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外史-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席、总理,我该走了”,唯一一个还没有登船的龙毅在码头上向朱涛和张伟告别。
  “恩,一路顺风”,朱涛神情默然的回应。
  “路上要小心,语到问题要三思而行,不要争强好胜,不要为了银子拼命……”张伟的交代就罗嗦了很多。
  “知道的总理,你就放心吧,我走了”,龙毅摆脱张伟的唠叨,转身走上神龙号。
  随着一声汽笛,神龙号缓缓离开天京码头,迎着初升的太阳,驶向那遥远的东方……
  (神龙号在海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将在外篇里介绍)
  “老朱,越南那边进行得怎样了”?坐在回城的马车上,张伟撇开自己的钱袋子询问战况,由于太忙,张伟对这些事情一直没有精力去过问。
  “那边的情况还没有摆脱我们的控制,现在阮福映和叛军僵持在顺化以北20公里一线,在这里,他们已经相持了一个多月,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百万,但都是些临时征集起来的农民。这些人被送到前线,基本都是去送命的。从阮福映进入越南的第一天,到现在差不多4个月了,伤亡人数早就突破两百万,其中死亡已经超过80万人。以现在的情况看来,进行一场决战是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管战争怎样进行,他们决战的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僵持下去,然后我们才好从中下手”,朱涛犹如儿戏一般谈谈的谈着。
  “老朱,我们这样是不是狠了点,我想只要我们的政策合适,要控制住他们应该不会难吧”,对于这样的战略布局,张伟从内心中不是很赞同。
  “你啊,心太软了,你想过吗?越南的人口超过500万,和印泥差不多。以前我们之所以不在印泥进行这样的战略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刚到,我们需要依靠他们。但现在就不同了,我们必须在泰国和越南实行这样的战略,这两个国家的人口都超过200万,如果我们从大陆移民过来,你算过需要多少人多少时间才能同化掉他们吗?从现在看来,我们的政策确实很合民心,但难保证他们不在有一天出现分离之心。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我们完成南洋战略后,整个南洋的人口不能超过1000万,而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100万的规模,这些人只能从越南人口中出,况且,越南这个国家一直不肯听从华人的统治”,朱涛用最后这句话,给自己找不是借口的借口。
  “哎,这些事情也只能我们两个之间说出来,如果传出去,想都不敢想”,张伟无奈的摇着头。
  “你放心吧,这件事情不会有人知道。在越南将和在泰国一样,我会找到替罪羊的。没有人会怀疑到我们的身上。只是以现在的情况看来,要统一整个南洋,要等到今年年低了,这样算来,我们将只有一年时间整合整个南洋,毕竟根据历史看,哪个所谓的十全皇帝将在后年下地狱了”,对于乾隆自封的十全皇帝在朱涛的口中成为取笑的把柄。
  “特课的都安排好了吗”?感觉到身边的张伟没有接话,朱涛问道。
  “哦,特课,恩,都安排下去了。只是才开展,人员,经验,运行都不是很顺手,情报的收集还比较有限,但会慢慢好起来的”,张伟从沉思中反应过来。
  “这个对内的事情就你负责了。对外情报组织最好也快点建立起来,这件事情我去弄吧。我们现在在整合南洋的同时,目标也得改向大陆了。虽然从去年开始,我们派了些人去大陆秘密偷渡人员来南洋,但他们都是小打小敲,做这个事情还不成。我有个想法,我想在大陆的广州、南京、北京和成都开设四个商行,卖出我们生产的商品,引进我们需要的原料,同时进行一些谍报工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很好的接触到那些官员,要获得情报也容易得多。在站住脚跟后,以商行获得的资金支持后面根据地的发展。你觉得怎样”?朱涛询问张伟的意见。
  “这个想法确实很好,这样的话,从资金、人员上,我们都可以就地取材,只要运行得当,不暴露,对我们以后在大陆实行的战略将有很大的好处。好!你既然有这个想法,就快点通报下常务委员会实行吧。这可是你说的,你自己去做的,呵呵”,张伟听朱涛不要自己去管,放心的笑了。
  “放心吧,不会让你操心的。这件事情只要你肯出钱就好”,朱涛鄙视了张伟一眼。
  “呵呵,说点轻松的吧,听说你最近小发明弄了不少,在科技部那里都获得了通过,听刘顺院士说,你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当中最富有的人了”,一说到钱字,张伟两眼就放金光。
  “不会吧”?朱涛把身子望旁边一靠。“你不会就看上了我的银子了吧!你知道的,一个专利才1000两银子,我总共才弄了10个专利而已”!朱涛瞥着嘴巴。
  “就知道你小气。哎,问下你,你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而且还不是纸币,”张伟说出心中的疑惑。
  “回家看看”,
  “回家?你回去了也找不到家。准备什么时候”?
  “找不到也要去看看,大概等过年吧,只要战事一结束,我就根本没有事情做了。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回去看看,随便了解下那边的情况”,朱涛说得很清淡。
  “哎,能看见什么呢,伯父,伯母他们是不在了。老婆你没有,儿女更谈不上。你去了除了想她们还能想谁呢,谁叫你小子当初不做出选择,现在后悔了吧。不过,如果你回去能解决人身大事,也很不错的,现在我们100人还没有一个人解决了这个问题,是考虑的时候了,还是你小子有眼光啊”,张伟又开始取笑朱涛。
  “呵呵,人身大事”,朱涛低下头。“算了吧。走一步看一步,我在我自己一生中欠下的人情已经够多了,不想再惹麻烦”。
  “话不能这么说。我们能重生,就应该珍惜上天给我们的机会。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前的世界中,我们应该把现在看成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忘记过去,面向未来”!张伟平静的表面并不能淹没住自己此时的心情。是啊,自己也有前生,也有父母,有老婆,更有那刚开始说话的可爱的宝贝女儿。话说起来容易,自己可没有一天不想念他们,懊恼自己的。和自己一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100个兄弟,哪个又不是呢,大家都一样。上天给了大家新生的机会,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是个生不如死的机会啊。如果自己当时能够一了百了,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痛苦了,想到这里,张伟忍不住擦了擦眼睛。一旁的朱涛没有看见张伟的小动作,他正在出神的望着外面,看着远方波涛起伏的大海……

  第十九章 北伐(四)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北部,地势北高南低,以山地、高原和丘陵为主,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缅甸人无姓氏,只有名字,一般人都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一称号,以区别其性别、地位。男人大多自称‘貌’,对晚辈也称‘貌’,对长辈称‘吴’,对平辈称‘郭’。女人通常称‘玛’,年龄大的称‘杜’。而且缅甸的男人特别喜欢扎一种被称为‘岗包’素色头巾。不管对于现代还是古代来说,缅甸都是一个神秘的过度,在其文化中,流传一千多年时间的佛教在缅甸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被尊崇为国教。
  很多人一想到缅甸就直接会反应出贫穷和珠宝,把两件本不应该连在一起的东西,无情的粘合。但对于处在1797年中的张平来说,他们要面对的则是波当牙国王,这是一位非常专制的国王,但他的领导才能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较的。在他主政的37年中,曾多次企图发动对暹罗的侵略战争,1797年7月21日的今天,他又把这个古怪的念头在大臣面前提了出来。但大臣们都不赞同他的意见,理由很简单,既然在前几个月都没有趁暹罗抵抗外敌入侵去趁火打劫,那么现在去了更讨不什么便宜。但在波当牙国王看来,大臣们反对不反对根本不重要,他自己一向是个喜欢自己单独干的人。
  就在波当牙国王思考要出动多少部队,什么时候去攻击暹罗的时候,他的卫兵慌张的跑了进来,“报告陛下,在渤固城外出现一支大约3000人的部队,他们的装束很古怪,他们说是从中华共和国而来,还送来了国书,请陛下过目”,卫兵恭敬的把国书递上去。
  “什么!混帐!竟然有人敢在我的眼皮底下派兵进入我的土地!而且还到了渤固城!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是不是要他们都到仰光后你们才知道!把那些将军都抓起来!”波当牙国王气急败坏的叫了起来,下面的卫兵都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大王,不要生气,不就3000人吗,派个将军去把他们打发了。我看那,是那个叫中华共和国的人不知好歹,竟然欺负到大王的头上,竟然不事先通知就派兵进入大王的领地。我们大王可有20万精锐的大军(此时的缅甸总人口刚过百万,但缅甸军队的战斗力在哪个时代确实很强大),就是淹也淹死他们”,看见下面的人都不敢说话,坐在波当牙国王旁边的美艳王后开起朱唇娇声道。
  “恩,王后说得对,叫翁山将军带三万大军灭了他们”!波当牙国王果断的做出决定,把国书扔了下去。
  对于波当牙国王如此反应,作为远征军团长的张平是没有想到的,根据他的设想(其实是朱涛的主张,虽然这个主意在当时看来根本就不可能成功,除非缅甸国王自动认输),只要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大军开到渤固城,那么缅甸国王肯定会亲自来送上投降书的。但结果却大大的在意料之外。
  渤固城是缅甸历史上东吁王国的首都,张平在城外安排好军队,开始仔细打量这座神秘的城市。城市看起来并不大,从规模上来看,城市人口大概就一万人左右,原来的东吁国王的城堡早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只有一座座寺庙和佛塔偶尔露出它们那高高的顶部。渤固城外是一片很开阔的平原,只有自己的身后有一个连绵两公里的小山头。如果说要在这里防守,确实不是什么好地方,就是敌人围也可以把自己围死。
  其实朱涛不派大军直接进攻缅甸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去缅甸的道路极度不好走,他念他翁山和比劳山脉都不是很高,但却连绵近1000公里,对于大部队的后勤供应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此,朱涛在这里下了步险棋。为了这次行动能够轻快,张平和尼哥罗没有带一门大炮,只按编制带上了投掷筒,带得最多的则是步枪子弹,基本达到了每人一千发,为此,解放军的每个士兵都配备了两匹马,一匹骑,一匹用来拖运东西,这个决定,在张平后面想来,是非常的庆幸的。
  张平和尼哥罗没有等来信使的回答,一个上午过去后,等到的却是出现在天际边扬起铺天沙尘的三万大军。也许是偶然,刚才还艳阳高照的天空中顿时乌云大作,还挂起七、八级的大风,狂风卷起地上的枯枝败叶无情的向张平他们扑来,使得眼睛的每一次睁开都可能面临攻击的危险,能见度也近了许多。
  大军并没有由于狂风的到来有任何要停下脚步的意思,800米、700米……一步步的逼近这个可怜的小山头,这三万大军基本都是步兵,但还是包括了至少1000人的骑兵和不少于800头的象队,负责步兵两翼的掩护。
  “咚,咚……”远征军在沉默了多时后终于做出初步反应,三个营的150门投掷筒发出低沉的怒吼,一枚枚拳头大小的炮弹不顾狂风的阻挠奋力的冲向敌人。“哄,哄……”,炮弹欢快的爆炸声不断在敌人的步兵中落地开花,炸断的残肢裹夹着泥土在炮弹爆炸形成的杀伤半径内不停的盘旋翻滚,然后又无声的和地面永远亲吻。
  初步的炮击,虽然没有阻止住敌人的进攻,甚至没有杀伤多少敌人,但炮击造成的心理威慑让许多没经历过炮击的敌人士兵开始畏缩起来。以至于敌人的两翼成了两个拳头,中阵被压了回去,对张平形成包围之势。三万大军!要包围一个两公里长的小山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在这种无意识的情况下,就有点意外了。
  “团长,怎么办”!尼哥罗看到形势不妙,急忙提醒正在酣战中的张平。
  “留下两翼掩护,我们向北撤退,务必在部队撤完前抵抗住敌人的进攻”!张平的命令把第一集团军第八团的两个连的士兵留下来抵抗敌人的进攻,为部队的撤退争取时间。这对于从成军以来从来还没有过任何撤退事迹的中华解放军来说,这次撤退完全可以载入史册。但此时张平的心中可没有半点喜庆,他感觉到更多的是失败的耻辱和失去战友的痛苦心情。
  虽然两个连队都在拼尽全力抵抗骑兵和象队的一次次进攻,但在敌人步兵的配合下,自己的抵抗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加上给这两个连队没有留下一门投掷筒,包围圈在一步步的缩小,要不是张平的突围部队吸引了大部分敌人的视线,也许他们早就被人群所淹没。
  也许是准备不足,也许是缅甸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很可观,在张平带着2600多人逃出包围圈后,负责掩护的两个连所剩下的能够拿起枪的士兵不超过50人,趁着敌人进攻的间隙,积聚在一起的这些人,在收集了所有能找到的步枪后(按照规定,为防止步枪技术落入外国,无论战争胜利或者失败,士兵手中的枪要么拿回来,要么消失在战场上),在步枪的下面垫上一些炸药(TNT,张平本来打算在必要的时候攻城用的),自己则都坐在步枪上。毫无任何表情的看着正往自己冲上来的缅甸军队,直到他们他们的长矛在长上一倍就可以刺入自己身体的时候,他们剩下的唯一一个连长点燃了短得不能再短的导火索,紧跟着,一声震天巨响在张平的身后响起……
  渤固城战役的失败,很好的证明了一条原则,那就是武器不是万能的,地形、人以及其他决定战争的因素都可以让自己蛮以为胜利的战争彻底的失败!
  撤退,说得更形象一点,这是一场溃败,一泻千里的溃败!向北,一直向北。逃兵们在狂风大雨中沿着锡当河狂奔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摆脱敌人骑兵和象队的攻击。还好,在这场大溃败的路上,他们没有丢失一个伤兵,更没有一个逃兵,这是唯一一个能让张平好受点的地方。张平努力使用着自己不知道是被雨水还是泪水模糊的双眼,打量着这支默默行进中的队伍。
  从他们现在的表情看,他们已经算不上一支部队了,最多只能算得上一群难民,没有前途,没有方向。粘满泥土的迷彩服早已经没有了威武与飘逸,他们背上的枪支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成为他们的累赘,头上的钢盔伴随着他们一摆一扭的脚步嘲笑式的上下颠簸着。耻辱,巨大的耻辱!由于下着大雨,河里的水位也在一步步的上涨,一棵刚才还在河岸上的小树转眼间被河水包围,水流夹杂着一起狂奔的小石头不时撞击着小数并不强壮的躯干,一次又一次,但小树仿佛并不想屈服于这样的外在压力,不管这种压力多么的可怕。依靠深深植入沙土里的根系与河水做着艰苦的斗争,躯干不断的弯曲,又不断的升直,不停反复。
  也许是上天可怜这群难民,也许是小树的表现激化了本来已经脆弱的神经。张平用手狠狠的把掩盖在自己眼睛上的泪水摸去,丢掉一路伴随自己而来的拐杖。命令部队向前方20公里的东吁小镇全速前进,在那里进行休整!既然在胜利后可以进行土地改革,那么在胜利前一定也可以!自己在这里所能依靠的就只有缅甸的广大人民群众了!这一直是主席一次次告戒的东西啊!想到这里,张平的脚步也轻松了很多。
  其实这个时候的缅甸,和中国的情况非常的不同,缅甸王真正有能力控制的只是都城和都城周围一些地区,对于象蒲甘这样的缅甸中部城市,缅甸王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地方真正有权利的是那些地方官和家族的族长。而缅甸中部又是整个缅甸最主要的粮食产地,只要自己能拿下缅甸中部,又有什么办不到的呢!况且,号称20万大军的缅甸军队,其实上只有8万多人,而且其中的6万人都集中在仰光,这也是为什么缅甸王一次能派这么多部队来围攻自己的原因,这样的集中使用,使得缅甸王在一次次的对外和对内战争中获得巨大的效益。
  1797年7月21日晚,2600多人的乞丐大军‘胜利’抵达东吁,来不及休息的张平和尼哥罗不顾劳累,马上给部队打气,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希望所在,这个时候大家之间的坦诚和团结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好在这些人都是经历过北伐的老兵,对人民战争巨大的威力早有领教,有些军队不能解决的问题,一旦到了群众手中,就迎刃而解。就这样,部队的士气得到初步恢复。
  7月24日,在休息三天后成功歼灭追击而来的5000缅甸大军,成功打断缅甸王的歼灭美梦,使得缅甸王不敢轻易派兵追击。
  7月2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