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日,一个小学的同学介绍了一个朋友给他。这个朋友据说是在某城市做广告生意,身边还缺一个助理。于是,小黄就成了总经理助理。跟着这个朋友到他的公司,他才发现公司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大。公司就三四个人,几个办公桌,几台电话而已。

    后来,小黄才知道原来这个朋友开了一家皮包公司,做一些非法的事情。

    他想退出去,朋友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如何做无本万利的生意。有些人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房子也买不起,老婆也没钱娶,只要他在这里干一两年,挣的钱比有些人一辈子挣得都多。朋友的一番话打动了他。小黄想想,觉得有道理。

    小黄加入后,这个朋友果然待他不薄。朋友不仅给他不少工资,还给了他很大的权利,比如在一些重要合同上签字,跟客户谈判,等等。他也开动所有的脑筋,为自己的团伙骗取了更多的不义之财。

    有一天,终于东窗事发。他们的办公地点被查封了。小黄的双手戴上了手铐,而他的朋友早在事情有点风声的时候,就带着钱逃走了。他成了可怜的替罪羊,因为涉及的金额比较大,他被判刑10年。人生有几个10年啊!

    在小黄没有找到人生的道路的时候,他的朋友给他指了一条道路;在他没有理想的时候,他的朋友为他找了一个所谓的理想;在他意志薄弱的时候,他的朋友把他拉到了邪恶的一边。你可能会说,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贪心决定的,不能怪别人。主观因素固然很重要,但是客观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如果当时小黄遇到的是个做正当生意的好人,给他提供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尽管他付出的是同样的努力,但结果却大不一样。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净化”自己的社交圈,交对我们有益的朋友。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告诫我们要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而与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与当面逢迎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则有害处。

    与人相处,不要被对方的容貌、谈吐、外表、装扮、排场、气质、风度、外交、应酬等等所迷惑,因为那些都是假象,是暂时的,是可以伪装的,是表演的,或是有企图的。

    学会交友,便是学会与人交际,也是学会做人、学会成熟的一个重要过程。而交朋友,首先要了解他人,因为只有了解他人后,我们交友时才有所选择。任何一个人都是复杂的,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细节、喜好、行为来了解他的素质、修养、品性,然后再决定是否与其交往。交友,宁缺毋滥!

    那么,就是说,我们交朋友就要交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能引导我们正面发展的朋友。当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不可能你想交什么样的朋友,身边就有什么样的人,或是有些与你逢场作戏的人,你并不喜欢,但又不能不与之相处。

第二部分 第4章 洞察世事要动脑筋(7)

    我在《20几岁了,别再犯迷糊》一书中,给朋友划分了不同的等级,有的是知己挚友,有的是良师益友,有的是鸡肋朋友,有的是酒肉朋友等等,不同的朋友应该不同地对待,或亲密,或疏远,全靠自己把握。

    小心躲开背后的袭击

    人心的复杂,不是一眼就能看清的。所以有人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或许你每天看到周围每个人都对你笑脸相迎,对你赞赏有加,于是,你也对他们展开了欣喜的笑颜,并敞开心扉地与人称兄道弟,以不设防的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

    然而,当你带着这份欣慰,带着这份期待大胆地前行的时候,你却发现,原来有些微笑并不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有些笑意背后甚至还隐藏着尖刀和陷阱。

    无论你是多么的真诚、善良、有责任心,你都无法控制你周围人的道德品质。身边总会有一些虚伪、两面三刀、口蜜腹剑、落井下石的人。一不小心,你就会变成他人无辜的牺牲品。有些人很难从他脸上的表情或者言谈举止来断定其心情和目的。难过的时候,他可能微笑着巧妙地掩饰,兴奋的时候,他又可能故作沉思状低头不语。因此,这时他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不一定出自于内心的本意。

    无论你是多么不愿意卷入一些纷争中,你都无法控制你周围的环境。有时候,你会发现,你最信任的人,原来是欺骗你最深的人。看似简单的人际圈子里,却蕴藏了很多的利益冲突。欺骗、谎言、圈套使你翻身落马。你逃也逃不掉。

    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高深莫测的人际社会心理,我们不得不细心对待。年轻人为人处世还需要注意很重要的一方面,即在这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攻防技巧,躲开背后的袭击。

    丽丽一个人住难免寂寞,所以,当对面的邻居女孩在门口探头探脑时,她也会招呼她进来坐坐,喝杯茶聊聊天。

    既然是闲话家常,就难免随口附和。聊天时,女孩说楼下的孩子练小提琴的声音像锯木头,丽丽就随声附和道:“是呀,刚学小提琴拉得是不好听。”女孩说,楼上的周太太洗完衣服不甩干就往外挂,衣服上的水滴滴答答往下滴,她也附和一句:“这样是不太好。”

    结果没两天,楼下的邻居知道丽丽批评她家的孩子拉小提琴难听,楼上的周太太在电梯里碰上她也冷面相对。

    丽丽的人际关系被那个邻居女孩搞得一团糟。以后,她宁愿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对着空气自说自话,也不敢再和那个女孩拉家常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讲行为准则,不讲社会道德,钩心斗角,阴谋百出,许多拥有一技之长或佼佼出众者被他们定为袭击目标。年轻人,不要把这个社会想象得太单纯,不要让人一眼就看穿,更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在某报刊上,有这样一则实例,是一个年轻女孩的口述,摘抄于此:

    我碰到过这样一种人,她表面上对你非常友好,非常关心,经常跟你说些“心里话”。你会被她的“真诚”深深地感动,并把她当成知心朋友,所有心里话会毫无顾虑地向她诉说,觉得这样既能缓解压力,又能求点高招。其实不然,在你向她倾诉的时候,正是她积累陷害你资料的过程,如果不及时发现或停止,那可要吃大亏了。

    我们办公室就有这样一位表面不声不响、笑容可掬,背后却使刀子的阴险女人。想当初,我把她当成比较知心的朋友。她长得很漂亮,看上去也很温柔的样子,就是业务不行,别人都说她是个“绣花枕头”,其实就是说她中看不中用,言外之意还有那层“枕边风”的意思。我还替她打抱不平,心想人家不就是靠着关系从工人提成干部吗,也不至于这样糟蹋人啊!也许是因为同情或是觉得她没什么能力的原因,我对她没有丝毫戒心,态度上也比较和善。她也经常找我,抽空就同我聊天,说一些心里话,显得和我特别亲近。

第二部分 第4章 洞察世事要动脑筋(8)

    当初,有位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同事提醒我:“离她远一点,你的哪句话说不准会传到领导耳朵里去呢。”我还说不至于。同事有点急:“她整天都干什么工作呀!可好事都是她的,你不觉得她同领导的关系不一般吗?”我笑笑,可我实在看不出她有什么地方不好,还想也许是因为有些人嫉妒她或对她印象不好的原因。再说,她就是真的同领导关系好,与我又有何干,我是吃业务饭的,同她不会有冲突。

    同事的提醒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我一如既往地同她交往。她每次出差回来,都捎些小礼品和小吃之类的东西送给我,我心里也感觉很温暖。当然,并不是因为她送我东西我才认为她好的,主要她让我觉得她在关心我,想着我。其实,她对别人也同样进行这种感情投资的,我心里还可怜她活得辛苦。

    那年夏天,单位有个去秦皇岛度假的机会,在我们科里无论是工作成绩,还是群众测评分数,大家都认为肯定是我。没想到却让她去了,尽管我心里很纳闷,但也没怎么往心里去。

    去年,我该晋升职称了。我的条件完全符合晋升标准,等结果出来,我惊在那里,和我条件差不多的人都晋升上去了,唯独没有我。我心下难平,找到领导。领导没有正面谈这件事,反而指出了我的不是:什么说话总犯自由主义啦,没有群体意识了,没有发挥好共产党员的作用了等等。后来,我才慢慢品出味道,这些话我只对一个人说过,那就是她。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我当时真是恨死她了,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江湖险恶。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一直都很努力,将自己的本分做得很好,但是还是会不顺利,这有可能是因为身边总有一些破坏分子。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以小人之心防小人之心”。

    1。与一般的朋友或同事间相处要有尺度,不要过于亲密,不要将自己的隐私随意告诉别人,以免他人握住你的“把柄”,让你处于被动状态。

    2。如果事情直接或间接牵扯到他人的利益,要懂得适时地装聋作哑。不要了解他人太多的秘密,有时候知道得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

    3。如果你被流言所伤,要抓住机会证明你的清白,不要一味忍让,以防遭受他人再次陷害。

    左右为难的“夹心饼”

    小顾很幸运,早早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还没拿到毕业证就开始上班了。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股份制公司,年轻、肯吃苦、毕业于名校的他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主管和经理都在有意无意间对他表示了栽培之意。

    没多长时间,他就发现,主管和经理关系不和,而且各有各的拥护者。有时候经理交代去做一些事情,主管又让他去做别的事情;有时候主管让他联系某客户,经理又让他不要接近那个客户。

    不久,有同事悄悄地对他说:“主管和经理关系不好,站哪边,你看着办吧!”刚从学校出来,遇到这种事,小顾真不知该怎么办。一番思考后,他决定严守中立,只要干好本职工作,谁能挑他的刺?公司小,主管和经理都喜欢越级交代工作。虽然任务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他宁可自己加班加点,也要做到两边不得罪。

    几个星期下来,他累得够呛,但两位领导似乎都不领情。他们开始变得热衷于教训他,常常是他前脚迈出经理室,就被隔壁的主管叫去,换个角度、换套说辞再骂一遍。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有同事揭开了这个秘密:“两边都帮,可就等于谁都不帮啊!”听了同事的话,他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种让人左右为难的事情经常发生。不仅仅是在工作中有派系之争,就是在生活中,朋友之间,也常常会有两个朋友意见不合,左边也想拉拢你,右边又想亲近你的情况。

    两边都是不可得罪的人,加入A面,必然会引起B面的反对。很多时候,即使你不愿介入派系之争,也会身不由己地被搅进去。假如你不属于A派,那A派的人便会把你归为B派,是A派的敌人,这样你想不卷进去都难。这个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充当“和事佬”的角色,把两边的矛盾消除掉,但无论如何不要把自己卷入一场不必要的纷争中。在你充当“判官”的时候,最好对双方的功过是非不要做实质性的评价。特别是同事之间,有太多微妙的关系存在,大部分是亦敌亦友的状态。人们由于利益关系的转变,会发生人际关系的转变。今天他们是敌人,彼此势不两立,但很可能过了几天后,他们就成了最佳拍档,成了最好的“哥们”。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有耐心地听双方吐苦水,让对方详细地抱怨给你听。你应该做的是,把他们彼此的缝隙缩小,而不是在一方的背后,跟着另一方说坏话。否则,一旦人家的关系修复,倒霉的就是你了。

    你本来就不想管别人的闲事,但恰恰又遇到了一个爱找你诉苦、喜欢和你亲近的同事或朋友,他非要跟你说说他在主管手下的不公正待遇,他和另一个同事之间的矛盾。这让你不厌其烦,但出于礼貌,你又不好拒绝。这也常常让你左右为难。不管你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记住一点:对于圈子里的纷争,你离得越远越好!

    这个时候,你可以借口很忙。在他有开口的趋势的时候,你就要做出“忙得不能抽身”的样子。凡是想诉苦的人,只要你给了他一只耳朵,他们就会没完没了。即使你只是听听,什么也没说,但只要被他的“仇人”看到你们之间的亲近,你对他的“同情”,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已经被卷入一场莫名的纷争中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装傻”。装做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关心。如果你总是用“是吗?”“我不太清楚”来敷衍对方,他就会觉得跟你说不到一块儿去。于是,你就轻易地逃离苦海了。

第三部分 第5章 巧妙靠近他人的技巧(1)

    成功大师卡耐基告诉我们,主动对别人表示兴趣和关心,就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的确,主动交往对人际往来起着积极作用,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结成,并能进一步巩固人际关系。

    年轻人应该主动地与人交流,主动地扩大自己的人际圈子,而不是被动地等着他人来与自己交往。

    主动地靠近他人

    我有一个朋友,几年前在一个小县城的政府机关工作,是聘用的,不是公务员。他的工资不高,刚好养活自己。正在为自己的生活犯愁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贵人。

    那天,他到邻县送一个资料回来的火车上,主动跟身旁的一个中年人攀谈起来,没想到这一聊,还真聊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这个中年人在一家大企业做经理。他很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才能,于是给他留了名片,欢迎他到自己的公司去工作。

    一个月后,这个朋友辞掉了小县城的工作,到了大城市的这家公司做销售。销售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现在的他感到充实而满足。

    我们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是因为我们和邻居接触多,而与相隔较远的亲戚接触少。接触得多的人,我们会有一种亲密感,而接触得少的人,我们会感觉到生疏。

    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被叫做“邻里效应”。美国社会学家巴萨德1920年代研究了费城的5000份结婚申请书,发现三分之一的夫妇,婚前住在五个街区之内的范围中。

    有个心理学家开过这样一个玩笑,他说,如果你想追一个女孩子,千万不要每天都给她写信,因为她有可能因此而爱上邮差。

    因此,我们要想与人建立亲密关系,需要主动与人多接触,多联系。每与人多接触一次,他人对你的印象就更深一点。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或许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困难的是,不知道如何主动跟人联系,如何主动与人保持联络。

    有一家保险公司曾对20岁至49岁的人进行“人生课题的意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认为,“结交朋友”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可有趣的是,人都有“惰性、怯性”,都习惯于待在一个“舒适区”里,而疏于主动结交朋友,也少主动与朋友们联系;每个人都渴望认识好朋友,却吝于“先给予、先付出、先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很多人不愿意主动打个电话问候朋友。

    小娟已超过适婚年龄,但一直孑然独处。其实,她非常喜欢某一位男士,而这位男士对她也有好感,但他们两人一直保持若即若离的平淡关系。

    朋友曾告诉她:“你可以主动一点,约他吃饭、看电影、逛街啊,你总要为自己制造点机会啊!”可是,小娟却回答说:“这不是我的风格!”“是的,这不是你的风格,但你知道吗,‘你的风格’也许会让你一直等,等到你变成老姑娘!”朋友说。

    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但那些风格就是对的吗?如果不主动亲近别人,不主动结交朋友,只等待“别人来发掘我的优点”,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就很难突破!

    有人委屈地说:“我不是不友善,我只是太害羞了!”或“我很好相处,只是不好意思找你!”的确,“害羞”、“不好意思”,都是我们与别人沟通的“心理障碍”,我们一定要把它除去。

    在公司里,夏雨是个人人羡慕的角色:大学刚毕业就当上了“总秘”,成了离老板最近的人。“你的工作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