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村头那棵樟树-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大米年糕,首先要把大米浸泡上个一两天,等发大以后,再进行粉碎,然后就放在大锅里熬成糊糊状,最后要揉匀,扯成一坨一坨的,这个原料的准备环节就基本做好了,剩下的就是那些印粑粑的工序。
  至于印粑粑的这个环节,也是很关键的,首先是要借好印模子,这个印模子一般是木刻的,雕刻有各种图案,主要以花草和动物为主,动物这类的当然也是以吉祥常见的动物为主了,一般鱼啊、公鸡啊比较多一点,也有猪啊、牛啊的,图案大小一般相当于杯口那么大,凹陷进去的,开始印的时候,都是摆上大大圆圆的晒筐上,一大群人围在晒筐边,每人一个粑印,不停的印着,印满一筐,就装上蒸笼里,大锅里蒸熟,主人一般会把第一笼蒸熟了的米粑分给大家吃,于是大家伙就边吃着边印着年糕,有说有笑,一片祥和的气氛。一般这种活大半是族里的人互相帮忙的比较多,大部分以妇女、老人和小孩为主,蔡书舟外婆家算是大家人口了,所以每年都会印上好几箩筐,有些是自己吃,大部分是送人了,特别是有些亲戚没有做年糕的,亲戚来拜年的时候,外婆都会送一些给他们。
  再就是炒米泡了。这个米泡,相当于后来的爆米花,只是原料不一样罢了,爆米花大部分的原料是玉米,而米泡原料还是大米。至于工艺,也是首先把谷子煮开花,然后晒干之后脱壳成米粒,最后放在有黑色炒沙的大锅里翻炒,就像炒瓜子那样,直到米粒鼓起来之后,就算炒好了,当然一般是要放盐炒的,这样炒熟后吃起来有点咸味,干干的,脆脆的,很是好吃的东西。当然这米泡还有另外一种做法,那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有很多走乡串村的那种老艺人,专门扛个米泡机,为各家各户爆米泡的,通常这种米泡机比较简单,一边用干柴烧火,差不多的时候,就一踩那个机关,突然就听到“嘭”的一声巨响,米泡就爆好了,白花花的,泡泡的,吃起来很软,像这种米泡一般都是甜的,也很是受人欢迎。
  最后就是炒红薯果子,这也是过年的时候,做的比较多的一种小吃。红薯嘛,在这一带是很普遍的一种杂粮。也是首先把红薯去皮,然后煮熟,切成片状,晒干,最后像炒米泡一样翻炒,等颜色变成金黄金黄的,也就熟了,吃起来也是香甜干脆,不可多得的一种小吃,最受小孩子欢迎的东西。当然也有些人家炒黄豆的,也很流行,那林彪元帅不就是这一带的人么,他就很喜欢吃炒黄豆,战争的时候,炒黄豆不离手的,吃得津津有味,不经意间,就把蒋介石那几百万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23 外婆家的过年(下)

  腊月二十前后,基本上就是准备那些比较复杂的吃的东西,到了腊月二十,小孩子便开始掰着指头开始数过年了,“二十四扫扬尘,二十五洗被服,二十六杀猪肉,二十七八杀鸡杀鸭,二十九家家有”。一溜烟的数过来,马上就到了除夕了。
  这当然是鄂东南这一带的说法了,后来蔡书舟上大学后,接触到北方的同学,他们又是另外一个说法了,“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不管是怎么个说法,看来大家对于过年那是很隆重的,一直从腊月以后就开始慢慢准备了。不过蔡书舟的印象中,外婆家腊月二十四小年以后,有几样东西那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莲藕,生产队的藕塘,每到腊月二十五,大家都会集中去挖藕,这一般都是大舅舅他们男人的活了,莲藕一直深埋在泥塘底下,要下很大力气才能挖出来,而且满是污泥,大舅舅个子很高,魁梧英俊,而且是村里的狮子队的龙头,很是威武的,挖那些莲藕自然是不在话下。还有就是腊月二十八要去生产队的鱼塘里参加打渔,这也是一个十足的男人的活,看到一网子下去,捞起来一满网活蹦乱跳的大鱼,别提那有多高兴了。当时好像主要以鲢鱼、鲤鱼比较多,然后一担担的挑到大屋场里,过秤,按各家人口分鱼,完全是福利,不用掏一分钱的,至于花生瓜子桔子糖果,那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了。
  到了大年二十九,这一天基本上也很忙,虽然主要一点的鸡鸭鱼肉年糕那些都有了,但是还有一些辅料,菜园里没有的干菜和一些杂品,那是需要去集镇赶一趟集的,买些生姜、大蒜、香料、还有芹菜、海带、木耳、香菇等等一些干货,当然还要打上几斤散酒,除了吃的以外,还要准备一些其他的东西了,比如门神啦,鞭炮啦,香纸啦,写对联的红绿纸笔墨啦,还有一些拜年用的糕点,京果之类都是要在年前准备好的。
  东西都买全之后,晚上就要开始做油炸的东西了。最主要的就是油炸圆子、麻花和豆腐泡,当然也有个别人家会包饺子。蔡书舟是最喜欢这个腊月二十九的夜晚了,因为这天晚上外婆要亲自做那些油炸食品,特别是那旺旺的灶火,还有沸腾的油锅,以及那些刚出锅的香喷喷的油炸圆子、麻花等,每出来一锅,蔡书舟马上就会迫不及待的用手抓上一个放到嘴里,有时烫的嘴巴直歪,那个馋相,把舅舅姨妈们笑的前仰后翻的。这个夜晚通常会熬到很晚,因为要炸的东西很多,而且又是大家子人口,外婆总是会多炸一些,当然也有一部分是送客人的。这些东西炸完以后,大家伙就都去睡了,外婆还要慢慢收拾,有些放在箩筐上,有些放在筛箕里,然后挂在梁上,一者通风,好晾干,当然也是防老鼠偷吃了。这样一忙完,早已是大年三十的凌晨了。
  没睡几个小时,一大早,外婆就起来了,开始忙碌着准备着年饭的饭菜。大年三十的年饭,这一带一般都是中午吃,所以时间比较紧迫,首先是淘米洗菜,然后是切肉、杀鱼等等。外婆由于一直比较心疼孩子,从不让他们沾手,自己一个人灶房里忙的不亦乐乎,那个砧板一直在剁响,一刻也没有停过。大概快中午的时候,年饭差不多做好了,这时候,还不能开吃,首先要去史家祠堂的老祖宗的牌位前供奉一番,然后再就是去自己这边祖宗三代的坟前上香上菜上酒,放鞭炮,隆重祭祀,再就是上一趟土地龛,照样是上香作揖,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了,最后最关键的就是去外公的坟前,外婆亲自带队,供奉磕头,放很响的春雷,并集体跪拜作揖,外婆嘴里还念念有词:“老伴啊,不要睡着了,醒醒啊,我们来跟你一起过年了,你看你的这些子孙都长大了,很健康,你要保佑他们啊,保佑我们家玉桂日子早点好起来,保佑我们二姑娘早点生个儿子,保佑我们大儿子生个大胖小子,保佑。。。。。。”外婆这样一直说下去,每一个孩子她都会说到,最后当然是说要保佑蔡书舟考上重点中学,早点有出息了。这种时候,舅舅姨妈们想起外公的辛苦和早逝,都会很怀念的流下眼泪。
  外面的供奉完了以后,就会回到家门口,搬一张桌子到院子前,照样是摆上贡品,有猪鼻子,有鱼,有圆子,有苹果,还有米饭和酒,大家照样是站在一起,上香放炮,朝天祭拜,然后回到屋里,关上大门,这样祭祀仪式才算结束,年饭开始了。
  吃年饭当然是最高兴的时候了,大家都忙碌着摆桌椅板凳、分发筷子碗、汤匙、酒杯等,大大的一张八仙桌,这时候二姨妈是早已嫁了的,大舅舅也结婚了,已经有了两个小孩,这样一来,大大小小十多口人围坐在一起,等外婆的菜上齐了,大家就开吃了,非常的热闹。那菜当然是非常的丰盛了,有炖的鸡子鸭子,有炖猪脚,放在红红的炭炉子上面,热腾腾的的冒着香气,还有就是红烧鲤鱼了,一条大大的鲤鱼放在桌子中央,再就是圆子,煮豆腐,最后就是不多的青菜了,比如藕片、藕夹啦,炒芹菜啦,太多了,大家边吃边说笑,一边开始敬酒,都是祝福外婆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什么的,外婆也会逐一祝福大家,也是各有不同了,蔡书舟有时也凑热闹,跟外婆敬上一回,祝外婆抹牌赢钱。外婆就会乐呵呵的开心的笑起来,忙碌了将近一个月的辛劳随着这其乐融融的气氛,一下子消逝的无影无踪了。
  年饭吃完后,下午舅舅们就会开始摊开红纸绿纸写对联了,其他的出去串门的串门,小孩子们就会换上新衣服出去找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放冲天炮去了。蔡书舟此时就会跟着小舅舅一起做两根高跷,两个人一起踩着到处走动,因为过年下大雪嘛,史家庄的人都会做高跷踩着各家各户串门。
  玩了一下午,天一霎黑,大家都回来了,舅舅就会搬出一些大的干树枝架在堂屋里,围成一个火塘,点上熊熊的旺旺的火堆,大家围在一起,边烤火边说笑,边吃着那些炒米泡、炒花生、炒红薯果子、炒黄豆,还有一些不多的桔子,一直守到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各家各户的鞭炮声就此起彼伏的响起来了,舅舅们就会拿出放了好久的那串大大的红红的春雷,打开大门在外面“轰轰轰”的炸了起来,响亮的春雷的爆炸声,震示着新一年的到来,祈福着来年的好运了。
  第二天大家伙一睁开眼睛,外面依然白茫茫的一片,好美的雪啊,新的一年开始了,大家都起得很早,门口玩雪、扫雪去了,外婆也是很早就起来了,跟大家煮早餐,这个早餐好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每人先吃一碗糖煮鸡蛋,再就是鸡脚面。鸡蛋嘛,当然是象征元宝了,新年就有元宝进账,至于鸡脚面,在乡下,鸡脚象征抓钱手,新的一年好去挣钱了。
  吃完早饭,小孩子们就会跟其他家孩子一起逐家逐户跟乡亲族里们拜年,都是说一些祝福的话,然后主家就会分糖分烟,一上午下来,蔡书舟手里已是一大把糖果和很多的香烟了,蔡书舟拿回来后,糖果们给姨妈他们,香烟自然是给舅舅们了。大年初一,这边的人都不出远门拜年,只是在附近乡亲族里转转,外婆没什么事,就会跟她们的几个老牌友一起打打字牌,蔡书舟有时也过去观战,还时不时帮外婆数钱,看是不是赢了,不过基本上都是分子角子钱了。
  大年初二,这边的规矩是跟故去的人拜年了,也是上坟祭拜。不过仪式要比大年三十的隆重多了,大年初三以后,正式的出门拜年就开始了,各家各户开始走亲戚,外婆也是一早就起来,准备给客人吃的茶,说是茶,当然不是茶叶水了,是那些主导的鸡鸭肉和猪脚,还有圆子等,之所以叫做茶,可能不是正餐,只是跟人家象征性的吃一点,接个力气什么的,因为很多人亲戚多,一天要跑很多家,所以不可能每家都去吃正餐,所以就叫做茶点了。再就是主家也真的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鸡鸭鱼肉给人家吃,所以大家都理解,吃茶的时候,都是象征性的吃一点,喝点汤就放下。
  蔡书舟看到这种情况,常常觉得真有意思的,外婆每次都端上来一大碗,上面堆满了鸡腿鸭腿猪脚什么的,可客人都不怎么碰,喝两口汤就放下了,说吃饱了,鬼才相信。客人走后,外婆怕蔡书舟嘴馋,经常会分一个鸡腿给他,蔡书舟当然就毫不客气,狼吞虎咽,几下子就啃光了,连鸡骨头都舍不得丢。当然碰到正餐的时候,那是要备酒备菜,好好地招待一番的了。
  乡下的拜年就这么一直持续着,经常的时候,就有好多的拜年客喝多了醉倒在路边的,亲朋好友们有的一年到头才走动聚一次,主人好客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这期间还会有很多民俗的活动,比如玩狮子啦,玩龙灯啦,看庙会啦,有的时候还会搭起戏台子唱戏的,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才算到了高潮。蔡书舟最喜欢史家庄的狮子队的表演了,一是因为水平高,项目多,除了狮子表演外,还有很多附属表演,比如耍流星,滚刀叉、拳术表演等,很是好看,二是因为大舅舅是狮子头的表演者,很高的桌子和戏台,和狮子尾两人一配合,一跃就上去了,很厉害,很佩服,狮子表演活灵活现的,相当的神气。
  后来改革开放后,这些东西都不怎么流行了,大家都没有闲情,忙着打工赚钱去了,哪有时间去搞这些费时间费精力的东西呢。




24 蔡书舟考上了重点

  外婆家的年就这么过去了,蔡书舟由于是正月初八要上学。所以老蔡跟玉桂大年初三过来拜年的时候,就顺便把蔡书舟带回去了。老蔡后来毕竟还是回来了,听说一直拖到大年三十中午,人家年饭都吃过了,老蔡才从对面山的小路上赶了回来,把玉桂和那三个孩子望穿了眼,这边人家关上门热火朝天的在家吃着年饭,而玉桂家这边都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摆了十双空筷子,呆呆的等老蔡回来,隔不了一会,玉桂就叫老三去门口望一下,看有没有影子。后来各家各户纷纷打开了门,放起了鞭炮,老蔡终于是出现了。
  也许是老蔡的千辛万苦、千言万语感动了人家,老蔡好像是讨回了一些钱,人家还答应给办了一个几百元的汇票,这边由于是私人的生意,没有账号,最后汇到史家庄那边一个国营林场的账上,等过完春节后去取回来。这下子,老蔡算是翻身了,一下子有了几百元,还人家一些本钱,应该还有个两三百块,这在当时应该是个不小的数目,一家人知道这个以后,都很高兴,玉桂也终于是舒心了一回,好像那一直低着的头,这次终于可以扬一下了。蔡书舟也终于是可以拿着现钱去学校报到了,准备好好地读他几个月,争取考上镇上的重点中学,为家里争光,也是为自己有个好出路。
  蔡书舟明显的比原来更用功了,疥疮那讨厌的玩意儿随着春天的到来,也慢慢的好了很多,蔡书舟基本上没什么压力,轻松上阵,向着重点去冲刺了。
  老蔡也许是因为经济上稍微好了些,看起来精神格外的好,一高兴,还陪蔡书舟去镇里买了些作文辅导书,还特意去镇里的中心中学门外看了看,很气派的大门,很大的操场,别提了,蔡书舟显得信心十足,还跟老蔡说,要不了几个月,他就会来这个地方来上学了,叫老蔡把钱准备好就行。老蔡看到蔡书舟这个样子,好像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非常的宽慰。
  蔡书舟上学后没多久,生产队里又开起会来,说是上面又来政策了,这次是分山到户,也就是把赵家湾这四周的山林全部划界分给各家各户,由各家自己看管。队里只留下最里面的那片老林子,作为公山。老蔡现在是不怎么关心那些事了的,只是打心眼里还是很反对,好端端的集体养了好多年的山林子,到了个人手里,还不是几天就砍光了?但毕竟是上面定下来的政策,不几天,各家各户就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山林子了。特别是那个赵火青,穷了他妈多少辈子了,这次一分山,他马上就背着个斧子,天天上山砍树,家里几个孩子都不怎么念书了,特别是那个“破钵”,由于体格好,天天跟着一起上山砍树背树去卖,一下子就改变了面貌。
  不过这种现象不光是他一家了,其他的原来很困难的人家,因为子女多,能干活,关键是能上山砍树,能背下山,所以,很快就一下子卖了不少钱,特别是那些年轻小伙子,有了钱之后,就开始买摩托车。那个时候市场上还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摩托车了,就是那种嘉陵牌,赵家湾就是那个时候一口气买了七辆嘉陵,其中就有老老蔡的小儿子,也就是那个叫做冬生的小家伙,转眼成了毛小伙了,他也买了一辆嘉陵,这样一群年轻人成天七辆摩托车一字排开,一溜烟的在山村的小路上狂奔,这样好像是有了一些改革开放的气息,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只不过是把山上的树木变成了钱罢了,也就是吃了老祖宗的老本,跟把绿色银行砸碎,把钱取出来大伙分了没什么两样。
  成群的摩托车算是山乡的一点变化,不过还有一些较大的变化,那就是盖房子了,农民一有了钱首先想到的就是盖房子。一个是改变居住环境,孩子大了,人口多了,大家总不至于都挤在一个小屋子里吧。再就是撑门面,自从分山到户以后,赵家湾确实风光了好一阵子,一家家的,突然一夜之间就盖起了一栋栋的红砖瓦房,有的还盖起了两层楼房,惹得当时那一带的乡村非常的羡慕,那个时候,赵家湾的新房,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个缩影,因为其他的房子都是五六十年代盖的土坯房,大家都一样,过去了几十年,一直没有什么改变,现在赵家湾这边一下子全都住上了宽敞的红砖瓦房,当然老蔡家除外,你说大家还不羡慕么,不过一旦变成嫉妒,就麻烦了,最后变成一句话“仔卖爷田不心痛”。
  老蔡家当然也是分了山的,六个人口的山也没少一块,至于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