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扶风歌-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感谢倪一、yy67382183、铁手無情几位朋友的捧场。谢谢倪一的鼓励,有生皆苦,日子还得过。谢谢yy67382183,给举人老爷请安。




第八十二章 晋阳大战(十八)
未时。
笼罩大地的浓雾早已散去,强烈的阳光洒落下来,真有几分春暖的感受。
一队队士卒们从隘口内急匆匆地向外跑去,闹哄哄地嚷着,杂乱地经过陆遥的身边。而陆遥向后张望着,脸色铁青。
两个时辰前他们顺着龙舟水赶往团柏谷,可这段路途实在称不上顺利。晋军征调的渡船都是些不中用的老旧货色,半路上居然有两条船散架,还有三条船漏水。这不仅导致赶到团柏谷的时间比想象中晚了半个时辰还多,人数也暂时只有四百余人。其中许多人与破损的船只斗了一路,累得精疲力竭,上岸就瘫倒在地。
陆遥原本打算借助团柏谷的险要地形伏击匈奴,这想法确实甚好,可是将士们的状态如此低靡,哪里还能打仗。眼看胡人大军将至,军情紧急如火。他不得不带领亲兵先行赶到团柏谷隘口,将其他人留在后方稍作休整。
团柏谷的守将名唤王彦。此人原是祁县王氏部曲首领,带领王氏私兵投军后被任命为本县的兵曹史,率兵卒若干维持祁县治安。匈奴此番入寇,他领了乡兵两百余人把守团柏谷要隘。那些乡兵缺乏训练,战斗力殊为可疑,因此几天前陆遥又拨了队主费岑领五十兵辅助。
团柏谷原本有座夯土的关隘,可是几年来兵火所及,早已荒废,在原地只留下一尺多高的台基。陆遥前几日领军南下时,原已令王彦督促乡兵们尽快重建关隘。可是因为时间太紧张,到此刻为止,只来得及在隘口前的坡地立起三道木栅,木栅前该挖的壕沟还没有动工。关隘主体的修复工作刚过一小半,大批的木料横七竖八地堆积在谷口处。
“为什么动作这么慢?”陆遥压抑着怒气问道。
“陆将军,弟兄们已经日夜赶工了,可一共就这么些人手,隘口的工程量又大。再者说,敌人来得太快。”王彦满脸无奈的神色答道。
陆遥瞪了他一眼,转而去问薛彤:“后队的弟兄们什么时候能到?你派人去催一催沈劲,若是误了事,我先砍他的头!”这种时候,大抵总是统兵大将的心情最是焦虑,陆遥虽然竭力做沉稳之态,但毕竟有时候按捺不住。
“半个时辰。道明,最多半个时辰,弟兄们就能全军抵达,立即可以投入作战。”薛彤信心满满地打保票。
而陆遥只能低头叹气,胡人会给我们半个时辰么?
他重重地跺脚:“若实在赶不及……唉,只能勉力先顶一阵了。”
既然形势如此,也无须多做抱怨,左右不过是拼了性命厮杀而已。陆遥立时召集在场的什长以上的军官和骨干士卒,准备分派任务。
他随手折下一根干燥的树枝,在地上画出团柏谷的地形。待要开口,忽见王彦带了若干人从身边仓皇奔过,两人一组,俱都抬着黑漆漆的大缸。
此人手下有兵二百,虽都是些缺乏战斗力的杂兵,可眼下的形势还少他不得。陆遥正要用他,故而也唤了他部下什长以上前来一同商议。岂料此人全无军纪,竟然不理会将令,反倒忙着搬那些无用的什物!
“王兵曹!”陆遥大是恚怒,皱眉喝问道:“这是何物?”
王彦打了个哆嗦,连忙陪笑道:“陆将军,这是本家族主喜好食用的胡麻油,传闻用来煎物,香气扑鼻。此物乃是白胡麻压榨而出,三十倾胡麻仅得一缸而已,甚是珍贵。这几缸都是今年新产的,因道路不靖,故暂时存放在此。陆将军休怪,既然团柏谷将有战事,我且引人将这几缸胡麻油运到他处安置……”
大敌当前,你这厮怎还想着什么胡麻油!陆遥不禁绝倒。
未时三刻。
薛彤带着数十名部下仍在隘口前后忙碌,而王彦所部的将士们与陆遥所部先期到达团柏谷的数百人混编在一处,已经列阵完毕。依托着两边高崖夹峙的地形和木栅,合计五百人的步卒分成三队。前二后一,成品字形排列。每队都组成一个拥有弓弩、枪矛和短兵器的密集方阵,由陆遥派出许牧、杨若、费岑三名队主进行指挥。陆遥本人带领他的本部骑兵居间策应。
列阵方定,远处便有马蹄声起,几名乌桓斥候骑兵突然从道路的尽头出现。发现晋军阵列之后,他们放缓了速度,在距离军阵一百五十步左右的地方横向行动以观看晋军的虚实。与此同时,他们又发出嗷嗷的怪声,在马背上做出种种挥刀砍劈的动作来彰显武勇。
这使得面对乌桓人的步卒阵中一阵骚动,被负责的什长厉声呵斥之后,才又沉静下来。这些骚动的士兵都是祁县世家的私兵,从个体而言,其中数人颇具武勇。但在陆遥眼中,他们缺乏必要的纪律约束和战斗配合,只能用乌合之众来形容。
小半个时辰之后,远处响起沉重的脚步声,那是胡人的主力到达。
通常来说,与讲究阵而后战的晋军不同,胡人的步兵通常总是七长八短地拥挤着,无论攻防都显得杂乱无章。但此刻出现在陆遥眼前的胡人却显然排出了清楚的队列。他们以三百至四百人为一队,不疾不徐地行军。除了在官道左右两翼的高草地里各安排了一队骑兵散开行进,其余各队都保持良好的间隔,沿着官道顺序向前。行进之中部伍丝毫不乱,远远看去仿佛一条贴着起伏山地蜿蜒前进的巨蟒,腾腾的杀气扑面而来。
胡人的兵马在距离晋军三百步左右时停止前进。随即向两翼延伸开去,一直到与高地相连。数千人的军阵横列,枪戟如林,人如虎,马如龙,令晋军稀少的兵马相形失色。
而在中军处,取代原冠军大将军乔晞军旗的,是一面简简单单的旗帜,其上并无官职,只有一个笔墨淋漓的“石”字。
继乔晞之后迅速掌握指挥权的,乃是一个名叫石勒的羯人。仅仅三五日的时间,他就已经整合了由于乔晞战死而四分五裂的匈奴大军。而其行动之间有条不紊,较之于初时那些乱哄哄的杂胡更有天壤之别!
“石勒这厮如此善于治军,今后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大敌!”陆遥叹息道。
胡汉两族数百年来的征战之中,汉人从来不是屈居下风的一方。哪怕是汉末丧乱时,魏武帝仍能长驱辽东,于白狼山一战底定乌桓。可是自本朝混一天下之后,懈于武事、军备废弛,凡有边境冲突,几番被外族所欺。仅余的一点精锐武力,也泰半损失在宗室诸王的内乱之中。以陆遥这些年来的见闻,朝廷军中真正多谋擅断、有将帅之才的高阶军官,实在是寥若晨星。
而胡人则不然,他们性格轻生好死,天生就是骁勇的战士,又用游牧、狩猎的习俗来砥砺军事技能。虽然胡人的数量比汉人少得多,可他们拥有远多于汉人的能征惯战之人!以这羯人石勒为例,据说此人起初不过是地位卑微的牧奴罢了,可竟然能应势而起,率领群盗纵横大河南北。而他这几日里既狡且悍的战术水平展示,也令晋军诸将无不深为戒惧。
他转念想想,不禁又叹了口气。
石勒!这个名字给陆遥所带来的戒惧其实远远超过他人的想象。在陆遥的前世里,不需要多么有历史知识,只消是读过科普读物《上下五千年》的人,就多半曾记得这个名字:五胡十六国中后赵的建立者;转战南北二十年,最终跨蹑燕赵,并吞韩魏的一代雄杰;从奴隶开始,最终成为几乎统一整个中国北方的后赵皇帝——石勒。
这样的人物,难道不应该是最后出场的大波士么?出场顺序怕是乱了吧?
陆遥摇了摇头,将脑海里突然迸发出的奇怪想法赶走。他向身边一名亲兵道:“你去催催薛将军,叫他尽快做好准备!”

******

惊喜地发现本书虽然数据平平,但红票委实不少。全赖各位读者老爷的支持,螃蟹每日焚香跪拜,祝各位安康。ORZ



第八十三章 晋阳大战(十九)
不得不承认,双方的实力对比真是悬殊之至,这使得晋军将士们的战斗意愿相当低落。不少乡兵士卒们心里都在打鼓,因此明眼人一望便看出阵脚显得有些松动。若不是因为陆遥临时派遣了若干将士混编入乡兵队伍担任骨干,只怕不少人当场就要转身逃跑了。
可是眼看着十倍之敌在前方耀武扬威,哪怕陆遥部下的那些老行伍也不禁发怵。原本隶属于高翔麾下,最近转纳入陆遥直属的老卒赵鹿即是如此。他感觉自己嗓子干涩,连呼吸都有些困难了,猛咳了几声才恢复过来。眼看胡人的队伍渐显密集,他双手紧紧握住长枪,右脚踩在地面的凹陷处试了试发力;随即又弓下腰,确保自己的身躯完全被军阵第一排的木栅所掩护。
作为历经数十场战斗之后幸存的将士,至不济也会有他独特的保命本领。赵鹿一面紧张地做着最后的战斗准备,眼神却忍不住向军阵的右侧掠过。他已经在那片高地中选定了一条穿行于乱石之间的逃跑路线。万一战事不利,只要沿着这条路线狂奔,无论是胡人的骑兵、还是弓弩手,都很难威胁到他。
赵鹿从远处收回的视线落在身侧的一名年轻士卒身上。这年轻人身材瘦削,或许是慑于敌军的声势,面色显得有些苍白,正是赵鹿所在什队的什长穆岚。
数月前并州军溃败之后,赵鹿和穆岚都是没头苍蝇也似的败兵之一。两人一起逃离的战场,直到越石公进军晋阳,才又返回军中。说来也奇怪,赵鹿和穆岚两人既非同乡,年纪也差了许多,偏偏特别投缘。虽然穆岚已凭借军事训练中的良好表现升为什长,可赵鹿仍然时常把这个性格耿直的小伙子当做自家晚辈看。
赵鹿犹豫了一瞬,随后压低了声音说:“小子,一会儿要是有啥……千万要紧跟着我!跟紧了才有活路,懂么?别傻乎乎的可着劲儿往前冲!”
没想到穆岚瞪了他一眼,怒冲冲地回答道:“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赵鹿茫然地看着穆岚:“你说的是啥子嘛?这玩意儿是汉话么?我怎么听不懂?”
穆岚曾随乡中长者受庠序之教,是陆遥军中仅有的几位识文断字的军人,在之前的军事训练中,与朱声等人一同被陆遥所发现。陆遥对这几人非常重视,经常在训练之余加以格外的沟通交流,颇有些将之视为将军门生的意思。故而穆岚脱口而出陆遥所述的兵法,乃是寻常。问题是,这些言语在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兵听来,未免太过深奥了。
穆岚咬牙道:“这是陆将军教的,意思是在战场上唯有舍死忘生才有活路;像老伯你这样贪生怕死的,一定会死啊!”
赵鹿不禁惊怒:“你这鸟厮,晦气!枉我素日里那么关照你,你咋就那么没心没肺呢……”
赵鹿当真发起怒来,可以骂上三天三夜都不停。可这回,他才说了两句,前方杀声大振,胡人发起了攻势。
虽说行军时的阵列颇有几分强兵气象,可是胡人冲杀起来依旧是乱糟糟的。随着中军鸣镝为号,一支大约三五百人的队伍大吼高呼着,也不分长兵短兵的差异,向着晋军的阵列蜂拥狂奔而来。
队中更有人张弓搭箭乱射,箭簇打在竖起的木栅上,噗噗连响。有一些箭透过木栅的缝隙贯入,命中了几名晋军士卒。好在胡人用的弓是用于骑射的长梢角弓,射程和威力都属平平,即使射中,只要不是直接命中要害,都没有大碍。晋军的弓箭手立刻回射,双方你来我往几个回合,各自若干人中箭。
晋军士卒借着木栅的掩护,中箭的士卒远较胡人为少。而胡人生性勇悍,除非是正中要害,否则根本不停止冲锋的脚步。
转眼时间,胡人已逼近了。他们像是冲撞上堤坝的激流,发出轰然的叫喊。位列最先的一批力士手持大刀阔斧,在盾牌的掩护下开始砍劈木栅。
团柏谷前的木栅一共设了三道,顺着道路的方向逐次后退。此刻胡人迫近的乃是第一道。这木栅是用附近山林里砍伐的原木搭建而成,结构虽然粗劣,但却结实的很。胡人一斧又一斧地砍了小半晌,只见树皮、木屑之类横飞,短时间内却没什么成果。反而是晋军用长枪隔着木栅往外攒刺,接连刺死了好几名刀斧手。
胡人生性轻生好死,但凡被有谁搠死搠伤了,其他人丝毫不顾。有时候干脆踩着死伤者的身躯向前,拾起落地的利刃大斧继续攻打木栅。更有些身手矫健的,便来挥刀劈砍晋军长枪的枪身。
穆岚猫着腰从木栅的缝隙中瞄准,瞅冷子将长枪捅出去,接连伤了数人以后,忽然枪柄被人拽着猛力往外拉扯。他猝不及防,整个人都被拖拽过去,额角咚地撞在木料上,被头破血流地反弹回去。他正厮杀的亢奋,哪里会觉得痛?呼喝着又要往前冲,可挥动长枪的动作却不得力。定神去看,那长枪已被砍断,断口距离手掌不过寸许。转念一想,才发觉若非那木栅将自己阻了一阻,只怕胳臂已经被卸了。
正在侥幸的当口,忽听身后有人大叫:“小心!”话音未落,穆岚只觉眼前一黑,随即被一名从天而降的高壮胡人大汉扑倒。
原来胡人这时已学了乖,先以几名刀盾手为前导,接连砍断了几杆长枪,晋军在这个小区域内的反击力度顿时受挫。趁此时机,他们将大盾靠在木栅上,十余名身手矫健的勇士借力翻过木栅,直跃进了晋军阵中。不巧穆岚正弯腰捂头,一名肥壮胡人便跳到了他背上,两人全都站立不稳,顿时滚做一团。
两人相隔太近,那胡人桀桀狞笑,满嘴的腥臭扑面而来,中人欲呕。穆岚只顾着双手一抱,将胡人持刀的手臂挽住了,却防不得另一手得空,挥拳在他的胸胁乱殴。那拳重似千钧,直打得穆岚口鼻溅血,眼看要被当场打死。好在赵鹿反应甚快,斜刺里奔过来,往后心一刀取了那胡人的性命。穆岚死里逃生,只觉得手脚都软了。
与此同时,那些跃入木栅后的胡人狂呼乱喊,手持短兵放手大杀。四周的晋军相距既近,用的又是回转不灵的长兵器,如何抵挡的了?顿时被杀伤了十几个弟兄,阵列大乱。好在指挥的军官杨若是久经沙场的老行伍了,经验非常丰富,毫不犹豫地号令后排的长枪手递补上前。这些长枪手都是经过了几个月艰苦训练的士兵,十余杆长枪齐刺之下,任凭你身手通天都没有活路,很快就把他们都刺死了。
这些悍勇死士虽然尽数阵亡,可是被他们一阵胡搅,晋军在木栅沿线的防御阵型出现了极大的疏漏。趁着长枪手忙于消灭这些死士的时候,更多的胡人抵近了木栅。有的人继续以刀斧砍伐;有的人攀爬在木栅上,挥动手中兵器乱杀;还有人仗着力大,干脆喊着号子冲撞,想把木栅撞翻。而晋军立刻组织反击。
穆岚趴在地上稍许喘息几声,抬手抹去嘴角淌血。眼见敌军迫近,他在地上捡了一根长枪,重又冲去木栅边抵敌。若以个人的骁勇和战斗意志而论,匈奴战士确实远在晋军之上。然而两军结阵而战,个人的武勇往往无所施展。此时,晋军这边数十名长枪手在过去一个月训练中培养而出的战斗方法,却展现出了成果。
以穆岚这一什为例,扣除连日来战死和受伤的,还余六名士卒。他们以三人为一个坚固的战斗小组;紧密配合,分进合击。每次出击只以毙伤一人为目标,绝不恋战,也绝不各自为战。匈奴人与他们只一照面,三柄长枪就同时搠到。而在防御的时候,晋军一方面依托木栅的掩护,另一方面彼此支援,一次次逼退胡人迅猛的冲击。
凭借数十名长矛手们展现出的良好战术纪律,晋军死死抵住了胡人。双方谁也不愿后退,彼此惨烈地厮杀着,在短短的时间里,都出现了极其巨大的死伤。
******
谢谢各位读者支持和关心。书评区里有些问题,在这里简单回答一下。本书正常的更新节奏是每日一更,螃蟹身为上班族,写作完全出于业余爱好,每天趁着工作间隙涂抹几笔,实在想快也快不起来。周六周日我一个人带孩子,小孩六岁,正是折腾的时候,所以我会比平时还忙。但如果有断更,下周我会加更作为补偿。诚挚地希望各位朋友理解。
如因此导致读者老爷不快,螃蟹唯免冠顿首以谢。拟切腹,求介错……
另外,还有关于章节名的问题。个人以为,晋阳大战这样的重要情节,排列到第十八章真不是什么大问题,老实讲,这一场大战后面还有好几十章。如果读者老爷因此而感觉不耐烦,我……我只有提前放出大结局以表歉意了……
五胡十六国是个冷门年代,所以《扶风歌》注定热不起来。呵呵,正因为如此,能够驻足观看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令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帮助,诚挚地感谢各位。
最后,据编辑通知,下周上风云榜。周一到周五我会尽力两更!




第八十四章 晋阳大战(二十)
转眼半个时辰过去了。
在这半个时辰里,匈奴人连续组织了五次冲击,接连突破了两道木栅,虽然尚未取得完胜,却使得晋军的伤亡极其惨重,至少有一百具尸体被丢弃在前两道木栅之间。
这时石勒让将士们稍许歇息,积蓄些精力再战。
任谁都知道,只需突破眼前这道关口,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