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道君-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一卷
引子


大唐高宗麟德元年。
中原大地出现了一片歌舞笙箫的欢腾景象。
因为“贞观之治”的辉煌还在延续,大唐在西域的战争也已经结束,以苏定方为统领的唐军擒获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曾经威胁大唐西域边陲六年、强盛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宣告瓦解。
西域边疆危机的解决使得大唐在中亚的石国、米国、曹国、史国、大安国、小安国、拨汗那、疏勒、悒怛朱驹半等国设置了州、县、府共一百二十七个。不久,又有吐火罗、波斯等相继归附大唐。
至此大唐帝国的疆域由西域延伸到了中亚以至西亚以及伊朗高原。
而在东北战场上,刘仁轨统帅的唐军拿下了百济的真岘城。
真岘城位于新罗和百济的交通要道上,只要占据了这座坚城,就等于打通了熊津于新罗的运输通道,从此唐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新罗获得必要的粮食和给养。让大唐对百济已经陷入死地的战争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翌年,刘仁轨又率领大唐海军打败了前来支援百济的日本海军,彻底斩断了新罗复国的梦。
一时之间,大唐帝国在高宗皇帝的治理下,在东西两线上连续运兵平定叛乱和解决边疆问题,让帝国在继承了贞观时代的雄厚国力和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之后,将自己的国威发挥到了淋漓精致。
以往隋唐三代君王都没有完成的壮举,就要在高宗皇帝的手上实现了。
因此以往因为太宗病逝而引起的边境骚动不安的阴霾之气,和因为当初太宗亲征高丽而败北,还弥留在大唐百姓心中的颓废之气,彻底被这股子兵戈萧杀之气冲刷的悄然屏退了。
然而,只是普通百姓不清楚的是,就在大唐帝国兵锋强势、国力声威大振的强盛景象之下,帝国的都城长安却笼罩着一片波谲云诡的阴云。
因为就在这一年,高宗的废后决定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在短暂的喧哗与骚动之后的十二月,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许敬宗上书指控上官仪、王伏胜、废太子李忠暗中勾结、企图谋反。随即上官仪被迅速下狱,没几天就跟他的长子上官庭芝以及宦官王伏胜一起被斩首,家产抄没,府中女眷也全部没入宫中为婢。
而废太子李忠也被赐死在自己贬所,死后暴尸荒野,尽然无人收葬。
还有跟上官仪交情深厚的中书令刘祥道被罢相,降为礼部尚书。尚书左丞郑钦泰等一大批官员也是或遭贬谪,或遭流放,全被驱逐出了朝廷。
这一系列的巨变发生的太快了,以至于大部分朝臣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发现,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宣政殿上皇帝陛下的亲信已经被铲除的差不多了,而在这场废后风波中的主角皇后武媚,尽然毫发无损,不仅转危为安,而且因祸得福,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从此,金銮殿上不再只有一个高宗皇帝,而是还有一个皇后娘娘。
这一刻,满朝的文武几乎都感受到了帝国的最高权力正在逐步落入了皇后武媚的手中。
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一个“二圣临朝”的时代就此掀开了大幕。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一章 艰难抉择
长安,璀璨锦绣。
帝都古老的威严雕刻在青石古城墙间,醉卧在高高的琉璃飞檐上,勾勒在绵延三千里的运河图纸中。
长安百姓们脸上都透出自己作为大国臣民的高傲和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现在虽然是冬天,可在夜晚璀璨夺目的灯火下,温度就像汤锅里半热的米粥,街道上有一种秩序井然的齐整,酒寓茶楼里却是乱哄哄的,很是热闹,气氛热烈地和炉上冒着热气的开水一样滚烫。
只是相对于长安城内的热闹繁华,位于皇城东侧的太子东宫,这时候就显得冷清而又凄凉了。因为太子李弘从小就身体孱弱,不喜夜宴,因此整个东宫一直都处在刺鼻的药汤和冷清的肃穆之中。
已经是亥时了,可李弘还没有就寝。
他独自一个人在“棠园”中徘徊,时而皱眉,时而叹息,昏黄的烛灯下他的身影显得憔悴而又孤独。
因为,他现在已经不是真正的大唐太子李弘了,而是一个穿越者。
两个月前,他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大唐太子李弘的身上。
刚开始他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一直沉浸在巨大的震惊中。可慢慢的他发现自己样子不仅有了变化,而且脑海中还多了份关于李弘的记忆。
这时他这才终于接受了眼前的现实,他的灵魂真的回到了一千多年前,和大唐高宗的第五子、武后的长子,十三岁的大唐太子李弘的身体融合在一起了!
今天,他是第十八次来到“棠园”了。
两个月的时间,他已经适应了现在的身份和在大唐的生活,可是一想到作为李弘的自己未来要发生的悲剧,他就坐立不安。
“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这简简单单的十七个字就像十七座大山,压在他的身上,让他难以喘息。
他知道不管自己是“沉瘵婴身”“旧疾增甚”而自然死亡,或者是像民间传说的那样被自己的母后鸠杀,自己现在的寿命只剩下十一年了,而十一年之后的他会死在洛阳合璧宫的夜宴上,还会得到一个“孝敬皇帝”的谥号。
只是现在的李弘已经不是以前的李弘,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悲剧结局,还会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在自己身上重演吗?
不,绝对不可能。
既然上天让自己再活一次,自己就一定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命运要让自己来改写。
……
“殿下,天色已经不早了,你该休息了!”就在李弘怔怔出神时,突然有人上前对他说道。
这人年约三十,长的丰神俊逸,一表人才。
他叫闫庄,官职太子家令,是太子李弘的总管,专门掌管东宫食膳、仓库、奴婢等。又因为他在高宗显庆元年李弘被立为太子时就一直跟随在李弘身边的人,因此他也是李弘的亲信。
“闫庄,孤让你办的事情办妥了吗?”李弘不答反问道,语气中多了一份焦急。
“已经办妥了,孙思邈正在回长安的途中,估计两天之后就能达到。”闫庄小心的回答道。
太子从小就身体孱弱,常年都在用药物调养,而这次能发现孙思邈的踪迹,让这位老药王能够来长安给太子诊治顽疾,闫庄对这件事情很上心。只是让他吃惊的是,太子从小就没有离开过皇城,他又是怎么知道孙思邈在终南山的呢?
“嗯,有了药王的亲自医治,孤的病会好一点吧!”李弘微微叹息一声说道。
他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母后武皇后会怎么对付他,而是自己这孱弱的身体。因为要是真像史书上说的,自己暴死合璧宫是因为罹患疾病而不是身亡。那即便今后自己通过权谋手段守住了太子之位,还能等到登基称帝的一天吗?即便自己能够等到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可自己又能在皇位上坐多久呢?
因此,李弘才迫切想将自己这具身体医治好。因为只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今后他才跟自己的母后武皇后一争权位的资本。
而想要彻底的治愈自己身上的顽疾,李弘能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药王孙思邈,所以他才会让闫庄去终南山请孙思邈来给自己诊治。
不过闫庄不可能体会李弘现在心里在想什么,他见李弘一脸严肃的表情,欲言又止。
闫庄跟在李弘身边已经有十年了,他了解闫庄的为人和秉性,现在见闫庄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就开口问道,“闫庄,你怎么了?你还有什么事吗?”
闫庄有点忐忑的看了一眼李弘,见李弘神情依旧,正目视南方天际,就开口低声说道,“殿下,这次我们是按照你说的在终南山找到了孙思邈,而且也将你写的信交给了他,可他就是不愿意来长安为殿下你诊治。因此…”
“嗯?”
闫庄深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因此,这次我们是将孙思邈绑到长安的。”
“噢,什么?”即便是李弘再怎么沉稳淡定,可是听到闫庄的这句话时他也被吓了一跳,将药王绑到长安城?亏你们能干得出来啊!这是他这个太子想都不敢想的啊!李弘一脸的不敢置信,再次确定道,“闫庄,你们真的将药王绑回长安了?”
闫庄不敢看李弘,只是低头说道,“殿下,臣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可是…”
李弘知道闫庄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还能怎么怪罪闫庄?就淡淡的说道,“算了,既然事已至此你也不要自责了,等孙思邈到了长安城,孤再给他赔礼道歉吧!”
“多谢殿下!”闫庄忙谢恩道。
不过,李弘却又是眉头一皱。孙思邈十八岁立志研究医学,到公元579年,就开始隐居于太白山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再后又隐于终南山,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怎么可能被自己派去的区区几个人绑回长安城呢?
难道。。。李弘不敢再往下继续想,而是沉声问道,“闫庄,你们这次去了多少人?”
“回殿下,一千铁骑。是李多柞亲自率领右监门率府的一千铁骑去的终南山。”闫庄如实的回答道。
“你…”
李弘听闫庄的回答,再也忍不住了,他脸色阴沉的斥道,“闫庄,这次你怎么就这么鲁莽。你难道就不知道眼下长安城人心不稳,而朝堂上又是波谲云诡,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低调而不是张扬吗?”
隋唐时期专门有保卫储君安全的武装力量,被称为东宫十率,不过这支力量真正的控制权在皇帝的手上。这表现在皇帝任命的太子詹事,他是统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令官员。然而就在这十率府中,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他们是太子直属的亲兵,可以由太子直接统领。
因此,人们习惯了将东宫戍卫称为东宫六率,没有将太子的亲军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算在里面。
而这次闫庄调动的就是自己的亲卫军,太子右监门率府。这怎么能不让李弘发怒呢?
这么一点小事情就出动了属于自己的亲卫,太子右监门率府一千人马。
这件事情说大了不大,因为自己调动自己的亲兵,合情合理;可说小了也不小,这皇城之内私自调兵,是君王的大忌,要是被有心人依次为借口,上书弹劾自己,不就等于自己授人口实了吗?
他李弘就是再怎么深受高宗的器重可也吃不消啊!
再者,前一段时间因为废后风波致使上官仪、王伏胜、李忠被斩杀,让高宗和武后之间的关系一直处在紧张之中。
自己身为大唐的太子,这时的一举一动绝不仅仅代表自己个人的情感和好恶,必然还会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就是说,不管自己的个人动机是否与政治有关,这会让朝野上下的人们都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各种富有政治意涵的解读。
因此李弘现在想法就是要韬光养晦,不参与帝后相争,只想暗自里发展自己的实力,不想过早的表露自己的政治倾向,而现在闫庄的举动恰恰与他的初衷相悖了。
“殿下,是臣鲁莽了,还请殿下责罚!”闫庄不笨,稍微被李弘一提醒,他就知道自己调动太子右监门率府一千人马的严重性了。
“行了,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你,孤也有错,不过今后你一定要吸取教训,做什么事情切不可再像这次这样鲁莽欠考虑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李弘也只能这么说了。
他身边能用的亲信不多,闫庄是一个,李多柞是一个,而闫庄不止对他忠心耿耿,且还有一个做工部尚书的叔叔阎立本。李弘可不想浪费这么好的一个资源。
“微臣明白!”闫庄低声领命道。
“哎!”再次想到现在的朝堂上的帝后之争,李弘就不由的重重的叹息了一声。
“殿下,你是不是在考虑怎么向陛下上书梁王的事情?”见李弘一脸的忧色,犹豫了一下,闫庄还是开口问道。他口中的梁王就是半个月前被赐死杀在自己住所的故太子李忠。
“嗯,昨天戴相告诉孤,梁王已经被赐死在自己贬所,只是死后暴尸荒野,尽然无人收葬。他的意思是让孤上书父皇,请求厚葬李忠。”李弘淡淡的说道。
“梁王李忠和上官仪、王伏胜等人谋反,已经被下旨诛杀。这是陛下亲自下的旨意。微臣不知道戴相他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这种情况下又岂能让殿下向陛下上这样的奏章呢?”闫庄皱眉道。
李忠是废太子,他是怎么死的,满朝文武恐怕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的。因为只有一个死了废太子才不会威胁到现在太子的位子。而李弘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能力除掉李忠,那剩下的就只有一个人了。
可是这种情况下,作为宰相的戴志德尽然要让李弘上书建议厚葬故太子李忠,这岂不是要让李弘跟主导这次案件的幕后主使武后作对吗?
“闫庄,你要知道戴相可是父皇的人啊!”李弘不动声色的说道。
“难道,让殿下上书建议厚葬梁王李忠是陛下的意思吗?”闫庄大吃一惊,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太子的意思,而他也理解了太子殿下当下的忧虑。
因为,一边是当今天子,另一边是当下权势不比天子弱的皇后娘娘,不管太子怎么做都会恶了另一个人。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
李弘没有回答,而是沉默不语。
作为大唐太子,现在他在这件事情上已经不能再做一个旁观者了,他不得不在关系到他今后政治生涯的命运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二章 还有敌人


翌日清晨,长安城寒气逼人。
李弘来到大明宫紫宸殿觐见高宗和武后时,两人还在宣政殿跟宰相们商议政务。
长安城是根据周易“乾”卦理论建造的,而太极宫被修建在里长安城北部中央,以便让地上的君王和天上的星宿相对应。所以太极宫的建造忽略地形缺陷,使得它处在长安城地势最低的洼地方,而长安城夏天又经常下雨,温度高时潮湿燥热,不适合居住。
因此早在麟德元年大明宫尚未竣工时高宗和武后就已经政务和寝宫搬迁到大明宫了!
大明宫有三大主殿,它们分别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又被称为外朝,中朝,内朝。三大殿中含元殿是帝国举行庆典的地方,宣政殿在含元殿以北,是大唐处理国事地方,只有紫宸殿才是高宗和武后两人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李弘现在就在紫宸殿静等高宗和武后。
昨晚他深思了一夜,依然没有做出决定。因为他知道高宗的懦弱和武后的强势、对权力的痴狂。因此,他不想过早的在高宗和武后两人的争斗中选择自己的立场。
只是高宗通过戴志德让他上书建议厚葬废李忠,这件事他绝对不能不遵从,因为高宗现在还是大唐帝国的天子,李弘还要依靠自己的这个父皇,不能忤逆了他的意思。
因此,他昨晚就写好了这份奏章,就是为了今天来紫宸殿觐见高宗和武后,想在两人面前陈述自己的谏言。
这种做法要是放在成年人身上,或许会被认为是在离间帝后和朝臣之间的关系。可现在李弘只有十三岁,他要是这么做了,高宗和武后也绝对不会想太多,只会以为这是他政治上幼稚的一种表现。
“太子殿下,娘娘回来了。”就在李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有一个小内侍突然在他耳边低声说道。
李弘忙起身,就看见武后已经在八名侍女的拥簇下大步走进了紫宸殿。
武后今年已经四十一岁了,可她依旧看起来光艳动人。方颐广额、丰满妩媚、神龙翘眉、丹凤长眼,让她天生就有一股子睥睨天下的气质。
李弘在注视武后的时候,武后的目光也移到了他的脸上,这道目光就像一股寒气一样,一下子就笼罩住了李弘的全身,李弘背脊一阵冰凉,他身体一凛,忙上前躬身施礼道,“儿臣参见母后。”
“弘儿,你不是身体不适正在东宫休养吗?今天怎么来紫宸殿了?”武后缓步走到李弘面前,语气变得柔和了很多。
刚才被武后目光注视的一阵心悸,李弘现在已经不敢再有什么小心思了,他极力表现出很怯懦的样子说道,“母后,儿臣身体现在已无大碍,只要再细心调养几日,就能继续读书学习了。今日儿臣进宫是特意向你和父皇请安的。”
“嗯,你很仁孝。这点你父皇和母后都知道的。”武后欣慰的说道。她轻轻的拉住了李弘的手,李弘也乘势扶着武后坐到了榻上,才开口说道,“刚才在宣政殿商议国事时,你父皇身体突感不适,已经回麟德休息去了,你要是有什么事情就跟母后说吧!”
李弘一愣,他知道高宗在显庆末年时就已经患风疾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而风疾就是风寒湿,是发生痹病的病因,这是李氏皇族的家族遗传病。可没有到高宗的风疾会这么严重,只是一次简单的朝会,他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高宗没有同武后一起到紫宸殿处理政务,这让李弘有点忐忑不安。
因为昨晚他想出的对策就是在高宗和武后的面前陈述自己的谏言。这样到时即便候武后再怎么生气,可当着高宗的面也不会责怪自己。而他相信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