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卫鞅大帝-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你。希望在黄泉路上,你依旧对我不离不弃。”
然后,又对着黑熊,大声留遗言:“大个子,听到没有,我和我二弟感情深厚,等会你一定要先吃我,最后才吃我二弟。咦——”
卫鞅想到个问题,有些含羞带臊又有些忐忑不安,怯怯的对黑熊发问:“请问,大个子你,吃我二弟的时候,喜欢从头部开始吃,还是喜欢从根部开始?如果喜欢从头部开始,我可以让你先吃我的二弟。”
这算不算对二弟的背叛?算了,相依为命两辈子,总不能要死了还对不住他,而且估计是被整个吞掉的,叫道:“大个子,我收回刚才说的话。只要你最后吃他,我一定好好报答你,请你吃兔子骨头。”
捡起身边的野兔骨头,不停的扔。
黑熊似乎有些戏谑的守着卫鞅,它当然听不懂卫鞅的话,只以为卫鞅在垂死挣扎。
“不够啊?不够,再请你喝酒。”卫鞅捡起酒坛子,就要砸过去。就在酒坛子脱手前一秒钟,脑中忽然闪过一道灵光。
“哈哈,老子真是天才。”
卫鞅将酒坛子紧紧抱在怀中,又挑一块石头,敲破。用石块的尖角,不停的划酒坛子的底部。
划了好久,卫鞅对着火光观察一下,小心翼翼的用石头敲打酒坛子的底部。
“咔嚓”一声轻响,酒坛子底部破开了一个洞。卫鞅大喜,继续敲打,没过多久,世界上最具历史意义的喇叭面世了。
“救命啊,管弟,有大黑熊。救命啊,管弟,有大黑熊。”卫鞅以喊破嗓子为目标,拼命呼唤。
终于,黑暗中出现一束火把,火把下正是管乙那张世界上最可爱的脸。
卫鞅泪流满面的抱着他的高音喇叭,“坛子兄啊,坛子兄,我是如此的爱你,怎么舍得拿你装酒喝。”
经过管乙和黑熊的一番搏斗,卫鞅捡回一条命,同时也收获大半个月的口粮。
“六哥,你没事吧。”管乙收回了剑问道。
卫鞅抱着酒坛子,喜悦笑着说:“没事,对亏你及时赶来啊。”
管乙想了想,说道:“没事就好,六哥,经过一番生死,你变了。”
卫鞅奇道:“我变了?”
管乙点点头,认真的说道:“我把好好的一张熊皮,划开了这么多破洞,你竟然不破口大骂,难道不是变了?”
卫鞅也万分认真的说道:“管弟,以后我死了,你把我的骨灰装进这个坛子,我要和坛子兄死在一起。”
管乙接过成了喇叭的酒坛子,透过两端的开口看了一眼卫鞅的脸部特写,说“好”。然后随手一扔,将坛子丢在雪地里。
“我真的变了。”卫鞅惊骇的说道。在管乙拖着黑熊的尸体往住处走的时候,卫鞅忽然发现自己也在帮忙出力。
管乙早就发现有人在傻傻的帮忙,只是理所当然的不提醒。他深知,对于苦力活,卫鞅从来就是敬而远之。
卫鞅想了想,说道:“管弟,我跟你商量个事。”
“你说。”
卫鞅说道:“住在山里,野兽太多,太危险了。等到合适的时候,咱们不等发财招募死士了,提前出山去。去秦国怎么样?去秦国的话,那些秦国人不会为难我们。要是去别的过,这帮小子毫不犹豫要把我们宰了。”
管乙想了想,问道:“去秦国,我能带兵打仗吗?”
卫鞅笑道:“秦国人不给你带兵打仗,我就死给他们秦国人看。”
管乙大喜,道:“好,就去秦国。”
接下来几日,卫鞅和管乙忙着布置一些防御,住在山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又来一头黑熊、野猪、老虎之类的野兽,防不胜防。冬天里,野兽难以捕猎到食物,比寻常季节更加疯狂。
年三十那天,卫鞅的石灰终于出窑了。两个小时之后,他的第一支毛笔终于问世。
这是卫鞅来到这个世界成为卫鞅之后,过的第一个年。这支毛笔,无疑是最好的礼物。
卫鞅郑重的将毛笔送给管乙,说道:“这时六哥这辈子的第一个发明,送给你。”
管乙依着卫鞅的指导,毛笔蘸墨水,动作十分别扭的在桌面上画了长长的一道。“咦——”,管乙似乎发现了什么,又在桌面上轻轻的画了细细的一道,想了想,终于说道:“此笔可售一金。”
卫鞅哈哈大笑,道:“便依你,此笔一金一支。”不是卫鞅黑心,一金在这个时代,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于普通老百姓家庭而言,也许一辈子可望不可及。想当初在公叔痤府,卫鞅提出绳索绊脚计谋对付秦国刺客,立了大功,不过奖赏十金。后来,识破秦国刺客真正的刺杀计划,救了公叔痤一命,也不过与管乙各得十金奖赏。同时,这也是一个财富高度集中的时代,王室、官员、富商占有了巨大部分社会财富。传说中,公叔痤这辈子接受魏王的奖赏,就有一百万亩地。卫鞅有一段时间常常在神往一百万亩地这个数字,放在后世,如果有一百万亩地,开发成房地产,额的神呐,绝对比比尔还要盖茨,比巴菲还要特。
对于那些占有绝大部分社会财富的人而言,只要尝试过毛笔书写的快捷和美观,区区一金,绝对不会痛心。卫鞅的观点是,倘若你掏钱心痛,六哥就让他不掏钱更心痛。
卫鞅提笔,熟练的蘸了墨水,在木板墙上挥毫。青禾楼记:上古结绳记事,黄帝以下,仓帝造字,而文明始焉。历三千载,万人读书矣。然山河之深远,国争之隔,字不出廷门,文不得传天下。国有四九,字类三十六,学足百家,难得传闻,皆刀笔书简牍之不便也。青禾楼作笔、造纸,窃愿字入山野,文传天下,诸学得放,文明化万般也。
管乙道:“好看。”
卫鞅大笑,他的毛笔字,还是比较有水平的。
两人痛饮庆年关,皆大醉不提。
次日,风雪晴,卫鞅踏上自制雪橇,去十里之外的秦国情报站应卯。临近之时,脱下雪橇,藏入一处树底下,做好标记,然后步行而往。雪橇的秘密,他同样不愿意向任何人透露。
令卫鞅惊叹的是,多时不见的景监竟然也在。放在后世,这位绝对是一个标准的好领导,大过年的,不舒舒服服的喝酒吃肉,跑到荒山野岭来,和属下同甘共苦,好作风。
景监恢复富商的打扮,笑容可掬,百面玲珑,又不失沉稳。
“哈哈,景监兄,多时不见,可好?”卫鞅如同见到多年的知己一般。
“鞅兄,风采依旧啊。”景监不愧长袖善舞,顺杆子往上爬,直接把“鞅兄”叫上了。又挥挥手,令那些秦国密探回避。
卫鞅笑道:“说吧,有什么能为景监兄效劳。”
景监脸色沉了下来,说道:“秦公已薨,嫡子渠梁继位为新君。”
卫鞅点点头,小心翼翼的问:“我是该说恭喜呢,还是该说节哀?”
景监作为秦国密探头子,装聋作哑的本事高明得很,继续说道:“是少梁之战时,中了魏军的狼牙箭,不治而亡。新君即位,纳鞅兄之策,与魏国议和。”
“等等。”卫鞅打断景监的话,说道:“嬴渠梁是采纳你的议和之策,还是我卫鞅的?景监兄可是答应过我,不得对秦国君臣提起我的名字。”
如果秦国君臣一而再再而三的听到卫鞅这两个字,难保不会生出杀心,强令景监下手。这点卫鞅最为忌讳。
景监笑了,道:“莫非鞅兄以为,景监乃无信之人。”
“那就好。”卫鞅放下心来。
“秦国上下群情汹溶,人人皆要杀公叔痤,以报先君之仇。军中大将,更是誓言来春大举出兵河西,征讨魏国,完先君未了之愿。新君力排众议,难啊。”景监叹口气说道,“新君初立,大臣未附,国家不稳。老世族私下奔走,多有图谋,各方势力举棋未定,犹豫徘徊。如此国仇、私仇、公心、私心,交错纠缠,秦国难啊。”
卫鞅静静的听着。
“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内忧外患。遍野之民,食不果腹,衣不驱寒,今年一场大雪,饿死冻死者不知几许,我老秦人苦啊,却为之奈何?”景监苦笑着,叹气不已。
卫鞅听闻,很是感动,主动握住景监的手,不停的安慰他,最后说道:“景监兄,苦了你啦。只是,敢问一句,这与我何干?”




第二十一章 无心插柳
景监竟也不怒,一抹愁容,笑道:“我在魏国,更无朋友,只有鞅兄一人,可诉心怀。一时感慨,鞅兄莫怪。”
卫鞅的神情很愉快,笑道:“多一个朋友,感觉真好。我在山里,每日对着管乙,现在我看到那张脸就想吐。”
景监失笑,说道:“希望鞅兄有一天不会看到我的脸,就想吐。”
卫鞅连忙摆手,哈哈大笑,说:“不会,肯定不会,你比管乙好看多了。”
这是夸人的话吗,景监待卫鞅笑完,道:“鞅兄,当真不愿教我?”
卫鞅奇道:“教你什么?景监兄,何出此言。”
“秦国多难,命运多舛,我老秦人,深处水火之中,鞅兄,不动恻隐之心?”景监不再让卫鞅逃避话题。
卫鞅道:“我前几日,险些被大黑熊吃掉,那个惨啊,若非身处其境,景监兄,你是体会不到的。”
景监当真吃了一惊,道:“我这几个手下,就让他们贴身护卫鞅兄,如何?”
卫鞅摆摆手,道:“免了,免了,我那山谷里秘密太多,你们秦国人若是走进山谷半步,我一把火将整个山谷烧了,顺带连我自己也烧死。”
景监说道:“那鞅兄一切小心。”虽早知山谷中藏有秘密,否则卫鞅不会从一开始就拒绝秦国密探进入。现在卫鞅直言说出,居然还能忍住不去打听卫鞅有什么秘密。
卫鞅点头,道:“我会小心的,多谢关心。”
景监说道:“鞅兄?”
卫鞅终于不耐烦,说道:“办法都已经教给你了,还问这么多干嘛?”内心深处却在得意的笑,就连察言观色的高手景监也看不出来。
景监却一拍脑门,使出招牌动作,笑道:“是我太焦心,关心则乱,鞅兄莫怪。几个月前,在安邑街头,刺杀鞅兄的杀手,与魏国太子魏申有关。只是我们势单力薄,无力为鞅兄消除祸害,鞅兄赎罪。”
“太子?”卫鞅目瞪口呆,这个敌人的等级也太高了吧,他甚至怀疑景监在糊弄他。
“杀我的理由?”
景监摇头,说道:“查不到缘由,似乎与鞅兄的师门出身有关。”
卫鞅更加惊奇,他根本没有师门出身,怎么这么多人左怀疑来,右怀疑去。
景监没有去打听卫鞅的个人隐私,他只能将所查到的,全面的告诉卫鞅,让他自己去分析。说道:“太子申,与公叔痤之子公叔冒素来交好。”
卫鞅若有所思,脸色越来越沉重,最为轻轻的点了一下头,不再言语。
景监问道:“鞅兄,可有头绪?可需要我出力?”
卫鞅微微一笑,不答他的话,心里却在大骂:老子有个毛头绪。岔开话题,说道:“景监兄在安邑,假扮楚国商人。可当真也经商,手底下可有几个经商的人才?”
景监不知卫鞅之意,答道:“也做一些买卖。”却不细说。
卫鞅不用脑子都能猜得到,景监的明里暗里的生意,肯定和秦国所需的物资有关系,而且最终盈利也是入秦国的国库。只是他无意打听景监的秘密,说道:“我有一桩生意,想和景监兄合伙经营。我生产货物,占七成。景监兄负责将货物销售到各国去,占三成。”
话才说出,卫鞅一阵心痛,百分之二十啊。他原本没有打算和景监合伙经营毛笔,只是听到景监说到秦国百姓穷苦,难免真的动了恻隐之心。秦国穷困,史上有名,不用景监描述,他都可以犹如目睹。反正钱再多,也是一个数字,便生出分秦国两成收入的想法,权当补贴一下秦国国库。至于为何是百分之二十,卫鞅的打算是,先提出三成,然后等会说几句“指点”景监的话,借此压到八二分账。别人谈判,先开低价,慢慢往上磨。卫鞅谈判,先给别人高价,在往下打压。
景监说道:“若要销售到各国,恐怕我力不能及。鞅兄当知,我所做买卖,皆在秦魏之间。不知鞅兄要卖的是什么货物?不如鞅兄和百花村的侯管事商议,侯管事不难做到。”
不用说,卫鞅在安邑的最后一晚,脱离秦国密探的见识,去见了侯赢,甚至见了白圭,景监心知肚明。就连最后是侯赢用弓箭救了卫鞅一命,景监不难猜到。
卫鞅破觉意外,景监先说能力有限,然后才问卖什么货物,这时直直白白的拒绝。旋即,卫鞅醒悟过来。看来景监是不知道自己的厉害,以为他做的是小买卖,补贴一下生活那种,不愿意接受卫鞅的小恩小惠。他手中应付卫鞅的本钱有限,最好能够利益最大化,交换卫鞅身上最有用的东西。
既然白送价值半个国库的黄金都不要,卫鞅喜得不勉强。明人不说暗话,卫鞅不掩饰心中的奇怪,道:“白老相国,如今还有这么大的本事?”
景监哈哈大笑,道:“哈哈,看来鞅兄也有不明之事。也不怪鞅兄,民间传言,白圭老相国原本富可敌国,然为相十余年间,魏国王室千般压榨,将老相国万贯家财没为己有。老相国郁郁不欢,是以毅然离去。坊间之言,怎能全信。想那白老相国经营之道何等高深莫测,魏罃再狡猾,怎有本事夺白圭家财。”
“你的意思是,白圭如今仍然很有钱?”卫鞅忐忑的问。
景监点头,说道:“白门商社,经营遍天下,更胜往昔。便是区区一个百花村所值,便胜过我秦国国库。只是白圭老大人辞相之后,行事低调,各地买卖均不用白门商社之名。而魏罃与白圭之间夺利之事,为魏国王室隐秘,更不外传。是以,传言满天,真实如何,却少人得知。”
卫鞅做了一下景监的招牌动作,一拍脑门,悔恨不已。野史害死人啊,卫鞅一直先入为主,以为白圭是个穷光蛋。
“鞅兄,何故如此懊悔?”景监奇道。
卫鞅快要哭了,说道:“白老相国说要将独生孙女嫁与我,我以为他一穷二白了,便没有答应,悔不该啊。”
那时代的人,十分看重个人品质,像卫鞅这种嫌贫爱富的行为,是要遭到鄙视的。当官的这么做,连官都当不成;士子做过这种事,这辈子也别想当官了。
只可惜,景监习惯了卫鞅说话的真真假假,这次直接认定卫鞅是因为别的缘故,如此这般说,只是掩饰而已。却不知,这的确是卫鞅的真实想法。娶了天下巨富的孙女啊,还是独生的,到时候老头子双脚一瞪,鞭子一翘,偌大的家业不就是自家的了。何止是少奋斗二十年,卫鞅孤家寡人一个,信得过的就一个管乙,而且这方面还帮不上忙。想要构建一个庞大商业网络,得需要多少年时间啊。总之二十年,卫鞅自己都没有信心。卫鞅有的是本事,白圭有的是资金和商业网络,天作之合啊。何况,基于财子爱佳人,以及基因继承原则,富家女通常长得不错。
景监哈哈大笑,道:“竟有此事,如此说来,我也为鞅兄可惜了。”
卫鞅说道:“做不成亲人,合伙做生意也好。景监兄,你既说侯赢可与我合伙,可是有意开方便之门?”
景监笑道:“正好巧了,那日我到百花村去,偶然拾得一条绢帛。打开看了,上面写着几段话,却是侯管事写给鞅兄的,你说巧不巧。”
卫鞅也笑道:“竟有这样的事,真是奇了。看来,侯赢兄还惦记着我。”却是半句也不问绢帛上的内容。他正在敲景监的竹杠,不料景监反过来将他的竹杠敲得棒棒棒响。
料想,侯赢猜到卫鞅落入秦国人手中,用那块绢帛对话。他们这些活在暗地里的人,同样的一句话,可以明讲,可以暗讲,可以讲明了,也可以讲得不明不白。不管怎样,总之大家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景监说道:“侯赢者,世间豪杰之士也。说起来,老秦人还要感激你。”
卫鞅哈哈一笑,道:“我帮你们秦国,不止一次了,不在乎多这一次,何必客气。正所谓升米恩,斗米仇,但愿你们秦国不要将我当做仇人。”
景监明知卫鞅不知道老秦人为何要感激他,只是打哈哈而已,也不点破,说道:“白门商社这两月多来,诸多踪迹可见,正着手大举入秦。我秦国穷困,自来商贾不出函谷道,白门商社乃天下巨富,秦国若得白门到来,必大受益处。侯赢也曾暗示我,通知秦国那边给予方便。”他不知卫鞅是怎么说动白圭,总之白门商社大举入秦,是卫鞅之功,这点完全可以肯定。对于侯赢识破他秦国密探的身份,不觉奇怪。
卫鞅没有料到,老白圭这么大的魄力,单凭自己不清不楚,三分真七分假的几段话,就断然指挥白门商社这个庞然大物去秦国。不愧是老鼻祖,非同寻常。心里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同时又有点内疚,万一秦国翻不了身,岂不是害了老白圭。话说,老人家可是有心将独生孙女嫁给自己的。
此时卫鞅考虑的不是白圭和白门商社,而是在等着收账。不管白圭怎么想的,总之景监又欠他一份人情,欠人情总得付钱的。




第二十二章 二货管乙
在卫鞅看来,景监有时候是个爽快的生意人,至少这次是。欠了人情,很快就买单。卫鞅马上拿到了侯赢的信。
侯赢的信很短,一块绢帛写不了多少字,不外乎就是问号,以及说卫鞅交代的事,已经兵分两路去办。
卫鞅叹道:“侯赢兄有心了,我与他不过是一面之交,他却念念不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