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俞敏洪管理日志-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到后来,任性的徐小平逐渐成为新东方的“不稳定”因素,他总是毫不留情地批驳俞敏洪,并且搅动了一场场小股东“维权”的“战斗”。在这场以俞敏洪为目标的“战斗”中,“三驾马车”裂痕深重。2001年8月28日晚,新东方紧急召开临时董事会,王强哭请辞职,一时间,董事会上泪飞如雨,凄凄惨惨。监事会主席包凡一紧随其后,“如果王强离开新东方,我也离开新东方。”
    2001年11月21日,俞敏洪主持召开股东大会,提出一条“关于徐小平是否当董事重新投票”的提案,历数徐小平出尔反尔、意气用事、立场不端正等毛病,请股东们在自己和徐小平之间做出选择——要么俞敏洪离开,要么徐小平离开。
    表决结果了无意外,股东们选择了俞敏洪,徐小平的董事职务被罢免。在新东方的发展思路与战略选择上,徐小平、俞敏洪一直存在分歧,比如,徐小平曾经极力建议新东方做高端英语培训,早在1997年就建议新东方介入互联网,早在1999年,就推动俞敏洪做雅思培训。
    “假如说新东方是一艘大船,掌舵人俞敏洪迷失方向,是这场改革艰难与痛苦的最主要根源”,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认为,“新东方的内斗,不是权力的斗争,而是关于发展思路、战略、公司治理结构、节奏的斗争,当然还有股东利益,因为在斗争过程中没有一个股东提出要什么职务、工资、股份的。”徐小平强调,这是新东方内斗的“灵魂”所在,也是新东方从分崩离析的边缘走向坦荡正途的理由。
    徐小平觉得新东方能够平安无事地跨越这一劫难,最大的收获是心态,“危情教会了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挫折,如何看待他人的误解,如何看待你自己导致误解的过程。”
    行动指南:
    只要牢记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只要牢记共同的利益,只要牢记志同道合的友谊,天下没有不能共事的团队。





    正文 6月6日回归理性由乱到治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5…12 14:45:14 本章字数:1031


    卢跃刚进入新东方采访是在2001年初,当时我预料到新东方改革最后肯定会走向正轨,到底几年时间我不能预料,因为我自己的管理知识很薄弱,我自己也跳不出那种友情的怪圈,但是新东方的每个人都意识到改革势在必行。这种大变动的时期,权利和利益重新分配的时期,会出现那么多人性、人品、人格的斗争,其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回归到理性的基点,只在利益、友情的圈子里转,最后永远没有出路。外面真正有才能的人也不一定进得来,封闭团体变得越来越复杂,谣言四起、互相攻讦,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府,所以要树立管理上的原则与方针。
    ——2002年俞敏洪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卢跃刚的报告文学作品《东方马车——从北大到新东方的传奇》,将新东方请下神坛,将新东方原有的光环一举清除。但是,这本书也在客观上赋予了新东方新的神奇与赞誉,很多人在看过那本书之后向俞敏洪表达了真诚的赞佩,“请一个作家,曝光新东方的隐私与阴暗,你们这帮人真大胆。”
    “一场暴风雨,几乎要将一切摧毁,新东方依旧挺立,我们有足够的心胸和宽容来接受卢跃刚的审视。”俞敏洪本人以及新东方团队的个性都比较率真,之所以同意卢跃刚进来采访,理由很简单:不仅要把新东方成功的一面写出来,还要把新东方面临的困境,以及困境的解决方法,困境当中个人的心态,和对利益权益的看法写出来。这才是做企业真实的东西。
    新东方的两位创业元老王强和徐小平,是书中的主要角色,他们两人都很感慨。王强说,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反思,以前不太懂,只知道勇往直前。徐小平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什么叫过分,以前太不注意方式方法。一本书剖析了新东方,也挽救了新东方。
    经营企业是讲求生态哲学的,既要关注外界环境,更要在意内部环境。柳传志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标杆,他们经商的那个年代要花费大量心思在“大环境”上,“琢磨政策以及如何适应环境,而不是研究企业发展的基本问题。”俞敏洪则完全相反,他经历的最严峻考验是内部环境的恶劣与险峻,“小环境”的问题倘若处置不当,必将导致灭顶之灾。站在外围观察企业,看到的常常是其风光无限的一面,从教书匠成长为企业家,俞敏洪深知,要以一种妥协的方法来管理企业,如果不懂得妥协,企业很难做大。
    行动指南:
    恶环境滋生坏公司,好制度催生好企业。





    正文 6月7日转型危机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5…12 14:45:16 本章字数:955


    新东方的转型危机始于2000年,一直持续到2003年为止。那是最痛苦的3年,转型期间我个人能力和视野的局限性暴露无遗。我们先后请来了和君咨询、普华永道为新东方做战略咨询,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将新东方导入正规化、体系化、制度化乃至资本化的金光大道,但是都失败了。面对新东方这样一个矛盾混合体,本土咨询公司、洋咨询公司束手无策、爱莫能助。
    ——2003年俞敏洪在新东方内部讲述十年创业史
    背景分析: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世人皆知。赵括自幼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40万赵军悉数被秦人坑杀。
    “哪怕你把兵书全读熟了,也不一定能打胜仗。”新东方的转型危机爆发之时,俞敏洪觉得自己在公司治理方面有点像赵括。一拨又一拨咨询公司进驻新东方,给俞敏洪宣讲现代经营理念以及先进的组织结构,讲“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的区别,讲A股、H股、红筹股是怎么回事。这些新知识,俞敏洪都能听懂,而且他还通读了很多经济方面的书籍,但是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他觉得书本上的理论在新东方根本行不通。不停地试验,不停地犯错,很茫然,很痛苦,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推进公司治理。公司改造出现的负效应是,大股东俞敏洪遭遇小股东们的信任危机。
    和君创业咨询最早被请进来,但是眼见着新东方内部如此复杂,利益与感情纠缠在一起,谁也搞不清楚。和君创业咨询的方案搞不下去,他们知趣地离开。新东方如果就这样散架,俞敏洪实在不甘心,于是又请来了普华永道咨询公司。
    普华永道提出了一系列西方式的改革理念和概念,新东方开始大胆实施。公司改造的方案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新东方内部的争斗愈发激烈,普华永道被吓退了,临走时撂下一句话,“最后一笔咨询费不要了,我们没法干。”
    和君创业咨询留下的是一句传诵一时的名言——新东方值50个亿;普华永道留给新东方的是一个在今天看起来相当粗糙的“预算表”。
    转型,是一个反思、激发、改造、重构的过程,蕴蓄着阵痛和煎熬。“内心悲凉”的俞敏洪,对新东方满是惆怅和无奈。
    行动指南:
    转型,不是外力作用,而是内力驱动。





    正文 6月8日做事业就会有风险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5…12 14:45:18 本章字数:887


    就业和职业都没有风险,做事业就会有风险。我经常说职业经理人是永远不会面对失败的,因为他在为别人做事业,不需要承担最终责任,他只面对工作的转换和单位的转换。但是做事业就要面临很多风险:投资的风险,成功与失败的风险,做得越大越有风险。
    ——2005年俞敏洪在新东方教职员工会议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2001年9月,王强哭着喊着要辞职,见他去意已决,俞敏洪喟然长叹,“王强,真羡慕你,你自由,想离开就可以离开,我不行,我离开了新东方身败名裂。”
    新东方连着俞敏洪的身家性命,他把这份事业看得无比沉重。而在其他股东眼中,俞敏洪是新东方的“家长”,是当仁不让的“实际控制人”,所以,他必须改造自我。早年间,新东方内斗最激烈之时,耶鲁大学NBA、新东方副校长钱永强曾经泪流满面地说:“老俞,新东方所有的人都可以不改,你不能不改。”由此可见,新东方、俞敏洪构成了不可分隔的关联。
    上市之前,新东方在秦皇岛开干部会,会后聚餐把酒言欢,俞敏洪喝得酩酊大醉。众人搀扶着他返回酒店,一不留神,俞敏洪突然挣脱开去,脚一歪栽倒在旁边的水沟里,浑身泥水、狼狈不堪。大家手忙脚乱地把俞敏洪搀扶回房间,一身泥浆的他一头倒在床铺上,痛苦流涕,“为什么要上市,这么大的压力谁来替我分担?”俞敏洪哭得悲切,声嘶力竭,谁也劝不住。
    我们可以说,俞敏洪是新东方最重要的一位“事业经理人”。如何定义“事业经理人”?拥有股份,把公司当成事业去做。新东方已经培养了一批“事业经理人”,这些人既是公司的股东,又是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除了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现实需求之外,最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理想与志向吻合,并努力追求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事业经理人”保证了大家在商言商,而不必掺杂更多的个人情感,他们才是符合目前中国企业国情的更好的用人思路。
    行动指南:
    职业经理人更多追求的是阶段性的梦想和利益达到一种契合,而事业经理人追求的是如何达到长期的梦想和利益的契合。





    正文 6月11日免费试听16次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5…12 14:45:19 本章字数:961


    现在想想10年前办英语培训班的景象,实在是不堪回首,一想起来心里就痛,隐约之中还有一点愉悦。那是痛苦之后的愉悦。10年前,我和我老婆办英语培训班,为了吸引学生来报名,我想出了一个“促销”的狠招:学生可以免费试听16次课。你可以免费听16次课,听完之后满意了你再交学费。对我来说,听完16次课,能有一半学生交学费就是奇迹。后来,新东方发展壮大了,免费试听的课数逐渐减少,从16课次减少到10次、8次、4次。2002年之后,将现一次免费听课固化为制度。
    ——2003年俞敏洪讲述新东方十年创业史
    背景分析:
    1993年那会儿,有一个朋友一直跟着俞敏洪干,他的名字叫付兵,现在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做教授。付兵是俞敏洪的合作者,当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吸引学生来听课。为此,他们俩费尽心计也想不出好办法。迫于生计,生活窘迫,两人非常苦闷,时常是一边喝啤酒一边唉声叹气。付兵的老婆已经到国外去了,付兵很想去国外看她,但是囊中羞涩,连买飞机票的钱都没有,之所以跟着俞敏洪混是想早一点把机票钱挣出来。俞敏洪的苦闷是没有学生来上课,他花钱买了很多教材,还给学生们复印了好多资料,教材和资料摆在那里,学生们就是吸引不来。
    万般无奈之下,俞敏洪决定造假。当年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学生们在咨询时通常会下意识地看看报名表上有多少人报名,如果报名表上没有人的话,学生们肯定不会来。这个发现提醒了俞敏洪,他让付兵在报名表上随意填上30个假名字,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上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意”?俞敏洪笑言,那时候看了点心理学的书,自己琢磨的。“我们的目的不是欺骗学生,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报名,我们挺自信的,因为我们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英语培训服务。”
    为了吸引生源,创业初期的俞敏洪擅长打“价格战”,当年其他培训学校的收费标准是300元到400元之间,俞敏洪将价格降到160元,同时承诺免费视听。16次免费试听之后,愿意继续听课的学生再交160元即可。惨烈的价格战,让俞敏洪承受着难以背负的经营压力与财务压力,当然,他的“异常”举动也赢得了学生们的交口称赞。
    行动指南:
    过程与结果不确定时,把个性与差异做到最确定。





    正文 6月12日新东方的两个秘密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5…12 14:45:21 本章字数:965


    新东方为什么没有被整掉?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我给老师们开的薪水比较高,比其他培训机构高出两到三倍,新东方老师的高工资是出了名的。当然,高课酬的激励作用很难持续,当利益不均时就会有人造反,就会有人来炒我的“鱿鱼”。不过没关系,我还有第二招。那时候,只要是新东方的课,我全备课,这也就意味着每一门课我都能上,如果这门课的老师因为利益问题赌气走了,没关系,我拎着书包进去自己讲。我的举动给新东方的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威慑,他们意识到,即使自己罢课,新东方也不会垮。
    ——2005年俞敏洪在新东方教职员工会议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进入1994年,已经有学生开始走进我们的教室了,势头越来越好。但是这个时候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授课的教师要求增加讲课费。当年上课的老师除了我和付兵,还有4、5个老师,他们串通起来要挟加工资。这在当时是个普遍现象,但凡某个老师讲课讲得好,广受学生喜爱与追捧,都会很主动去向老板提要求,有的比较狠提出参与分成,分成比例是50%,或者干脆就说不涨钱就不讲课。这一招很凶悍,很多规模比较小的培训机构就是这样被搞垮了。
    新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开始运转的第一年,剔除掉必要的开支,俞敏洪几乎把收取的学费全部以奖金、工资的名目散发给老师们,自己一分钱不留。为什么这么做?俞敏洪的想法是:反正你们都看到了,钱全都发给你们了,还有什么好闹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以散财方式让那些应该享受利益的人,实现利益最大化,断绝他们其它的不合理欲求。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个培训班40个学生,老师拿到的工资很可能和400个学生的培训班是一样的。不过,消极的问题也会派生出来,有的课学生数量比较少,把学费全都给了老师还不够,于是俞敏洪不得不从家里提现金给老师们发工资。再后来,有的老师因为收入问题找俞敏洪理论,甚至威胁说如果不涨课时费就罢课。
    俞敏洪振振有辞地说,“你如果不讲课的话,我去讲,就这样。”这句话隐含着潜台词,新东方给你的课酬,比其他培训机构高出两到三倍,如果你还想要更多,那就是你的不对了。这样一来,老师们的心态趋于和缓、趋于平衡、趋于安稳。
    行动指南:
    构造了一个稳固的利益平衡体系,只要有盈余就能发展。





    正文 6月13日集团管控、集团战略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5…12 14:45:26 本章字数:868


    如果集团调动不了整个新东方系统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那么我们的战略目标将无从谈起。现在我们所有的财务统一工作,包括在集团设立的战略投资融资部、财务管理部、审计监察部,以及其他管理体系,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新东方整体系统进行统一调拨、规划。
    ——2003年俞敏洪在员工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进入2003年,新东方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转型的危机,逐渐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制度设计、集团管控、资本运营,是新东方彼时渴望逾越的“三重门”。
    新东方学校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灰色产物”,创办人是俞敏洪,但是学校的产权属于国家,俞敏洪只有经营权。既要缴所得税,又要缴营业税,但新东方学校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然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资产与产权是明确的,总公司的资金源于新东方学校。这样的设计,是否可以到海外上市融资?这个问题,俞敏洪2003年以来就在考虑。
    2003年之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当时叫总公司)总部只有几十人,但是却要统管新东方的好几千人。俞敏洪认为,摆脱人事纷争的新东方必须着手强化内控机制,深化“基础设施”建设。董事会、监事会的“双核”作用,逐渐在新东方公司治理过程中显现作用,把握着新东方的方向。新东方公司章程规定,担当副总裁职务就不能再任监事会成员,因为监事会成员就是监督总裁和副总裁工作的。
    各机构通过“总公司”进行协调、加以统筹,各机构的资源通过“总公司”的渠道流向全国各地的新东方系统。比如武汉新东方学校的少儿英语搞得不错,他们的管理模式就应该推广到其他分校?俞敏洪的做法是在集团层面建立专事整合的机构,先把武汉的经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