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扶风歌-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乞活军虽然挂着军号,但其实是追随新蔡王东下邺城的并州流民集团。他们素日都散布在漳水和白沟之间的广阔平原上从事屯田,待到邺城之中突然火起,才紧急集结起来。偏偏主将李恽、薄盛等人都在城内,诸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校尉任祉、祁济建议紧守营垒观望,而田甄、田兰则力主入城平乱,赦亭两边为难。
校尉田甄、田兰二人乃是亲兄弟,出自于并州大族,在乞活军中很有影响力。二人既与任祉、祁济争执不下,便径自率领先期集结的兵力试图入城。但他们先是在三台一带遭遇汲桑贼军留守的后队,一番鏖战后各自损失不小;随后在中阳门、广阳门等地也都受阻。这兄弟二人倒也坚韧,从西向东又绕了个大圈子到达建春门。
这支部队直到清理了建春门下人群之后,才终于大举入城。由于在城外还需要保持相当的机动兵力,田兰亲自带了若干部下占据了建安驿作为据点,而田甄则带领数百人入得城来。
或许是由于事发仓猝未及整顿装备,又或者是因为新蔡王一贯以来的吝啬,这些将士们的衣着打扮都很寒酸,普遍作平民打扮,少数人才拥有皮甲,手中的武器也各形各色。但陆遥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在这些人的眼神中蕴含着顽强的毅力和绝不俯首的斗志。
看到这些战士,陆遥感觉非常亲切。他们都来自民风强悍的并州,陆遥曾经无数次与他们一起作战。这是一支不畏惧与任何敌人作战的骁勇剽悍之师。
而就在他稍许感到欣慰的时候,站在建春门城阙顶端的士卒大声喊叫了起来:“将军!南面来敌!”
******
这是今天第一更。老夫江湖人称节操满溢蟹的心,说到做到,今日两更无疑。第二更十二点奉上。
继续按惯例感谢各位读者支持,并求点击、红票、收藏。虽然言语已成惯例,但心意依旧真诚,绝非走过场。
最后要感谢倪一、肖凌、牧笛狼烟等捧场的朋友。倪一老爷给予了万元捧场啊,实在是那啥……大户!螃蟹十分感动,十分感谢。




第四十二章 血路(四)
邺城虽在平原,但其地势利于防御,南、北、西三面皆有河泽为屏蔽。故而以东面的建春门为交通要道,其营建格外用心。建春门的城阙高达五丈,与城西的三台遥遥相对,是整个邺城的制高点之一。
往日里如站在城阙之上,大半个邺城尽入眼底。但此刻放眼望去,只见邺城的上空浓烟滚滚,黑色的烟气翻卷着与夜色混而为一,像是巨大的穹庐笼罩在天上,遮蔽了月亮和星星。浓烟笼罩下,间或有冲天的火光腾空而起,将赤红色的光芒和巨大的爆裂声响传到很远。
整座邺城,就像是被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用黑色和红色的大笔疯狂涂抹着,太多、太浓重的色彩毫无规律的纠合在一起,就像是纵兵横行的贼寇正在摧毁、破坏着一切,哪怕是远远观看,都能感觉到那惊心动魄的惨烈。
而在充满着视线的狂乱里,那条沿着南面城墙迅速向建春门突进的火龙,便格外地引人注目了。那是一支列成纵队急速前进的军队,无数火把被战士们高高地擎在手上,随着脚步上下颤抖着,使得这条火龙仿佛就像是活的!
而在火炬映照下,那些战士们身披的铁铠、手持的种种武器反射出森然寒光,极显雄壮。
负责在城阙上眺望的是乞活军的校尉田甄。这是一个身材矮壮的汉子,有着姜黄色的方脸,双眼虽略显狭长,但却透着精明干练。
“他妈的!”眼看到敌人来势凶猛,田甄狠狠地骂了一句。很显然,三台、武库和各处军营的陷落,给汲桑贼寇们提供了几乎取之不尽的精良装备。相比起来,乞活军就像是乞丐……这仗该怎么打?
田甄急急忙忙地地从城阙下来,四处寻找李恽。
由于乞活军是仓促中召集的,田氏兄弟又带着他们赶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夜路。如今这数百人的建制显得非常混乱。许多士卒找不到他们的什长、伍长,更找不到上级军官。李恽和陆遥正忙着将他们的部伍重新调整,使之能够投入作战。
这时由陆遥负责的大约三百人已经整顿完毕。这个任务对陆遥来说并不困难。他是并州军出身,而乞活军中的许多将士也都出自于并州军。当陆遥熟悉地与将士们攀谈的时候,甚至有人还记得并州军的陆军主,回忆起共同参加过的战斗。
陆遥在最快的时间里赢得了士卒们的信任,同时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部下们充实到乞活军中去,以丁渺、薛彤、沈劲等悍将作为骨干,能够使这支在历史上就以坚忍不拔著称的军队发挥出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与陆遥相比,李恽的动作也不慢。虽然他没法凭空变出精锐的将士来,但他对乞活军上下的了解,却又不是陆遥能比的,因而总能将合适的人选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眼看即将完事,匆匆跑来的田甄拉着李恽的手臂,将他带到一个角落里,低声道:“贼寇们至多还有一刻就到建春门。他们人数极多,而且兵甲齐全!”
“至多一刻么?”李恽悚然一惊。
“至多一刻!”田甄重重点头。他看着李恽,沉声道:“将军,这一仗不好打!”
李恽挥手将陆遥唤了过来,又令田甄简单介绍了几句,随即问道:“田校尉可有良策?”
李恽素知田甄果决善断,而且是并州军人世家,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故而非常重视他的意见。而田甄则一咬牙,现出凶狠的神色来。
“建春门若失,整个邺城就等若陷入贼寇之手。将军,数万乞活人众就食魏郡不足半载,军无积储,人无余粮。若邺城有失,我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前景不可想象。无邺城,便无乞活也。是以,邺城绝不容有失!”
“此言极是。田校尉,我也是这样想的。”李恽颔首道。
“既如此,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邺城。”田甄伸出两根手指:“眼下有两件事,须得立即做好……”
“你说!”
“一者,我们手头掌握的兵力太少,远远不足以对抗贼寇。故而须得马上驱散建春门前聚集的百姓,将三座门洞全数用来调兵,令田兰带人全速入城以厚实守备。二者,我们死守一个建春门,坐看敌军自如调动,由三面来攻,此乃取败之途也。故而,请将军遣得力人手,由城北的戚里往城南的安乐里一线,放火!”
这位田甄田校尉的想法很是毒辣。但毫无疑问,他确实眼力过人,所提出的两点,正是当前需要决断的关键。
乞活军的大队人马如今正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城外的建安驿来。如果将建春门的三个门洞尽数用来调兵,一刻之内就能聚集三千人马,足以固守这座要隘。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将广场上的数千民众置于险境。这一点大家都想到了,但无疑不能轻易诉诸于话语。
田甄说的另一点更加狠辣。邺城如今大火烈烈,已经无法遏制。眼看这座千年雄城就要烧成一片白地。既然如此,不如为这大火添把柴禾,引为己用,以火势来阻止敌人的前进。
说一千道一万,只消邺城在手,哪怕居民死伤殆尽、哪怕数十年蓄积的财富化作飞灰,乞活军便有活路!所以,目的只是保住邺城,无须计较任何代价。
李恽犹豫着想要点头,转过脸去看看陆遥,欲言又止。
“陆将军,你觉得呢?”田甄眯缝着眼注视陆遥。
“事急矣,那还有瞻前顾后的余地?就这么办!”陆遥的脸色冰冷,而言语掷地有声:“但是无须驱赶百姓。我领三百人去,足以阻那石勒贼寇一阵。待百姓逃离之后,乞活军再大举入城!”
“陆将军可有把握?”田甄紧逼一句。
“我也是并州军出身,我信得过并州的汉子,我信得过乞活军!”
“好!那田校尉立即遣人四处纵火。陆将军务必堵塞住敌人沿城墙来袭之路!”李恽最后拍了板,毕竟他才是乞活军主将。
这种时候根本没有多做讨论的必要,三言两语便足以确定他人的命运。片刻之后,羊恒愈加声嘶力竭地催促百姓们狂奔出城。而围绕着建春门前广场的几个里坊同时火起,还有士卒搬了许多木料堆叠在坊间的道路上,将道路逐一阻断。
而陆遥则带领着三百名新整编起的军队出发了。他们沿着城墙的顶端向南方前进,在祝融肆虐的环境下,邺城城墙的顶端是唯一一条安全的通路。对他们如此,对远处打着“石”字旗号急速靠近的敌军来说,也是如此。

******

这勉强能算七月八日的更新吧。毕竟天还没亮呢。一天五千字,大概已经是我的极限速度了,毕竟是业余的,没法和职业选手比啊。
下一章开始,惨烈的战斗即将开始,鲜血将要流淌成河,许多人即将死去,啊啊,各位读者不要觉得太虐、太血腥才好。
最后,感谢jerry20111朋友的捧场。对于捧场的态度,螃蟹始终有点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水平拙劣,当不起各位如此厚爱;另一方面,捧场是实实在在的认可,能够得到认可,螃蟹确实很高兴……这种纠结的心态,难道是传说中的“口嫌体正直”么?暈……



第四十三章 血路(五)
什长姜离紧紧地跟着陆遥,从坡道绕过城阙,向南行进。适才集合的时候时间太过紧张了,导致他装束都没能整顿妥帖,此刻勒甲的丝蓧随着跑动来回摩擦,渐渐陷进了皮肤里。这对常人来说相当痛楚,但姜离的脚步并不稍停。这些年来无休止的战争,已经将他磨练成了具备坚毅性格的战士。
姜离本是上党武乡的寻常农人。永兴元年时并州大旱,各郡灾民饥甚,以至于出现人相食的惨状。江离亲眼看着父母家人一一辞世,最后他和同乡少年们侥幸被征发为军,避免了饿死的下场。但之后数年间,他的同乡们先后战死沙场,似乎也并未多活许久。姜离对此并不介意,生在这样的世道,人命的价值不比砂砾更高贵。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他根本就已全不在乎了。而正因为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他在每次作战中都勇不可挡,反而成了乞活军中著名的勇士。
“贱命一条,我才不在乎。”方才陆遥召集将士们训话时,他便是这样回应的:“陆将军,既然当兵吃粮,便早有战死的觉悟。我们乞活军没有怕死的,早就不把性命当回事了。我看,你也无须说那么多,大家上阵厮杀便是。”
作为昔日并州军的一员,姜离早曾听说过陆遥的名字。据说那位陆军主是个少有的和善人,待部下客气有礼,不像个军人,倒更似文雅的书生。直到这时,姜离才终于真的见到这位陆军主。果然如传闻所言,哪怕是在陆遥沉着脸,显得难以压抑心中焦虑的时候,对待士卒仍然显得非常温和。
哦,应该称他为陆将军。在姜离等人灰溜溜地跟着新蔡王逃亡魏郡的时候,这陆遥却在并州奋力击胡,立下赫赫功勋,如今已是牙门将军了。
姜离对此很有些嫉妒。他有些不屑地想:逢人就说软话的家伙,也能打仗么。
李恽将军适才说了,姜离和他的同伴们将被派遣去阻截汲桑贼寇。似乎这个任务有些艰难,所以那位陆将军在队伍里前前后后地走着,给每个人打气鼓劲。不知为何,姜离看到这种场面便感到十分烦躁,猛地爆出一串桀骜不逊的言语来。
陪同在陆将军身边的两名军校立刻变了脸色,但姜离并未感到畏惧。死都不怕,还会怕这几个小官儿么。
“方才听李恽将军说起姜兄的悍勇之名,果然英武。”陆将军上下打量了姜离两眼,微笑着说:“你不在乎自己的性命,我却很在乎。我陆道明从不会带着弟兄们去送死的。”
他很亲切地攀着姜离的肩膀,将他带到城阙的边缘:“姜兄请看,从这里,到那边,共有四座城台。我们就以城台为依托来抵抗贼军,充分使用地利。如果抵挡不住,就退往下一座城台。如此逐次阻击,待到退回此地的时候,敌人锐气已失,而我军主力则已入城……随之便是我们反击的时候了。如何?”
这可是一位将军在和自己说话!姜离感觉自己有些混沌,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过了半晌才道:“好!”
姜离虽然只是个什长,但在军中颇有些威望。他既然支持陆遥的想法,其余士卒也都没有意见。于是众将士立即出发。
眼下跟随在陆将军身后疾奔的,便是适才他负责整编的三百人。虽说都是并州出身,可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这数百人捏合成形,实在很不容易。姜离摇了摇头,让自己从胡思乱想里挣脱出来。他加快了脚步,对自己说道:这位陆将军言语或许软了点,为人倒真是不赖,而且也像是个有本事的。
敌军的前进速度比预想的还要快许多。虽然紧赶慢赶,但当他们将将接近南面第四座墙台的时候,大股敌人已经如潮水般涌了过来,密集的火把跃动着,使姜离的眼睛都被晃花了。在这么近的距离接触到军容鼎盛的敌人,许多将士都倒抽了一口冷气。
“不要慌,稳住。”陆遥立即号令道。将士们早就刹住脚步,聚成密集的队列慢慢往后退。几名弟兄举着临时拆下的门板,列成横队作为掩护。
邺城虽是雄城,城墙顶端不过两丈宽。无论晋军还是贼军,都有施展不开手脚的感觉。于是双方保持着一箭之地,晋军每退一步,贼军便迫进一步。
这种对峙很容易叫人紧张,在姜离的感觉里仅仅过了一瞬,晋军就退回到第三座墙台。陆遥在墙台的阶梯前布置了三排士卒,而将更为精锐者安排在墙台内侧作为第二道防线。
贼军犹豫了片刻、或许他们急于赶到建春门,并无意在此纠缠太久,从墙台上可以看到他们的后队寻了一处踏步,分出若干兵力向西北方向包抄过去。
陆遥皱了皱眉,喝道:“老薛,擎旗!”
姜离认得,被叫做老薛的是那个突入人丛中斩杀司马瑜的彪形大汉薛彤,听说他也是个将军。对了,还有个脸上始终带着冷笑、让人感觉不正经的小伙子叫丁渺,别人都叫他丁将军。并州的将军怎么突然多到这份上,真是奇怪。
薛彤应了一声,从身后取出斜背着的长杆,将一面丈许大小的白布挂在长杆上。他将这面粗制滥造的军旗高高举起,夜空中呼啸着的长风吹过,立刻将白布猛地展开。姜离借着火光抬头去看,只见写着一个墨汁淋漓的极大“陆”字。
他随即听到身边不远处的陆遥在和丁渺说话:“文浩兄,我家乡耄耋老人曾云,极西之地有国曰西班牙,其民有斗牛之俗。勇士以红布抖动,召引野牛暴躁发怒,狂奔冲撞;而勇士则以利矛、长剑刺击之。来回数次之后,便可使野牛血尽而亡。”
“竟有这等古怪习俗?红布会让牛发怒么?”丁渺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待此间事了,我去找头牛来试试。”
“呃……”对于丁渺的思维方式,陆遥一时语塞,他顿了顿才继续道:“邺城街道纵横,纵然田校尉四处放火,也未必能尽数堵塞贼人攻向建春门的道路。如果放任贼军包抄过去,建春门前的军民损失必然惨重。所以,我们得想办法让贼军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此,莫要另觅他途。文浩兄可知,如果将石勒贼寇比作蛮牛,那我这面陆字军旗,便是足以令他发怒的红布?”
丁渺笑了:“团柏谷!”
“正是。我曾与这厮在团柏谷交手,击杀其得力部下多人,石勒本人仅以身免而已。他对我这面军旗,应当有些印象才是。既知我陆道明在此,石勒绝不会放过……正好厮杀一场!”
这两位将军对答片刻的功夫,姜离突然觉得眼前一暗。
此际邺城之中四处起火,跃动的火头将半边天空都映得红彤彤的,简直光亮如昼。但此刻天空中突然传来咻咻破风之声,也不知是何物在空中密集飞来,竟然连火光都被挡住了!
姜离猛然大吼:“卧倒!举盾!”
他纵声狂呼,然而这呼声已经迟了!
数百支四尺余长,七斤多重的短矛,发出摄人心魄的厉啸,瞬间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弧线,落入乞活军的阵列之中。
短矛较之箭矢沉重数倍,落下时带着巨大的动能。投射所及之处,纵使身着精良筒袖铠的军官也如同纸糊一般躯体破碎。而绝大多数乞活军士卒并无遮护,他们肢体的任一部分被短矛击中,都会立刻形成碗口大的贯穿伤口,随之而来的大量失血,会在顷刻间夺走他们的性命。数百支短矛落下,无数哀嚎响起,乞活军严整的阵列瞬间变得零碎不堪。
在墙台的石阶前组成第一道防线的晋军,损失最是惨重。他们所持有的简陋木盾,根本无法阻挡沉重的短矛。超过半数的将士、至少五十人呻吟着倒地,还有许多人立即毙命,来不及发出半点声音。
负责带领这一队的军官是丁瑾。他是丁渺的谯国宗族部曲,其勇武在晋阳军中赫赫有名,不然也不会在历次战斗中幸存下来。当漫天短矛飞落时,他用长刀接连打落了三五支,但更多的短矛如雨点般落下,终于要了他的性命。
他的左胸被一柄短矛完全刺透了,锋利的矛尖从背后斜斜升出将近尺许。大量鲜血从胸背两侧的伤口如泉喷溅,很快将戎服染成了一片血红。丁瑾的脸上带着迷惑的表情,看看自己的胸口,又回头看看丁渺,张开嘴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