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解,忘了你,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怎么把我眼前真实出现的你,当作不存在?
他笑着拍拍我的脑袋说。
真实这种东西,就和生日一样,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不能只因为和事实不一致,就指责是谎言。
他用《银河英雄传说》里的话,与我告别。
有一天,他也走了。
想要征服星辰大海的人,变成了我。
拥有婴儿蓝色眼睛的小女孩,是阮心离。想要征服星辰大海,眼睛孤独纯粹的小男孩,是白然。
李想说,太宰治与三岛由纪夫第一见面不欢而散,他们如此相似,又互相厌恶。可见太相像的两个人无法长存。
陆媛和白然。听说你们一次见面大吵一架?
大概是因为,他与她是世界上另一个‘我’。
第六章 时差
题记:世界上最大的悬疑,一个人为何会爱上另一个。
【陆媛。】
有一种时间术语,时差。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所处地理位置不同,而导致的距离。举例来说,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是西五区(…5),两地时差13小时。
不是很奇怪,人与人明明同时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同一刻。
此时此地此刻,所处的时间是有距离。
他是世界上另一个我,我是世界上另一个他。
白然在无形中,曾陪伴我度过好友离开最无助的时刻,14岁时的我并没有足够的智力和勇气接受的死亡。从那时开始,我受到他的影响,变成另一个他,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同一时刻。
我与他之间内心的距离,时差。
14岁我们彼此的时间是一样,曾如此靠近,时差为零。现在时间过去四年,地球上中国与美国之间,有13小时的时差。
陆媛与白然之间,内心的距离,时差是多少?
韶华高中的毕业典礼,白然演奏钢琴曲目,升C小调奏钢琴鸣曲。
贝多芬,月光。
李想站在我身边说,教科书里关于月光的故事都是杜纂,也不是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口中,犹如瑞士琉森湖面摇荡小舟,闪烁着月光。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写给他第一位恋人,欲娶之为妻的桂齐雅蒂女伯爵。然而当时他们已分手,贝多芬正经受失恋和耳疾带来巨大痛苦,包含贝多芬至深的感情。
月光,为了某人而演奏。
李想笑着问我,在想什么?
我抬头,远处白然身影迷蒙。其实,我并不太相信李想说,置换记忆。以他心理医生的个性,喜欢捉弄人为乐。
为了测试我与白然的共同性,演出结束后,我跑到白然面前。
我对他说,今夜月色很美。
他手忽然一顿,震惊的看我。许久,他笑着问,是么,你确定?
心里一隔,我暗想也许,李想骗鬼的话是真的。眼珠子一转,我匆忙摆手,憨笑掩饰。
准备落荒而逃,身后传来声音。
他说,你考虑一下,有没有兴趣一起在月光下散步?
莫名心跳加速,深吸一口气。
我回头,我又个坏习惯总把最糟糕的问题摆在最前面,我问他。
我身体并不健全,有心脏病。为什么是我?
他反问,知道我为什么选贝多芬的月光,祝贺毕业?
我体验过贝多芬的痛苦,后来治愈。
今天我们毕业,想要告诉所有同学,人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痛苦,如果那一刻我们想起贝多芬,耳疾都没有放弃音乐,就会对自己说,痛苦会过去,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希望。
人的信念,应该得到回报。
他说,选你的理由很简单,和你一起看月光,是最美的。
14岁时,我们之间时差为零。我多么期望一切能持续下去,我们一起长大,一起面对曾没有勇气面对,内心丑恶的真实。可惜,事以愿为。就像美国与中国的时差,明明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却没有交集。
四年来,我与他也不在有任何交集。
所以,我做了一个测试,抛出一个谜题,借此来证明。
四年时间里,陆媛与白然之间,内心的距离,时差是多少?
白然的演奏,他指尖飞扬的音符生生镶嵌进我的年轮里,构筑成未来漫长生命中有关青春的记忆。
在那条名为永夜道路上,月光清凉如水,会有点点星光照亮未知路途,等待黎明晨光照耀天际。
好,从现在开始出发,踏上旅途。
因为。
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我们之间的时差,从未改变。
第六章 时差
【白然。】
我喜欢解谜;擅长用逻辑思考问题。
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也善于解谜,却在《嫌疑犯X的献身》里借用主角的嘴说。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看到这话我失笑,本格派严瑾的推理给角色放置感情这么突兀,那么所谓的‘爱情’就是凶手犯案的理由。果然如此,在那本故事结局,我喜欢上主角说另一句话,看起来是几何问题,实际上是函数问题。
可见我对谜题,有多么疯狂的痴迷。
发掘秘密与解答问题,需要两个人。
我和她在一起有种挑战感,因此而不会觉得无聊。
我很擅长解谜,陆媛身上总有无数谜题可以挖掘。
幸运的是,我总能找到答案。
最后一个谜题。
她对我说,今夜月色很美。
我眯起眼睛,考虑一下,回答她,和你一起看月光,是最美的。
夏目漱石在学校当英文老师时,给学生翻译短文。
他和她在月下散步,他情不自禁说,I love you。
夏目漱石含蓄翻译,月が绮丽ですね【今夜月色很美。】
同样,月が绮丽ですね。暗示【和你一起看月光,是最美的。】
…
【END 】正文完结
【前传】四年前故事
前传:四月谎言'一'
题记: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们一无所知,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王家卫
1。
陆媛出生在愚人节。
愚人节,她出生十二年后才知道的节日。那天学校开完生日会有个男生说,你的生日会把教室搞乱,老师让你中午留下来整理教室。
她听到门外上锁的声音,‘卡’清脆响亮,跑过去已经来不及。
男生们嘲笑,充满尖锐:“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出生在就算被骗,也理所当然的日子,真是不幸。
今天是愚人节,你被骗了!”
男生拿起蛋糕从气窗里扔下,白色奶油落地,她头发里散发出香甜奶油味。
下午游泳课,他们不会回来。
光线下教室宁静安详,空旷走廊男生们笑声越来越远。学校管理员大伯,有很重的耳背,通常只有拍他肩膀,他才能反应在叫唤他。
陆媛不想在教室里等待天黑,再被神色不明的母亲领回家,更不想再回家后听到爷爷用过来人语气说,不用和洋人较真。爷爷说完,若有若无的瞥一眼母亲,爷爷轻蔑的眼神似乎在说‘你是怎么管教孩子。’而母亲晦暗难辨的眼神,更为沉落。
她不想成为那场家庭暗战里傀儡。爷爷与母亲之间,替代过世父亲的傀儡。
世界充满谎言,为什么只有她要在生日还被戏弄?
谎言理所当然,今天是愚人节。
愚人节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就算说谎也会被原谅的日子。
既然如此,陆媛抬头,眼神坚定,她生平第一次有逃离的冲动。
背上书包,她从学校粗壮的白色水管向下爬,二楼高度对小女孩来说不算困难,她爬得小心翼翼,如她过往的人生一样,学校、补习、家,三点一线所构筑成简单直接的生活。
没有迷惘,足够粗暴,失去个性。老师同学记忆里优秀学生,只是朦胧面貌模糊不清的小女孩,那个小女孩有心脏病被家人保护的很好,她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她要开始一场没有目的的逃离,今天是愚人节,说谎也会被原谅,她没有后顾之忧。
…
白然出生在清明。
四月四日充满预言意义的数字,他不记得都难。
他选择在今天做一件事。
旷课。
目的明确,去一个人烟寂静地方。通常三天后,大家都会去。选在愚人节,他不想生日那天去。
世界充满谎言,明着欺骗反而更显得真实,至少会告诉你,‘我在骗你。’
旷课前,他把请假条摆在班主任办公室,当然上面理所当然的没有家长签名,他明确告诉班主任,‘我旷课了。’
路途漫长,天空开始飘散小雨。
他手拂过琴盒,大提琴笨重的盒子勉强放在汽车狭小空间。计程车司机好心告诉他,可以把大提琴放在后备箱,他摇头拒绝了。
他钟爱钢琴,清晰明确的东西更容易掌握,钢琴音调清脆,黑白分明。她却更喜欢小提琴,色泽尖锐充满朝气。她对他说,随着年龄渐长,妈妈更着迷大提琴明灭的暧昧。
对白然来说,这是一场华丽的赴宴,准备充足,大提琴笨重的盒子给他勇气。
他视线落于前方,头脑清醒,目的明确,从未迷惘。
前传:四月谎言'二'
2。
倘若,他调转视线,望向右边。
他会发现同样穿湛蓝色校服的她,她坐在窗边,头靠在玻璃上,眼神迷惘。
陆媛第一次做公车,对一切充满好奇。
车子有明确站点,每一站都有人下车,然后另一些人上车,她会觉得是在暗示,她的人生与不同的人相遇,然后一部分人离开,换成另一些人,她很好奇,车子终点站在那里。
天空散落雨水敲打在潮湿玻璃上,雨水形成大片雾气,她素白手指划过蜿蜒水渍,画面形成卷曲螺旋,线条粗犷稚气,宛如孩童般天真。
路段拥挤,红灯时间长久。
司机有些无聊的看反光镜,说,公车这么脏,那孩子在干什么?
他顺着司机手指方向望去,白色雾气玻璃上大束螺旋形花纹伸展,宛如绽放空中的烟火。
司机有些不解,他问,小女孩画的是烟花?
白然暗笑,喃喃自语说,我不需要神,但受苦难的我,却不得不需要一个超越于我的事物,那就是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司机被莫名奇妙的话弄得烦躁,瞥见反光镜里,他用手指划过耳畔,司机瞬间反应过来,说,割耳朵,梵高。
他生于1853年,生前仅卖出一张画,荷兰印象派大师,梵高。
广为人知。他精神异常,长期需要弟弟资助生活困顿,割下自己的耳朵,躺在阳光充沛麦田里,用左轮抢射击腹部,捂住伤口躺在床上,直到血液流尽。
三天后,死去。
这并不是顺利的死法,异常痛苦,被抢射击的腹部血液蔓延,宛如他逐渐冷却麻木的神经,他选择对自己最残忍的方式来结束,蔓延痛苦。
他是异类,并不畏惧死亡。
白然不是。
他自认为自己很普通,拥有人的感情,对死有深刻畏惧。玻璃窗外蓬勃大雨,雨水落下深深浅浅的轨迹,雨滴落在玻璃窗是有迹可循,人也是。
他并不关注梵高,却酷爱天文。
在NASA上看到报道,美国太空总署与欧洲总署联合宣布,二月哈勃望远镜从遥远宇宙深处拍摄到恒星影像,耐人寻味与荷兰印象画家梵高的《星月夜》极为相似。
评论末尾写道,观测者莫不会心一笑,赞叹大自然神秘的艺术呈现。
他清楚记得那段文字原因,人的视线狭隘,抬头望向浩渺天际繁星的模样,不如一位癔症患者的想象。
那件事情告诉他,凡事不可妄下判断。他不确定在玻璃上画《星月夜》的女孩,如他一样的凡人,还是异类。
每个人都有软肋,他的软肋大概是,不想看有人死在他面前。公车终点停在城郊墓园,女孩不上学跑来墓园的理由,足够让他做出自己都感到惊人的决定。
公车终点停在城郊墓园,颇有暗示地方让她心惊。
而后,向她走来少年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他神色坦然站在离她不远不近地方,刚好三米。
母亲教她,人与人之间保持三米的社交距离,它有个更好听名字,礼貌距离。
母亲说,你年纪还小,有很多东西要学,不可以丢陆家颜面。她教她各种规矩,以此来面对纷繁错杂的世界。随着年龄增长,成了一种束缚。
有时她会恶毒的想,她是母亲手中的傀儡,母亲以此来帮助自已对抗爷爷,和她无力阻止孤寂婚姻。
这么想的时候,她又痛恨自已薄情古怪的性格。
所以,决定逃离。
时不时,他会抬起手腕望一眼时间,他有事要做。她更加不明白,他跟着她的原因。
最后,他忽然走进她,站在一丈的地方,向她伸手。
是右手。
她没有挣扎任由他,带她向前走。
她拂过脖子上十字项链,她是基督徒。
右手对她有特殊含义。
上帝耶和华之右手,他的仁慈,意味给与。
墓地。
仿若一片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独自与城市纷扰喧嚣隔离,自成一体。
她听他说,任何东西都要经过漫长时间,才会被人知道。
巴赫在1722年创作《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那时还没有钢琴,150年后古诺依据巴赫第一卷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谱写了《圣母颂》。
她思绪,在大提琴悠扬婉转的曲调里游走,浮现联翩。
传闻。人死后,会轻22克。
22克,人类灵魂重量。
她视线穿越大理石层层叠叠的墓碑,每一块石碑后面都藏匿着一个灵魂。视线再望得深远一点,穿过绿树和灰白色石碑,山林尽头最高处,某个家族陵墓里,有她许久未见的人。
她的父亲。
她忽然想问他,你是否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
长久沉默,他反问她,看不见的东西,是否存在?
她摇头说,我不知道。
我一直迷惘,胆小,甚至逃离的勇气也没有。
他教她,逃离并不需要勇气。
逃离,只是无法面对自身的懦弱。看清自身的缺陷,并且正视,才是勇气。
他手微微屈伸,拂过她耳际旁边,靛蓝色发带落下,漆黑长发刹那散落她肩膀。
她微一怔,神情呆滞。
他笑,偶尔,放松神经的感觉,会很不错。
抚摸发梢,她观望镜中自己。
她一直是拘谨而死板的人,每天把发辫梳理一丝不苟,少有自由散漫,随意潦草落在肩膀。
她想,来一次彻底而疯狂的旅行。
她掏出书包里宣传单,对他说,展览今天结束,我很久之前就想去,你愿意陪我去?
他们坐车到城市中心,车窗外绿树成荫,途径一条漫长道路,到达某处隐秘博物馆。
馆内安静凉爽,中式古老家具散发厚重色泽。
她指着那张色泽青绿重峦叠嶂山水画作,向他介绍。
《千里江山图》。
少年王希孟聪慧,早年被选拔进入翰林书画院,北宋绘画界最高学府学习。
他十几岁开始学徒生涯,北宋翰林图画院是由太监掌管宫廷服務机构。他在图画院做学生,开始并不顺利,宋代皇帝和贵族喜爱富丽堂皇、精工细致‘院体画’,他只是临摹前辈‘院体’学生之一。
他又是幸运的。
遇到北宋最有名文人皇帝,他的老师宋徽宗赵佶。
他看中他,亲自教导点墨笔技,他用半年时间细致描绘,山涧、飞泉、庐舍、水榭、长桥、苍松、修竹。如豌豆大小人物,动作不一极富趣味,他们捕鱼、驾船、赶路、闲游。一笔一画,万顷碧波。
他少年得意,点画晕染均一丝不苟,在单纯青绿色间以赭色衬托,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
完成画作那年,他十八岁。不久早逝,此后再未有关他的记述。
说完,她眼神寂寞。
他问,谁告诉你?
她说,我父亲很喜欢中国传统。
每逢假期他都会带我来。小时候我一度以为世界上只有两个地方,博物馆和图书馆。他走了以后,关于他一切东西都被收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来这里。
他那时经常对我说,如果你在十八岁之前,找到自己要去做的事情,会很幸运。
他拍她肩膀,说,你父亲说的对,年代很重要。
王希孟少年早逝,现在看来是一种幸运,他的时间停留在人生最辉煌一刻,不用像他的老师宋徽宗那样,经历后期坎坷多难的靖康之耻。
慢慢想,比起王希孟,你还有四年时间。
走出博物馆那一刻,他忽然伸出手,说,带你去一个地方,你从来没去过。
后来她想,她顺便更随陌生人上车、下车,简直疯狂。
车子开进隧道,窗外逐渐黑暗,她开始一场不自知的旅行中,寻找安慰。
前传:四月谎言'三'
3。
记忆里,四月春天慵懒而漫长。
下午三点来到游乐场,她想,他们两是十足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