阴下利,有寒热两途。今咳而呕渴,心烦不得卧,此少阴热利也。故用猪苓汤,从下去热。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大承气汤。 
此申明少阴里热症,口燥咽干而渴,则津液立竭,故用大承气急下。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明凡用急下,必要见下症者,质清而无渣滓相杂,色青而无黄赤相间,热极假阴之候, 
然必得心下硬痛,口燥咽干而渴,方是里实下症的据。 
x五苓散x 见小便不利。 
x干葛汤x 见似疟。 
x白虎汤x 
知母 石膏 粳米 甘草 
阳明表热口渴,用干葛汤。阳明表解里热,则用白虎汤。如小便不利,加滑石、木通、车 
前子;虚弱人,加人参。 
x猪苓散x 见小便不利。 
阳明水液不分,口渴下利,以此方分利小便。 
x承气汤x 见大便结。 
热邪传入阳明之里,则发渴消水;传入少阴,则口燥咽干而渴,故渴而大便结。有下症 
者,用此汤。 
x小柴胡汤x 见寒热头眩。 
风盛为消,木能盗水,故少阳风发之疟,消渴特甚,小柴胡去半夏,加天花粉,乃不易之常法。 
x导赤各半汤x 
火动于中,则多消渴。然诸火皆起于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凡治心火,莫如利小便。此方 
导赤散合泻心汤,专利小便。 
x三黄巨胜汤x 
黄芩 黄连 大黄 石膏 
中有积热,身热多汗,二便赤闭,目赤唇焦,谵妄作渴饮水,则用此方。 
x凉膈散x 见发狂。 
肺胃有热,多发渴。此方虽用大黄,不用枳壳,与桔梗同用,则凉上而不下行矣。 
x干葛石膏汤x 见寒热。 
阳明里热作渴,用白虎汤;阳明表里皆热,亦用此方。 
x石膏清燥汤x 见喘逆。 
热在气分,口多渴;燥热为病,口多渴。清燥汤气分药也,清气分之燥热,则渴自止。 
x大黄黄连泻心汤x 
大黄 黄连 甘草 
口渴皆系内热,泻心下之火则热退渴止。 
x枳实栀子豆豉汤x 见懊 。 
食滞中焦,每不作口渴。然蒸酿日久,亦能作渴,故不用清热治渴,而以腐谷消滞则渴自止。 
x茵陈蒿汤x 
茵陈 栀子 大黄 
发黄口渴,全凭湿热上起见,故去热退渴,推此方为当。 
x升麻清胃汤x 
同一阳明症,以渴而消水,热在气分,用干葛清胃汤。渴不消水,热在血分,用升麻清胃 
汤。治膏粱积热,亦用升麻清胃汤。以血肉之物,善伤血分耳。若以阳明邪热之口渴,妄 
用腻膈之味,则邪热凝滞,食气痰饮,胶结胸前,蒸酿发热,其渴愈甚。另有三阴下利阴 
寒之症,亦有假作渴者,然渴不消水,小便清白为异耳。 

卷二
口燥
属性:口干燥者,邪热结聚上焦,阳明胃经所主,肺热者亦有之。肺热,凉膈散。胃热,竹叶石膏 
汤。身热已减,表邪已解,有下症者,三承气汤选用。少阳病,口苦舌干,小柴胡去半夏加 
天花粉。阳明病背恶寒,口干燥,白虎汤。热传少阴,口燥咽干而渴,手足冷,脉反沉涩不 
治之症也。按口燥与口渴不同。口渴者,口中尚有津液,但时时欲饮水。口燥咽干者,口中 
燥裂,津液全无。仲景于背恶寒条,以口中和、不干燥者,为阴寒,若背恶寒,口干燥者, 
为阳热。然又当以消水不消水,小便清白红赤,以定寒热。 

卷二
唇焦
属性:夫唇口焦裂,人身大病也。在杂症中,有脾肺心及肠胃五条;在外感门,惟手足阳明所主。 
上唇挟口,属手阳明大肠;下唇挟口,属足阳明胃。伤寒热在太阳,则唇口不焦;热传在阳 
明,则唇口焦裂。故曰阳明燥热,唇口焦裂。然又有分别唇焦而消水者,为燥热;唇焦不消 
水者,为湿热。又曰热在气分,则焦而口渴;热在血分,则焦而不渴。又曰唇口焦,渴而消 
水,胸前宽适者,为热而无滞,宜清热。渴不消水,胸前饱闷者,为热而有食滞,宜消滞。 
此言足阳明胃上部热也。唇口焦,不渴不饮水,腹中烦满者,为热在大肠,有燥粪。此言手 
阳明大肠下部热也。故唇焦之症,有用保和散,消导上部胃家食滞而愈者;有用承气汤,去 
下部大肠燥粪而愈者。不独凉膈清热一法可尽之,例如热邪谵语,唇焦口燥,渴而消水,用 
凉膈散、导赤各半汤,清上焦燥热者。食滞谵语,唇焦口燥,渴不消水,用枳实豆豉汤、保和 
散冲竹沥、芦卜汁,润燥消中焦滞者。燥结大肠,谵语唇焦,用承气汤,行下焦燥屎者。另 
有热病与发 ,误食荤腥油腻,与热邪 毒,结纽不解,唇口焦裂,口臭牙疳,渴不消水, 
烦热昏沉,若以保和散等,消谷食治之,病必不减。若以干葛、石膏、知母、三黄清热治 
之,其热愈甚。若误认大肠燥屎唇焦,用承气汤下行逆治,其死更速。医家至此,束手待 
毙。余以晚年之悟,思得 邪热毒伏于肠胃,蒸酿发出者也。初起必用升麻干葛汤,宣发阳 
明伏毒。若膏粱积热,非升麻清胃汤不能宣扬肠胃积热,故清热化 ,必用余化此汤,加山 
楂、槟榔;若食肉多,再加三棱、阿魏。治夹食症,常有得生者。夫热在气分,唇焦发渴, 
用干葛石膏知母汤,人人知之者。热在血分,用升麻生地川连清胃汤主治,人多忽之。不知 
干葛清胃汤,治阳明气分渴水之唇焦口渴;升麻清胃汤,治阳明血分不消水之唇焦口渴。余 
以升麻清胃汤化 ,此化法也。又以此汤清阳明血分发渴不消水,是法外之法也。今又以此 
汤,治膏粱积热,荤腥发热之唇焦,此化外化出者也。再详仲景治太阳渴欲饮水,微热消渴 
者,脉数烦渴者,汗出而渴,渴而口烦躁者,不用清解上焦肺胃积热,皆用五苓散主治。良 
以太阳汗多口渴,表热不减,表里皆病,热结膀胱下焦,非同表热里热,单以发表退热,单 
以清里止渴者,故以五苓散双解太阳也。夫口渴消水,用清里,人人知之;口渴消水,有表 
邪,用不得清里,人不知也。 

卷二
衄血
属性:杂症门,衄血为里症,宜清里;外感门,衄血为表症,宜散表。故曰外感衄血,邪热在经, 
但有经络之分,总无寒热之异,同归表热而已。三阴经无衄血,惟阳邪传入少阴,厥而无汗 
之症,医者见其手足冷而无汗,误认太阳表邪未伸,用麻桂强发其汗,阴血内动血从口鼻而 
出,名下厥上竭。此少阴里热,误用辛温,触动阴血而上冲者也。戴氏云∶仲景论衄血宜发 
汗,麻黄汤主之。此治冬月伤寒,太阳表症,里无积热之衄,非言三时热令也。三时衄血, 
即有太阳表症,宜散表,只用羌活冲和汤,不可用麻黄桂枝汤。若太阳之邪,已经侵入阳 
明,即要与阳明药互用。若阳明本经热甚以致衄者,不用太阳之药,当用升麻干葛汤,以解 
阳明气分之邪,随用茅花汤合黄芩芍药汤、犀角地黄汤、升麻清胃汤、以解阳明血分之热。 
海藏云∶仲景言衄家不可发汗,汗之必额上陷,此为脉微里有热者言也。夫衄家脉浮紧,可 
发汗。若脉已微,表症已解,再发汗,则额上陷。故《伤寒论》云∶衄血脉已微者,用黄芩芍 
药汤、犀角地黄汤。此言里热衄血,宜凉血,不可用辛温发散也。吴氏云∶衄血之症,若脉 
浮紧,宜发汗;脉不浮紧,不可发汗。东垣治衄血,脉已微,黄芩芍药汤;脉沉数,犀角地 
黄汤。余按仲景用麻黄汤治衄,乃是太阳经寒邪未散,脉浮紧之衄;东垣用黄芩芍药汤治 
衄,乃是表散血热,脉不浮紧而微者。黄芩凉血,芍药敛血、凉血。敛血则衄自止,再按用 
犀角地黄汤治衄者,是表邪解,脉沉数,里热甚,宜清热之衄也。夫犀角地黄,凉阳明血 
热,又清肝肾之火,沉数之脉,热在下焦,清肝肾下焦之火,血不上升,而衄不作。故仲景 
麻黄汤,但治冬月太阳表邪之衄;东垣黄芩犀角汤,治四时里热之衄,兼治内伤之衄。地黄 
引子、门冬引子,治内伤不治外感者。升麻清胃汤,治外感兼治内伤者。此治之分别也。外 
感之衄,脉大者易治,沉涩者难医;内伤之衄,脉缓者易治,脉数者难医。此脉之分别也。 
太阳病,脉浮无汗,发热身疼,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 
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邪不散,当以麻黄汤发其汗。今服麻 
黄药,已病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则太阳之邪,不从汗解,必发鼻衄而解。其所以然之 
故,以太阳经热邪重,今得麻黄辛温,必上从阳明入目络鼻之窍而出血矣。麻黄汤主之五 
字,在当发汗之下,不然,阳气太重,必衄乃解之后,何可再用麻黄汤也。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此言太阳发热,脉紧无汗,应用麻黄汤。因其人邪微正旺,未服麻黄汤自衄而病愈。申明 
上章衄而病解,不必再用麻黄汤也。 
太阳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上章既明不可多用麻黄汤,此条言失用麻黄汤,因而致衄,太阳症仍在,仍用麻黄汤,申 
明致衄后,太阳表邪不解,仍要发表。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 
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身体枯燥。 
太阳伤寒未发热,火劫发汗,尚不为害。太阳中风,阳邪症火劫,则邪热被火热,血气妄 
溢,失其常度,其身必发黄。火伤于上,阴血足者,尚能作衄而解;火伤于下,阴血亏损 
者,必致小便不利,阴阳皆虚,而肌肉消烁。 
阳明病,口燥但漱水,不欲下咽,此必衄。 
此明鼻衄之症,非独太阳之邪,侵入阳明。阳明本经,亦有成衄者。如阳明病口燥,但欲 
漱水在口,不欲咽下,此阳明热在血分,亦必发衄。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脉浮发热,阳明表热;口鼻干燥能食,阳明里热。表里皆热,则迫血妄行为衄。 
x升麻干葛汤x 见烦躁。 
x茅根汤x 茅花一味。 
茅性清凉,根能凉血止烦,花苗专凉上焦之血,故治衄。 
x黄芩芍药汤x 
黄芩 白芍药 川连 甘草 
阳明表热而衄,前方升麻葛根汤;阳明表热而衄,用此汤,家秘加生地、当归,以当归辛 
散,同芩、连、生地,则血凉而当归经矣。 
x犀角地黄汤x 
生犀角 山栀 白芍药 荆芥 牡丹皮 赤芍药 生地 黄芩 
此方不独治衄,兼治咳血吐血;不独治内伤肝肾血,即阳明外感亦当从此方出入加减。加 
黄芩、荆芥,则血凉不上升;若大便实者,加当归、酒蒸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