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用科学方式整理你的财富-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资产使用费和转让费收益,这些收益保留在基地公司账户上可以少缴或不缴税。

    4金融公司。跨国公司可以在避税地建立金融公司,作为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中间机构,或是向第三者筹措款项的公司。跨国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或购置不动产时,暂时需要大量资金往往是通过其设在避税地的金融公司,而不是通过投资公司解决。而组建金融公司也可以少纳税或不纳税。例如,使利息收人不纳税或少纳税,或取得高税国对公司集团支付利息进行税收扣除的许可,或根据有利的税收协定使利息支付国不征或少征预扣税。

    5信托公司。跨国公司将在避税的境外的财产转为基地公司的信托财产,利用这些信托财产进行经营,其经营所得挂在基地公司名下,可以得到在避税地减免税的好处。

    6信箱公司(mailbox company)。这种公司是指那些仅在所在国完成必要的注册登记手续、拥有法律所要求的组织形式的〃皮包〃公司。这种公司没有实质『性』的经营活动,仅租用一间办公室或一张办公桌,甚至仅仅挂一面招牌,设有一信箱的公司。信箱公司一般都设在国际避税地。跨国公司在将商品直运销售给另一国关联企业时,将账务处理为以低价出售商品给信箱公司,再由信箱公司以高价出售给另一国关联企业,这样一来就将利润转移至信箱公司,从而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

    7受控保险公司。受控保险公司是指跨国公司建立的为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公司集团的成员提供保险和分保险的基地公司。受控保险公司向跨国公司提供服务,收取保险费用,从而降低避税地境外公司的应税所得,减少应纳税金;同时受控保险公司的保险收益,在避税地享受免税或低税政策,这样跨国公司的整体税负就大为下降。

    跨国公司还可以在国际避税地建立其他形式的基地公司,如贸易公司、国际船舶运输公司和飞机公司、服务公司等来达到避税的目的。

    3。国际反避税

    鉴于国际避税活动的普遍『性』,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财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种种有力的反避税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1)实行单边反避税措施

    各国『政府』在税法中制定有关法令,或修订专门条款,以堵塞税法漏洞,并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如在美国,税法规定对国外子公司的收益,实行递延纳税原则,即只有当母公司实际收到子公司汇来的股利时才申报纳税。但是,为了防止美国公司通过在避税地的子公司避税,美国税法又规定,递延纳税原则不适用于受控制的国外公司(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的附则f收益(subpart fincome)。受控制的国外公司是指有美国股东持有50%以上拥有表决权股票的国外公司,美国股东是指至少拥有10%以上有表决权的个人或企业。

    (2)双边或多边反避税措施

    国际避税一般至少要涉及两个国家,所以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单边措施,要有效地制止国际避税是不够的。为此,由有关国家签定包含有反避税内容的双边税收协定,以求共同打击国际避税活动,就显得非常必要。双边税收协定中的反避税条款主要体现在相互交换情报方面。自20世纪以来,双边税收协定的谈判与签订工作不断发展,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税收协定范本和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问世后,税收协定的签订得到了规范化的发展,在税收协定范本及各国间的双边税收协定中都有着防止避税的若干条款。

    另外,许多国际组织也纷纷采取了多边的反避税措施,如欧洲经济共同体1975年制定了《欧洲共同体税收行动方案》、北欧五国(瑞典、丹麦、芬兰、爱尔兰、挪威)在1973年签署了《关于税务协助协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63年制定了《关于所得和资本双重征税的协定草案》等都有关于反避税的措施。

    以上这些措施尽管未能完全消除国际避税行为,但对遏制国际避税行为的恣意蔓延起了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各国税法及国与国之间税收协定的进一步完善,国际避税行为将得到进一步的限制。

    经典案例:

    大众汽车公司的海外扩张

    大众汽车公司创建于1938年,公司总部设在德国。1991年销售额为460。42亿美元,利润额为6。65亿美元,雇员265566人。在世界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排名第十六位。

    1939年8月15日,大众汽车公司生产出第一批〃甲壳虫〃牌汽车,随后,又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战争年代大众汽车公司为德国法西斯『政府』生产了大量军用产品,其中包括越野汽车、水陆两用汽车、坦克、飞机,另外还生产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地雷、火箭炮等等。1941年5月,大众汽车公司的资本额达1。5亿马克。1945年德国战败后,大众汽车公司的财产被英国占领当局接管。

    1949年,根据占领军颁布的法令,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财产归属联邦德国『政府』,联邦『政府』委托给下萨克森州『政府』代管。从此,大众汽车公司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建后,大众汽车公司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康采恩,开始大量生产著名的〃甲壳虫〃牌汽车,到1955年,〃甲壳虫〃牌汽车产量已达100万辆,1965年达到1000万辆。在50年代末,联邦德国汽车公司生产的每10辆汽车中,就有4辆是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

    按照联邦议会1960年通过的法律,国家垄断的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改为公私合营『性』质的股份公司,联邦『政府』和下萨克森州各拥有20%的股权,其余的60%股份向私人出售,联邦『政府』和下萨克森州『政府』通过在公司监事会中的全权代表控制公司的活动。因此,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实际上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企业。

    60年代和70年代初,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国内外业务进一步扩大,1965年购买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1969年购买了内卡苏尔姆汽车厂,随后这两个厂合并,专门生产〃奥迪〃型汽车,大众汽车公司与波尔金汽车厂的合作以及生产〃波尔金914〃型汽车的目的也在于扩大市场,在渡过了1974年~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很快恢复了元气。目前,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大量的生产公司、销售公司和其它公司(运输、租赁、金融公司等)。这些公司在国内主要有奥迪内卡苏尔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大众汽车销售中心、汽车出租公司、大众汽车发电厂、大众汽车住宅股份公司、德意志汽车股份公司等等。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对外扩张始于50年代初期,1951年该公司在巴西建立了装配车间,目前设在巴西圣保罗的工厂是大众汽车公司在国外的最大的工厂,大众汽车公司控制着巴西客车市场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瑞士、南斯拉夫、南非、尼日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也设有子公司或装配车间。60年代初期以来,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销售额中,国外销售额一般占2/3左右,有些年份甚至达3/4。

    目前,大众集团在全世界已形成庞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除德国以外,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南非、西班牙、捷克和中国等国都设有生产厂。

    1994年,大众集团在德国以外生产轿车129。6万辆,占全集团产量的42。6%。

    1978年,中国机械工业部长访问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总部沃尔夫斯堡(或译为狼堡)。德国大众公司与中国大陆工业界开始了第一次接触。根据其跨国经营的经验,大众公司敏感地看到了中国对于其未来发展的意义。

    1979年至1980年,双方多次就在华年产15万辆轿车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磋商。1983年一1984年,上海汽车厂试验『性』地组装桑塔纳轿车成功。1984年10月,在中德两国总理参加下,大众公司与中国有关单位签订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1985年3月,中德合资经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大众总投资额为9。85亿元(5亿德国马克),注册资本3。5亿元,中德双方各占50%。

    大众汽车公司进入中国,投资上海,有其长远的战略考虑。这种战略考虑基于三个基本点。

    首先,德国大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中国是具有广阔前景的轿车市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铁路和水路运输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尤其是轿车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根据在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海外投资的经验,大众汽车公司认为,如果人们第一个或很早立足于一个市场,那么就能够参与这个市场的开发和发展,逐步按需求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扎根当地,取得成功。

    第三,大众汽车公司一直想在东亚和东南亚建立一个桥头堡,从这里出发,夺回25年前由于竞争而让日本人和韩国人夺去的市场。

    概括起来,大众汽车公司的目标是,尽早进入中国这个未来的汽车大市场,在中国发展轿车生产,实现〃当地化〃,占有中国市场较大份额,进而与日本和韩国竞争,进军东亚和东南亚市场。实际上这就是大众汽车公司投资中国的战略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轿车工业的必鲍胜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近年来才为人们普遍接受,把发展家用轿车作为一项产业政策直到今天才明确。80年代初,人们对此持怀疑和反对态度的居多。当时下决心在华投资上亿美元,合资生产轿车,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需要相当大的魄力和勇气。同时,大众公司与某些外商投资者不同。某些外商投资者考虑的是尽快地收回投资。尽快地赚钱。大众公司在华投资则是一种长期的系统『性』投资。

    从时间上看,这种系统『性』投资分为两个步骤,或者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中国站稳脚跟,占领中国市场一个相当大的份额;第二个阶段则是以中国为基础,进军东亚(包括东南亚)同日韩汽车厂商展开竞争。对于大众公司来说,目前在华投资仅仅处在建立生产基地阶段,在第一阶段赚钱赢利并不是主要目标。

    大众汽车公司驻京代表李文波博士认为,不少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在亚洲都有生产基地,大众公司没有这样的基地。其它公司进军中国,其最终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的一定份额,而大众的最终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一定份额后,还要进军东亚。大众公司的这种战略目标决定了他必须真正办好在华企业,坚持高质量,同时又努力降低成本,使产品在东亚市场有竞争力。

    大众汽车公司在这一战略构想指导下,把东亚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把中国又作为其东亚战略的重点。在中国采取了极其积极主动的合作姿态。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不久,大众又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探索合作项目。

    80年代后期,中国需要在国内生产一批较高级的公用车,以顶替进口轿车,有关部门决定,由第一汽车制造厂上3万辆中高档轿车项目。

    这时,第一汽车制造厂已先行引进了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发动机。克莱斯勒考虑,一汽搞轿车。只能引进其〃道奇〃车,以便同先行引进的发动机配套,便乘机抬价。这时,大众公司完全答应了一汽的近乎〃苛刻〃的条件,例如,奥迪轿车使用克莱斯勒的发动机。结果,大众公司接手一汽这个项目,从1988年起,以许可证转让方式生产奥迪100轿车取得成功。如今,奥迪100是国产轿车中唯一的豪华车型。到1994年,累积产量已达5万辆。

    1991年2月,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中国长春成立。这家合资企业的规划目标为年产15万辆捷达轿车,27万台发动机和18万台变速箱。

    1995年11月,大众汽车公司与一汽达成协议,将目前以许可证方式生产的奥迪轿车项目变为合资项目。

    至此,大众公司在华已有三个合资项目,大众公司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

    

==========================================================================================================================
【申明:本书由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