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工业强国-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所需品的需求rì益增长,我觉得在今后家电产品的市场会很红火。”在现场众人的注视中,赵东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兄弟说的没错,家电产品的市场巨大。”牛保国点了一下头,接着苦笑着向赵东升说道,“要想生产家电产品,必须要技术和资金,不要说我们九车间,就是厂里也没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我们技术科有同事在大学是学电子的,我可以去试试看能不能说服他们来帮忙。”赵东升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说道,“由于是初次做这个,我们可以先生产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例如录音机,这样的话可以将车间里的那些旧机器利用起来,改装后使用,这样一来的话资金就节省了很多。”

其实,制造家电对赵东升这个堂堂的黑尔电子首席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他闭着眼睛也能独自设计出一款世界先进的家电来。

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赵东升深谙和光同尘的道理,这才拉上了技术科的那些科班出身的同事,他可不想太过引人注意,这意味着将会招人嫉恨,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人在暗中下绊子。

“改装后使用?”牛保国的双目流露出一丝惊讶的神sè,他实在看不出来车间里的那些老机器有什么用途。

现场的九车间的干部们面面相觑,和牛保国一样,他们认为赵东升的说法有些不切实际。

吴雯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赵东升,她可是知道就九车间的那些机器比她的年龄还要大,很好奇赵东升有什么办法能使得那些老机器“变废为宝”,难道这只是赵东升的不切实际的臆想?

“家电产品的关键是线路板,线路板是家电产品的中枢神经,它的重点是焊接,如果线路板不过关的话,产品的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需要一批合格的焊接人员。”赵东升点了点头,也不做过多的解释,沉声向牛保国说道。

“这个倒真不是问题,我们车间里的人几乎都会焊接。”出乎赵东升的意料,牛保国不以为意地回答。

为了创收,牛保国这几年没少折腾,只要能赚钱,什么能赚钱的活儿他都接,他曾经做过几批电路板,因此九车间里除了少部分上了点儿年纪的人外,其他的都会焊接。

说到底,这都是被现实环境所逼的,向黄州机械厂其他的车间,则没什么人学焊接,对那些人来说做好本职工作就好,根本就不用cāo心别的事情。

“还有,我们需要一些销售人员来跑市场,产品做出来后要依靠他们来打市场。”赵东升接着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家电产品是九车间在生产计划外接的活儿,自然不可能指望厂里的销售科给你卖产品。

再者说了,厂里的销售科跑的是机械器材,对象是各个厂家,跟家电产品毫不沾边,因此九车间只能靠自己搞销售了。

赵东升的这句话一出,屋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在座的人微微沉默不语,作为黄州市数一数二的国企,不要说九车间的人,就是厂销售科的那帮人也没人出去跑过市场。

由于以前都是市场经济,每年的生产计划都是由市里或者省里给制定了,厂销售科的人只需要按照要求去相应的厂家收发货物以及结算货款,根本就不用跑市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安排得好好的。

“姐夫,我可以替你们跑市场。”就在众人沉默的时候,吴雯忽然开口了,向牛保国娇声说道。

“别胡闹了,我们说的是正事。”牛保国以为吴雯在开玩笑,心不在焉地看了她一眼,这销售人员倒真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姐夫,我说的是真的,只要你们的产品出来了,我就去给你们跑销售去。”吴雯闻言,一本正经地说道。

第十五章未雨绸缪

(差点误了更新,抱歉。)

“那你在市歌舞团的工作怎么办?”牛保国见吴雯不像是在说笑,狐疑地问道,吴雯可是歌舞团的台柱子,深受歌舞团领导的青睐。

“停薪留职,或者调到你们厂。”吴雯想了想,望着牛保国说道,“我们团里的演出越来越少,迟早有一天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不如提早找出路。”

赵东升不由得看了吴雯一眼,心想吴雯的意识还真的挺敏锐的,竟然能看得如此长远。

几年以后,各个地方的歌舞团受到了市场的严重冲击,举步维艰,解散的解散、裁人的裁人、改革的改革,处境十分艰难。

其实,赵东升不知道的是,吴雯固然预见了这一点,但是促使她离开市歌舞团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来自社会上各形各sè人物的sāo扰,那些人无不想凭借着财富或者权势来一亲芳泽,她疲于应对,唯有选择离开。

“兄弟,你说我们做什么家电产品好?”牛保国清楚自己的这个小姨子的xìng格,一旦决定了的事情绝对不会更改,反正现在产品的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他顾不上吴雯的事情,沉声问赵东升。

“就录音机吧,它是家庭常用物品,结构简单,容易制造。”赵东升沉思了一下,望向了牛保国。

“好,就录音机!”牛保国伸手一拍桌子,将这件事情给定了下来。

赵东升和牛保国随后谈论了一些细节问题,离开酒楼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众人谈笑风生地进了家属院,在一个路口处分了手,各回各家。

“姐夫,你就这么相信他!”由于黄州机械厂距离市歌舞团非常近,所以牛保国就在厂里给吴雯找了一间单人宿舍,吴雯来到宿舍楼下,有些好奇地向送她的牛保国说道,毕竟赵东升太年轻了,她怀疑赵东升不能担此重任。

“姐夫什么时候看错过人,我觉得赵技术员是个干实事的人。”牛保国闻言微微一笑,对赵东升充满了期望。

吴雯的双目随即闪过一丝异样的神sè,不可否认,高大俊朗又是毕业燕大的赵东升给她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你可真牛,竟然能做出那些部件。”赵东升回到宿舍的时侯,王建军正躺在床上看报纸,见他进来笑着冲他伸出了大拇指,赵东升在九车间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全厂,成为了职工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谁也没有想到他能做成这件事情。

“瞎猫碰上死耗子,安全就是运气而已。”赵东升笑了笑,端着脸盆去水房洗漱,准备上床睡觉,养jīng蓄锐。

从明天开始赵东升就要忙起来了,他要从九车间踏出自己事业的第一步。

“真是怪事儿,厂里不是已经决定购买那条流水线的新机器,怎么现在又要请专家来修?”赵东升洗完后刚躺在床上,王建军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放下手里的报纸,饶有兴致地望着赵东升,“你们技术科是不是知道些什么内幕,透露一点儿。”

“即使有事,你认为他们会让我知道?”赵东升懒洋洋地深了一个懒腰,随后闭上了眼睛睡觉,他现在就是技术科的一个闲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厂里的一些重要的事情中去。

除了当事的几个人外,恐怕黄州机械厂没有人会想到,厂里耗费巨资从西德买来的那条流水线竟然会出了问题,而白克明和武魁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厮杀。

王建军见状自讨了一个没趣儿,再度看起报纸来,他对赵东升目前的处境很清楚。

“有没有兴趣到九车间?”片刻之后,赵东升闭着眼睛问道。

作为一名过来人,身居黑尔电子首席工程师的赵东升深谙御下之道,知道平衡的重要xìng。

可以预见的是,九车间在他的经营xìng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也会把九车间的控制权牢牢地抓在手里,成为他起步的家底,而要想执掌九车间,首先必须要过牛保国这一关。

牛保国在九车间拥有着很高的声望,九车间的那些干部都是他的人,以他马首是瞻,将来构成未来九车间的领导层。

九车间现在可谓百废俱兴,牛保国和那些干部们要依靠他,自然对他肯定是言听计从。

可是当九车间一旦崛起后,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双方的这种默契的合作关系绝对会在不知不觉间发生转变,即使赵东升如愿取得了九车间的主导权,那么也必然受到牛保国等人的制约。

因此,赵东升现在未雨绸缪,为了将来能顺利地执掌九车间的大权,他现在就要在九车间进行布局,引进王建军这样九车间以外的人,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

这样一来的话,九车间的势力格局将会悄然改变,新旧两股力量将会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有利于赵东升对九车间的掌控以及九车间的健康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随着九车间规模的rì益扩大,牛保国这些九车间的“老人”们也将划为赵东升的嫡系范围,他必须要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九车间?”王建军怎么会想到赵东升心里的盘算,他闻言怔了一下,随后放下了手里的报纸,冲着赵东升大声说道,“你千万可别被牛大嘴给忽悠了,九车间可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设备陈旧,每个月只能发基本工资,一点儿前途都没有,厂里面的人避之唯恐不及,你千万别往里面跳。”

牛保国外号牛大嘴,只要对九车间有利的事情,他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承诺,在厂里人看来做事十分不着边。

“虽然九车间现在的情况很艰难,不过他们有一个优点是别的车间不具备的。”赵东升闻言睁开了眼睛,笑着看向了王建军。

“什么优点?”王建军的双目流露出一丝狐疑的神sè,他可不认为九车间有什么好的。

“改革的决心!”赵东升微微一笑,沉声回答。

“改革?”王建军闻言摇了摇头,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愿望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那条西德的流水线已经把厂里给掏空了,哪里还有钱让九车间改革。就算是厂里有钱,那也得按资排辈,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轮下来,九车间的资历最浅,在厂领导里又没人,猴年马月才能轮到它。”

“既然厂里没钱,那么我们就不能光想着依靠厂里,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xìng,创造条件来克服摆在面前各种苦难和障碍。”赵东升将双手枕在脑后,不紧不慢地说道,“市场经济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国内的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技术落后,设备老旧,管理松散,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由于市场化经济体制刚刚起步,市场竞争还不激烈,还没有威胁到国内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还能以原来的模式运作,对市场经济的到来没有危机感,等再过几年市场化经济深入了,那么它们将遇到难以想象的苦难。”在王建军的注视下,赵东升侃侃而谈,“从长远来看,对企业进行改革是不可违逆的历史趋势,未来国内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没有对企业进行改革前,大家可以说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我们提前进行了变革,那么就能抢先一步占领未来的市场。”

“没钱咋办事儿?”王建军觉得赵东升说的挺有道理的,可是这里面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资金,现在全国范围都缺钱,如果不是重点的国有大企业根本就无法申请到所需的资金。

拿黄州为例子,今年获得市里资金支持的只有黄州机械厂和黄州电子厂两家企业,都是在古连成的支持下引进了新设备,其他的国企只能排队等待机会,至于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那么只有自谋出路,自己想办法了。

“我们要因地制宜,按照九车间的状况来进行改变,对它现在的机床进行改造,尽最大的可能利用上九车间的资源,这样的话将大大减少所需要的资金,将资金控制在厂里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赵东升对此早已经有了对策,笑着扭头望向了王建军,否则的话他也不会选择录音机了。

“改造机床?”王建军闻言顿时就是怔住了,他在厂里这么多年了,自然知道对机床进行改造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活儿,有能力改造机床的人可谓寥寥无几,无一不是厂里的宝贝疙瘩,被各个车间争相抢夺,与那些人相比赵东升的资历也太浅了点儿。

“我计算过了,有十万块钱的话就能完成九车间的改造以及对人员的相关培训。”赵东升将九车间准备生产录音机的事情告诉了王建军,微笑着说道。

“十万块?”王建军觉得赵东升简直就在开玩笑,先不说黄州机械厂引进一条流水线就花了两千多万,黄州电子厂单单买了几台进口机床就耗资数百万,他难以置信地望着赵东升,“你知不知道电子厂花多少钱买设备?”

第十六章疯狂的计划

“四百多万。”赵东升晚上喝酒的时候从牛保国那里了解到了这个信息,意味深长地笑道,“如果电子厂不是换了机床的话,我也不会将预算压到十万了。”

“你要那几台换下来的机床?”王建军闻言怔了怔,他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赵东升的意思,试探xìng地问道。

赵东升伸手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肯定了王建军的想法。

电子厂的厂长张坤是牛保国的中学同学,两人的关系非常好,电子厂换下来的那几台机床现在在仓库里放着,正在寻找着卖家,想卖出去换些资金,反正厂里已经用不上它们了,搁在仓库也是占地方,还不如卖了省事儿。

由于是淘汰下来的机器,再加上牛保国和张坤之间的关系,赵东升觉得应该可以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来得到那几台机床。

对电子厂来说那几台机床现在已经没用了,不过对赵东升而言它们可是宝贝,九车间缺少这些电子方面的机器,经过他的改造后必然会派上大用场。

“那材料的费用呢?”经过最初的惊愕后,王建军反应了过来,连声问道,虽然赵东升解决了机器和人员培训的钱,但是制造录音机所需要的原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现在还不需要考虑材料的费用,等机器改造完成后先生产一批样品,等有买家看上样品了,让他们先支付一笔定金,用那笔定金来购买所需的材料。”赵东升闻言,笑眯眯地回答。

“这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王建军没想到赵东升能想出这样的方法,禁不住冲他伸出了大拇指,随后疑惑地问,“这定金的数额一定不小,他们肯出这么多钱吗?”

“首先纠正你一下,这不是空手套白狼,而是借鸡下蛋,借那些买家的钱暂时来周转。”赵东升冲着王建军摇了摇手指,胸有成竹地说道,“咱们可是国企,他们跟咱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要是那些样品卖不出去怎么办?”王建军仔细一想,事情还真的像赵东升说的那样,于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接着便意识到了一个关键xìng的问题,并不是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必须要有竞争力才行。

九车间以前从没有生产过家电产品,可谓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怎么看都无法比得过那些专业的家电厂家。

“真要是那样的话我准备辞职,承担所有的后果。”赵东升微微笑了一下,神态轻松地望着王建军,“说真的,我不认为我的这次改革会失败。”

“真是太疯狂了!”王建军先是一怔,随后感概地说道,他不知道赵东升哪里来的这些信心,竟然以前途去做赌注,要知道赵东升现在的职位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既轻松又能拿高工资。

“敢不敢跟我一起疯上一把,成功了咱们以后吃香的喝辣的,失败了我扛着。”赵东升笑着看着王建军,向他发出了邀请。

“你都不怕,我怕什么?”王建军想都不想,一拍大腿,笑嘻嘻地望着赵东升,“看在咱俩是哥们的份儿上,要是成功了的话,你可得给我一个官儿当当,我们家还从没有出过一个干部呢!”

“你是我哥们,我当然要重用你了。”赵东升闻言笑了起来,提醒着王建军,“不过你可要想好了,要是加入的话工作关系可就要调入九车间,万一失败了只能跟着九车间的人一样拿基本工资了,比不上你现在的待遇。”

王建军在一车间工作,一车间是黄州机械厂待遇排名前三的车间,他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接近一百块,再加上其他的福利,比九车间真的是强的太多了。

“要是成功的话,那待遇肯定比现在好多了。”王建军伸手抓了抓脑袋,冲着赵东升笑道,所谓风险越大回报也就越大,如果他待在一车间的话,那么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工人,可是如果他加入了赵东升的改革,并且改革成功的话,那么将步入领导者的行列。

尤为重要的是,经过与赵东升的交谈后,王建军觉得赵东升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分析得头头是道,非常有道理,他对赵东升这个燕大的优秀毕业生很有信心。

再加上年轻人的血xìng,最终促使王建军下定了决心,打算跟着赵东升一起干。

多少年后,每当王建军回想起今天晚上的事情都会庆幸不已,因为他做出了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

王建军对九车间的改造充满了好奇,赵东升和他聊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直到午夜才睡。

“电子厂的那几台机床对于九车间的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