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扶风歌-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遥单手一提缰绳,马儿嘶鸣一声直立而起,间不容发地避过两刀。待马儿一双前蹄落下时,陆遥已不在马上。他借战马腾起之力跃起,将手持双刀之人远远甩开,继续直扑那向着何云拔刀的大汉。
黑衣人们都是多年纠合而成的天下精锐,哪容他这般轻易突破?可另外几人作势拦截陆遥的时候,一条彪形大汉纵马杀到!那是薛彤已然斜刺里赶了过来!
薛彤吼声如雷,挺刀来战。那几名黑衣人一时被他闹了个手忙脚乱,便阻不住陆遥。
陆遥落下地来,双足暴起发力,足底土层顿时凹陷,而他则像是被发石机投出的礌石一般,冲向何云所在。
这时候,谁也拦不住陆遥!
除了那白袍人。
陆遥扑击的路线正从白袍人身边掠过。将将距白衣人三丈许远处,但听得他哈哈轻笑。也不见有何动作,只是袍袖微微飘拂,一股长鞭自袖中如乌云般飞出。
那长鞭来得疾如电闪,陆遥连来势都看不清,只得将长槊狂舞,力图抵挡。他全力出手,一时间身周数丈方圆内劲风大作,气流激荡出极尖锐的怪响。然而那白袍人的身手远远超出了陆遥的想象。长鞭如同有灵性的活物般,屈伸转折无不自如,硬生生从陆遥舞出的如墙槊影中突入。陆遥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长鞭的鞭梢已在陆遥耳边甩了个鞭花。
只听见“啪”地一声爆裂般的脆响贯入耳中,陆遥顿时便觉得天旋地转,四肢都不听使唤。他强自振作,可忽忽悠悠地晃了两下,终究轰然倒了下来。几名黑衣劲装大汉立即涌上前,按头按脚地将他拿了个结实。
虽然四肢无力倒地,陆遥的心神却很清醒,他顾不得自家安危,竭力去看何云所在的方向。一望之下,顿时傻了。
却见那大汉手中弯月刀盘旋,刀锋过处,绳索纷纷断裂,竟然并非是要取何云的性命,而是将他解救了下来。
原来是个误会,何云那小子没事。陆遥松了口气,
“你们……你们不是胡人?”这句话出口,陆遥自己都觉得有些尴尬。
一名黑衣汉子有些粗鲁地拍了拍陆遥的脸颊:“小儿真是荒唐。我们怎么会是胡人?”这厮下手真重,分明是报复来着,陆遥感觉自己的牙根都松了。
尚未来得及答话,又听得远处薛彤叱咤连连,噼噼啪啪的拳脚交接之声大响。转眼间身边噗通一声,尘土飞扬,薛彤呲牙咧嘴地平拍在地,也已就擒。
陆遥转眼去看那白袍人,两人视线相交,陆遥忽然觉得此人眼熟,脑海中灵光一现。没错了,就是他!自己在这丹水山区徘徊许久,可不就是为了此人?哈哈,哈哈,真是好运气,居然正巧遇见了啊。
“阁下……阁下莫非……”陆遥咽了口唾沫:“莫非姓刘?”
“嗯?”那白袍人瞥了陆遥一眼,显然陆遥猜的一点不错。
“果然是越石公么……”陆遥连连苦笑:“越石公,吾并非歹人,无意冒犯虎威。死罪,死罪!”
“你认得我么?”那白袍人绕着陆遥兜了一圈,饶有兴味地看着陆遥。他的声音柔和悦耳,极具魅力;又带着身居高位者惯有的那种矜持。
“认得,认得!”陆遥突然有些心慌,他急急地道:“吾少年时曾作洛阳之游,见过庆孙公、越石公!越石公风仪豪迈,超迈群伦。故而至今仍牢记在心。”
这位被陆遥称为“越石公”的,正是当朝名臣,广武侯刘琨。而“庆孙公”则是刘琨之兄、东海王的重要谋士刘舆。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乃前汉中山靖王之后,帝王苗裔,门第高贵。其人少年时就有俊朗之名,又以雄豪著称,曾与陆士衡公、陆士龙公并居“金谷二十四友”之列。而后朝廷诸王争权,天下大乱。刘琨弃笔从戎,辗转诸王阵营,最终成为东海王司马越麾下重臣大将。
而在陆遥所熟悉的那个时空里,刘琨是西晋末年黑暗时代中少见的民族英雄,更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诗人。他据守晋阳孤城,抵御规模百倍于己的北疆诸胡长达十余年之久,期间横断匈奴与河北杂胡之间的联系,威力及于并、幽、兖、冀四周之地,屡次击败胡人,威名播于四海。虽然他复兴晋王朝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但是其慷慨雄豪的事迹,在历朝历代都被人传颂。
根据史书记载,刘琨于光熙元年九月受命担任并州刺史,带领一千余人的小部队启程北行,前往并州。
在途中,他亲身经历了行军的艰险,亲眼目睹了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惨状,胸中忠愤之气澎湃,遂有千古流传的诗篇《扶风歌》。《扶风歌》的辞句并不精致,只是信笔倾吐而已,但是其沉痛悲凉之气感人肺腑。这是陆遥前世最喜爱的诗歌之一,反复吟咏过无数遍,印象极其深刻。
诗歌开篇:“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两句,正讲述了刘琨北上并州的路线:他从洛阳的广莫门出发,从孟津渡过黄河,经野王、越太行关进入并州,随即沿着丹水一路向北,夜晚便露宿在丹水两岸的山地。
陆遥之所以在丹水一带盘桓不去,正是存了想见见这位大英雄的念头。却不曾想真正与刘琨相逢时,竟然如此狼狈。
稍作盘算,陆遥便推测出了整件事情的经过:想必是前日胡人小股部队突袭长平,在城内大肆抢掠屠戮,何云与村民们不幸落入胡人手中。适才刘琨恰巧经此。他的部下尽数是以一当百的精锐,轻易便将作乱的胡人杀得一干二净。
而当刘琨的部下正要将捆缚众俘虏的绳索割断时,自己突然冲进城内,却完全误会了。
虽然思绪连连,陆遥答话并不迟延:“越石公乃我朝柱石,威名远扬,我虽僻处边荒,也曾听得传诵。今日得见,方知越石公神采一如往昔。”
“原来如此,你倒有心。”刘琨微微颔首,伸手摸了摸颌下漆黑光泽的须髯,颀长的手指上一枚碧玉扳指甚是醒目:“那你是何人?又为何会冲击本官的部伍?”
“我乃并州军余部,姓陆名遥字道明,只因战败流落此地。这位是同僚薛彤。”陆遥答的飞快,毫不犹豫:“那个受伤被缚的是属下军士何云,我误以为那位大人持刀是要伤他,情急之下,方才冒犯了越石公。”
他并不打算提及自己的江东陆氏出身,更没有打算特意与刘琨牵扯些洛阳故交的关系。陆士衡公昔年效命于成都王司马颖,与当朝执政的东海王正是誓不两立的死敌。而陆遥本人更是朝廷斧钺之下逃生的孤魂野鬼,若贸然袒露身份,说不定生出什么麻烦来。
“好吧!”刘琨挥挥手,侧近护卫们立刻就将陆遥和薛彤放开了。
“你武艺甚佳,是并州州郡兵的军官,又重袍泽之情。很好!”他注视着陆遥,高傲的眼神中似乎带着几分欣赏:“朝廷已授我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之职,镇抚并州九郡。刻下的急务便是剿灭匈奴叛乱,正乃尔等建功立业之时。陆遥,我允你与薛某等人帐下效力,即刻随我启程!”
他的话语随意,却含着让人无法拒绝的威严,仿佛他说出的便是理所当然,别人唯有俯首听从的份儿,绝不容丝毫犹豫。这一问一答的短暂时间里,也由不得陆遥犹豫。
陆遥不敢稍作怠慢,立即起身恭敬施礼道:“是!”




第二十五章 北上(上)
既然得了越石公的任命,陆遥等人便算是重回大晋官军的序列。当下两人便带同何云一起随刘琨回营。军中自有医官为何云医治。
何云见了陆遥,自然也有一番抱怨。说来确实郁闷,他言谈举止并无破绽,却架不住匈奴游骑太过凶暴。何云被捆绑了整日,也不知受了多少毒打,便如待宰的羔羊一般,若不是越石公来救,这半桩孩子都快骇得疯了。
较之于何云,村民们更是悲惨。不仅年来积攒的货物被掳掠一空,还有两名青年被杀,一人受了重伤,日后怕有残疾之忧。这样的损失对于那小小山村而言,简直难以承受。但既在乱世,这也无法可想。陆遥、薛彤二人心软,便偷偷留了些随身兵器给他们,勉强可作防身之用。
此时刘琨本营驻军于壶关城。壶关被匈奴人洗劫就在月前,此刻城里一片狼藉,许多地方被大火焚烧成了白地。诸多高官显贵的府邸,都被抢掠的不成样子。有些百姓在战乱时逃往山中,此刻零零散散地回来。其中不少人在奋力挖掘废墟,试图从中找到自己家人亲友的骸骨,不时传出哀声阵阵。
这城里尚未处置的尸身太多,若大军入驻,只怕引发疫病。是以刘琨的部队只得在城外数里处的荒地扎营,一边整顿军马,一边筹集车辆和粮草。原说要即刻启程,其实最终各项事宜齐备已经是五天以后的事情了。
原来刘琨受命接任并州刺史职务时,匈奴大军已然举兵南下,威逼洛阳。河东、河内二郡烽烟四起,蒲坂孟津等处河桥截断,道路不通。他忧心并州局势,于是尽弃车辆辎重,带领轻骑数百乘小舟夜渡黄河,一路快马加鞭赶来。
谁知并州局势比刘琨预料的更加恶劣。大凌溃败之后,坐镇上党的司马腾见匈奴势大,唯恐不敌,竟连夜弃城而逃,径自往邺城去了。并州军民二万余户跟随而去,途中遭到被匈奴大将刘聪、呼延晏等人率轻骑追杀。百姓死伤枕藉,滏水尽赤。此后月余时间里,并州局势彻底崩溃。匈奴大军横扫南北,兵锋所向,名城大郡无不陷落。士民离散,百无一存。而冀州居然也随之闹起了匪患,有剧寇名唤汲桑者,聚众数万接连攻陷安阳、内黄、邯郸、馆陶等城池。
刘琨本拟在上党征募兵员并充实粮秣,哪知道并州东南各县都被胡人烧杀得十室九空,百姓或被掳掠而去,或逃往深山之中,一时间哪里有兵员可征?他只得在屯留、长子、襄垣等地来回奔忙,几度入山拜会流民宗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最终招募起数千人的队伍。可是其中民壮不过千余,反而老弱病残多达两千余人。他携带的粮秣补给本就不足,如此就更加捉襟见肘。
这一日,刘琨升账聚众议事。
“陆将军,请随我来。”一个虬髯大汉在辕门下肃手相请。这大汉乃是刘琨亲将之一,曾在襄垣以斩马刀与陆遥互博一招的,姓王名修字子豪。此君是个武痴,自与陆遥交手之后,对陆遥的武艺十分佩服,经常借故来寻陆遥较量,故而两人关系颇显亲密。
陆遥见到王修前来迎领,连忙紧走几步与他并行,郑重还礼道:“不敢当,有劳子豪兄。”他初次参加军议,不免有些忐忑,沿途都在整理铠甲袍服。
经过持戟翼护的雄壮两队甲士,便进入帅帐之内。账内燃起松柴,散发出阵阵清香。帅帐正中是一张实木所制、极精致的案几,几后横贯一面足有四丈宽阔的巨大屏风,屏风上乃是河北诸州的山川地理图。帅帐两侧乃是众官员伺立之处,此刻刘琨尚未出现,若干官员和将领正在等候。片刻间又有十数人来到,众人便互相招呼几句。
帅帐虽然不小,站了将近二十人,便显得稍有些拥挤。陆遥自知官职卑微,只在左侧末尾站定。听着前方几人寒暄。
站在左侧众将之首的是一员老将,四方脸,花白的长髯,相貌甚是威严,进账的官员多有向他施礼的,而他只微微点头示意,足见此人地位极高,应是越石公的副手,东海王司马颖任命的的护军将军令狐盛。
次一人乃是越石公麾下数一数二的悍勇之将丁渺丁文浩。这人看似不过二十余岁,圆脸微髯,双眼开阖间精光四射,仿佛闪电。
之下多人陆遥一时辩认不出,单以昂然而立的气势而论,无疑都是能征惯战的猛将。
这些军将彼此都很熟络,互相谈论着。陆遥孤零零地站了半晌,却并无一人和他攀谈。想来也可以理解,越石公数年来引军东征西讨,他麾下众将战无不胜,不知立下多少功劳,当真称得上“骄兵悍将”四个字。在这等厮杀汉子眼里,只有骁勇善战的才是好男儿。被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的并州军,算得什么东西?自己身为并州军中一员败将,自然不会被他们放在眼里。
这般局面,换了别人怕是有几分尴尬。但陆遥涵养甚佳,只在队列末尾处气定神闲地站定。倒是王修有些不好意思,兜转来对陆遥说道:“道明,你新任军职,大家还不相熟。来来,待我为你引见各位将军。”
陆遥正待答话,忽见帐后转出一将,手持节杖在地面上一顿,沉声喝道:“主公到。”
众人立即肃然。
刘琨脚步噔噔作响地迈入案几之后箕坐,轮廓鲜明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待众人一齐拜倒参见,他自怀中取出一封信件,开门见山地道:“各位,今日温长史令人送来急报:朝廷军马与匈奴连战不利,河东、河内、平阳三郡先后陷于贼手,匈奴前锋已渡孟津,威逼洛阳。”
众武将面色只是微微一紧,众文官顿时骚动起来。一名官员当先出列,他稀疏的胡子颤抖着,显示出内心的极度慌张:“主公,如此这般,形势危急了!我军与洛阳的联系完全被截断,已成孤军了也!”
刘琨将信件啪地一声掷在几上,点头道:“确然如此。胡人气焰正炽,朝廷忙着调集诸军入卫洛阳,暂时顾不上并州的情况。我等孤军悬于虎狼之中,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形势危急之至!”
那官员惊道:“这却怎生是好?主公,我们还要去晋阳么?”
另一名官员提议道:“这般情形,晋阳如何去得!为今之计,不如效法东瀛公出滏口,往冀州或邺城暂避。”
又一人怒道:“滏口险峻,最易被匈奴追击,莫忘了数万军民尸骨未寒!莫非你是要我等自蹈死地么?”
随即再有一人出列,引经据典反驳之。当下众官互相争辩,无一人提起北上晋阳之事,只在讨论如何才能逃离险境。
左侧的武将们起初只是面露不屑神色,接着越听越怒,终于有一将大喝道:“尔等酸儒,无一个有男儿血性,尽是贪生怕死之辈!”
“正是!”又一将喝道:“纵使那晋阳四面皆敌,我等亦不畏惧,羞煞尔等书虫!”
再有一将道:“何须去晋阳?便据守上党不好么?”话音未落,又有人支持,有人反驳。
一众文官武将互相吵闹,帐内顿时喧嚣哗然。而刘琨手扶下颌看着众人吵闹,竟然显出饶有兴味的表情来。
文官中为首之人始终未曾发话,此时他轻咳一声,缓步出列喝道:“且住!如此纷乱,成何体统!”众官慌忙告罪。但见这人年月四旬,生得面若冠玉,目若朗星,五绺长须飘拂,气概非凡,他躬身向刘琨施礼,朗声道:“愿闻主公高见。”
“徐中郎不必多礼。”刘琨伸手虚扶,令那徐中郎退入列中,原来此人乃是从事中郎徐润。徐润字芝泉,乃中山魏昌人,是刘琨的同乡。其人少有才誉,以儒学知名,刘琨征之为并州刺史从事中郎。因他不仅颇有处事裁断的本领,更雅擅音律,弹得一手好琴,故而极受刘琨的信重,非他人可比。
转过身来,刘琨忽然伸手指向站在最外侧的陆遥,扬声唤道:“陆遥,你久在并州,熟悉本地情状。若有见地,不妨畅所欲言!”
陆遥正有所思,此刻匈奴大军糜集并州、司州交界的西河、河东二郡,刘琨这个并州刺史如不退回洛阳,便只得在并州北部诸郡落脚。而乐平、雁门等地受地理环境所限,显然不适合建立治所。因而能够考虑的,其实只有上党与晋阳二地。
忽听刘琨呼唤,陆遥不禁怔了一怔。好在这两处的优劣,他已然明了于胸。于是稍作沉吟,便迈步上前:“末将一孔之见,未经权衡。若有不当之处,还望主公宽宥。”
刘琨随意挥手道:“何须客套,讲。”
陆遥向刘琨拱手施礼,转向众文官问道:“近年来天下纷扰不定,陆某位虽卑下,然而忧国之心不敢或忘,时常想一个问题:朝廷所患者为何?”
一名文官冷笑道:“这又何须多想?朝廷所患者,自然是胡人。”
陆遥应声道:“若朝廷所患者是胡人,那莫非西蜀李特、李雄等辈,并非朝廷之患?莫非江东陈敏、杜彛缺玻⒎浅⒅迹磕羌街菁成5缺玻⒎浅⒅迹磕悄欠倩俦境诿淼哪嬖粽欧降缺玻⒎浅⒅迹俊
徐润沉吟道:“既如此,朝廷所患者,乃是那些作乱的贼人。”
“徐中郎所言极是!”陆遥拍手道:“朝廷所患者,乃贼也,非胡也。如今上党左有王弥汲桑乱军扰动冀州,右有匈奴大军虎视眈眈,而南方不远处的黎亭,便是数月前匈奴主力就食的邸阁所在。此真乃腹背受敌、左右皆贼之绝地。”
“更何况北方乱贼同气连枝,彼此多有勾结。若冀并之贼意图携手,则上党就成了他们两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我军虽然骁勇,毕竟兵微将寡,如何抵敌?而晋阳则不同……”
老将令狐盛一直旁观众人争辩而未曾出声,此时插言道:“晋阳乃边塞,胡虏极多。更是匈奴五部聚集之地,只怕比上党更加危险吧?”
陆遥摇头道:“我大晋奄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汉、胡、羌、氐、蛮、夷,凡此种种族类,皆我大晋之子民。晋阳确系边塞,四面皆胡,然而晋阳以西为羌胡,种类与匈奴不同,非贼也;以北为拓跋鲜卑,曾应东瀛公之邀共击匈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