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怎会是暴君-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恐怕不能按您老人家的计划行事了!”
孟浩然却笑道:“无妨,你的事需要多久?”
杨治沉吟道:“快则一年半载,慢则三年五年。”
孟浩然的眉头猛地一跳,难道自己看错了人?平淡道:“也罢,也罢,想不到我孟浩然一生光明磊落,最终却被自己的徒儿欺耍,哈哈哈哈……”
杨治急忙问道:“师傅何出此言?”
孟浩然怒道:“快则一年半载,慢则三年五年,你莫不是在诓骗于我?你以为你是那治理天下的皇帝么,日理万机却又抽身不得?”
杨治尴尬道:“徒儿乃是杨广,只不过没有日理万机罢了,却真的是抽身不得!”
孟浩然听得此言却哈哈大笑,只是看着杨治真诚的眼神,却又不免有些疑惑,试探道:“你真是,真是……?”
杨治发誓道:“若有欺瞒,天诛地灭!”
孟浩然一惊,赶忙伏地便欲拜倒,杨治慌忙双手托住,急道:“您是徒儿的师傅,怎可行如此大礼?”
孟浩然道:“某虽然是在草莽之中,但这君臣之礼还的懂的。”顿了顿又疑惑道:“你既是……,却又为何……?”
杨治便把自己的遭遇细细讲于孟浩然听,当然是略去了穿越这一段。
孟浩然听毕沉默不语,半晌后方幽幽道:“贼之不除,国将不国!徒儿,该杀的可莫要手软呀!”
杨治听得孟浩然如此杀气凛凛的话,心中一惊,这便是剑神的气度么?
却说唐国公李渊、许国公宇文述、柱国公秦怀礼三位国公以及以刑部尚书严士显为首的一干文武祭拜宗庙,请立前太子杨勇之子唯一幸存的七儿子建安王杨韶为帝,理由是杨广在逆贼卢厚文叛乱不幸驾崩,杨氏皇族仅剩杨韶一人。此事虽然遭到以贺若弼为首的一干正直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却被从龙派血腥镇压,终没有一个大臣再敢有异议。待得终于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杨韶便匆匆登基称帝了。
新帝登基后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国丧,然而国丧却面临许多难题。杨广的尸体还没有找到,此难题一;国丧时候各路诸侯必将进京吊唁先帝,从龙派有面对各诸侯的胆量么,有应对各诸侯的策略么?此难题二;然而最难的问题却是那些御史言官,杨坚在改官制后对这些言官特别宽厚,他们可是什么都敢说,虽然前段时间杀了一批人,让这些言官这段时间乖的像鹌鹑一样,可谁知道在这种特殊时期,他们会做出什么举动?若是各路诸侯因为他们的言论而有了起事的依据,那才是最令人害怕的,此为难题三。
支持皇室正统的保皇派虽然势力不小,但却不足为虑,没有兵权的他们是掀不起多大风浪的。然而这股力量却又不能小觑,他们能为各诸侯带来名正言顺的出兵借口。各诸侯不能动也不敢动,对这些保皇派亦不能逼迫的太紧,这却是从龙派遇到的最大难题。
五月中旬,新帝杨韶正在御书房“处理政务”…其实是在和妃子们嬉戏,杨韶登基还不到一个月,便纳了十个妃子,且各个都是绝色。而杨韶也不行帝事,天天只与众妃子戏耍玩乐,不知道有多快活,只怕是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如今做了皇帝罢。
而从龙派却在大兴殿内议事,只见宇文述跪坐在左边上首位,依次便是李渊及其两个儿子,及一干门阀党羽。右首位跪坐的乃是秦怀礼,其次便是刑部尚书严士显,及一干从龙派党羽。能坐在这里的,都不是简单人物,所以这里也只有三十二人罢了。
此刻气氛凝重,大兴殿内阴云密布,众人皆是沉默不语。居首位的宇文述不耐烦了,喝道:“众位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罢,若能渡此难关,皇上定会重重奖赏的!”
刑部尚书严士显道:“我大隋设有一百九十个郡,各地郡守皆进京吊唁先帝,即便每郡千人,也有十九万人,若一旦有变,岂不是……”
柱国公秦怀礼道:“那便不让他们来!”
李渊忙道:“不可,若是不让各地郡守前来吊唁先帝,那恐怕更要引人怀疑了!”
右列一人突然说道:“那便让他们来,只是要限定每郡只能带一百人,且不可携带武器!”
左侧也有人道:“各郡守怕不是这么听话的罢?”
那人却笑道:“只要新帝下一道圣旨随便找个理由让每郡人数不得过百年,再派有大军在旁压阵,若还是有人不服,那便以抗旨论处!”
众人眼前一亮,此计甚妙!心中却又一片懊悔,怎么忘了皇帝这块虎皮了?
宇文述哈哈笑道:“刘晓生是吧,你不错,你很好,皇上定会嘉奖你的。”他张口皇上,闭口皇上,俨然已经把自己当作了皇帝的代言人。
刘晓生微微一笑,施礼道:“多谢大人夸奖,还请大人多多提携。”
宇文述更是得意,哈哈笑道:“好说好说!”
秦怀礼眼角一跳,脸皮狠狠地抽了抽,问道:“那杨广的尸体怎么办?”
一个苍老而又浑厚的声音嘿然道:“哪里不是他的尸体?”
众人疑惑地朝发声之人望去,原来却是居于右列第四席的左仆射苏威。苏威此言气势过剩,众人却不知该对苏威如何评价,有敬畏的,有敬佩的,却也有嘲笑的,实是因为这苏威的履历太过于独特。
苏威,字无畏。其家是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大族。其父苏绰,是西魏名臣。隋代建立时,隋文帝杨坚任苏威为太子少保,兼纳言、民部尚书。他很有才能,且做了一些大事深的文帝喜欢。在开皇九年被任为尚书右仆射。十二年,有人告发他和主持选举的吏部官员结为朋党,任用私人,遂被免除官爵。此后,屡次起用,屡被免官。大业元年,他继杨素为左仆射。只是此时已有七十二岁高龄的苏威只会趋炎附势,不敢直言进谏,遇事多承望风旨。
这样的一个人,此时更当明哲保身才是,却不知为何要来趟这趟浑水。只是苏威威望甚高,对于从龙派倒是一大臂助。
苏威见到众人疑惑的眼神,解释道:“我们没有找到杨广的尸体,难道他们就能找到么?不管杨广是死了还活着,只要我们说他死了,只要我们说这尸体是杨广的,难道还有人敢质疑不成?在先帝灵柩面前质疑先帝遗体,那可是大不敬,是要被抄家灭族的!”
众人眼睛一亮,此言甚妙,大家只是想怎么找杨广的尸体,找不到又怎么办,却没有多想想为什么要找杨广的尸体。
此时李渊站起身,面对群臣,微微笑道:“左仆射此计甚妙,真是老而靡辣!那如何才能让那些言官们不开口,不乱说话?”
【PS:《朕怎会是暴君》自从上了分类强推榜以来,突然杀入总新书榜,并且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短短不到四天时间,便从新书榜第四十一名追赶到第十一名。面对如此成绩,小马心中既是兴奋,又是惶恐。我不知道将来能走到哪一步,但我定然会很努力、很努力,不愿辜负诸君的期望。
《暴君》能有如此成绩,首先要感谢的便是我的责编,听风小楼妹子,是她默默给我安排的推荐位。当然更要感谢的,却是诸君,没有诸君的抬爱,《暴君》不可能有这个成绩,小马在此衷心地感谢你们,谢谢!!!
另外: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第二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
宇文述哈哈笑道:“唐国公可曾听过指鹿为马?”
李渊一惊,指鹿为马自然省得,可要是真这样做了,会背负万古骂名的呀!面色却是不改,依然微笑着说道:“秦二世时,赵高自知权利大,想要检验朝官是否俯首听命,便在朝会时献上一只鹿,并指着它说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指鹿为马!’又问左右群臣是鹿是马,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害怕赵高而回答是马;也有人则据实而言。事后赵高阴谋杀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从此,人人自危,没有人再敢说赵高有错。”
说到这里,李渊又微微皱眉,明知故问道:“宇文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宇文述杀气腾腾地说道:“那便是了,我倒想看看,是我的刀硬,还是他们的嘴硬!”
众人一震,皆缄口不言。走上造反这条路,断然就没有了回头的可能了,但是若要再因为此事而背负千古骂名,却是没有人愿意的,越是身份高的人,就越是珍惜羽毛。
宇文述自以为用铁血手段就能解决这个难题,却不料场中众人无一人附和,连这段日子最常听的马屁声也无,心中一阵恼怒,便环视众臣,桀桀怪笑起来。
众人本就不愿用宇文述这诛心的计策,但听得他张狂无比的怪笑声,心中却是敢怒不敢言。起事之初便是三家势大,宇文本就军事世家,有先天优势,卢家满门被灭,李渊又是一个老好人模样,这就使得宇文述气焰十分嚣张,从其张口皇帝怎样,闭口皇帝会如何就可以看出一二。有人虽然面上不敢表露出来,心中却在暗骂:“不愧是鲜卑野人,真是不知廉耻!”
这宇文述本姓破野头,役属鲜卑俟豆归。因为做了北周宇文氏的奴仆;才改为宇文姓,却是最正统的鲜卑人。
宇文述笑了半晌,却无人应答,正待发怒时,便听有人击掌赞道:“此计甚妙,对待那些所谓正直的言官们,没有什么比暴力威胁更有效的了!”
众人朝发声之人看去,却是那刑部尚书严士显,这严士显自加入从龙派以来,就酷爱表现,自然是所图非小。
只是那严士显此时满脸陶醉表情,一副宇文述说得很有道理的模样,却没有注意到众人看他的眼神。
正在这时,先前那苍老而又浑厚的声音复又响起:“大将军不仅武勇过人,谋略也是如此老辣,老夫佩服,佩服之至!”却又是那左仆射苏威。
左仆射满面带笑,纵然论资历,在座的没一个人能比得上他,他却依然拍着宇文述的马屁。看在众人眼里,既有鄙夷,又有同情。
宇文述转怒为喜,哈哈笑道:“那这件事,就劳烦二位去办吧!二位可有异议?”
苏威、严士显闻言愕然,两人迅速对望一眼,却又悠地分开,便满脸苦涩地点头应允。
众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各自散去。只是谁都没有注意到一直站在李渊身后右侧的李世民,嘴角的那抹讥笑。李世民本就不赞成在明确杨广是否驾崩之前,就立个新皇帝,可他又为力扭转父亲和大臣们的决定,本就有些意兴阑珊。况且此番前来议事,李渊还一再嘱咐,切不可锋芒太露,是以刚刚没有任何言语。
李世民走出宫外,看着天上的乌云,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是夜苏威、严士显施展雷霆手段,把言官、清流们一网打尽。刑部大狱人满为患,里面哀嚎声震天,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有些官员们出来,之后陆续又有些官员被释放。而这些被释放出来的官员们,一个个好似大病了一场,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回家后闭门谢客,任是谁都不见。
三天后早朝,刑部尚书严士显告发三十余名言官为逆贼卢厚文的余党,新帝勃然大怒,悍然下旨将这些逆贼余党们满门抄斩。
次日午时,三十余名言官及其家眷,近千人被斩于西市,血水甚至淹过鞋底!
一时间满朝皆惊,群臣说话做事就愈发的小心谨慎起来。
大将军府上,宇文述看着面前的三口大箱子,冷笑不已。这三口大箱子里面装的可都是“黑材料”,做官的哪有干净的,只要肯挖,就能挖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即使没有,也可以让他有,整理好了以后,就让他们签字画押,不签字的可都被斩首了。这严士显和苏威办起事来,果然老练,宇文述志得意满地想道。
仰头哈哈大笑道:“有了此物,谁敢反对于我,这些言官便会第一个跳出来与他为难!哈哈、哈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也要效仿那杨坚,自己做皇帝!”
*********************
半个月后,杨广下葬,被谥号为隋怀帝,“怀”表示“慈仁短折”,并无褒贬。
怀帝出灵那天,先用七十二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此时,皇室官府倾巢而出,按大隋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共有一千六百二十八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各卫禁军的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的队伍(虽然已经没什么人了),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从长安到咸阳,沿途几十里,第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这种芦殿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由于此前计划得当,思虑周全,这次葬礼倒也没有出现什么差错,虽然还有很多人对怀帝驾崩的事情有所怀疑,但也不影响大局。
葬礼结束后的第一个早朝,外臣尽皆拜见新帝,老臣子表示服从领导,新帝则加以安抚。礼仪都完成后,老太监叫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宇文述向右走两步,大声奏道:“臣有本奏!”不等皇上说话,便接着说道:“靠山王杨林身为宗室,在先帝驾崩后却不回朝吊唁!犹手握重兵在外,不知其预意何为?还请皇上下旨严办!”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这次杨广死得本就突兀,葬礼更是仓促,很是惹人生疑,但京里群臣都不置一词,外臣们本也不敢多言。可是杨林不回来,这意思就耐人寻味了,但谁都不敢把这话说出来,如今宇文述此言一出,便更没有一个人敢接口了。
宇文述见群臣都不接话,连新帝也一副呆愣模样,心下大怒,他用危险的眼神望了从龙派一眼,然后又朝那些言官看了过去。
大兴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杨林意欲谋反,请皇上下旨降罪!”、“把杨林抄家灭门!”、“凌迟处死”、“五马分尸”等话语。
宇文述更是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新帝,奏道:“靠山王杨林意欲谋反,请皇上速速明断!”
众人跟着大声奏道:“请皇上速速明断!”
新帝杨韶放在龙椅上的手已经微微发抖,脸色更显苍白,他深吸一口气说道:“那便……”
“启奏陛下,靠山王正在大同抵御匈奴,此刻只怕是正在战争的紧要关头,抽身不得也未可知。若仅凭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一面之词,就认定靠山王谋反,只怕群臣不服,大隋万民不服!”
宇文述转过头来,对着说话之人怒目而视,他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坏自己的大事!却发现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此人身形挺拔,双目神光湛湛,一看就不是简单货色,宇文述使劲想了一会儿,这才了然,原来此人便是扬州总管冯百川。
杨广在扬州做过总管,还平息了一次三十万人的叛乱,这为杨广挣来了巨大的荣誉。而扬州一直被杨广看作自己的发家之地,杨广登基后,新的扬州总管就是由杨广的绝对心腹之人继任。
冯百川此言一出,立刻便有十几人出班附议。
宇文述眉头一跳,指着冯百川怒喝道:“尔等肆意包庇杨林,是何居心,莫不是叛贼的同党把?”宇文述这一上来,就给杨林扣上反贼的帽子,再把冯百川等敢于挑战自己的人一网给圈了进去。
冯百川却嗤笑道:“你这么急着给靠山王扣上反贼的帽子,削弱宗室的力量,却是何用意?莫不是想要这天下复姓宇文吧!”
宇文述气的脸色发青,怒喝道:“你休要血口喷人!”说完便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李渊看到最害怕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心中也是无奈,杨广的嫡系战斗力果然剽悍。赶忙出来和稀泥:“各位大人都莫要争辩了,杨林是什么想法,我们一探便知!”看着众人终于安静了下来,李渊才继续说道:“皇上只需派一个钦差去大同传旨,召杨林进京,他若坦坦荡荡,自然敢回来;若是他不敢回来么,……”
宇文述接口道:“那便是反贼了!”
【现在是冲榜的关键时期,任何一个点击,一张推荐票,一个收藏都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小马再次厚颜求收藏,求推荐票,谢谢!!!】




第二十八章 疯狂的宇文化及
却说杨治深山迷路,遇到濒死的剑神孟浩然,孟浩然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将全身功力传给了杨治。但孟浩然伤势过重,虽然服了激发生命力的九转夺魂丹,却还是在清晨十分,驾鹤西去了。
杨治找了块风光秀丽的“宝地”,把孟浩然安葬了,并在他坟前竖了一个用木头做的碑,上书:恩师孟公浩然之墓。
忙完已经快天黑了,虽然两天未睡,但得到了孟浩然四十余年的内力的杨治,此时却精神饱满,他回头看了一眼师傅的坟头,往上郡而去,心想:“秦琼、宇文化及他们应该还等在那里罢?”
只是杨治这人,前世就方向感极差,是个典型的路痴,不然也不会误入泰山深处而有幸穿越到隋朝了。此番返途依然是他一个人,虽说身负四十余年内力,这行进速度快了不少,但是行经路线却是七弯八绕,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上管道,找到上郡。
但这可急坏了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