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宠之嫡妃攻略-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六爷也是仗义,答应暗地里帮她打探消息,适时的,想法子助她脱困。
    这厢九姑娘满心感激,到底没见过世面,只知那六爷相貌堂堂,更有一副侠肝义胆。不知不觉,便生出些女儿家的遐想。却不知那人既被旁人敬一声“朱六爷”,“朱”这姓氏,在燕京,岂能简单得了?
    七姑娘不知主动落了旁人全套的九姑娘,这会儿又生出了不该有的歪心思。马车里,她一本正经,严正对那人表明,“姜立是姜立,大房太太是大房太太。姜立帮得,大房太太帮不得。切不可施与她银子,分文也甭给。最多接济姜立进学,不负他一身骨气。”
    童氏这人,品行极差,好逸恶劳,全靠向族人伸手,赊银子过活。有借无还!这就好比是个无底洞,他身家虽丰厚,那也是他辛辛苦苦经营来的。她瞧不惯大太太如此厚颜无耻,千里迢迢,竟奢想借她的关系,赖上这人。
    
    第三三零章 越挫越勇的小七
    
    不知为何,姜冉觉得面对眼前人,总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与姜大人的官威不同,九姑娘私以为,这或许是京中权贵子弟,生来便有的“贵气”。
    “姑娘可听清了在下方才所言?”座上的男人撇一撇茶末儿,面上和气问她。举手投足,莫不带出令姜冉心折的仪态。
    “啊?”九姑娘从倾慕中回神,慢一拍,迟迟回想,这才装出几分茫茫然,“接下来该如何……”眼神空洞,全然没有神采。好半晌,楚楚可怜望着面前的男人,无助请教,“我在京中也是人生地不熟。在家亦不受父母兄长待见,回去了怕是比流落在外更加险恶。六爷大才,可能教我?”
    实则她想问:何不径直将我安顿到您府上去?做牛做马,那是客套话。书房端茶送水,贴身伺候,慢慢图个名分倒也不差。
    朱六爷抚着拇指上的筒戒,三十出头的男人,养尊处优,正是叫女子最着迷的年纪。姜冉只觉心里紧张得怦怦直跳,无比期待能从他嘴里听到“随我回府”这话。
    可到底这人只摇了摇头,仿佛替她着想,规劝道,“依在下看来,姑娘不日便要及笄,在家也待不上多少时日。何不看开些,回去认个错,往后嫁了人,又是另一番光景。”
    九姑娘随着他这话,心是越听越沉,暗道不好。这便是从来没起过收留她的心思么?脸上一白,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就这么一下扑倒在他面前。真就是一副在家受足苛待,爹不疼娘不爱,孤苦伶仃的庶女模样。
    多的话也不说,只一个劲儿磕头。这一手还是从她那没本事的生母身上学来,笨是笨了点儿,好在每每她犯事儿,曲姨娘便是这般跪在太太面前,替她求情。
    姜冉不知,她如此孤注一掷,甚而不惜自轻自贱,换来的,不过是六爷与身后谋士,彼此心知肚明,早算计好的相顾一笑。
    常言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姜家贵女,也是一个更比一个有好戏看。宫里一个,国公府一个,这还有个没头没脑,拎不清的。
    “姑娘这是作何,还不快快起身。”给身后谋士打个眼色,命他扶了人起来。六爷亲自替九姑娘斟了碗茶,递到她手边。
    “姑娘若是心意已决,在下自不会勉强姑娘。只往后姑娘如何营生……”六爷起身,负手在窗前来回跺了几步。步子渐渐放缓,似有了决断。
    “姑娘若想长留燕京,最最要紧,需得有个能示人的户籍。”这却是暗示姜冉,既然不肯泄露身份,被人绑了回娘家。一个姑娘,孤身在外,总该有个能说得清的来历。莫不然,在京畿之地,想要盘个铺子做买卖都不成。
    九姑娘一听,果真上当。“六爷,我这厢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六爷能以府上管事远方亲戚的名头,暂且收容我些时日。”
    这姜冉也是大胆,轻信人不说,什么事儿都敢开口央求。作假捏造户籍,大周律令,当处以重刑。
    “如此,在下也就尽快为姑娘安排个去处。”
    姜冉感激涕零,连连道谢。却未看出六爷眼中,亲眼见得猎物入套,展露出的志得意满。
    九姑娘如今唯恐身份曝露,被姜家人捉回乡下,于是只将来人送到厢房门外。
    朱家六爷携了门客,一派闲适,步下楼去。出了客栈,两人相视一瞥,眼里带着得手的奸猾。
    “任他顾衍再城府莫测,妻族出了这般愚钝女子,合该他运道不昌。”
    “正是,”谋士附和,回头望望二楼窗前,探出头,恋恋不舍,挥帕的女子,讥讽的笑意更浓。“此女比那刚过门的世子妃,确是千百个不如。想当初多少人算计那七娘子,除去那位的庇护,彼时尚未晋封女官的七娘子,不止凭真才实学,挣出个官身,更使得八王府千金含恨远嫁,一早便香消玉殒。”
    提起姜家七姑娘的才名,这谋士也是不敢小觑。因着之前与赵国公府世子联手,双方互通有无,多多少少,也清楚七姑娘的根底。
    “这不正合了九姑娘所言,‘嫡庶之别’。”
    两人大笑,渐渐走远。
    再几日,七姑娘一大早又到东苑请安,不出所料,复又被拒之门外。单妈妈含笑,客客气气言道“夫人尚未起身”,然而门外端着托盘,往里边儿送饭的丫鬟,却是络绎不绝,自她主仆两人身旁经过,打帘子进屋。
    “这也太欺负人。主子没起身,哪个敢这般鱼贯而入,往屋里摆饭?不怕吵醒了主子,挨板子么?”回去路上,春英气得满脸涨红。少有气得替姑娘打抱不平,却急急住口。这才想起来,她嘴快泄了忿,可这话听在姑娘耳中,怕惹得姑娘心里更不好受。
    七姑娘四平八稳迈着步子,端着手,顺着游廊赏看园中的花树。
    春英多虑了,这般冷遇,她在南阳郡姜家祖宅的时候,又不是没碰到过。彼时是江老太太嫌弃她是断掌,没有福分。更不喜太太,对她也就格外疏冷。如今换了国公夫人,同样是冷脸,不过换了人。幼时她尚且能应付自如,没道理越活越没了气量。
    “不许胡说。”七姑娘回头,耐着性子教导春英,“就当清早起来散散步。你且想想,是见天的在婆婆跟前立规矩好,还是就这么走上一遭,回去还能赶上口热腾腾的饭食来得舒坦?”
    这般婆媳间变相“冷战”不可怕,可怕的是,全无道理被人挑刺儿。她便听说过,大户人家,主母对刚过门的新妇不满意,翻来覆去使唤人,沏一盏茶,能从早上折腾到午后。那才是受罪。
    “咱们只管尽了自个儿的本分,免得落人口实。”七姑娘心宽体胖,心里异常好奇,那人会旁观到几时,才会问起她请安一事。
    她觉得每日早起请安,不像是与国公夫人较劲儿,倒像是与他之间的较劲儿。他在等看她何时憋不住,委委屈屈求他相助;而她假装不知他正等她自投罗网,好叫他占便宜。这点儿小事都处置不好,往后他还不随意寻了借口,千方百计的欺负她?
    回想昨晚跟他提了膳房的吃食,但凡送到她屋里的,可否添些辣子,那人大方应下,床第间却厚颜向她讨“谢礼”!
    七姑娘斗志昂扬,抬起小脸,拿定主意,如请安这般区区小事,绝不向他低头。于是越发有了神采,当真是愈挫愈勇,望着庭院中的景致,只觉越看越美。
    春英跟在姑娘身后,瞧见自家姑娘弯起的嘴角,忽而有种光阴回朔的错觉。仿若许多年前,每逢姑娘遇了五姑娘挑衅,也是这般模样……
    *************
    
    第三三一章 推回屋,独自看个够!
    
    永嘉二年的冬来得早,外间呼呼的寒风,也挡不住七姑娘欢欣鼓舞,颇为愉悦的心情。
    那人已然能够尝试着起身,扶墙微微挪一挪脚步。他走路的姿势还有些僵硬,需得人一旁看护,像她前世看过的那些辛苦复健的病患。可这也是好兆头不是?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步迈出去,往后总能有第二步、第三步。
    看他直起身,离了推椅的那一瞬,她眼泪忽然就出来了。多少个****夜夜,她盼着他能好起来,他这般卓然之人,她总觉得,还是如中秋夜宴上那般伟岸笔挺的英姿,才配得上他。
    那时她没忍住,当着春英与仲庆面前,不止掉了金豆子,见他扶墙立得安稳,她上前从身侧环了他腰,埋着脑袋,眼泪一滴一滴洒在他衣襟上,抱着他,很紧很紧。
    他半边身子倚在墙上,仲庆着急,恐世子刚刚能起身,新长好的腿骨羸弱,支撑不易。欲要上前,劝了喜极而泣的世子妃先松开世子,扶了人坐下歇歇,却被他一个眼风扫过去,阻了仲庆的打搅。
    他一手扶在墙上,一手轻抚她发顶。微微敛着的凤目,满是柔色。她这般拽着他锦袍,捂着脸,毫无仪容,呜呜哭泣。滚烫的泪珠,仿佛淌进他心底,将他的心窝泡得又暖又胀。
    “休泣。”他只道是真中了她的蛊。她那只小小的,柔若无骨,连盛汤的瓷碗都捧不住的小手,偏偏能揪紧他的心。
    她的笑靥,她的哀伤,不经意间流转的一个眼神,轻而易举,便能令他动容。
    那日过后,她仿佛受了偌大的鼓舞,照顾他更是尽心。一时失态过后,她找回理智,比他更担心,他会不顾身子,贸贸然尝试走路。于是她紧盯着他,起初那几日,她的目光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他身周巡弋,就怕他逞能,伤了刚愈合的筋骨。
    今早她独自去请安,照例被单妈妈拦在门外。她也不在意,笑呵呵打道回府。因他忽而之间能起身艰难行几步路这事儿,国公府内外,终究还是起了变化。
    他已然恢复上朝,朝堂之上,他位列文官次席。满朝文武,皆垂首侍立,独他,得怀王恩旨,可安坐听议朝政。
    经了近一年的拉帮结派,左相大势已成,可谓独揽大权。朱家在京畿,声势如日中天,无人能及。
    他这时候复出,虽引得众人侧目,却也不过只激起少许微澜。大多人嗟叹,他因养伤,错失辅佐新君的大好时机,再难与左相抗衡。
    与外间不同,顾氏族内,他声望不降反升,竟隐隐有压过当代赵国公的势头。毕竟,国公爵位虽显赫,朝堂上没了实权,也不过是个虚名。赵国公告病退隐,顾氏全部的筹码,只能押在他身上。
    他本身智计已是神鬼莫测,加之得公孙辅佐,他帐下亲信,长久以来,对他已形成一种莫名的推崇。如他门下食客,莫不对他死心塌地,盲目依从。
    那日得知世子腿伤大好,养在“青节堂”的近百幕僚,竟委托公孙,联名给她致了告恩感祷的信函。
    如此庄重致谢,七姑娘只觉薄薄几页笺纸,重逾千斤。令她颇有些受宠若惊。之后七姑娘仔细回想,原来不是她如何了得,而是那人一身皮肉,太过金贵。
    随着府上门客对世子妃贤惠赞誉有加,东苑那头,也不知是碍于人心,或是国公夫人看在她尽心尽力服侍世子的份儿上,一日傍晚,竟派单妈妈前来,只言是夫人交代,世子每日处置完政事,请到上房用饭。
    自然的,他去了上房,她便推他过去,尾随而至。这已算得是国公夫人变相的给了她台阶。虽在席案上待她一如既往的冷淡,且只有同世子一道,方才许她进屋。毕竟这也是向好的方向转变,七姑娘不觉委屈,回去路上,雀跃向他表功。只换来那人眼里高深莫测,了然的笑意。
    他既然肯此时“起身”,必有他的考量。朝事上,时机已成熟,不宜拖延太久。之于她在国公夫人眼中,实在微不足道的家世,他另辟蹊径,苦心为她营造“世子妃生来带福缘”的口碑。
    她刚过门,不出几月,他便能摸索着起身,这便是最有力的佐证。
    两相兼顾,他算无遗策。她丝毫不知内情,犹自在他跟前又哭又笑。几番真情流露,尽数被他收入眼底,待她自然不一般。
    今日他回得早,赶在午前回来用饭。她正在屋里临窗画梅,听闻动静,赶忙搁笔迎出去,笑嘻嘻替他拍去披风上的霜雪。
    “抱着暖手,也暖暖膝头。”她接过春英递来煨热的小手炉,如常般,强自塞进他手里。这釉彩的小手炉还是他赠她的。他一气儿送了好几个,于是她匀出一个花样儿最精致的,给他在屋里驱寒气。
    如今他多数时候依旧坐在推椅上。垂眸瞥一眼手心里女儿家的玩意儿,哭笑不得。眼里有嫌弃,却不声不响,稳稳抱着。
    “今日有兴致作画?”他扫一眼摊开的画纸,近处端看。
    他是真正博学之士,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她受他教导,只学了个空壳子,却没有学来他画作的神韵。
    她觉得现了丑,涂鸦之作,不叫他品鉴。急忙用白纸覆在上面,反倒请他赏看窗外的梅枝。
    “清早落雪,这还是今冬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早了许多。院里的梅花经了这么一洗练,香味儿更浓郁。”说着便抽抽鼻头,满满嗅一回,回首冲他笑语嫣然。
    “午后若是雪停了,下官邀您出去剪花枝插瓶。只您人得留在廊下,地里积雪湿滑,剪花枝这差事儿,不劳您动手,下官带了春英便成。您若不耐烦远观,可由仲庆扶着,在屋檐底下来回踱两步,舒活舒活气血。”
    从前她哪儿敢这么使唤他。如今不同,她摆出世子妃的架势,对他指手画脚。安排他一应起居作息,她丁点儿不含糊。
    他灼灼看她,对她这副当家作主的气派,尤其满意。
    有人这般不惧他威严,言之凿凿管束他,右相大人以为,这滋味,颇为享受。
    他揽她同坐,手掌抚着她只用绢带松松挽起的青丝,他眼波落在她被火盆子熏得红扑扑的小脸。这几日总听她在他耳边嘀咕,伤腿要如何如何,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不知为何,他忽而心生一问。抬起她下巴,他对上她疑惑的注视,郑重问道,“若然这腿一辈子好不了,又当如何?阿瑗可会灰心?”
    她一怔,全然没理会他心头复杂的念想,只老老实实努一努嘴,幽幽怨怨斜睨他。“灰心不至于,遗憾总是有。不过,咱不嫌弃您。”她脸上蓦地绽开笑颜,两手不规矩爬上他俊脸,笑嘻嘻宽慰他,“大人您坐推椅也有坐推椅的好处。旁人觊觎您美色,下官不乐意了,转身推了您回去,将您藏在屋里,独自看个够。”
    她一头说笑,一头自个儿先乐起来。就好像她真有那能耐“金屋藏娇”似的。
    他神情一滞,眼角抽一抽。俯身扣了她脑勺,堵上她大言不惭的小嘴。“何处学来,这般不知羞。”
    她窝在他怀里,与他缠缠绵绵的细吻。闭着眼,唇边一直带着欢快的笑。
    举世皆知,她是他的学生。大人,您说,下官这厚颜,从何学来?
    
    第三三二章 围炉夜宴
    
    冬至这日,怀王于宫中祭祖,宴请百官。连养病的赵国公亦乘车赴宴,国公府上只余一众女眷,自个儿开了家宴,围炉而食,分用麂子炖的蘑菇鲜肉羹。
    席上陈夫人待七姑娘很是讲礼,不仅体贴命婢子抢在春英前头给她盛了热汤,更以她长于江南,恐过不惯北地严冬为由,又命人另添了火盆,就近摆在她脚下。
    陈夫人这般明显的示好,国公夫人许氏只抬了抬眼,视若不见。对世子妃,依旧不冷不热,没将她当自家人看。
    陈氏这是借七姑娘,隐隐挑衅国公夫人,给许氏添堵。
    单妈妈立在许氏身后,对国公夫人这副冷面孔,心知劝不住,也是莫可奈何。许氏好强,好强了一辈子。当赵国公跟前,尚且不肯低头,更何况狐媚的陈氏,与被陈氏当了枪使,很有几分无辜的世子妃。
    七姑娘捧着热腾腾的小瓷碗,对后宅的明枪暗箭,装傻充愣。只垂着眼,津津有味儿品着肉汤,仿佛对自个儿被陈氏当了刺国公夫人心坎儿的那把刀,丝毫未察觉。反倒对陈夫人客气道谢。
    许氏瞥她一眼,稍稍蹙了眉。之后不动声色,再未拿正眼瞧她。
    今日家宴,份位高的,聚在正堂。那些个上不得台面的姬妾,由国公夫人赏了吃食下去,各自守着自个儿的院落,冷冷清清,便算是又熬过一年。
    用完饭,惯例的,得吃上一盏茶,大伙儿热闹热闹,应个节气。
    七姑娘初来乍到,便是有闲暇,也多听那人的话,极少掺和后院事,故而往来之人并不多。
    这还是自大婚隔日拜谒亲族后,头一回见到各房之人,到得这般齐齐整整。
    “平日多出来走动走动。世子也是,便是稀罕你,也不能这般将人藏了在西山居。明知西山居与春秋斋毗邻,守备森严,寻你说个话儿都不容易。”
    此处不用过多顾虑国公夫人,待她亲近的,非关夫人莫属。许氏知顾姚与他姐弟两个,自小感情深厚,又自觉亏欠长女,当日族中决意将顾姚远嫁,与关家结亲,她说不上话,只能听之任之。这些年顾姚过得并不如意,许氏心疼她,却也只能在她回京的时候,多些补偿,也格外疼爱哥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