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卫鞅大帝-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说道:“秋实、嘉木,我们在城南的大树庄的那块地,你们都知道吧。明天找木匠、泥水匠各五十名,还要两名技术最好的铁匠,去找白门女公子,支取一千金,买齐一应材料,六哥我要在大树庄搭一个大工坊。”




第三十七章 缘由
卫鞅提着两斤纸,拜访大梁令魏曜。
“恭喜大人,大魏国迁都大梁,大人水涨船高。”
魏曜此时兼任大梁都城建造使,在大梁朝廷中的地位,足足上了两三个台阶。将卫鞅接入二堂,大笑道:“常子,多时不见,一见面却是取笑老夫。”
“大人可否请我到书房去?”
“有何不可,招待常子,该到书房。”魏曜一口答应,他早见识过卫鞅的学识,不以商贾相待。
魏曜书房中。
卫鞅满脸笑容,道:“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咦,这是何物?”魏曜惊奇问道,似乎隐约猜到用途。
卫鞅笑道:“大人可曾听闻过青禾楼?”
“卖毛笔的青禾楼?哈哈,老夫曾亲自去选毛笔。”魏曜笑道。
卫鞅更是欢喜,原来大梁令也曾是他的顾客,顾客如上帝,得以最好的态度接待,说道:“据我所知,青禾楼始建于安邑,而后到大梁城新开一店。安邑的青禾楼,门前有一木牌。木牌上有一篇《青禾楼记》,据闻是青禾楼主用制成的第一支毛笔,亲手写成。其中有一句,言道:青禾楼作笔、造纸,窃愿字入山野,文传天下,诸学得放,文明化万般也。”
魏曜讶异道:“莫非这便是纸?”
卫鞅道:“然也,近日,那青禾楼主新造出纸来,赠送百张与我。常乐乃商贾之人,何德何能,敢先他人而用可使文明化万般之物。大梁城内,唯有大人学富五车,堪用之。我为大人磨墨,大人试试如何?”
“咦?”
“奇!”
“妙!”
魏曜尝试着在纸上写字,发出三个字感叹。
“大人何不写奏章一篇,呈给魏王。”卫鞅抱着多赢的态度建议。
“常子,言之有理。”刷刷刷,不愧是学富五车的大梁令,几下功夫,就写成一篇奏章,当着卫鞅的面,当然只是普通的问候魏王母亲、婶婶、子女的话。
“大人,我来试试如何?”卫鞅道。
“卫子,请。”
卫鞅挑出一张纸,选了一支较大的毛笔,熟练的调墨,润笔,比划几下,构图完毕,刷刷刷的开始画。
魏曜先是“哎呀”一声,吓了一跳,以为卫鞅在浪费纸张,莫名的心痛。继而瞪大眼睛,眼神跟着卫鞅的笔尖在走,时而摇头,时而斜着摇晃,越看眼睛瞪得越大,越看眼神越亮,越看脸上的笑容越傻。
足足两刻钟之后,卫鞅换了一支小笔,在左边写下一列小字,常乐某某年某月某日于大梁令府。
“茶水。”
魏曜不知道是否妖魔上身,堂堂大梁令,大魏王的亲弟弟,竟然乖乖的将一杯茶水奉到卫鞅手上。
卫鞅吸一口茶水,“噗——”。
“哎呀——”老魏曜又吓了一大跳,忍不住尖叫一声,奇迹再次发生,画上的山、水、松放佛在那一瞬间都活了过来。
“大人以为如何?”卫鞅含笑道,心里补足台词:这幅画我画了几百遍,这次算画得慢的了。
魏曜痴痴的看着这幅画,良久说不出话来,许久之后,喃喃说道:“文明化万般,文明化万般,这边是文明化万般,神奇啊。”
卫鞅慢悠悠坐到一旁,耐心的等候魏曜欣赏他的杰作。
“商贾之中,当真能有常子这般人物?”魏曜终于清醒过来,卫鞅先前所说不敢先用纸,无疑是天大的鬼话,相信他才有鬼。当着明人说瞎话,一定有他的目的,魏曜明白过来,卫鞅有所求而来,而且最好自己先询问。
卫鞅笑道:“我行商坐贾,与他人不同。不为利,不为财,犹如孙武之用兵,管仲之为政,亦如作画,抚琴,曲高而自得其乐,追寻的是一种境界。荷叶出淤泥方显其清净,置身铜臭之中,反得大雅,此常乐毕生所求也。”
幸亏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否则魏曜一定以为卫鞅是一位得道高僧。不过,这并不妨碍魏曜领略卫鞅画中的境界。
“常子赠我如此厚礼,为何而来?”魏曜问道。
“为财而来。”卫鞅答道。
如果是别人在魏曜的书房中说出一个财字,魏曜一定将他轰出大门之外。可是在卫鞅几句话的铺垫之后,这四个字,跟为学而来,一样的高雅,不令人方案。
魏曜笑道:“常子何意,但且直言。”
卫鞅也笑,道:“两件事,其一,我等六家商家,赵国卓氏,齐国琅氏,楚国猗氏,鲁国程氏,魏国白氏,与我常氏商社,欲为魏国挖沟,贯通河水淮水,名为鸿沟。”
魏曜不解思索,道:“这是好事,老夫将向王兄力陈其利。”鸿沟若是挖成,受益最大的魏国官员,将是他大梁令,他在魏国王室和朝廷中的地位将更上一层楼。
卫鞅说道:“大人精于政事,一眼看出其中利大,常乐佩服。”他这是真心话。
魏曜甚喜,道:“第二件事呢?”
卫鞅说道:“第二件事,与第一件事关联,却要劳烦大人了。”
“挖通鸿沟,对魏国的利益,更甚于迁都。常子但且直言,但凡老夫力所能及,绝不推脱。”魏曜道。
卫鞅道:“我等商议,意欲三年挖通鸿沟。”
“三年?”魏曜骇然。
卫鞅认真的点头,说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挖掘鸿沟,我设计了几样铁器农具,若能大量打造出来,交付使用,三年完工,并非难事。盼大人能鼎力相助,借我军中百名铁匠,百名木匠。还有,大梁军器库中,废旧的铁制兵器,盼大人能交与我,加生铁重新打造成农具。购买生铁一事,也需大人相助。三年之后,一应农具交还给大人。我们愿出十万金,补偿其中折损。”
当时,淬火技术出现不久。淬火使得铁制品可以成为兵器,然而铁制兵器较为昂贵,只有富有的魏国和铁矿石的原产地韩国,才有条件小规模的用铁制兵器装备军队。然而,防锈技术还没成熟,卫鞅估计魏曜正在为兵器库里铁制兵器生锈的问题烦恼。
“当然,大人可派亲信之人,全程监督铁器打造。”卫鞅补充说道。
魏曜大手一挥,说道:“一概依常子所求,到时交回农具即可,不必补偿折损。”
卫鞅拱手,笑道:“多谢大人。此时若顺畅,日后多有麻烦大人之时,盼大人莫要嫌烦恼。”
魏曜大笑,道:“常子若能每次与我痛饮一番,老夫绝不嫌烦。”
卫鞅也哈哈大笑。
从大梁令府出来,卫鞅骑在马上,哼着小调,往城南赶去。心想大梁令魏曜真是个好人哪,大手一挥,就省下了十万金。是不是该向采薇、冰儿报账,从白羽手中支取十万金出来,采薇冰儿这关没话说,白羽、猗桐那里,估计也不会当真和大梁令对质,这叫做合法贪污。想想算了,六哥是何等人物,万一日后被几个女孩子识破了,六哥在她们心中的泰山那样高大的形象,岂非要轰然倒塌,不值得。
既然我叫常乐,那便知足常乐吧。
一队人马迎面而来,人高大,马雄峻,披坚甲,执利器,是魏武卒。卫鞅只好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闪到街边,下得马来,要是坐骑受惊,踩踏了老奶奶小妹妹,罪莫大焉。
军队约摸两三百人,过去之后,卫鞅继续前行。
“鞅兄,前方可是鞅兄?”
卫鞅骇然回头,只间那队魏军折了回来,人马奔腾,已到眼前。
“何人呼唤?”卫鞅假装太阳刺眼,看不清楚。
“鞅兄,是我,魏昂,公子卬。”当先一员威武的大将高声呼喊。
“哈,哈,哈,原来是公子卬。”卫鞅大笑,心里却大呼糟糕,大梁城内除了自己人,没人知晓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时来了个公子卬,不知是友是敌。即便不是敌人,自己杀了公叔冒和十几个魏武卒,见到魏国大将,心里就渗得慌。
“鞅兄,何故在此?”公子卬下马上前,关切的问道。
“你不是——”公子卬旋即住口,眼望四周,举起右手来喝令:“将我们围起来。”
转眼间,魏军已将二人围得密不透风,卫鞅吓得汗流浃背,今天出门没看黄历。
只听公子卬又下令:“众军面朝外。”
“唰。”不愧是名闻天下的魏武卒,动作何等整齐。
卫鞅这时才敢看清公子卬的摸样,方脸,剑眉,三十多岁,极具杀伐果断的大将气质。
“你为何来此?”卫鞅先发问。
“大梁令魏曜,长于理政,疏于军略,大王调我担任大梁将军。”公子卬说道,“你别顾着问我,你先说你自己,可还好吗?我从少梁回来,你已失踪。”
卫鞅长长的叹口气,他是真的无话可说,不敢多说。
公子卬也叹气,道:“明白。”
卫鞅奇道:“你真的明白了?”话说老子也不明白自己要说什么。
公子卬说道:“后来我查了,你失踪当晚,太子申曾派人去杀你,却被你侥幸脱身。然后,你没了踪迹,我以为你已被太子申的另外一批杀手砍成了十八块,无可奈何。”
卫鞅笑骂道:“我卫鞅有那么倒霉吗,被人砍成十八块。”
公子卬朗声大笑,说道:“对嘛,这份豪情,才是鞅兄本色。”
卫鞅说道:“那时,有位游侠偶然经过,救了我一命。然后我从相国府逃出来,隐姓埋名,来到大梁,做那工匠的事。你看,我正要去寻一家商贾,接一笔营生。”
“匠人?”公子卬讶然,看卫鞅穿得整齐,果然是要去见人讨生活的商贾打扮,旋即大怒道:“那帮混小子太混蛋了,鞅兄你如此大才之人,相国府待不下去不算,还被逼到这副田地。”
卫鞅叹气,道:“其实我想不通。”
公子卬拍着卫鞅的肩膀,安慰他,口中却说道:“何止是鞅兄你想不通,谁都想不通。太子申、公叔冒那帮混蛋为什么处心积虑要杀你,后来,我进宫直面逼问太子申,他不敢隐瞒,这才说出其中缘由,真他娘的混蛋。”




第三十八章 待时为相
“鞅兄,你可知,公叔冒已死?”公子卬问道,言下之意,卫鞅可放下一部分心来。
卫鞅大惊,道:“怎么回事?在少梁战死了?他不是后军副将么?”表面上,谁也看不出公叔冒其实是死在他手上。
公子卬摇头,轻蔑的一笑,低声说道:“你也知,秦国人在安邑留有不少密探。从少梁回来后,秦国密探中出了个叛徒,向安邑将军告密。公叔冒不自量力,自告奋勇领兵剿杀秦国密探,一去不回,死在哪个角落都没人知晓。”
卫鞅骇然,旋转忧心,问道:“恩师,怎么样?白发人送黑发人——”
公子卬叹气,道:“老相国从秦国回到安邑,陡然听闻这两件事,一忧一伤,顿时昏死过去。”看来公子卬对公叔冒不对付,可于公叔痤,还是蛮敬重的。
“何谓一忧一伤?”卫鞅道。
“忧心鞅兄失踪,伤于爱子早丧。”公子卬道。
卫鞅一时百念丛生。
良久,说道:“恩师,如今怎样?”
“老相国,一心为国,不为己虑。”公子卬道,意思比较隐含。
卫鞅沉默了。
“老相国若是知晓你尚在,定能宽怀几分。唉呀,我们这般在大街上说话,算什么事。鞅兄,走,与我一同去拜访大梁令,大梁令博古通今,才能卓越,若与你相会,当一见如故。改日,我与大梁令联名向王兄举荐你,入朝为官。做什么工匠,岂不是浪费了你的才学。”公子卬说道,便要拉着卫鞅就走。
卫鞅满头黑线,思维有点连贯性好不好。大梁令魏曜此时可万万见不得,和公子卬一道去见大梁令,常乐就是卫鞅,这节身份暴露,卫鞅的一番苦心就全白费了。
“等等,你先告知,太子申、公叔冒为何要杀我?”卫鞅有些焦急,这样子大张旗鼓的在大街上和魏国高级将领交谈,被景监手下的秦国密探看到,难免生出什么幺蛾子来。
公子卬冷笑,说道:“他们疑心你的身份来历,一疑你是法家弟子,又或疑你是鬼谷门人。不论你是法家弟子,还是鬼谷门人,都属他们必杀之人。鞅兄放心,有我在,太子申那帮混小子伤不了你。”
卫鞅明了了几分,原来的那个王八蛋,一定是四处显摆,让别人疑心疑鬼,给老子惹来杀身之祸。说道:“公子莫怪,非是卫鞅见外。如今我隐姓埋名,混迹大梁城,颇有为难之处。难言之隐,一时半会说不清。你先去忙公事,合适的时候,我去拜访你。”
公子卬见卫鞅说得郑重,他本是做惯大事的人,断然说道:“好,你可到大梁大营来找我。”说完,率领亲兵离去。
卫鞅无心惊讶,连忙拖着马穿街走巷,隐身在人群之中。与公子卬匆匆见的一面,得到的消息,需要慢慢消化。消化这些消息之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再次失踪,到了无人关注自己之处,便骑上马,朝城南的大树庄直奔而去。
一路上,卫鞅仔细的想着。
太子申和公叔冒,还有相关人等,因为卫鞅的身份来历,而对他生出杀心。这一点,景监曾经也为他打探道,只是不得其详而已。疑心他是法家弟子,又或疑心为鬼谷门人,卫鞅一阵头痛,鬼知道原来的卫鞅到底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让他们这等忌惮。法家弟子?原来的卫鞅的确是法家弟子,甚至是法家法派的代表人物,这点倒是没错。可是,为什么卫鞅是法家弟子,太子申就要杀他?
鬼谷门人?卫鞅虽然不知道为何别人这样猜测,可是鬼谷门人和杀人两者之间的联系,倒是不难理解。一个庞涓,已足让魏国争霸一派头痛不已,再来一个鬼谷门人,怎生了得。
原来的卫鞅和公子卬的关系,看来关系很铁,公子卬比公叔痤还要看重卫鞅。他甚至可以为了卫鞅进宫逼迫魏国将来的国王太子申,能做出这样的事,说是生死之交也不为过。只是不知道交情的因素多一些,还是看重卫鞅的才华多一些。
本来,魏国迁都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起码要三五年时间,卫鞅才会放心留在大梁,趁着魏国朝廷真正大举过来之前,大捞一笔。这次,被公子卬碰见,看来要多留一份心思,早作准备。也许,依靠公子卬,可以暂时得到安全的保障,可卫鞅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实力。同时,因为遇见了公子卬,他隐姓埋名于大梁的事便算是泄露了。因此可能带来的危险,卫鞅必须认真考虑。
不管怎样,魏申,太子申,这个名字,已被卫鞅牢牢记住。卫鞅不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但是不会放弃去做睚眦必报的事的权力。更别说,三番两次,险些命丧太子申那一帮人的手中。
明了了一些重要事情,也生出许多疑窦,卫鞅到了大树庄,一个算不上隐秘的村庄。
秋实和嘉木,正忙碌的指挥匠人整地,对方一应物资。
“秋实,让木匠们先在那个位置搭两间木屋,咱们住哪里,日夜守着工坊。嘉木哪里去了?”卫鞅说。
“嘉木进了村庄,和村里人联系这几天的住宿。”秋实答道。卫鞅要建好大的一个工坊,住宿的棚屋搭建好之前,先到的工匠们须得先住进村庄里,省得早晚回城,浪费时间。
“六哥,咱们也住这里?”秋实有些兴奋。
“是啊,为什么这般高兴?”卫鞅奇道。
秋实嘻嘻笑道:“相濡以沫姐妹俩,能和六哥住了几个月竹林,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这次轮到我和嘉木了。”
卫鞅哑然,道:“什么逻辑啊,你们这些小丫头。”
“啊,六哥到了。”嘉木从村庄回到工地。
“什么?我们都住这里?太好了。六哥,是不是你在城里遇到了麻烦?”嘉木兴奋之后,低声问道。
卫鞅笑骂道:“小脑子里,都想些什么事啊。快去催促工人,先把我们的木屋搭好。”暗地里却留了个心思,嘉木这个小丫头,还能安排那个的任务。
接下来三个月,卫鞅都留在工坊。
打造农具所需的材料,源源不断的从大梁城拉来。人力、物资充足,工坊搭建,只用了大半个月,很多冶炼大件设备,都是直接从铁匠的工坊中拆卸买过来。大梁令提供的废旧铁制兵器、生铁、匠人来到后,热火朝天的锻造工作便正式展开,库房里积攒的挖渠用工器具,不分昼夜的增长。
卫鞅指导铁匠们,采用炒钢技术,大量产出轻而薄的铁铲,相比当时动辄十几斤的农具,重量也大幅度降低。虽然远不能达到后世的程度,也能让普通的农民能够轻松使用。
当然,关键的技术秘密,卫鞅不会泄露。
有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老头,被卫鞅派了一个特别的任务。就是每天跟着卫鞅巡视即便工坊,偶尔在卫鞅耳边低语几句,指指点点,卫鞅肃然点头受教。其余时间,那老头独处一处,躲在一间木屋里,不与他人多说半句话。其实,老头从头到尾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事落到头上,什么都不用做,还能拿丰厚的报酬。
其他的工器具,还有卫鞅设计的厚布输送滚筒,独轮推车等等。
这几个月里,卫鞅让嘉木送出一片竹简,这片竹简装在布囊之中,辗转好几轮,才最后送到大梁将军公子卬手中。竹简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公子当回安邑,待时为相,鞅。
相信,这句话的含义,以及涉及的魏国朝廷方方面面的利益争斗,公子卬能分析的清楚。最简单的说,就是公叔痤快死了,公子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