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妃起居注-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谗岸即蛳吕戳耍训阑咕湍盟桓鲂⌒〉娜跖用话旆ǎ磕训勒庖淮危挂胰デ笏俊�
  听皇帝的意思,主动寻贵妃和好,依然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马十眨了眨眼,“您也别多想了,指不定过上几日,点点就把娘娘的信给带来了……”
  #
  徐循最近面临空前的压力——不止钱嬷嬷,连孙嬷嬷、赵嬷嬷,都是苦口婆心地以自己的婚恋过程来教育她,是时候再给皇帝写封信了。
  “人家马十公公都把话说得那么明白了……”孙嬷嬷道,“您哪怕就胡乱涂抹几个字呢,也算是给了皇爷下台的阶梯,两人可不就顺理成章地和好了?老这么倔着也不是个办法,您擅自出去给皇后娘娘请安,皇爷不也没说什么?”
  “一转眼就要过年了,除夕那天晚上,您肯定要见到皇爷的。”赵嬷嬷就把话说得更直白了,“要是没有写信,那多不好意思?就坐在皇爷身边呢,俩人连句话都不说,被皇后娘娘看见了,只怕又要有事儿……”
  于情于理,徐循也知道自己是该再写第四封信了,她甚至怀疑马十就是帮皇帝传话的,但是说实话——她实在是不知道该写什么。
  能写的,想写的,前三封信都写完了,说实话,不是提笔写出来,她也没想到自己真的心里对皇帝会有这些感谢,他对她的好,她一直都知道,也一直都很感激她,她一直都知道自己有多幸运,这几封信写出去,她可以不夸张地说一句,这里面没有一句话是假的。这些皇帝都不满意,他还想看到什么?看到她承认自己当时说的话是错的,表白自己特别急切地想给她殉葬,并且鄙视一切不这么想的人?
  他不就喜欢她说真话、不瞒骗她吗?态度不好,她可以道歉,可她不会收回自己说的真话,拿假话来糊弄。所以徐循现在也不是不想写第四封信,她是真的不知道写什么好了。反正怎么写都是徒劳无功,还不如少浪费点精神。
  至于真的到了除夕当日,和皇帝见面时又该如何……那就见了再说吧。
  她随意地想着,换了个姿势,继续听几个嬷嬷唠叨,“柔能克刚,您再柔和一些,皇爷一准早就转过这个弯来了……”
  徐循拖了两天,实在被唠叨烦了,“那你们说,我该写什么。”
  赵嬷嬷、孙嬷嬷和钱嬷嬷只怕都商量过这个问题了,三人大合唱,“您就往肉麻了去写。”
  钱嬷嬷相对还要点脸面,“就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调调儿。”
  孙嬷嬷比较大胆,“所谓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您就按这个意思去写。”
  赵嬷嬷最实在,“您就说您想皇爷不就完了吗?奴婢没入宫时,记得隔邻小姑子回娘家,做相公的来接,高呼一声‘红儿,想你了’,小娘子也就跑出门去,两厢和好了。”
  徐循纠结了三封信,就是不想写这话,现在是被马十联手嬷嬷们逼到了墙角,再无计脱逃,只好含恨草书一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相思一夜情多少?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大哥,我想你了。”
  也不给嬷嬷们拆看的机会,封好了直接让赵伦,“送到乾清宫去!”
  已是腊月,皇帝也有些事儿要做,竟不在宫里,第二日才遣人送了一枚玉佩回来,信倒没发回,倒是送回一封短笺,上头寥寥几行字:集句精神可嘉,意思更足,只仍不够。
  钱嬷嬷很欣喜,“虽说不够,但能送玉佩,只怕皇爷这气,已消了能有九成了。”
  徐循有句话,在心头滚来滚去,硬是滚得没说出口: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琚为玉佩,皇帝送一枚美玉佩,分明就是在说,自己送去的信,大概也就和木瓜一个价值,更是在暗示,他对于自己不端正的道歉态度有多么宽容……
  还是不说了!徐循决定让自己有个好年过,她对钱嬷嬷一笑,“似乎是如此呢,缓些时日,说不定也就消气了。”
  几个嬷嬷都松了口气,不免相视一笑,徐循强忍着磨牙的冲动,也对着一片喜庆的人群,绽开虚假的微笑。
  #
  你来我往之间,很快就到了除夕,因清宁宫地方不大,虽有太后,除夕依然在乾清宫中过,无非就是给太后设一上座而已,一宫几十人,全都齐聚乾清宫几间屋子里,只是徐循不必再坐在边屋了,这样的场合,静慈仙师不会出席,她的座位就在皇后下方,和皇后座位之间的距离,还要比何仙仙更近上一筹。
  毕竟是家宴,座位怎么铺排还看皇帝的心意,今年众人一样是各领一席,在屋内有歌舞,用过了仪式一般的晚宴以后,大家又移师花园里看戏,大约快到子时,方回到屋子里来吃元宵、饺子等节庆之物。比起从前的年节,如今多了一项惯例,便是帝后并肩给太后侍膳夹饺子,皇帝同皇后都是满面微笑,在太后下首站着,一个念菜名,一个夹菜奉上,太后亦是一脸欣慰微笑,望之实在是母慈子孝、婆媳熙和、夫妻恩爱,三人关系,不知有多么融洽。
  徐循身为贵妃,也要站在一边捧壶给太后倒酒,自然也不能不挤出一脸的笑容,度时配合皇后说些吉祥话儿,偶然和皇帝有眼神相触时,她也尽量压制住自己的不自然:过年在宫里,除了节庆气氛以外,更像是一种家庭和睦的表演,在这个场合过分显示自己的真实情绪,不是那么合适。
  皇帝也许也是做这个想法,起码他对徐循的表情也很自然,甚至还主动对她笑了笑,不过,两人除了场面上的对话以外,整个除夕都没有主动搭话,皇帝没理会徐循,徐循自然也不会主动寻找皇帝搭话。
  就算心里再让自己别在乎,徐循心里也是禁不住在琢磨:皇帝消气了没有?他现在到底是在逗她玩呢,还是心里还有火气?感觉上他好像已经是消气了,就是想看她求他的样子……可按他心软的性格,若是消了气,应该也不至于一直绷着不理会她吧?
  小孩子可没有爹娘们这么千回百转的心思,年节就是她们的节日,点点和姐姐弟弟们闹着玩了一宿,接着又被太后接到清宁宫里,和姐妹们一道陪着老人家住了好些天,连太子都被接去了,唯有壮儿因为年纪太小,还无法和兄姐们玩到一起,就还在永安宫里养着。
  新春日、人日,各种命妇进来请安,各种宴席,反正每年新年都是这样,亦无甚可记叙之事,无非是徐循家人又进宫来看她,汇报了一下徐小弟亲事的进展,还有徐小妹同丈夫准备搬到京城居住的决定云云,徐循也按惯例叮嘱些多做善事之类的话语,至于别的心事,现在她已经不会和家里人提起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元宵,这天宫里照例是各处点灯,不分尊卑都要走百病,宫城内处处也都装点了花灯,南内更是扎了一条灯谜长廊,可以从宫城里一路走去,走到南内和皇城二十四衙门的宦官们一起猜着灯谜,猜完了再走回来,若是脚程慢点,直可以走过通宵。——这一天也是全年唯一一个不分尊卑都能乐呵的节日,甚至是比新年还要更热闹几分。
  徐循自然也是早早地就换上了白衣,亲自牵着点点,预备带她出去走,只是点点和姐妹们玩野了,现在一心惦记着要去找阿黄姐姐、圆圆姐姐,并不愿意被母亲带着,徐循也是没法,只好让钱嬷嬷把她牵去公主所方向,她只带了几名从人,自己抱了个暖炉,摇摇摆摆地从永安宫里走出来,准备走到咸阳宫去,同何仙仙一起走几步——她要为莠子‘走百病’,一早就邀徐循从宫里走到南内去,徐循还没拿定主意,不过对南内的景色,也有几分兴趣。
  此时宫中甬道上,人人都穿着白衣,彼此说说笑笑,打着灯笼,将黑夜映照得同白昼一般,徐循看着这一张张笑脸,唇角不免也扬了起来,紧了紧身上的白狐披风,同花儿道,“要是我也披个白缎斗篷,只怕就这样走出宫了,别人都认不出来我是谁。”“可不是,从后头看,真是分不清谁是谁。”花儿笑道,“奴婢小时候在民间走的时候,年年都有姑娘家就迷路了、走失了的,那年,我们镇上的李大户,他们家闺女养得严,从来不让出门,元宵节好容易放她出去走百病,一走就走失了,回不了家,半夜只好找人家借宿,第二天起来,出门时候被人看见,名声也没了,李大户没得办法,只好把她嫁过门去,我们说嘴了好久呢。”徐循笑道,“那是他想不开,我们雨花台也有这样的事,大家就不觉得什么,还不是一样说亲嫁人。”
  正说着,两人已经走到了那条灯火长廊上,顺着这条长路,走过几里地,便可走到南内去,只是徐循瞅了一眼,便觉得好长,不由咋舌同花儿道,“我看我们还是不去南内了,去同何姐姐说一声,让她自去吧,这么远走过去,还要再走回来,我可吃不消。咱们自己在宫里头随便绕绕就行了。”
  花儿忙令人去咸阳宫报信,自己陪着徐循往御花园走去,御花园虽然没有南内那边大场面,但也是花团锦簇,处处都是设计奇巧的花灯,亦是聚集了不少宫人逗留玩赏,连平日里最为不苟言笑的两个尚宫似乎都在其中,徐循还听见了她们的笑声。亭子里也悬挂了几个灯谜,又有些女史聚集着乱猜,徐循远远地站着看了,忽然想起往事,便对花儿笑道。“我还记得,刚入宫的时候,那年走百病,也是猜灯谜,我看了个灯谜觉得特别好,看得都落了队,我说给你听啊,甜咸苦辣、各味俱备,打一个字。”花儿想了一会,“可是口字?”“真是聪明。”徐循拍手赞道,“我当时就觉得,这灯谜出得真好,这些味儿一口口地咽下了,可不就是一辈子?”
  想到当时的自己,她不免微微一笑,“嘿,那时候,哪知道这一辈子是什么滋味呢?还把这话说给大哥听……”“皇爷也在啊?”花儿奇道,“您不是说,您看灯谜都落了队了。”“是啊,他本来不在的。”徐循远远望着那辉煌的灯火,轻声道,“不知怎么,就忽然从我身后说了一句话,我也不知道他站了有多久,唉!那时候忽然见到他,我是打从心底里高兴,巴不得和他多说几句话,又怕自己说错了话,惹了他的恼,真是手足无措得很,可惜,没说几句,他就挥挥手,让我去寻姐妹们了,嘿,从他身边走开的时候,我真是好舍不得。”抚今追昔,昔日的舍不得,到了今日又是什么情绪?花儿听得徐循语气不大对,便不敢多加追问,只笑道,“不知今晚,皇爷在哪了。”“是啊,”徐循望着那些少年的小宫女,手挽着手嘻嘻哈哈地从灯火下走过,她轻轻地说,“不知今晚,他又在哪里。”
  她忽然涩然叹了口气,低声道,“你晓得什么叫做相思?年少时,不知愁滋味,见了他不想走,那是人之常情,风雨后,你晓得了这世间的艰难险阻,明白了这人生的甜咸苦辣,可当你望着这一盏盏花灯的时候,却还是想要和他在一处,还是想知道他在哪里……”
  这,才叫做相思。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即使再不想、再不愿,人间只有情难死,情之一物,以一人绵力,如何能够完全控制?终有那么一刻,它能冲破重重的顾虑与封闭,在心湖之中,肆意书写着属于它的色彩。
  “啊,”花儿欢喜地道,“娘娘,您瞧,那不是皇爷吗?”东风夜放花千树,徐循蓦然回首,果然在流光溢彩之下,那笑语盈盈所不及的灯火阑珊处,发觉了皇帝那熟悉的身影。他似乎也发觉了她,扭头看了过来,两人的眼神,隔了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终于是汇聚到了一起。一切的隔阂、意气,在这一刻似乎全不存在,皇帝走到她身边,笑着说了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他很自然地牵起了徐循的手。徐循禁不住回握,她着实忍不住回握。
  “看,又有人放焰火了。”她用空闲的手指着天空,“好像是南内的方向。”皇帝便顺着她的指点看了过去,灯火之中,甚至没有人多看他们一眼,这情景美得就像是一幅画。
  花儿抿嘴一笑,她慢慢地退了几步,预备回到宫里,把赵伦给找回来,在茶水房里多备些点心——皇爷一直都有吃夜宵的习惯。转过身走了几步,她差点就撞上了路人,花儿忙笑道,“对不住,您站在这路当口——”她轻轻地抽了一口气,忙行下礼去,“请皇后娘娘恕罪!”皇后瞅了她一眼,轻轻地笑了笑,“一时眼拙,何罪之有?下去吧。”分明是很柔和的一句话,可皇后说来,一字一句,却都像是一条鞭子,抽在花儿背上,一抽就是就是一条伤痕。




198、态度

  仿佛只在眨眼之间,春天就来了。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三月里;西苑已经是草长莺飞;就算是在马球场上坐着,都能听见远处林子里那嘈杂的鸟叫声,仿佛是许多鸟儿你一言我一语地;正在争吵着什么。
  虽然刚过来时比较新鲜;但孩子们的新鲜劲儿过的也快;这会儿就觉得球场内有马粪味儿,不够好闻了,只是在球场上呆了一会儿;点点和圆圆就闹着要到‘外头’去玩,唯独阿黄没有开口;她渴望地望着球场里那一匹匹健马,却并不说些什么。
  徐循好歹也活了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哪能看不出阿黄这小丫头的心思,她笑着说,“你想骑马吗?想骑的话,就让个都人带你骑,慢慢地走,也不太怕人的。”
  阿黄看了看身边的礼仪嬷嬷,还是没有做声,比起点点来,她简直乖巧得不像是一个爹生的。徐循见了,不禁怜意大起,便代阿黄询问礼仪嬷嬷,“能不能学骑马啊?”
  现在有哪个人会得罪贵妃娘娘?礼仪嬷嬷都笑道,“又不是日日都要骑,难得一回,不妨事的,小姑娘是有些太小心了。”
  说着,徐循早都拍手唤过球队的队长来,将阿黄的手交给了她,那队长自然是小心到了十分,先下了马,等到把阿黄扶上马身以后,自己再虚虚地跨坐在后头,把马镫留给阿黄,她就这样夹着马肚子前后摇摆,也是坐得稳稳当当,半点都没有掉下来的意思。
  徐循也翻身上马,陪阿黄在球场里绕了几个圈,见小姑娘脸上的笑容变多了,最初的惧怕似乎也褪去不少,便笑道,“走,咱们出去逛逛,慢慢地走,没事儿的。”
  一群人便又前呼后拥地,或是步行,或是骑马护送,将两人送出了马球场,迎面春风送暖,一出马球场,便闻到了淡淡的花香,还有头顶的蓝天、远处的碧水……
  阿黄脸上终于也现出了天真的笑意,她道,“娘娘,咱们能骑得快点儿吗?”
  “可以啊。”徐循说着,“不过,一口吃不成胖子,咱们也不能太快了。”
  说着,一群人便加快了速度,往皇帝平时自己练习骑射的大草场子过去了,一路自然不乏人往前喝道,令皇城内可能的路人退避。阿黄的速度越来越快,她渐渐地学会了骑马的技巧,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也就跟着一道响在了风中。
  在西苑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个下午,阿黄便先绕去慈宁宫方向,去给太后请安。圆圆因有功课,也被抱回了公主所去——舍不得走,闹得又哭了一场。徐循带着点点和壮儿,在草地上又坐了一会,点点手里抓着个球,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四处扔球,引着永安宫里养的小狗儿来追,眼看是夕阳西下,孩子也饿了,大家方才兴尽起身,预备回永安宫去。
  点点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爱攀比,刚才自己在草地上玩,看到阿黄骑马,便已经十分眼热,只是当时和圆圆玩跳房子,也正高兴,便不曾要骑马。现在不跳房子了,便一定要骑马回去,徐循没有办法,只好令人搂着她上马小心走着,齐养娘带壮儿坐她的轿子,她自己也骑一匹马,同点点在前后脚,也起个看护的作用,一边走,一边和身后追随着的钱嬷嬷叹道,“阿黄性子竟如此文静,真不知是怎么教养的,倒让人看了有些心疼。”
  “刚送去公主所的时候,也皮着呢。”钱嬷嬷道,“和圆圆一样,都是公主所里磨出来的。——听说刚送去的时候,前三个月都不让回宫见生母,就是怕孩子见了生母,有所依仗了,就不听从管教。”
  徐循以前没生孩子,不觉得什么,现在生了就感到这规定难为人的地方,她皱着眉叹了口气,还没说话呢,钱嬷嬷压着声音又道,“不过,虽然一样都是文静,但圆圆的文静,就比不上阿黄……听说私下,阿黄都很少搭理圆圆。”
  徐循倒是没看出来什么,她和两个小姑娘在一处的时候,阿黄的表现都很正常,虽然话少,但也未显出什么对圆圆的排斥。她有些吃惊地看了钱嬷嬷一眼,“嬷嬷,这可不能混说的。”
  钱嬷嬷先没说什么,等回了宫以后,才来慎重道,“奴婢这不是混说,是阿黄养娘亲自和奴婢说的……这姑娘虽然看着文文静静的,心里可有主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