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年的三月,水师会派出一艘运输船,给岛上运去一批补给,同时也运回一些珊瑚之类的“特产”,半年后的九十月间,运输船会再来一次。名义上,石塘长沙巡检司的“军政长官”“巡检”也是正九品“朝廷命官”………巡检司应该是较早实行了“民主”的地区,“巡检”由全体成年岛民推选,朝廷不过例行“应准”。石塘长沙巡检司的辖区包括今天的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海区,不过以当时的条件,往南沙和中沙群岛移民根本不可能………即便是二十一世纪,除开一些军人,那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至于东沙群岛,也不大好移民………东沙的主岛东沙岛面积,也还不到永兴岛的一半。不过东沙离大陆比较近,又有淡水,已经成为沿海渔民和水师船只的一个“中转站”。
大业二十七年(公元六三一年)二月,暹罗企图吞并哥谷罗国(今泰国南部普吉、攀牙等府,旧唐书称堕和罗)。小小的哥谷罗当然不是暹罗对手。但是三月,在大隋派驻暹罗的使节“斡旋”之下,暹罗与哥谷罗达成“和平协议”………哥谷罗承认暹罗为自己的“宗主国”,从而换取暹罗放弃对自己的全面吞并。此前,暹罗已经吞并了堕罗钵底国(应在今泰国东部或东南部)和迦罗舍佛国(应在今泰国西部或西南部)两个小国。
暹罗是大隋的藩属,哥谷罗成了暹罗藩属,自然也成为隋的势力可以影响的地区。随后,朝廷册封哥谷罗国王为伯爵,大隋派驻暹罗的使节“代办”与哥谷罗的外交,而哥谷罗派驻暹罗的“使臣”则负责哥谷罗与大隋的沟通。陀洹国(今地不详,应在哥谷罗国西北)本是哥谷罗的属国,此时自然不甘心做“属国的属国的属国”,于是脱离哥谷罗控制,向暹罗称藩。不过,陀洹国王察失利婆末婆那也没有忘记向大隋示好,于是在册封哥谷罗国王的时候,使臣也顺带册封他为伯爵。
从隋的立场出发,当然也不希望暹罗过于强势。
以此为契机,大隋再次开始了已经停顿了一些时间的在东南亚的发展。
哥谷罗国南面是固罗国(在今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北部交界地区),暹罗在将哥谷罗国纳为“藩属”后,自然也对固罗国虎视眈眈。
在这种情况下,当陈稜派出的使者出现在固罗国王面前的时候,受到热情接待便是可以理解的了。
五月,固罗国王接受了隋使的“册封”,成为大隋的“固南侯”,固罗国也正式成为大隋的藩属国。
固罗国王的侯爵,比起哥谷罗国王的伯爵,又要高出一级。
重要的,是暹罗向南扩张的脚步被阻挡住了。
固罗国的几个邻国,除了南面的罗越国,其他赤土(今马来半岛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北部一带)、丹丹(今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盘盘(泰国南部万伦湾沿岸一带)和哥谷罗,都早已经是隋的势力范围。
六月,南海水师与丹丹国达成协议,“永久租借”丹丹国东部的一处海湾(今马来西亚哥打巴鲁),“东西十里,南北十里”(实际约二十平方公里)作为南海水师的“驻泊所在”,隋每年付给丹丹国“黄金五十两、丝绢五十匹、布麻百匹、茶十担”作为“租借费”。随后,陈稜在该地设置“丹丹校尉府”,驻军百余,并奏请朝廷“迁五十户”。
在处理完固罗国后,南路水师又把目光投向更南的罗越国(今马来西亚南部)。
不过罗越国却没有固罗国那么好说话。
大隋?听说过,可是说他强大?有多强大?比北面的固罗国、丹丹国强大多少?这些国家,可都不如我罗越国!
称藩?没门!通商?也免谈。
文的谈不拢,只好来武的。
殖民主义?不好意思,老实说,是有那么点。
南海水师的八千水陆大军,就在丹丹校尉府等着呢!
十月,趁着台风季节已过,海上又是北风,南海水师杀向罗越国。
在南面摸爬滚打也由好些年了,陈稜当然明白,自己可以不把这些小国所谓的“军队”放在眼里,可是却不能不把当地的原始丛林放在眼里。
必须速战速决。开战前,借着“使者”乃至从当地人收买来的情报,陈稜已经查探好了行军路线。
大军直捣罗越国的“国都”………如果那个小村子可以算作城市的话。
兵贵神速,罗越国完全是猝不及防………他们还以为隋军的入侵会从北方陆地,根本没有防备东面的大海。
陈稜事前已经发动了固罗国、丹丹国出动了两千“土兵”,加上五百隋军,在罗越国北部边境摆出一付“大举入侵”的样子。罗越国王派出自己的儿子,率领三千主力………罗越国可以调到的“军队”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开到北部“迎敌”。
罗越国后方的空虚,可想而知了。
所以,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罗越国王被俘。
仅仅七天,罗越国彻底屈服了………北方的主力也选择了投降。
一场“战争”,罗越国只是死掉了几百个人,隋军更是只有五十多人阵亡………其中十来个还是死于行军,而固罗国、丹丹国的“盟军”,也只是损失七八十人。不到五百人死亡,“战争”就结束了。
随后,陈稜代表朝廷,“册封”罗越国王为伯爵………如果不是选择对抗,本来是可以封他一个侯爵的。
固罗国和丹丹国的边界,都向罗越国一侧南移了七十里。
他们和罗越国,以前也大大小小发生过一些冲突,基本是败多胜少,而今一点小小的代价,就换来大片土地和人口(虽然都只增加不到一万人口,但是对于这种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国,已经是巨大收获了),两位国王自然乐得合不拢嘴。
罗越国东北海边(今马来西亚关丹)南北二十里、东西二十里(约六十平方公里),割给隋,设置“北罗越校尉府”,驻军三百,移民二百户。
占领罗越国以东大海中的荒岛(今马来西亚雕门岛,面积近一百四十平方公里),设置“雕门巡检司”,驻军一百,移民八十户。
罗越国南端的一些海岛(今新加坡,约七百平方公里)和近邻陆地“越海南北十五里,东西二十里(约三十余平方公里)”(今马来西亚新山),置“望海镇”,驻军一千,移民四百户。
罗越国西南海边哥罗富沙(今马六甲)南北二十里、东西二十里(也是约六十平方公里),割给隋,设置设置“南罗越校尉府”,驻军三百,移民二百户。
随后,陈稜的“舰队”又占领了望海镇附近的一些“无主”海岛(今印度尼西亚宾坦岛、廖内群岛………总面积三千余平方公里,当时虽然有少数土著,但不属于某个已知的国家)。十二月,陈稜请旨,在望海镇(今新加坡)周围增设两个“屯垦校尉府”(今马来西亚新山和宾坦岛),各增加驻军三百,移民百二十户;增加两个巡检司(廖内群岛、马来西亚南端皮艾角南北二十里),各增加驻军一百,移民五十户。消息报回东都,自然依允,并下旨进封陈稜“开海郡公”。新置各校尉府、巡检司,皆归望海镇统领。
第一百九十九章 吞并婆利
陈稜派出的一支小规模的船队,则沿着海岸线向西北航向,先是到了罗越国割让的“南罗越校尉府”所在,划界立碑,接着继续向前,驶抵一片海岛。这里已经是固罗国地界,隋军相中了这处海岛,向固罗国提出“租借”,租金是丹丹校尉府的一半。
刚刚从罗越国得到大片土地和人口的固罗国王当然没有把这个小小的荒岛放在眼里,何况还能够得到一笔收益………远比可以从这个荒岛上得到的多得多。
协议很快达成,大业二十八年(公元六三一年)正月,隋军设置“固罗校尉府”(今马来西亚槟榔屿,面积约二百八十平方公里),向朝廷请旨,驻军两百人,移民一百户。
在这些地方原本有些土著,隋军的处理,是去留自便,相当多的人当然是选择了留下。留下者,当然是作为大隋的子民,也有两三千人口。
一片更广阔的世界,展现在中国人面前。
大业二十八年(公元六三一年)三月,南海水师的这支“特遣队”与天竺水师在新洋巡检司的伽兰州(今大尼科巴岛)会师。
几乎与此同时,陈稜率领的主力向东,在婆利国(今加里曼丹岛,世界第三大岛,面积七十四万余平方公里)登陆。
婆利国的大隋的“贡使”之国,但是现在,这种关系已经难以让希望走向广阔海洋的隋感到满足了。
面对咄咄逼人的隋军,婆利国出现“反弹”。
与其他几个国家比,婆利国更大。但这个大指的是面积而不是实力,相对于半岛上的国家,地处海岛,与外界联系较少的婆利国当然要落后得多。
但陈稜也由顾忌,这个顾忌便是婆利国复杂的地理和中原人更难以承受的气候。
陈稜手下,而今只有六千兵力,从这一点上讲,也缺乏绝对的优势。婆利国可以动用上万人。
况且,台风季节又要来临了。
隋军水师在南沙群岛南部海域(今弹丸礁、南华礁、南威岛、景宏岛、华阳礁)立碑“宣示主权”,然后靠抵昆仑岛屯田校尉府,经林邑沿海北上,返回临振。
撤退是暂时的。
九月刚过,陈稜再领一万水陆大军,卷土重来。
而在此之前,一切预先该做的工作,都已经悄悄进行了………选择进军路线、收买当地人做内应……
这些内应中,不乏婆利国的某些权贵。
在从未见过的珍宝面前,总会有人动心,而这样的东西,大隋可以拿出许多。
何况还有权力的诱惑。
十月底,隋军在扶南国的港口完成了最后的补给。
十一月,隋军占据了今天的纳土纳群岛(面积大约两千一百平方公里)………当年还是无主之地,设置“新海校尉府”,驻军两百,移民一百五十户………当然移民是以后的事情,以此作为跳板。
十一月底,两千隋军在今天的达都角登陆。婆利王南希科布那那早已闻讯,立刻亲领五千主力前往迎敌。
十二月初,隋军两千在今天的古晋(今马来西亚沙巴越州首府)附近登陆,婆利王忙再调五千人由大将奥利拉多纳克迎击。
刚过一天,又有五千隋军在今马来西亚沙巴越州的泗务港登陆。
隋军主力终于露面了!婆利王派儿子南希科布的日特领最后的八千人迎敌。
十二月初五,隋军在泗务港登陆登陆的第二天,南希科布那那突然得到消息,自己与南希科布的日特之间,出现大批隋军。
奥利拉多纳克早已经被隋军收买了。他很快放弃了抵抗,使得古晋的隋军顺利登陆,切断了南希科布那那和希科布的日特之间的联系。
祸不单行。
仅仅两天后,南希科布那那就得到一个更坏的消息………自己的老窝被隋军端了,母亲、妻子、儿女,几乎全部落在隋军手里。
那五千人,并不是隋军真正的主力。
陈稜的主力,只有不到一千人。
兵不在多而在精,这区区七百人,是真正的精锐。
这支小股隋军在今天的坤甸(今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首府)附近登陆,并没有引起婆利人的注意。
与其他几路大张旗鼓不同,这支人马的登陆是静悄悄的,连时间都选择在了没有什么月光的夜里。
但是这里登陆,离婆利的“京城”,却是最近的。
婆利的“京城”,守备已经十分空虚,更重要的,是守将纳西第日儿也已经被收买。
兵不血刃。
十二月初九,南希科布那那投降,而南希科布的日特还企图继续抵抗。
十二月初十,隋军宣布册封南希科布那那“归胜侯”,仍做婆利国王。
但是婆利国其实被分作了几个部分。
奥利拉多纳克出任西婆利(今西加里曼丹大部和中加里曼丹西部,部分地区是国王直辖区,首府在今坤甸)都督;纳西第日儿出任南婆利(今中加里曼丹大部和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部分地区属国王直辖区,首府在今马辰)都督;另外一个婆利国大臣拉克拉希特热被封为东婆利(今东加里曼丹、沙巴州的山打根、斗湖一带,首府在今三马林达)都督。
婆利作为一个还比较原始的国家,部落在国家起着主要作用,而拉克拉希特热正是东婆利主要部族的首领。
所有的都督,都被封为伯爵。
对于南希科布的日特来说,虽然自己还有八千主力,但所有的隋军都指向自己。更重要的,是已经没有了后方………拉克拉希特热的东婆利就在他的身后。
就在南希科布的日特犹豫的时候,隋军使者出现在他的军营。
信是陈稜和南希科布那那共同发出的:选择归顺,你就还是婆利国王太子,未来的归胜侯,如果顽抗,你的兄弟愿意合作者大有人在。
婆利国王虽然实权大减,王命“不出京城二百里”,但终归还是地位崇高的象征。
再说,隋军大兵压境,几个都督也是不怀好意。
十二月二十三日,南希科布的日特投降,随即被册立为“世子”,兼任国王直辖区(首府在今楠阿皮诺)的高行政长官、北婆利都督(今加里曼丹岛北部马来西亚沙巴州内陆地区和印度尼西亚中加里曼丹部分)。
而婆利北部沿海地区(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沿海),被割给隋。为了奖励陈稜,他的长子陈秀实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世袭“沙洲军节度使”,封伯爵,领军八百、移民近万口“屯垦”,并“收服土著六千余口”,先后创立沙洲堡(沙洲军节度使府,在今文莱斯里巴加湾)等十座堡寨(在今古晋、泗务、锡曼甘、民都鲁、甘帮瓜拉尼亚、邦阿、维斯顿、哥打基纳巴鲁、生那查等处)。沙洲堡和齐云堡(今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鲁),也成为南海水师重要的基地。沿海的沙洲堡、齐云堡(今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鲁)、登云堡(今古晋),也成为南海水师重要的基地。新海校尉府也被划归沙洲军。
有了这些基地,接下来的扩张就要容易得多了:
大业二十九年(公元六三二年)正月,隋军水师在回师途中,相继将沿途若干海岛纳入囊中:正月十八日,设天南巡检司(今淡美兰…巴达斯群岛,纳土纳群岛的一部分);二十九日,设承远巡检司(今林加群岛,面积两千一百余平方公里);二月初九,抵望海镇,二月十七日,设群升巡检司(今阿南巴斯群岛和哲马加岛,面积近七百平方公里)……
陈稜的主力回师了,但一支两千人的分遣队却继续在“南洋”游弋:
二月二十一日,设承恩巡检司(今邦加岛,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隋军最初控制的只是沿海个别地区);二十九日,设承庆巡检司(今勿里洞岛,面积近五千平方公里);三月初九,抵堕婆登国(今苏门答腊岛东南),与堕婆登国达成“贡使之国”关系;三月二十日,抵诃陵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诃陵王不识好歹,居然想要抢劫,被隋军好好教训一番,不过隋军也没有占领诃陵国的实力,双方议和,诃陵国“遣使进贡”,并与大隋通商;五月初九,再抵堕婆登国躲避飓风;六月,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旧唐书称迷黎车)和婆露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巴尼亚克群岛)相继遣使来访,与隋军达成贡使通商的协议。
新设置的天南、承远、群升、承恩、承庆巡检司,划归望海镇管辖。
第二百章 东北设道
陈稜在“南洋”可以说“高歌猛进”。
不过在东都,这只是些并不引人注目的“小事”。
朝廷的注意力,一在帝国的东方,一在帝国的西方。
大业二十六年(公元六三零年)二月底,驻扎在朝鲜半岛的“东征军”,加上助战的高句丽、新罗、百济、突厥、契丹、靺鞨等部,共计十五万大军,准备跨海东征。
然而,这一年的台风,却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在济州岛东方海面上,远征军的先锋遭遇到这一年的第一场大风暴。百条战船,沉没近半,四万先头部队,损失两万,其他的,总算漂到对马岛、济州岛,好在这些岛屿,如今都在隋的控制下。还有一些,干脆被吹回了朝鲜半岛南部沿海。
无功而返,损兵折将,周法尚等人上书请罪。我却好言宽慰了一番:“此天祸,非战之罪也。”
东征倭国的准备,仍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然而,靺鞨却突起变故。
渤海王室,再起夺位之争。
去年十二月,渤海郡王达荣病故。
达荣的王妃,是汉家女子,她的儿子,理所当然地早已被朝廷册封为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