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素对能力发展的作用。
    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而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
力发展的具体程度。研究表明,遗传潜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能力发展会有不
同的情况。遗传潜势较好的人,能力发展可塑的范围大,环境的影响也大。例如,在环境
差的条件下,他们的智商发展可能只有50胃创;而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他们的智商可能
发展到1肋左右。遗传潜势差的人,他的遗传条件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的可能,环境能够
起到的作用也比较小。
    环境包括儿童正常发育的条件、儿童的家庭、所在的学校,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儿童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是营养。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神经系统都处在不断成长的
过程中,出生前后如果缺乏营养,必将影响身体器官和脑的发育,也必将影响智力的正常
发展。疾病和药物也是影响儿童发育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儿童本身的疾病会影响其身体的
正常发育,而且母亲怀孕期间患病和服用药物,也会对胎儿造成严重的损害。
    环境因素还包括环境的刺激,如母亲对孩子的科学的哺育和爱抚,家人和其他人,特
别是母亲与孩子的交往,适宜的玩具和丰富变化的环境等都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
响。早期的环境影响更为重要,脱离人类社会,在动物哺养下长大的孩子,即使回到人类
社会,其智力发展也难以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学校教育是对儿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让儿童掌握知识和技
能,而且还要发展儿童的能力,培养他的健全的人格。外界的条件是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
才发生作用的,因此,儿童的个性,他的意志品质,他对知识的兴趣以及他的主观努力都
会影响到他的能力的发展。
    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是能力发展的肥沃土壤,和谐的家庭氛围
是能力发展的基石,而教育则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人格概述
第二单元人格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
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
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性
  1.独特性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
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心理学家着重于个别差异的研究,但也
承认,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心理学家同样重视对这
些共同特征的探讨。人格特征的独特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个性中包

含着共性,共性又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2.整体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说,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虽然不
能直接观察得到,但却表现在行为中,让人的各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整体,体
现了他独特的精神风貌。
    3.稳定性
    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
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那些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属于一时
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其为人格特征。例如,性格内向的人因为喝了些酒比较兴奋,一时话
多了点,并不表明这个人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是说
的人格具有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它不会发生变化,实际上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
变化和一个人的发育成熟,他的人格特点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4.功能性
    外界环境的刺激是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的,因而,一个人的行为总会打上他的人
格的烙印。同样面对挫折,性格坚强的人不会灰心;怯懦的人则会一厥不振。所以,人格
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因而,一个人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他生活在其中
的社会文化的特点,他受到的教育的影响。这说明人格的社会制约性。但是,人的心理,
包括他的人格,又是大脑的机能,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所以,人
格又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
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
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说明了心理面貌的个体差异。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已如上述,它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的一种心理特征。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动力特点方面的心理特征。性格则是表现
在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人格和个性两个概念具有相同的含义,常常通用,在英文里都是plm)ndi坤。前苏联心
理学界常用个性,西方心理学界常用人格。过去我国心理学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也习惯
于用个性。现在我国和西方文化的交往较多,所以更多用人格这个概念了。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用个性时常常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用人格的概念时又常常突出了它的道德的含
义,例如说某人的人格很差等。但是,这些用法都不是它们的科学的意义。
二、气质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47
  (一)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
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既表现在人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中,也表现在人的
情感和意志活动中,特别是在情感活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一个人言谈举止的敏捷
性、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他的情绪产生的快慢、强弱程度,情绪的稳
定性和变化的速度,意志努力的强度等,都是他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
    (二)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有很多的特征,按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可把人的气质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2500年以前,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就观察到人的心理活动的这种现象,他根据自己的观
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体质类型。5m年后,罗马医生盖伦
才在希波克拉特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所以,希波克拉特是最早划分
气质类型并提出气质类型学说的人。在希波克拉特之后出现过多种气质类型的学说,比较
有影响的,包括希波克拉特的学说在内,有以下几种:
    1.体液说
    希波克拉特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每一种液体
和一种气质类型相对应。黄胆汁相对于胆汁质,血液相对于多血质,黏液相对于黏液质,
黑胆汁相对于抑郁质。一个人身上哪种液体占的比例比较大,他就具有和这种液体相对应
的那种气质类型。希波克拉特所划分的这四种气质类型比较切合实际,所以至今仍沿用着
他提出来的名称。但是,希波克拉特的学说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
在科学知识贫乏的古代,希波克拉特的贡献已是难能可贵的了,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2.体型说
    20世纪20年代德国精神病医生克雷奇米尔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发现,病人所犯精神
病的种类和他的体型有关。躁狂抑郁症的患者多是矮胖型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多是瘦弱
型或强壮型、发育异常型的。他认为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之间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所以,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体型特征来预见他的气质的特点。
    美国医生谢尔顿和心理学家斯蒂文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人的体型是由胚叶决定
的,因此,胎儿的胚叶发育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气质类型。
    体型说或胚叶说想从生理的因素来说明气质的根源,但是,两种学说都没有提出生理
因素和气质类型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根据。
    3.血型说
    血型说在日本比较有影响,这种学说是古川竹二提出来的。古川竹二认为A型血的人
消极保守、焦虑多疑、冷静但缺乏果断,富于情感;B型血的人积极进取,灵活好动,善
于交际,爱说寡信,多管闲事;O型血的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爱支配人;AB型
血的人,其外表像B型血的人,内在却像A型血的人。其实,人的血型不止这几种,而且

在实际生活中血型相同而气质类型不同,或者气质相同而血型不同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
血型说也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4.激素说
    美国心理学家伯曼把人分为4种内分泌腺的类型,即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
和性腺型,并认为内分泌腺类型不同的人气质也不相同。例如,甲状腺型的人,甲状腺分
泌过多者精神饱满、意志坚强、感知灵敏;甲状腺分泌不足者迟缓、冷淡、痴呆、被动。
垂体腺型的人智慧聪颖;肾上腺型的人情绪容易激动;性腺型的人性别角色突出等。
    虽然内分泌腺的活动影响了人的行为和心理,但是,内分泌腺的活动并不是孤立的,
因为内分泌腺的活动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所以,不能把气质只看做是由内分泌腺决定的。
    (三)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运用动物条件反射实验的方法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巴甫洛夫的学生又运
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在人身上做了大量印证性的实验,证明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也适
用于人。这一学说中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较好地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得到了广泛
的认同。
    1.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即兴奋和抑制。所谓兴奋是指神经活
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状态转为活动或较强的状态;所谓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
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状态。不能简单地把兴奋看做是活动,把抑制看做
是静止的状态。兴奋和抑制都是一种神经活动的过程,它们指的是这种活动所指向的方向。
    巴甫洛夫指出,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这就是它们的强度、
平衡性和灵活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以及神经细胞持久工作的能
力。神经过程的强度有强弱之分,兴奋过程强者,在强烈刺激的作用下仍能形成条件反射,
并能保持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兴奋过程弱者,在强刺激作用下难于形成条件反射,甚至
会使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或遭到破坏。抑制过程强者可长时间忍受持续不断的内
抑制,抑制过程弱者只能忍受较短时间的内抑制。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力量是否平衡,所以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且不平衡又有兴奋占优势和抑制占优势两种情况。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相互转化的难易程度,有灵活和不灵活之
分。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巴甫洛夫指出,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
的不同类型。从理论上讲可以组合成12种不同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但是,有些类型在现
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例如,神经过程不平衡的人,不管他是兴奋过程占优势还是抑制过
程占优势,两种神经过程之间的转化都是不灵活的。因而,强、不平衡、灵活或弱、不平
衡、灵活的组合是不存在的。    ·
    巴甫洛夫根据大量的实验,确定了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
型和抑制型。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神经过程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如
下表所列: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
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
│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                    │          │
│                                │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                    │          │
│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          │
├────┼─────┼─────┼──────────┼─────┤
│    强  │    不平衡│          │  兴奋型(冲动型)    │  胆汁质  │
│    强  │    平  衡│    灵  活│  活泼型            │  多血质  │
│    强  │    平  衡│    不灵活│  安静型            │  黏液质  │
│    弱  │          │          │  抑制型            │  抑郁质  │
└────┴─────┴─────┴──────────┴─────┘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心理学中的气质类型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可以把高
级神经活动类型看做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但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这
四种气质类型是典型的气质类型,真正属于这四种气质类型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数人是界
于两种气质类型之间的中间型或混合型。
  3.气质的特性
  气质作为一种人格的特征是表现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
面:
它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感受性和耐受性: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
大小来度量的。耐受性是指神经系统能够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感受性强者,
很弱的刺激他就能感受得到,因而他对较强刺激的耐受性就比较低;相反,感受性弱者,
较强的刺激他才能感受得到,因而他对较强的刺激的耐受性就比较高。
    反应的敏捷性: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反应时的快慢、动作、
言语、思维、记忆、注意转移的速度等都反映了敏捷性。
    可塑性: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可塑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
灵活性的表现。
    情绪的兴奋性: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有的人情绪兴奋性高而抑制能力低;有的人情
绪兴奋性低但其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强。情绪的兴奋性是神经过程的平衡性的表现。
    指向性: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外还是常指向于内,常指向于外者为外向,
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指向性和情绪的兴奋性有密切的联系,兴奋性高者外向,兴奋性低
者内向。同时,指向性也表明兴奋和抑制哪种过程占优势,兴奋占优势者外向,抑制占优
势者内向。
    4.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的主要外在表现。
    (1)胆汁质
    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但不平衡。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胆汁质的人
一般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他能忍受强的刺激,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而不知疲劳,显得
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但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

克制。
    (2)多血质
    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且灵活。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多血质
的人的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速度、注意转移的速度都比
较快,行为外向;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善交际,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
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
    (3)黏液质
    黏液质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黏液质
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
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
善言谈,交际适度。
    (4)抑郁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