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入汉-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不说话,请战的蜀将也看的清楚形势。和魏骑拼杀的蜀兵越来越少,被点燃的车仗越来愈多。这些兵将根本没想过回头,步兵在骑兵面前逃跑,只有被追杀的份儿。而魏人一定会用这些残卒作为屏障,来接近蜀阵。

宁可战死,也不成为累赘!

步兵毕竟不是骑兵的对手,更何况面临的是不断增加的魏骑。两千蜀兵虽然不少,但遍布在整个战场上便显得十分薄弱和微不足道了。

“放箭!”就在最后一名蜀兵倒在血泊中时,姜维一声怒吼!

魏军步骑越过车阵的也将近万人,见状各自挥舞兵器就要拼命!这时突然后方潼关城上传来了鸣金之声。

退兵!?

投石车仍旧不断的投掷,司马昭和钟会衡量一番,还是退兵的好。经过连续的作战与改变战术,蜀军已然重新调整了阵型,站稳了脚步。相反魏兵迫于压力不得不毫无阵势的自杀式冲锋,这等消耗最是巨大而且杀敌的效果也不佳。真要是计算伤亡,还是退兵划算一些。

投石车的攻击范围是固定的,城门打开之后,各军压住阵脚,防备蜀军进攻,然后形成一条直线快速的跑入城中,这也算没办法的办法,至少比稀里糊涂的和蜀军拼死要强得多。

谁知道姜维还准备了什么手段?从蜀军这一连串的作战变化来看,姜维同样料到了魏军要打消耗战的算盘。

来得快,退得也快,这下子抡轮到蜀军进退无据。留在原地除了投石车发发威外,便没什么事做,追上去保不齐又是一场混战。

“收兵。”姜维心中衡量一番双方的形势后,做出退兵的决定。

这一战蜀军和异族联军损失都不小,魏军同样是尸横遍野,双方均是需要调整和休息。

蜀军和异族联军退出三十里外安营,魏人见蜀军走得远了,便派人出城打扫战场。这个天气,死了这么多人,如果不尽量早些收拾尸体和血迹,很容易引发瘟疫或者霍乱。

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还是比较差的,但基本的常识还是广为流传的。这与文化有关,与传统也有关。

……

潼关城下的战事似乎归于平静,但中原大地的战火从来未曾间断过。荆州的吴军调集十万人马猛攻魏国国都许昌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南乡郡!

许昌方面临时征调了四万青壮,并河内,洛阳,濮阳以及徐州的援军,加上许昌的驻军共计八万七千人开赴南乡郡与吴人对峙。领兵的乃是司马氏重臣司马干和司马京兄弟。

司马骏和司马亮兄弟先后战死,司马昭在潼关和蜀军交战,司马炎要留守许昌以防有变。朝中的宿将不是战死,就是在前线作战,这个时候司马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领军的人选要忠诚可靠,作战方面能守得住就可以了。

吴军一路势如破竹,投石车大发神威,南乡郡诸城先后沦陷。司马干兄弟不敢与吴人交战,只得节节败退。

与此同时魏国四面战火的消息也传到了潼关司马昭手中。吴军卷土重来,这是司马昭和钟会有所准备的,可吴人也有了投石车这犀利的武器却大大出乎二人的意料。




第八十二章 三方汇聚(上)
潼关府邸之中,司马昭紧急召集所有的将领和文臣议事。吴军卷土重来,势不可挡,荆州已然沦陷,魏军正在南乡郡和吴人展开殊死搏斗,竭力抵抗吴人的推进。不过镇守新野的陈骞都阵亡了,司马干兄弟的本事自然更不是吴人对手。

况且吴国可不会只攻击荆州这一个方向,整个东南防线恐怕都会遭到吴国的大举入侵。

本来钟会和陈骞布置的沿江防线是万无一失,让吴军望而生畏,根本不敢尝试。但为了应付西线的蜀军,为了重夺长安,钟会抽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支援司马昭。如此一来,本该固若金汤的防线有了隐患。

荆州吴军的战术和投石车是获胜的关键所在,然而对手是陈骞。若是钟会,吴军还会如此顺利的成功渡江么?

事已至此,无需多言。

众人聚在一起,首先要弄清的是晋公司马昭的心意。到了这般的形势,还想着处处与吴蜀抗衡,处处不失,这样的心态根本不切实际。

要知道兵临南乡郡的荆州吴军就有十万人,西线只能分出兵力回去保卫许都,东线最好的状况是不需要中原分兵去援助。许昌的留守军队也不多,抗衡十万吴军凭借刚刚招募的青壮是没用的,因此潼关的十多万魏军需要分出大半的兵力回援。

可潼关主力分半,余下的人如何应付蜀军?或者说,谁能保潼关不失?

“许都万万不可有失,潼关也是关键,请晋公早做安排。”卫瓘请命道。

卫瓘本是留守许昌辅佐晋公世子司马炎,但这次军情危急,而且事关重大,遣派一般的使者难以担此重任,也不放心,于是卫瓘请命亲自来一趟。

“此间事我自有安排,唯少一人往河北,青徐替我安抚各州。”愁容已然消失不见,司马昭恢复往日里沉稳的常态,淡淡的说道。

“瓘不才,愿往!”卫瓘如何摸不透主子的心态?

“有伯玉前往,本公十分欣慰,只是伯玉一人难以照顾数地。”司马昭满意的微微颔首,又道出了自己的忧虑。

“臣有子恒,岳随行,可分晋公之忧。”卫瓘深施一礼道。

“巨山兄弟才华过人,谅必知本公之心。”司马昭摆了摆手,没再说什么,卫瓘不做丝毫停留,领命而去。

一番对话看似简单,其中乃暗藏玄机。在场众人见了心情都是凝重,这卫瓘不是司马氏的亲属,却是朝中第一有名望的士人。当年因为秉公行事曾经得罪过不少人,直到司马氏上台,卫瓘才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如今魏国倾危,形势可谓是万分的危险,司马昭不安排救援许都,反而先着眼安抚各州,这等眼光看的已是非常之远。能逼迫晋公担心后院起火,可见魏国的压力之大啊。

“潼关为西方屏障,许都乃我大魏的心脏,本公欲引大军回师,先行击破吴人,再来击败蜀军。”司马昭嗓音逐渐高了起来,中音十足的道。

群臣见晋公的打算不是众人普遍认为的分一半兵回援,而是主力尽数返回许都,都是一愣。若是大军撤走了,潼关只能死守,面对蜀军和异族联军加上投石车,这守关等于是送死啊!

“启禀晋公,潼关军少则不足以抵挡蜀军,军多则难以回援许都,应准备后续防务才是。”钟会略一沉吟道。

“士季有何妙计?”司马昭问道。

“唯有苦守,拖延时日而已。”智慧如钟会,面对这般恶劣的形势,也是无计可施。

钟会都这么说,群臣更是无人敢请命留守了。要兵力没有兵力,要计策没有计策,这仗让人怎么打?司马昭没有硬性要求坚守潼关多久,但从潼关到许都,若是一个不慎,连洛阳丢掉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留下的人选必须是忠心可靠,而且要智勇双全,把洛阳和潼关之间的地区都交由此人负责,才有完成任务的希望。

看着底下的文武一个个不吭声,司马昭眉头一皱,这等重任若是强行指派,恐怕效果并不会怎么好。留守的将领都没有信心,底下的兵将只能是死气沉沉,只有自告奋勇的勇将才可担此重任!

“末将愿留守潼关,只是须晋公依我三事,方敢守城。”大将张统从人群走出道。

司马昭沉声道:“何事?”

张统心中已有定计道:“潼关势单力薄,难以久守,吾亲节度洛阳兵马布置防线以抵蜀军,此乃一事。”

“西线指挥权可交你手。”司马昭点头道。

“谢晋公!末将须亲在军中挑选留守军士以及军械,万人辙可,此乃二事。”张统继续道。

“守军必为精锐之士,以一当十可守可战,本公依你。”司马昭眼中一亮,又是应允。

“多谢晋公!统官职卑微,恳请赐予节度,此乃三事。”张统说到这里,神情无比严肃。

司马昭听到第三件事,已经是点头赞许,道:“大战当前,重在军威,本公封你为镇西将军,假节,统司州军事!”

一语既出满座皆惊,张统虽然在河北带军,但官衔并不是很高。西线重要性不亚于东线,只见魏国各处领军的都是王基,王昶,陈骞这等宿将,就知晋公赋予张统的权力有多大。

片刻之间,张统一跃成为镇守一方的边疆大员,概叹的同时,众人更为司马昭的心胸和手腕折服。

张统临危受命,心中感动,这等紧要的位置从来都是司马氏亲信才能担当,如今被晋公破格提拔委以重任,此时不表忠心更待何时?

钟会在一旁脸色并不好看,按照资历也好,官职也罢,怎么排这西线的军权都应该是自己的才对。前翻在潼关城头上观战,司马昭把自己比作魏武帝就露出了马脚,你做了魏武帝,你儿子做什么?

该站的队自己站住了,如今反而被晋公忽视掉,这样的感觉倒是与生俱来的头一遭,心里还真不是个滋味。司马昭绝对是老奸巨猾的一位,难道……想到这里,钟会开始回忆自己是否在何时失言,违了司马昭的心意,可一时半刻偏偏又想不出眉目,真是愁杀人也。

张统自取挑选留守的兵丁和将领,司马昭则是安排众人的军务。张统负责的只是西线的军事方面,其余各地的将领却是司马昭亲自指定,只有这样才会放心把军权交给一个“外人”。

……

潼关外蜀军营中,姜维与异族将领们聚在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行动。异族平时都是小规模的厮杀,赶上一次大战便是替姜维解围那次,杀得魏军大败亏输。潼关城下这一战,才让这些异族首领们看清楚了什么叫硬仗!

没有姜维的调度和计略安排,异族再嗜杀好斗,也被魏军打垮了。大帐之中没有人敢再轻视蜀汉的战力,这样的用兵不是自己能够学得来的,更不是可以应对的。就连一向喜欢起刺儿的姚古那父子也是老老实实的专心听着。

“大将军,我们何时攻打这城池?”异族联军总大将秃发寿阗开口询问道。

“族长认为此关应当如何攻破?”姜维倒是想听听异族方面的意见。

秃发寿阗会心一笑,胸有成竹的道:“魏人虽然多,可我们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贵国的投石车威力无比,我想守住阵势,砸开城门冲进去,魏人就会不战自溃了。”

这一番话说的合情合理,在场的异族族长都是点头附和。这些异族族长心机是有的,但韬略上就显得有些参差不齐。鲜卑族的秃发寿阗倾尽全族的力量响应蜀汉,除了得到好处外,还能与蜀汉搞好关系,抱一条粗腿。

最为重要的是提高自己部族在异族中的声望和威信。姜维自然明白秃发寿阗的用意,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双方配合,合作。因此,当秃发寿阗开口询问的时候,姜维就借机把问题交给秃发寿阗。

秃发寿阗既然敢问,必然心中早有答案,这么当众一说,姜维等人在随之赞喝,无形之中便拔高了鲜卑族在异族间的地位和实力。

姚古那在人群中眉头一动有所不悦,秃发寿阗这老家伙只能糊弄这些饭桶,说了半天这话和没说有什么分别?说穿就是强攻潼关这四个字而已,非要说的这么正义凛然,好似多了不起一般。旋即姚古那又是暗自一笑,换成是自己为了笼络众人,恐怕说的比这秃发寿阗还要漂亮呢。

汉将和异族将领纷纷交流,同时对于异族军队的作战方式和武器都很是好奇。异族方面也借机请教阵列和训练方面的疑惑,这可是不折不扣改善部族战力的好机会。

大家讨论的其乐融融,营外有御史到来,带来的正是蜀汉皇帝刘禅的旨意和消息。姜维等人见状连忙携同各族将领官员出营迎接圣旨。没等众人起身,那使者却是不请自入。

“大将军别来无恙乎?”来使风尘仆仆却是一脸微笑。

“梁大人怎会亲自前来?”姜维一看来着非是旁人,乃是与姜氏一同入蜀的天水大姓梁氏的后人梁周。

梁周道:“这里有封密旨,大将军可自观之。”

姜维急忙接过拆开一开,又是担忧又是欢喜,反复看了几遍也没有动静。老将廖化凑前些拉拉姜维的衣角,姜维把信交给了廖化,自己转身对秃发寿阗道:“事态有变,恐怕……”




第八十二章 三方汇聚(下)
当夜,司马昭的大军便悄悄的撤离了潼关,城头上的一切布置包括旗号都没任何变化,依旧是插着司马昭晋公的大旗,各部将领人不在了旗帜仍然留着。不知情的从外面看去,根本不知道潼关其实只剩下了一万兵力。

离开潼关二十余里后,司马昭自引三万铁骑与钟会在先,疾驰向许昌城方向,其他的部卒辎重在后跟随。许都的形势不容乐观,潼关的未来也难以估算,这个时候无论是兵是将,都要分秒必争,力挽狂澜,便看这一系列的作战了。

许都是魏国的心脏更是五都之一,长安陷落,洛阳也是危险,谯郡地处扬州身后,也是一个危险的所在。许昌如果有所闪失,整个黄河以北的国土就面临分崩离析的状态了。

无论如何,都要击退吴军,保住许昌。国都的象征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更是魏国君臣百姓的思想长城,许昌绝不能失!

魏军浩浩荡荡的分作前后两部向许昌而去,却不知在稍远处的山岭之中,一群人虎视眈眈的看着魏军撤退。

“陛下,这是司马昭的主力军,看来吴人势如破竹。”文虎隐蔽身形在丛林中说道。

刘禅一身软甲,抽回拨开树枝的手道:“司马昭好命,朕翻山越岭到这里,只能打一支偏师。”

二人身后的将领听到刘禅的牢骚,都是忍不住一笑,旋即想起身份,又严肃起来。刘禅回头看了眼笑道:“行伍之中朕只是一名老兵,不用如此拘谨。”

听到陛下如此说,将领们稍稍的有所放松,一个将领壮着胆子道:“陛下,司马昭跑了,我们还去打潼关么?”

“潼关……嗯……”刘禅其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击败羊祜那支魏军后,刘禅毅然选择了精兵简行,穿越山岭之间直插潼关身后。对于刘禅冒险的举措,霍弋,庞宏等人都是反对,无奈刘禅坚定不移的要行险一搏。

姜维在长安和雍凉二州能调动多少军队,刘禅在清楚不过了。西线的防务和兵力调配本就是刘禅与姜维协商的结果。魏军举兵十几万来犯长安,凭借蜀汉留守的兵力可谓是艰难无比。

就算去长安支援姜维,兵力上未见得就能与魏军一拼,而且潼关险恶之地也并不好攻取。绕道潼关背后,或者骚扰或者夹击,魏人见后路出现了蜀军,如何愿意守一座孤零零的关口?

霍弋和庞宏说不动刘禅,只好由庞宏率军守护地盘,处理降兵。霍弋点兵一万,和刘禅的二千五百名精锐御林军一同进发。长年在南中地区生活,霍弋对山野行军有旁人难及的经验。

此时刘禅带着三四千人潜伏在山岭之中,打探四周的消息,霍弋带着余下的八九千人负责运送辎重。

“陛下!”文虎见刘禅一时未决,似乎有话要说。

“阿虎可有见解?”刘禅与文虎相处融洽,于是直接称呼文虎做阿虎,好似关虎还没有死的样子。

“潼关向西不远便是弘农,前方激战,弘农必然没有准备。臣以为当攻其无备,先取弘农立足,然后配合大将军夹击潼关,洛阳以西一举可定也!”文虎娓娓道来。

“阿虎此言正合朕心意!”刘禅嘿嘿一笑,想起了什么来。

“陛下不宜涉险,末将带劳即可。”文虎看出刘禅在想什么,急忙请命去夺弘农。

……

弘农郡太守刚刚送走了司马昭的两拨大军,心里并不轻松。潼关只留了一万守军,而潼关之后的大城,就是弘农了。弘农不仅要负责潼关的后勤供应,更要抓紧修筑城防,补充军力。这一大摊子事儿,都赶到一起去,百姓和官吏都带着战祸的恐慌,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多。

回到城中,各项政令和军令公文一道接着一道的发布,城中的官吏,兵卒,富户,百姓都被动员起来。修筑城墙的修筑城墙,囤积物资的囤积物资,各大族大户捐献钱粮,奉献人力,不说鼎力相助也是大出血。

这是镇西大将军张统的意思,更是晋公司马昭的意思,张统是谁大家不清楚,司马昭是怎样的人,相信是不言而喻的。这危机之时忤逆了晋公的意思,蜀人还没到城外,自己的脑袋就先搬家了,非常时刻容不得半点疏忽。

城中一片忙碌的景象,好似如临大敌的气氛,蜀军在潼关之外,给魏人的感觉却好似如刺在哽。雍州丢了,凉州丢了,长安都丢了,盼着晋公夺回失地,结果是吴人竟然一路打到了许昌!

难道魏国真的不行了?有人怀疑,有人不愤,有人不信。只是没人注意到这一天城中涌入了一些新面孔,没人会想到在铁壁一般的潼关之后出现了蜀军……

不是城中,而是城外。

城外突然杀来了三四千蜀兵,四野田地中的魏国百姓受到惊吓,撇下农活的工具,收好的粮食,手中的土石,纷纷逃入弘农城中。

弘农太守惊疑不定的命令全城战备,一边动员城中的兵将和青壮守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