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菊花香-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青年报 
  南海出版公司新近推出了韩国作家金河仁的长篇小说《菊花香》,讲述一对恋人如何历经坎坷结合,如何接受生死考验……该书在韩畅销200万册,不过对中国读者而言,对《菊花香》感到一定程度的亲切可能是因为它与不久前热播的韩剧《蓝色生死恋》之间隐隐约约的联系。
  在韩国,《菊花香》的出版者将该书推荐给《蓝色生死恋》的制片人尹锡镐,说是最 
近的畅销书。尹看了书后修改了电视剧的内容,并将《菊花香》作者金河仁的住所祥云小学选为外景地—就是《蓝色生死恋》中那反复出现的平房、大树。连剧中刻有“俊瑞”、“银瑞”的马克杯也是金河仁一位朋友的手艺。《菊花香》2000年、2001年在韩国图书销售榜中排名第一,《蓝色生死恋》在韩也是收视率超过30%的大热门,所以如今这两部作品的诞生地祥云小学已经成了观光场所,竖的牌子是:“《菊花香》——KBS《蓝色生死恋》电视剧拍摄地”。
  事实上,除了女主人公都患癌症,《菊花香》与《蓝色生死恋》并无太多相似之处,金河仁也否认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菊花香》是有节制的小说。与此相比,《蓝色生死恋》中哭泣的场面太多了。”不过,《菊花香》描述的仍是“凄美”的、“不朽”的爱情,也是作者金河仁第一次下决心写成通俗文学的作品。金河仁自陈:“过去很讨厌像《菊花香》这样的小说,因为好像一场骗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自己的成熟,慢慢开始认为人们喜爱的东西也是珍贵的了。”
  中文版《菊花香》在有的书店销量已超过知名韩国小说《我的野蛮女友》,市面上已出现盗版书。另悉,金河仁其他作品也在引进中。(尚晓岚) 

冷眼赏“韩”菊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韩流”的汹涌并非偶然。自从1997年韩剧进入中国以来,攻势凌厉的韩国文化一波接一波地扣击国人的心门。而大众几乎照单全收,乐在其中。无独有偶,几年前,以浪漫的场景和精致的剧情、无懈可击的青春偶像组合称著的日剧及其相关产品轻而易举地攻陷了中国年轻人对日本文化的最后一丝抵触之心。而日韩影视文化近年来呈现不少相似之处,无论电视连续剧还是文学作品,韩国文化都带有日本文化的一丝痕迹,尤其是关于爱情、亲情的影视作品。在这个条件下,国内众多的“哈日”年轻一族瞬间就爱屋及乌似的同时成为“哈韩 
”族的一员,为泛滥的“韩流”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另外,韩国政府近年来大力向外推销自己以摆脱经济危机的政策,也带来一定影响。所以《菊花香》一纸风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由《菊花香》引领的“韩流”高潮正是当代商业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流行文化。何谓流行文化?与文化的定义一样,流行文化的界定也令学界众说纷纭。简单说来,流行文化是与高雅文化相对的,被大众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学者海蒂兹具体指出:“流行文化就是那类普遍可得的人工制品:电影、录音录像带、CD或VCD、时装、电视节目、沟通和交流的模式等。”令人奇怪的是,我国本土的文化人似乎不能创造自己的流行文化,目之所及的所有流行文化几乎都是舶来品。如改革开放后青年人对港台流行歌曲的迷恋,对港台偶像的追捧,进而欧美流行风盛行,其后就是当今火热的“哈日”、“哈韩”风潮。这背后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随着改革开放,文化如经济一样也由计划经济时代转入市场经济,日渐成为一种“标准化”工业生产的商品,学术上称之“文化工业”。成熟的“文化工业”以科学技术为载体,在文艺界、影视圈、传媒的推波助澜下,使得大众判断力日渐雷同,人云亦云。这种以攫取利益为目的的流行文化的大批量生产已经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并制造、左右人们的口味、情趣乃至习性,使人变成一种没有思考能力、没有意义的“单向度的人”。港台、日韩就拥有这种比我们远为成熟的“文化工业”。这也是大众轻易地接受外来文化,而本土文化人竭力营造的流行却远远及不上外来流行文化的红火热闹的原因。
  以日韩影视文化为例作具体比较,可以看出,我们的当代作品的确缺乏可供商业推动的因素。我们的文化人还没有完全转换角色,仍停留在中央指挥流行的计划经济思维上,只懂写作不会包装,背后也缺乏系统运作的制造流行的工作流程。我们没有成熟的文化催生模式,不懂如何利用当代人的情感需要狠狠地一再出击,慢慢影响甚至制造出适合大众的流行品味;我们没有一流的娱乐文化班子,所以我们营造的流行文化不够成熟,在日韩流的冲击下完全没有招架之功;我们没有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又贴近大众生活的编剧,所以我们本土的偶像剧缺乏让大众感同身受的感人情节,不能赚人热泪;我们没有推陈出新的大批大批的即使只有漂亮面孔没有丝毫演技青春偶像,所以不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试想,谁会喜欢20岁还在扮演中学生的偶像?而我们的明星大多是年龄偏大的演技派,不如日韩大胆起用毫无经验的真正的学生入戏;我们也没有煽情的细节剧情,没有唯美浪漫的大量场景,没有让人一听难忘的背景音乐等等。这一切都是“日韩流”的成功之处,而日韩剧把这一切一切都完美地结合了,其文学作品更是在音像不能及的空间里大肆渲染爱情的浪漫,试问中国大陆正在“青春偶像文化初级阶段”的粗糙的产品们如何能够抵挡物美价廉的舶来品。
  《菊花香》为代表的日韩影视文化迎合的是众多年轻人不切实际的浪漫,中年人历尽沧桑后心中残缺的往昔,和部分老年人休闲的豁达心境,可谓“雅俗共赏”。对亲情、爱情的细腻描绘而又十分雷同的情节,无不证明观众们的过分宽容和情感苍白,以致一再重复的桥段仍能赢得连番喝彩。虽然“日韩流”带来的是可观的商业利益,但是引领这股潮流的电视剧集以及当代作品无一例外的在文学史上没有什么意义。正在流行浪潮中的大众可要小心鉴别了。《菊花香》或许的确用一个生活中的悲剧撼动了不少人的柔肠,令人不由大赞精彩,但精彩是精彩,却永远难登大雅之堂。流行就仿佛一个热闹的笑话,新一个流行永远在旧的流行中孕育着。 
韩风劲吹 《菊花香》首演出彩 
中华读书报 
  随着时尚文化中韩流的涌动,书业也开始涌动韩国题材的出版热潮。《蓝色生死恋》、《我的野蛮女友》、《薰衣草》等伴随着影视的热播一线飘红,而《流氓兔》也乘着互联网巨大的传播影响陆续出现若干个版本。但是,这些出版物都带着显著的时尚文化的烙印,我们始终没有见到韩国主流文化的代表作品,新近南海出版公司引进的《菊花香》使我们有机会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韩国文学作品。
  《菊花香》在过去的两年中长时间占据韩国畅销书榜首位置,销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两百万,这意味着每八个韩国人中就有一本《菊花香》。小说讲述了一段在陈规陋习和生命绝境的夹缝中盛开的感人肺腑的爱情,在简单的情节中突出反映了情感、生死、伦理等的冲突,赞颂了纯净的永恒的爱的主题。小说出版后,在韩国青年一代中引起极大的共鸣,一时洛阳纸贵。同时,因为小说的写作体现出来的节奏轻快富有音乐质感,在明净中暗藏忧伤等特色,作者金河仁被媒体誉为〃韩国的村上春树〃,成为当前韩国最具号召力的作者。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出现使韩国文化出现了〃菊花香效应〃。最广为人知的是,目前正在热播的韩剧《蓝色生死恋》的编剧就是直接受到了《菊花香》的启发而萌发了该剧的创作,而该剧的相当大一部分的外景即借用了作者金河仁的居所拍摄。但作者金河仁一直否认《蓝色生死恋》和《菊花香》血缘关系,他认为电视剧〃流泪太多〃,丧失了《菊花香》中表达的质朴的爱情。它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了韩国文化的最核心的魅力在时尚外表下对传统道德的坚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韩国当代小说的创作。
  据本书责任编辑陈明俊介绍,因为该书在韩国当代创作中的旗帜地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有多家出版社通过各种渠道寻求该书的版权,身价也不断上涨。最后,出版社向作家金河仁支付的实际预付版税打到了惊人的1万美金。事实证明,它物有所值。中文版《菊花香》推出仅几周,销量就达到了5万册,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上海书城、季风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上《菊花香》都迅速跻身前几位,让我们再次领略到韩流的巨大冲击。
  陈编辑还告诉记者,有别于一般出版社只着眼于韩国时尚题材图书的出版,南海出版公司除引进金河仁的其它作品外,还将出版一批优秀的韩国读物,〃这些书将让我们看到一种别样的、却更为真实的韩国文化。〃
斯皮尔伯格要拍《菊花香》 
广州日报大洋网 
  许多我国观众熟悉的韩剧《蓝色生死恋》、《我怕恋爱》甚至《我的野蛮女友》都借鉴了一本风靡韩国的小说《菊花香》中的情节,这些情节让哈韩族的观众们泪流满面,对白倒背如流。日前,有消息传出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出于对东方文化的痴迷,很可能要把《菊花香》搬上荧幕。
  《菊花香》是韩国小说家金河仁的力作。许多韩剧都直接从《菊花香》中汲取创作元 
素:《我的野蛮女友》选择了和《菊花香》一样从地铁开始故事,而“野蛮”的叛逆形象怎么看都是活生生的婚前的美姝(《菊花香》的女主人公);《蓝色生死恋》中关于“树一样爱情”的台词以及在海边的场景很多都是原封不动地“引用”了《菊花香》……
  《菊花香》令韩剧走上精神回归之路
  二战后的韩国一直处在泊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激烈碰撞中。当日剧的偶像剧场横扫亚洲的时候,韩剧的创作呈现明显“克隆”趋势。这段时期的《星梦奇缘》、《天桥风云》便是极好的代表,演员都是俊男靓女,说的都是大都市中的分分合合。这些都与韩国人的传统价值观相去甚远,缺少感召力。1999年7月,《菊花香》在韩国出版,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强烈的传统道德张力在短时间内征服了读者,引起了整个创作界的反思。《菊花香》的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善良的男子承宇邂逅隐隐散发着清新菊花香的美姝,他们相爱并历经曲折组成了家庭,就在他们享受爱情的结晶———小生命的来临带来的幸福的同时,绝症也尾随而至……深藏在韩国人心底的传统情感被唤醒:对爱情忠贞不渝,对朋友诚实守信,对家庭尽职尽责,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要好好珍惜,这些情感才是韩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制片商们这时才恍然大悟,向日剧借来的壳终究敌不过民族的根性,韩国女孩从来就不会像日本女孩一样追着男人说“我爱你”。《菊花香》给予制片商新的启示,韩国影视剧开始走上了精神回归之路,《蓝色生死恋》、《我怕恋爱》都直接借用了主人公患绝症将情感推向高潮。
  斯皮尔伯格欲做“调情圣手”
  《菊花香》作者金河仁多次拒绝将《菊花香》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因为他看到一种范式会将《菊花香》陷入平庸。近日,据来自汉城的消息,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出于对东方文化的痴迷,他将选择一个极具号召力的韩国小说作为底本。韩国的媒体推测,《菊花香》最有可能成为中标,因为在韩国,《菊花香》是一部让人震撼的小说,同时也是目前翻译成外语最多的韩国小说。另外,从斯皮尔伯格的导演历程考虑,在斯皮尔伯格的导演生涯中,最耻辱的一幕是《天长地久》的失败。公众因此普遍认为斯导有足够的想象力,但是在处理感情戏方面缺少足够的灵感,甚至有人笑称爱情片是斯皮尔伯格的阿喀琉斯之踵。这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同时,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一贯大制作,但不够细致,《辛德勒名单》中别致的小提琴乐和小女孩执灯独行是惟一能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的片断。而《菊花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蓝本,书中丰富的音乐元素和菊花特有的淡雅给这位“世界电影之王”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有人预测,如果真能把《菊花香》拍成电影,斯导就有机会证明自己也是一名“调情圣手”。(项薇薇) 
让爱情枕着《菊花香》 
  ●在韩国,每八个人当中就有一本《菊花香》,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读过《菊花香》。
  ●金河仁诗一般的语言使众多纯文学作家汗颜,而《菊花香》在大众中的声望又让通俗作家望尘莫及……
  ●如果村上春树告诉人们什么是小资,那《菊花香》作者金河仁正像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是浪漫
  ●这是一部小说,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韩国,每八个人当中就有一本《菊花香》,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读过《菊花香》。作家金河仁像风暴一样卷过朝鲜半岛的南部,如今,他被“韩流”带到了中国,却产生了比“韩流”更为深远的影响。当人们还在咀嚼“野蛮”、“流氓”,时代却在一夜之间开满了“菊花”。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上海书城、季风书店、成都图书批销市场等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均迅速出现了《菊花香》的身影。在北京,《菊花香》更是在上市几天之内便脱销,给盗版留下了可乘之机。在安贞桥过街通道里,居然有些不法小摊贩猖獗地喊着原价买盗版:“书店里都卖光了,就我这里有!”
  一本书,既没有什么电视连续剧火爆热播中,也不是什么美女或者N年代作家,它有何魅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博得中国读者的垂青?
  像树一样的爱情
  一棵树,一旦扎下根,就决不会再挪动,哪怕干枯至死。我也想成为一棵那样的树,哪怕我的爱从此再也不能回头……
  《菊花香》是一部爱情小说。对于爱情,作者选择了一种更为生动的表达:像树一样。作者在描述自己作品的同时,在读者每个人心中播了一颗种子,随着阅读的逐渐渗入,它也开始生根,直到枝叶茂盛。
  树一样的爱情是生活的。《菊花香》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善良的男子承宇邂逅隐隐散发着清新菊花香的美姝,他们相爱并历经曲折组成了家庭,就在他们享受爱情的结晶——小生命的来临带来的幸福的同时,绝症也尾随而至……作者采用了和生活一样简单的情节,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觉这种故事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经过一段阅读的旅程,当女主人公面对自己和孩子二者选其一的选择时,所有的读者都知道只有一种选择,作者也挑中了最普通的情节发展:因为只有这种选择是存在我们生活中的。
  这让人不能不想到,前一阵子媒体报道的著名记者唐师曾和他的妻子王淳华的动人故事。两者惊人地相像!王淳华身患癌症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孩子,而更为幸运的是,她依然拥有生命并享受幸福。因此,正如韩国《大韩日报》所评述的:“这是一部小说,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树一样的爱情是浪漫的。如果村上春树告诉人们什么是小资,那《菊花香》作者金河仁正像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是浪漫:它也许是你闻见一个女子带着菊花香就决定去爱她一生,也许是随意地挑选出一首老歌来倾述你的心声,也许是在树干上镌刻爱人的名字让爱情生长,也许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踩着沙沙作响的银杏叶子跳一支舞,也许是亲手去做陶器让幸福成为永恒的艺术……作者告诉人们有一种浪漫的方式叫“菊花香”。正因如此,在韩国,金河仁比村上春树更多地为人们提及。
  树一样的爱情是凄美的。在与新生命降临的生死交错之间,爱人最终离去了,留下了爱和爱的见证。金河仁在非常具有普遍性的个人空间内安排了悲剧,最大限度地渲染这种悲伤的情绪。我们姑且可以把这种写作特色称为“催泪性”。人们在随主人公一起宣泄了情感之后,感知到一种刻骨铭心的爱。译者荀寿潇说,“这是一部泪水伴随的译稿。”对于她来说,最难受的莫过于,她看完了韩语的原文,还必须残忍地再复述一遍。而在出版社,稿件也几次被编辑的泪水打湿。
  被唤醒的根性
  韩国文学一直存在着“悲”的主调,对于这个现象,中央民族大学的专门从事韩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金春仙教授认为,“这是和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有直接的原因。”朝鲜半岛分治的一个直接的后果便是成千上万的家庭破裂。这种直接的心灵创伤,使韩国的文学创作带有很强的悲剧情结。但是,韩国的年轻一代对“悲”的感知显然不如老一代,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