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卫鞅大帝-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拍着胸脯说道:“段某的为人,常公子该是信得过的,绝不会少你半金。需加多少利,常公子但说无妨。”
卫鞅顿时变脸了,道:“感情段大人是来赖账的?”
段冷的笑容马上变得僵硬,老脸一红,说道:“常公子有为难之处?区区几万金而已,以你的家财,想必不看在眼里吧。”
卫鞅叹口气,说道:“蚊子虽小,可也是肉啊,段大人以为,蚊子是不是肉?”
段冷道:“蚊子是肉。可是,常公子一巴掌拍死蚊子,随手一弹,段氏接住便是了。”一边说,还一边模拟着拍蚊子,随手一弹的动作。
卫鞅十分佩服这位职业外交家,说道:“段大人,我是商家啊,这么随手一弹,痛的不是蚊子,是我的心头肉啊。这魏国人一打过来,生意不好做啊,家家没有余粮,我常氏商社的资金全投在兵器工坊里了,为你们打造铁剑——”
段冷说道:“常公子,不是借了三十万金给——”
卫鞅脸色一沉,怒气顿生。
段冷很有觉悟的住了口,并且领会到卫鞅的意图,说道:“常公子,不知有何打算?”
卫鞅很光棍,拍手做了个上路的手势,说道:“黄金,生铁,按当前市价折算。啊,不行不行,铲币、金饼能买的货物越来越多,我太吃亏了。黄金一斤,折算五百金饼,一个金饼,兑换十斤生铁。如此交还,不算坑人吧?段大人最好快些决定,要是那侠氏、公厘氏先跟我换了黄金、生铁,那就好不说了。”
段冷比卫鞅还光棍,说道:“好。还请常公子再施援手,与我交易三十万金。”看来交情虽浅,他却已十分了解卫鞅,继续讨价还价绝对没有好处。
卫鞅轻轻一笑,道:“下次再说。”




第七十五章 瓦罐的裂纹
战争是一门艺术,人们的智慧在战争中,将得到极大的发挥。
韩国大军一改以往匆忙决战的战略决策,采用利用营寨、城池节节抵抗的策略。即便交战,也不投入大量兵力,只要达到延缓魏军进攻速度即可。
卫鞅这个半吊子的军事专家看来,这是战略纵深防御思想的雏形。如果加上积极防御,前后交替呼应,密切配合,奇兵骚扰,有战略目的建立防线,那就基本算得上是战略纵深防御。
大梁到新郑,不过几百里路。在没有先进的战争思想指导之下,能把一场防御战争打到这等地步,的确很不容易。
卫鞅自豪的想,如果管乙来指挥这场战役,一定能打得更好。
魏军的统帅,天下第一名将,上将军庞涓,似乎并不着急,好像一只老猫在戏弄耗子。只是,谁也猜不到他的心思。
庞涓心里在冷笑,铁剑虽锋利,可韩国人却不知道,另有一柄锋利十倍的利剑,正缓缓的插向韩国人的心脏。感谢那位楚国商人屈阜,在年初分秦之战开始前,向他提出的买空秦国的策略。虽然那次史无前例的商贾乱秦策略以失败告终,却提醒了这位鬼谷门高徒,将商贾之道用于战争的强大攻击力度。
上次攻秦,庞涓用的是买空秦国策略。这次,整个韩国货物过于充足,物价暴跌,流通货币短缺,恰好和楚国人屈阜所献的计谋相反。虽然两次表现差别极大,庞涓不是始作俑者,却敏锐的看出,一定是有人在幕后向韩国伸出了黑手。可怜韩国上下,懵然不觉。
也许,韩国等不到铁剑大批量造成,投入战争,就要开始全面崩溃,庞涓很乐意看到。即便韩国人得到了铁剑,庞上将军自有应对之策。
一道不是谣言的谣言,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遍了整个韩国。
韩候手里没钱了,跟一家商社借了三十万金;段氏家族手里也没钱了,区区几万金买铁剑的钱,都支付不出来。
一时间,人心惶惶,每家每户的媳妇们,都眼巴巴的数着家里的铲币,然后藏到床头。男人们则表现得十分的警惕,赌博、酒楼饮酒等活动一律取消,生怕囊中的金币少了一个半个的,甚至一些生活必需品,也打定主意忍一忍就过去了。
商家们早早停顿了行商,从别国买来货物,血本无归,从韩国倒卖物资到别过去,那是卖国行为,韩国朝廷不会放他们过关。在韩国朝廷杀了几家商家之后,暗地里的行商活动,彻底消失。
琅栾由衷感叹:“常兄弟计算精准,拿捏的恰到好处啊。我每天盘算着抛出的黄金太少太少,不足以将韩国击垮。惭愧,惭愧,我算出的黄金数目,跟实际所需整整差了一万金。”
白羽眼中闪过一道自豪之色,她的男人如此的惊世绝伦。自豪之色一闪而过,然后跟琅栾一模一样,深敢惭愧。
先是从成皋的一个城开始,出现商铺关门倒闭的现象,市井里,无所事事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倒闭的商铺、酒楼级数增长,以疾快的速度蔓延,比黑暗笼罩大地的速度还要快。不过旬月之间,新郑也出现了大量的商铺倒闭。
韩国的经济崩溃了,以如泰山倒塌。
砸破一个瓦罐,不需要将他砸得粉碎,小小的敲出一条细细的裂缝,裂缝会自行扩大,眨眼之间,瓦罐轰然破碎。卫鞅如此说,他本想用气球做比喻,可惜这些人不会晓得气球是啥玩意。
新郑市面上出现大量的优质资产,看得大家都眼红,卫鞅自己也眼红。
“常兄弟,你怎么看?”楚国巨商猗桐是最淡定的一个。
眼红归眼红,挖好的陷阱自己跳进去,也不是个道理。卫鞅笑道:“大家都忍着,按照我们的计划走下去,该是我们的东西,都是我们的,跑不掉。”
后方人心惶惶,消息传到前方,前方大军军心更加不稳。打仗为了什么,不是保家卫国,而是保护老爹老娘老婆孩子,无论是那个时代的士兵,根子里都是这个思想。老爹老娘老婆孩子坐立不安,士兵怎能打好仗。
韩国朝廷终于慌了,到底是怎么回事,韩国到底怎么了?打了几百年的仗,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情况。他们不得不将目光,从前方的战争中分出一部分来,关注后方。并且得出一个极其粗糙但是没有错误的结论,韩国急需大量的流通货币。
应对货币问题,韩国朝廷兵分两路。一路赶赴赵国、楚国,向他们借钱;另外一路,使者找到了卫鞅。
卫鞅没有当场答应借钱,而是要求见韩候,当面商谈。
白羽悄悄的问一句,见韩候是否会有危险,万一韩候狗急跳墙,扣押卫鞅,逼迫他献出大量资金,怎么办。
卫鞅淡定的笑,说道:“亲爱的,你这是关心则乱,我舍得死,韩候还舍不得我死呢。”
白羽脸上一红,便放心由他去了。
韩候屏开所有下人,单独接见卫鞅。
卫鞅叹口气,比起上次见面,韩候的头上,生出了许多白发。看来,前方的大军交战,和后方的经济崩溃,双重夹击,把他愁得不行了。
韩候一见人,就开口说道:“韩国的情形,常商家看在眼里。前方军心不稳,需要大量钱财安抚军心;朝廷每日支出,耗费亦不少。你能为寡人筹备多少金?要寡人用什么与你交易?”他没有本钱要求卫鞅做杨白劳,免费赞助,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和卫鞅展开精彩绝伦、层层叠起的谈判。
卫鞅道:“韩候且宽怀,我早有为韩候解忧之心。三日之前,遣人从大梁秘密急调一百万金,绕过战场,运来新郑,要是路途顺利,今晚可到。一百万金,随时供韩候调用。”
韩候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眉头展开,说道:“常公子高义,解寡人燃眉之急,在此谢过。常公子乃商家,这一百万金,如何交易?”
卫鞅说道:“首要生铁,珠宝其次,再者黄金。按当前市面价格。”
韩候道:“好,常公子的一百万金一到,即刻交接。”
卫鞅试探着问:“一百万便足够了么?韩候还需多少?”
韩候道:“你还能为寡人筹备多少?”
卫鞅说道:“变卖魏国、赵国那边的资产,即便时间仓促,低价出售。一两个月之内,可筹备两百万金,或许多些。”
韩候盯着卫鞅的眼睛,一字字顿说道:“常公子,你舍得倾力帮助寡人?”
卫鞅坦然以对,指指自己,指指韩候,说道:“双赢。”
韩候皱起眉头,道:“往后的钱财,也是以市价交易?”他如今火烧眉毛,急需卫鞅即将调来的一百万金稳定军心,所以不计亏损,答应卫鞅如此过分的交易要求。假如后续的资金也按照这个价格来交易,那么他就是傻子。因为,他并非只有常氏商社这条路子。何况,只要能缓出时间来,将生铁、黄金以及贵重的货物,拉到别国去,同样换回资金来。
韩国缺的是时间,再坚持两个月,就可以组建成一支一万五千名士兵的铁剑部队。铁剑装备到部队,发动对魏军的反击,就是魏军溃败的时候。韩国朝廷,甚至已经制定了反攻的量,逼迫魏国割地赔款的计划。
卫鞅点点头。
韩候道:“常公子有心,寡人记下了,此时日后再谈。”
卫鞅一笑,道:“凡事须得早作打算。”
韩候双目寒光一闪,道:“常乐,你胆敢威胁寡人?”一国之君的气势,的确非同凡响。
卫鞅不亢不卑,说道:“韩候,不想听听常乐的看法?”
韩候有点不耐烦,最终还是隐忍下来,说道:“且说。”
卫鞅道:“韩国之物,经由常氏商社,售与他国,赚他国之财,财入常氏商社之手,用于韩国,于韩国、韩候何损?韩国之物,经他国商人之手,售予他国,财积他国,于韩国、韩候何利?”
见韩候不语,继续人畜无害的说道:“天底下,雪中送炭的人少,落井下石的人多。韩候大可以将生铁、黄金直接卖给赵国,可赵国人会出甚么价钱,赵国敢得罪魏国?常乐为韩候计,言尽于此,盼韩候思量。”
韩候若有所思,默默点着雪中送炭、落井下石两句。良久,一挥长袖。
卫鞅见状,默然退下,心里却一派欣然,他只要将意思说出来,不愁韩候到时候不来求他。韩候以为只要一百万金,稳定军心、稳定朝廷人心就可以了么,想得太简单了,也把卫鞅亲手策划的韩国攻略的威力看得太简单了。
何况,庞涓是那么简单的人么,会任由韩候向别国借钱救急么。
魏国的密探,充斥着新郑的每个角落,韩候宫门外面的行人,十个当中恐怕有两三个就是魏国的密探。
韩候派出向赵国、楚国借钱的两路使者,在出发的第二天晚上,就被魏国密探中的杀手,或者庞涓派出的军队袭击,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来,能隐忍如韩候,也狠狠的摔破了所有能摔破的东西。
卫鞅入宫见韩候的事情,自然也逃不过魏国密探的眼睛。密报呈给上将军之后,没有下文,也就作罢。




第七十六章 司商
梁屯,一个小地方。
庞涓率领的魏国大军步步紧逼,韩军统帅公厘孜为了不稳住脚步,不得不与庞涓展开两国交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决战。
此战,打了整整一天,韩军折损一万五千人,魏军伤亡近万,血流成河。天黑时分,双双鸣金收兵,各自安营扎寨。
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庞涓数次挑战,公厘孜高挂免战牌。
公厘孜连夜发动民夫,在大营之外挖了一条宽两丈,深一丈五的沟渠,阻挡魏军的进攻。
韩国朝廷里,朝会如常开始。
中大夫侠困最先发话,说道韩国商贾停顿,需当重视,早谋深彻对策。
段冷闻言大喜,正合他意。于是发言,描述了当前韩国商业所遭遇的种种困境,言简意赅的论述了商业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两国交战之时,假如商业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韩国的高层官员,眼见新郑、以及韩国各地的情形,表示赞同。
稳如泰山的韩候说道:“诸位以为,如何能使商贾稳妥,市井有序?”
段冷行礼,道:“启禀君上,臣斗胆谏言,设置官署,名为商署,任命署官,位同中大夫,专一处置商贾之事。”
韩候道:“此议甚好,谁能担当商署署官?”
段冷禀道:“商署署官,需由有商贾大才之人担任。遍观朝廷大臣,皆无商才,臣提议,在商贾之中,选出精明强干之人,召来任职。”
“荒谬。”段冷话音刚落,就有人愤然反对。
“商贾乃低贱之人,段从事,莫非你愿意与低贱之人并肩朝堂?”
一人跪直身体,说道:“公厘大人,依你之见,商贾乃低贱之人,商贾之物亦为低贱之物,那常氏铁剑亦为低贱之物,何故公厘大人趋之若鹜。君上,臣侠困附段从事之议。”
“商贾趋利而无义,让那无义之人立于朝堂,必遭大祸。”
侠困不慌不忙,说道:“君不闻魏国白圭么?白圭为魏国相国,延续李悝变法,魏国国富而兵强,终成一霸。魏国能任商人为相,我大韩不能引商人为官?”
一个官员道:“魏罃任白圭为相,图谋白圭家财而已,挖空白圭家财之后,翻脸将之驱逐出庙堂。可见,白圭为相,实为图财,非白圭利于魏国。我大韩自君上一下,岂是魏罃那等贪婪无义之人。”
段冷躬身行礼,道:“事急矣,君上定夺。”
韩候扫视众臣,沉声说道:“市井萧条,国之不安。谁能为寡人分忧,寡人不吝官爵,诸位之中,若能使得我大韩市井井然有序,兴旺强盛,寡人升爵三级。”
没人出声,大家都有自知之明。
韩候道:“商贾之中,谁可担当此任?”
侠困抢着说道:“臣,举荐鲁国巨商,程厚。鲁国之人,素来仁义,与我大韩多有往来。”
鲁国商人,的确能让各方更容易接受的。鲁国,举国上下奉行孔子的仁。鲁国弱小,韩国不必顾虑程厚背后有多大的官方力量。
段冷说道:“臣,举荐常氏商社常乐。”
侠困冷笑道:“常乐,贪财无义,诡计多端,莫非段氏不曾在他手中吃亏?”
段冷脸不改色,说道:“段冷与常乐相会多次,此子聪明绝顶,于商贾之道,当世少人能及。老夫不吝开启羞齿,告知君上和诸位大人。我与那常乐交手数次,无一不吃亏。然而,侠大人只见他变化铁剑价格,让我等吃亏,却不曾想过,铁剑于我大韩之利。侠大人只顾及钱财损伤,却未虑及,能让你我吃亏,反而言之,常乐正是大才之人。我大韩若是能重用常乐,市井萧条之困化解不在话下,假以时日,大韩之富,未必不能超过那魏国。侠大人且听我一言,常氏商社资财巨千万,何故为了区区几十万金,同时得罪大韩段氏、侠氏、公厘氏,常乐非蠢人。我姑且度量之,常乐如此作为,皆因白圭在魏国的前车之鉴。他显得斤斤计较,是使得我大韩朝廷上下不生出谋财之心。”
要是卫鞅听到这话,一定会笑掉大牙,什么狗屁前车之鉴,老子是真心的要吭你们的钱。
侠困冷笑,道:“的确有人曾出手图谋常乐之财。”
哄堂大笑,段氏和常氏商社交手,最终不得不屈服的故事,就发生在不久之前。
韩候的朝会侍从喝道:“肃静。”
高高在上的韩候,说道:“召常氏商社常乐,即刻觐见。”
卫鞅睡眼惺忪的赶到,见是在朝堂之上,不得不行跪拜大礼,“小商常乐,拜见韩候”,心里却在咒骂韩候的十八代祖宗,寻思着什么时候让韩候拜回来。
要韩候向他跪拜,估计不可能,只不过更狠的坑蒙韩国的钱财,还是可以的。
韩候说道:“常商家,寡人欲置商署,任命商署署官,爵同中大夫,专司处理举国商贾、财货流通之事。商署署官,从商贾之中选取精于商事之人担任。司行从事段冷一力推荐你,不知常商家可愿为我大韩出力。”
卫鞅见他并没有让自己站起来,看来是吃定自己了,又将韩候的十八代祖宗骂一遍,暗暗将心中的某个数字往上提一提。表面上恭敬的说道:“敢问韩候,召商贾众中人任命为商署署官,是韩候之意,还是群臣提议?”
“大胆。”早有人呵斥卫鞅无礼的反问。
韩候摆摆长袖,道:“是司行从事段冷,中大夫侠困谏议,寡人决断,常商家何故有此一问?”
卫鞅沉声说道:“常乐谏言韩候,立斩此二人。”
此言一出,满堂失色,掀起轰然大波。
侠困大怒拔剑,便要将卫鞅当场斩杀,幸亏有武将在场,将他拦住。
“常公子,何故害我。”就连段冷也气得浑身发抖。
卫鞅趁机站起来,冷眼看着他们,神情自若,对韩候说道:“出此祸国殃民谏言,罪不容诛。”
又是一阵乱腾,段氏和侠氏的人马,纷纷按耐不住。
“臣谏言,商贾常乐,渺视朝堂,当杀之。”几个人跳出来高喊。
韩候呵斥道:“肃静,且听常商家慢慢道来。乱闹一通,成何体统。”
卫鞅静静的等着群臣渐渐安静下来,这才徐徐说道:“韩候欲设立专司商贾的官署,常乐以为,此举先于天下各国。重视商贾,善用商贾之力,而得商贾之利,韩国富强,指日可待。此事可行,且当即行。商署署官,爵同中大夫,不足以成就富国大事,当与司行、司寇并肩,设立司商之职位。如此,何愁韩国不富,何愁韩国不强。然而,任命商贾之人为商署署官,此事万万不可。商人为官,岂能不以官位牟利。届时,举国之财,利于一商,绝非幸事。”
韩候沉吟,说道:“常商家之见,商贾不可主理商事?”
卫鞅正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