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曲尽星河-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被抢去的,你见了人呢,可别胡乱问你那姐夫,免得你姨母想起当年的事儿,心里觉得不舒服。”
朱长立刻一副为难的样子,手指拈拈,朱母瞪他一眼,给他按上一沓银票。
他们张罗了好几天,又办了关碟,过所,还从军道衙门领了几样证明文书。
陶坎也重视此事,派几个人跟他们一块。
接下来,连同那袁师爷,大伙就一起上了路。
派的这几个人一路上就告诉他们怎么能过关,过了关去什么地方,去了什么地方找什么人,找了什么人再怎么说。
朱汶让朱长给记好。
他们赶上官道就遇到支商队,不但大车装载荷实,不少骡子,马,驴上头也一边挂一个四棱的箱子,商队旁边几十个骑士时快时慢,引着前进,最前面还有个持旗的,上面写着“武威奋扬”。
朱长其实出门不多,吊在后面,扭着脖子使劲看。
商队看他们骑马的多,挂着兵器,心怀戒心,就慢了下去,他们一行人走得不快,商队后面又上来了,一看他们走得慢,有个骑马的就来交涉,问他们能不能让在路边,由商队先过去。
朱长心里极不舒坦。
他姐姐是郡主,现在他们去东夏,还有点官办的味道,里头还有备州道军府的人,区区一支商队竟然说让他们让让。
他主动出面,就一句话:“滚。”
那骑士眼皮跳跳,抱了抱拳退了下去。
朱汶感觉到有什么事儿,就让人喊了朱长,等朱长走到马车的侧窗就问:“朱长。怎么回事。”
朱长把后面的情况简单一说。
朱汶安排说:“以后再不要这么简单从事,想必是商队见咱们不像商人,却又有骑士兵器,走得慢,怕不安全,上来试探一回。不要轻易得罪人。”
她想了一下,又说:“你派人把商队的人请来一个,我想问他点事。”
朱长不情愿地照做了。
过了一会儿,商队那打尖的骑士也没记恨朱长的无礼,打马上来,到了朱汶的马车边,朱汶掀开帘子问他:“你们可是镖局的?”
骑士回答说:“我们并不算是镖局的吧。出了大名府,这一路都有我们东夏为方便商旅设置的驿馆,提供食宿,上粮上水,修理车辆,雇佣牲口,前些年还提供保护,相当安全,可商队为了省钱,到了大名府就会解散雇来的趟子手,久而久之,这条商路就让一些盗贼们眼红,去年秋天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支红花盗,专门趴在官路两侧劫掠,我们北平原张将军照会备州大帅,让他们将之剿灭,却没有下文。于是,张将军就再一次允许我们这些人护送商队,拿一份酬劳。”
红花盗?
朱汶还真不知道。
她问:“这备州响马多吗?”
骑士笑道:“不多。大都是一些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盗贼,英雄好汉们可以选择去东夏谋生,谁会在这儿干响马的勾当?”
朱汶又问:“那红花盗是怎么回事儿呢?”
骑士冷笑说:“谁知道怎么回事儿,敢在官道上潜伏,还专门劫掠大宗的,我们东夏奇缺的货物,照我看,不定谁是背后的黑手,要是朝廷一再这样,干脆把这个地界让给我们东夏得了。”
他声音太大,立刻引起陶坎军衙里的人侧目。
朱汶要求说:“妾身这一行人前往东夏,也是去寻找商机的,只是第一次去,如果壮士放心,就让我们跟着你们商队吧。”
为了显示尊重,她让人叫来陶坎派来的人,故意问:“能放心跟他们商队一道吗?”
她以为朝廷的人会反对,或有意见,自己已经把说辞准备好了。
不料,几个官府中人都说:“夫人这么想就对了。虽然我们也熟路,但是却没有他们掌握路程掌握得好,能及时赶上店家,车坏了,马伤了,他们也肯提供帮助,跟着是最好不过的。我们去东夏,都一道去,也就是不敢让上面的人知道。因为夫人是贵人,还害怕夫人说我们跟东夏的走一道呢。”
朱汶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等那东夏骑士回去之后,又问这官府的人:“刚才他们说的话是不是过分,妾身没有官职也就罢了,你们也不反驳?”
几个官府中人叹气说:“反驳什么?好几年不生响马了,官道上小偷多,骗子多,但响马绝迹了,现在又出来了,还是在我们地界上,脸上本就不好看。再说了,夫人进东夏就知道了,东夏国的人都懑得很,他们那儿不会以言获罪,就什么话都敢说,跟他们论真的,不是自己找难堪?”
朱汶反问:“不会以言获罪。”
那官府中人当成奇事讲:“是呀。你要是站到大街上喊东夏王是你儿子,是你家养的狗,你会被路人揍,但官府却不会管。特别是在北平原,北平原有个东夏太学城,时常有人作惊天言论,官府均不干涉。”
朱汶也奇怪,问:“造反的言论呢?”
那官府中人答话:“造反的言论没听说过,倒是听说有一阵子,学院有人谴责镇守北平原的东夏大将张将军是屠夫,上谷民众的惨案是他一手造成的,张将军大为恼火,派兵抓了人,也是抓了又放,说这事儿令东夏王亲自回北平原,要张大将军放人,还说:人家评论你的功过,你要虚心接受,听听无妨,让你头脑更清醒。后来听说那人还被张将军请到府中去做了官。”
朱长听着听着,听不下去了,说:“任由人这样,那还不是天下大乱吗?”
那官府中人笑道:“咱们都这么认为,可东夏国人不这么认为,反正你们到了就会知道,东夏国怪着呢。咱们备州的小孩就都知道,东夏国起码有八大怪,他们编了童谣在传唱。这第一怪,大王怪,没有宫殿真奇怪;这第二怪,官府怪,官府征夫发钱快;第三怪,车马靠左路无碍;第四怪,女子上学不奇怪;第五怪,公主怪,公主招婿没人爱;第六怪,百姓怪,见面不跪,敢说自己比他们大王帅;第七怪,贵族怪,拿着采状土地雇人把人拽;第八怪,士子怪,挣来工分才能把衙门迈。”
朱长哈哈大笑说:“我听说过第一怪,我在长月都听人说过,我听说他们大王不盖宫殿是住不惯,只住帐篷。”
朱汶否定说:“那是传言。他没有那么野蛮。”
那官府中人是看傻子一样看着朱长,侧目见朱汶目露询问,就说:“是呀。东夏王至今也不肯盖宫殿。不但不盖宫殿。据说,身边也没有宦官,宫女们全是由官府代为雇佣,数量很少……”
朱长大声问:“他是傻子吗?东夏特别穷吧?人口多少?盖不起吧?”
那官府中人笑了,说:“东夏朝廷老说自己穷,但是他们国家很少有乞丐,这是八大怪里头没有的,但也肯定是一怪,大街上你见不到乞丐,也不是绝对见不到,有,会有,但都是刚从我们中原去的逃民,很快就会有人告诉他们,乞讨可耻,不会有人施舍他们,去哪儿能有口饭吃的。偶尔有在战争中缺了胳膊少了腿的人,他们会在大街上摆开功勋书文,卖些鞋子和马具,千万别以为是乞丐,你若朝他们扔了钱币,会有人吐你一脸吐沫。他们之中,很可能是有土地,有商铺采状的贵族。”
朱长在马上抱着肚子狂笑。
朱汶却低声自语说:“他果真有一个与他性格一样奇怪的国呀,这个畸形的国家怎么存在得了呢。”




二十三节 国富民穷
东夏接近了。
率先踏入的是交界的小镇,这是一座新镇,房屋整齐一致,道路宽敞,陡然增多的牲畜被圈到镇边栅栏,泄在开阔的水草滩前。大片、大片的沃野被分割成块,一条一条的田陇整整齐齐,正逢耕作时节,东夏的百姓都戴八扇帽,在田里驾驭牛马,挥动鞭杆。一行人时而能在半路上遇到去农田送饭的孩童、妇女,时常是戴着帽子,骑马赶车,像是天生都会一样。
好奇的陈天一趴在马车车窗上,充满羡慕。
过了界,离北平原就不远了。
他们第一夜住在北平原近郊的小城,往来的贸易和通过的商旅让这样的小城显得沸腾,白天再上路,川流不息的牲畜和人,让商队和一行人变得更慢,除了几个常来常往的官府中人,朱汶一行人都没有怎么接触过高背骆驼和北方野牛,每一遇到,怕怕地绕开。
进了北平原,一行人更不敢相信。
他们都是从长月来的,在他们看来,长月汇集了中州的繁华和雄伟,见了长月城的雄伟和繁华,几十万人口的城便不叫城了。
然而到了这里,却是截然不同的一座城。
它是简陋的,因为很多区域都是石头、栅栏相隔离,房屋虽然整齐,却并不高,甚至还显示出农家格局,没有高门大户,都是柴门院落,但这种简陋中却透出一种长月城也见不到的格局,房屋和道路的比例显得空间开阔,房屋显得低矮,所以视野开阔,一览无余,成群牲畜、大批的商队均能无碍通过,特别是车马,几乎可以在专道上奔驰不停……
它也是平和的,没有长月城高大的城墙垛楼,只在关键的地方搭一个一个的木楼,站着背着弓箭的士兵戍守,但它又不缺乏武力,空地上经常会有练武场和兵器架,路边的马桩随处可见;它也是色调奇异的,比起高檐建筑阻隔的长月,因为视线开阔的缘故,城市竟显得更加热闹,南来北往的商人,各色各族,繁多的商品,再加上牲畜众多,就会让人觉得这也是一个大都会。
几个官府中人说的八大怪一样一样被验证,百姓们相互行礼都是拱手,搂抱,摸心,作揖,很少有人见面跪拜……
甚至还有更多的怪习俗,他们官府中人没有靖康国衣服的大圆饼字样,官员们的等级也不靠朝廷那祥兽图案模样的官袍,你根本不好分清他们的等级的,几个常来、常往的官员时而为一行人答疑,说他们的官服也极好辨认,不同类别的公职,颜色会有差异,同一类公职虽然绝大多数一致,却会衽袍上别上不同的铜章,至于胸口没有别铜章的,你可以不用把他们看成官府中人,因为一些年轻人像赶时髦,也会买官服一样的衣裳穿,他们的官府并不去干涉。

而他们的官员,官服质地更好一些,样式显得更加内敛,他们会在正式的场合,胸口也挂很多铜章,特别是将领,还会披上褐色半皮面的披风;他们的孩童和大人,时而会翻阅彩印的羊皮册,这些册子都是半图半文,也不知道怎么印上的,图色鲜艳,文字简白,多作教化用途,像中原的三字经;他们少男少女不禁往来,会在一起打闹,经常能够见到唱歌极好的姑娘或者少年大半夜在心上人的家外唱歌;东夏的百姓一到傍晚就纷纷出门,找一片练武场或者空地点火把,跳舞、摔跤、玩闹,各带酒食互相吃喝,还有人说书,拉胡琴,据说这些说书的不是乡箭的三老、城镇的闾吏,就是想从三老,闾吏开始的人,他们要讲些时政和古代演义故事,就目前本地的事儿表达观点,让百姓们同意自己的意见……
几个朝廷上的人说这些人表现得多,容易当官。
朱汶为了体验风俗,带着师爷、孩子去见识一回,还是对他们的话将信将疑。
但有一点,他们都很肯定,东夏风气很好,夜晚外地人出来闲逛也会非常安全,但是出来时候要注意,一旦犯了错,被巡值的人抓上,除象征性罚款之外,还要在第二天背上篓篓,上街去捡粪球,清扫卫生。
不过,这些外地人也能理解。
这个城市什么都不多,牲口最多,要不是这样的惩罚,或许街上全是粪团和烂泥。
他们和朝廷驻北平原的人联系上了,也和在这儿的一些靖康商人见面吃饭。
接着就按照计划,设法雇一些养马人,去牲口行市挑选马匹,是打算把种马先选好,等到出关时再由朝廷出面,补上关税,将种马带走,但意外的是,让这些人在将马匹带出境之后,留到备州养马,他们均表示不肯。追问再三,他们说家在东夏,不能常留,再要求给接家眷过去,干脆就说:“只有备州的人搬来东夏,才没人从东夏合家搬去备州呢。”再一一说服,他们干脆就回答:“在东夏过的好,在备州,有钱你怎滴?有钱你也活的不像人,万一搬去搬不回来呢。”
众人都不觉得东夏哪好,对人不愿意定居备州无可奈何。
大的方面基本上这样,选种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听说东夏在为出兵做准备,有些事是赶在前面好,朱汶让丫鬟把袁尚凯叫到身边,谋划说:“养马的一些想法我没在众人面前言明,朝廷征伐陈国,不利则更缺战马,战胜则必获大量牲畜,这些马匹、牲畜……会怎么安置和圈养呢?到时军费激增,马匹不能一下子全用于军队,谁能为朝廷养马,指导养马,训练军马?让投降的游牧人养马?给他们反复的机会吗?”
袁尚凯大吃一惊,连忙说:“原来夫人如此打算?”
朱汶笑道:“对。朝廷一旦战胜,我们可以趁机套购很多的战马和奴隶。”她又轻声说:“纵观天下大事。因为接二连三的战争,朝廷看起来恢复了元气,其实内部却没有变化,只是被皇帝暂时压制住,他不断向大豪强下手,维护中央集权,门阀看起来受到打击,但实际上,庄园却有增无减,兼并严重,只是大乱之后,土地荒芜太多,才显得不那么严重。这几年,朝廷为筹备战争,想方设法穷民富国,一再靠南方的粮食压制粮价,暗中不停铸币,不断赤字,将粮食、布匹吸纳进国库,国库是前所未有地充裕。”
袁尚凯苦笑说:“夫人说的没错。若不是有三分堂这样的大钱庄居中吸纳官币,平衡银钱比价,因为官币增加,物价肯定飞涨。朝廷因为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和布匹,显得特别富,百姓呢,就突然会感觉到自己特别穷,矛盾一下子激化。”
朱汶反问:“可三分堂有义务为朝廷平衡这种矛盾吗?那它大量吸纳官币又是为什么呢?”
袁尚凯说:“三分堂也是迫不得已吧,物价飞涨,他们一样会深受其害。”
朱汶摇了摇头说:“他们平抑,也是在囤积粮食和布匹呀,他们收购官钱一方面可以向朝廷示好,一方面能反过来威胁到朝廷,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自己该怎样去消化滥发的朝廷官币呢?”
袁尚凯灵光一现:“境外贸易?!”
朱汶点了点头,说:“对。就是境外贸易。他们会把朝廷的钱当成支付手段,流通到境外,把囤积粮食和布匹当成境外交易的保障,反过来也帮助了朝廷。”
她反问:“但是如果打仗了,境外贸易断了呢?朝廷还要大量铸币,怎么办?三分堂怎么消化?”
袁尚凯摇了摇头。
朱汶冷笑说:“如果三分堂的背后就是东夏朝廷呢?他要永远给无限滥发的靖康朝廷买单吗?”
袁尚凯叹息说:“不会。”
朱汶说:“这个时候,你们还敢去做生意吗?他们该想着怎么把这些官币流回朝廷国库了。我们这会儿就不要想着怎么做生意,应该换个角度去想怎么去花钱。为自己花钱,为别人花钱。”
袁尚凯点了点头。
她小声说:“朝廷也乐于看到官币流转回来,因为有了战争,朝廷要支付给士兵大量的钱。”她淡淡地说:“那就让我们成为他们的中间人吧。我去说服三分堂幕后的人,一旦朝廷战胜,我们就出面替他们花钱,为他们购买战争中得到的牲畜,奴隶,战马。”
她吩咐说:“接下来我要去渔阳。你们就留下来把这儿的事情办好吧。”




二十四节 王子犯法
前往渔阳,人未动身,书信先到。
麻传甲的两个弟子连夜从渔阳赶来,将朱汶、陈天一、朱长一路接过去,接进渔阳郊外的别院。这儿本是狄阿鸟建起来的一处庄园,因为离河谷中的牧场近,可供去牧场时小住。庄园初建时栽不少果树,现在己经成长了起来,到了初春,水流淙淙,桃花夭夭,充满诗情画意。
谢夫人老觉得渔阳吵闹,每年的春夏都会到这儿常住,狄阿鸟干脆把此处让给了她,还专门建起几层阁楼,将所收罗到的花山轶失的器物、古籍收藏在里面,谢夫人也就越发喜欢这儿,动不动邀请回嫁出去的女弟子,在这儿弹琴歌舞。
因为心境的转变,她真又有点越活越年轻的感觉。
见到书信,她早早让人通知谢小婉。她也知道朱汶汶与自家姑爷有点家丑,不愿意让谢小婉在城中招待,也还担心谢小婉一傻,把狄阿鸟一块带来,就指明只要谢小婉带着孩子过来。结果,谢小婉还没来,朱汶一行先到了。
谢夫人用宴席招待上,问着他们的母亲,闲话着家长,内心却又担心谢小婉不懂事,心里有醋劲恨这表姐妹,给不来了,就又让人去叫。
天都黑了,住所都己经安排好,谢小婉才到,脸色也极不好看,谢母担心一问,才知道渔阳出了件说大不大,却又头疼的事。
原来这几天军队集结,狄宝也有心随阿爸西征,正好他的干兄弟都被聚拢到一起,就向他阿妈要些钱,拉上两个年龄差得小的兄长,一起去集市看看有没有好点的兵器。
这上了街,不知怎的遇见几个赶集的少年,几个少年从部落来,都傻乎乎的,听仨人一路吹牛,自恃年长体壮,出言嘲笑,给打了起来。
几个少年虽然略大,也是生番,却不比狄阿鸟打小收养的养子。
这些养子自幼接受正统的军事训练,由战场拼杀过的教头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