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节选)-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父母如果真心实意地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没有什么捷径或者最佳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教育专家的意见,不妨参照一下试试。
  忌用过激的语言
  好的意识还得用好的语言来表达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紧密相连,自然没有哪位父母任何时候都沉得住气。越是激动的时候,越有可能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跟孩子说话不宜啰嗦
  有些父母教育费尽心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在与孩子公开交谈,殊不知他们的某些话,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见的弊病就是某些父母那种教条似的长篇独白,一开始就是:“当我和你一样年纪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表演评论说:“这种说教式的谈话,我们不喜欢。”其效果可想而知。
  语言一定要发自真心
  凡是关系融洽的家庭,家人之间交谈时,语言都充满着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而那种直来直去,不讲究方式的语言,用意虽好,也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具体的语言方式,因人而异。 
                  
第23招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2)
  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
  在讨论一般的普通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政”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也让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家庭一员。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的。
  总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蹲下来”说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表现,还是一种教育观的体现。只有怀着崇高的责任心和热切的期望才能“蹲下来”;只有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个体才能“蹲下来”。
  只有“蹲下来”,父母才能平视孩子,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第24招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才能与孩子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成功的亲子沟通。
  孩子往往喜欢与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为那些成人对待他们很像同辈,而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这种气氛。
  有些父母对孩子,总像是上级对下级那样,并强调他们自己的观点与尊严,而不顾及孩子的想法,父母从来都是对的,而孩子从来都是错的。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破坏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其实,父母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与父母一样,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总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角度来与孩子交往,才能在教育孩子时,让孩子对自己更加信服。
  但是父母还应看到,在生活中,光有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不够的,还要与孩子建立相互的信任,让父母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而建立和孩子之间相互信任的最佳手段,也莫过于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蔡仪琳的女儿林达放学回家后抱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大声斥责。蔡仪琳听后把腰一叉,用质问的口气说:“你是干什么坏事了?”林达瞪起眼,很生气地说:“我什么也没干。”“不会吧,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斥责学生。”
  林达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盯着妈妈。蔡仪琳继续责问:“那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林达很倔强地说:“什么也不做。”如果这样再问下去,母女之间一定会对立起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此时,蔡仪琳改变了她的态度,用一种友好的语调说:“我肯定你当时觉得很尴尬,因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斥责你。”林达有些怀疑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妈妈接着讲:“我记得我上四年级时,同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其实我只是在算术考试时站起来借了一支铅笔,老师就让我下不了台,我感到十分尴尬,也很气愤。”
  林达露出轻松的样子,很感兴趣了:“真的?我也只是在上课时要求借一支铅笔,因为我没有足够的铅笔,我真的觉得为这么简单的事,老师教训我,不公平。”“是这样。但你能不能想出办法,今后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我可以多准备一支铅笔,那就不用打断老师讲课而向别人去借。”“这个主意不错。”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他们关系的重要方面,因为不信任会使现实关系中出现抵触现象和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作为合格的父母,必须尊重和信任孩子,必须要能够站到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齐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
  父母想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就应该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对待孩子应该真诚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没有任何虚假。要求父母能客观地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感受什么以及做什么。除了自我意识,真诚还意味着向孩子敞开你的思想和感受。当你的工作没有做好时,你可以说你很灰心。如果对孩子很生气,直接对他表露这种感受比用隐讳的方式更好。
  放弃大人的成见
  父母应该明白,大人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硬要用大人世界的要求来对待孩子,势必会发生许多亲子关系上的问题和不愉快。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放下自己的成见,试着用“孩子世界”的眼光来了解和认识孩子。
  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以孩子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换位思考,还是一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快速拉近和孩子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
  总之,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友谊关系,要尊重与理解孩子,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 
                  
第25招 用沟通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有意见得不到及时交流,主要责任在于父母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或掌握不好沟通的火候,甚至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唠叨一顿就是沟通,结果却适得其反。
  父母经常会这样抱怨:“孩子什么事也不愿和我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父母不理解我们的需要,他们想说的就说个没完,而我说时他们却心不在焉。”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其实孩子有许多事情、感受是很想跟父母说的。他们有欢乐、有苦恼、有意见没有得到及时的交流,主要责任还在于父母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认真地或不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如何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实质上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有问题。
  不愿听孩子讲话、不和孩子谈心,你怎么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你又怎么可能帮助教育孩子?孩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父母应该以平等的态度敞开心怀和孩子谈看法、讲见闻、说愿望、道欢乐、诉苦衷,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对话的家庭气氛。
  有一个13岁的男孩子,由于母亲不再给他零花钱了。没钱去打游戏机,所以对母亲很反感。母亲说什么他都不听,事事与母亲对着干。这位母亲说,为了孩子学习、生活得愉快,我经受的艰辛都不让孩子知道,没想到他现在这样对待我。
  后来,在外地做工的父亲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艰辛和经历都告诉孩子,不久之后,妈妈发现孩子竟然变乖了许多,问孩子的爸爸是怎么回事。孩子的爸爸说:“小孩子也是人啊,很多问题,你只要去跟他沟通,他就会明白了,你以前缺乏和孩子沟通啊!”
  母亲听了恍然大悟,以后特别注意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结果,孩子身上许多逆反的行为,都消失不见了。
  如果这位母亲以前就能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艰辛,那么,孩子就会理解母亲,改变自己对母亲的错误态度。
  那么,父母们应当怎样与孩子沟通呢?
  要消除对孩子负评价的心理定势
  父母对孩子过去的表现所形成的看法会影响现在对孩子所说话的理解,甚至误解和歪曲。不是一好百好,爱屋及乌;也不是一坏全坏,以偏概全。孩子是发展变化的,父母要排除主观偏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讲话
  对于孩子的话,父母应表现出热情和兴趣,并表现出很高兴和孩子沟通。孩子讲话时不打断、不批评,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感到他被理解、重视和接纳。
  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父母要注意孩子内心的需要与感受,体会他的心声、苦恼和心理矛盾,鼓励他坦诚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不赞同他的某些行为,并不表示对他的感受不理解、不认同。父母对孩子的感受认真加以理解和评价,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言语要切合实际,合乎情理
  父母与孩子交流思想情感要实事求是。无论是批评、表扬和评价,也无论是谈论家庭和社会问题,都要切合实际,有理有节。不能跟着感觉走,随着性子说。比如,你批评孩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你不应这样说:“笨蛋,我已经说过一千次了,为什么还不改。”这就是夸大其词,于事无补。
  经常运用切合实际、合情合理的沟通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理智感、自信心,增强教育效果。父母可亲可敬、可以依靠和求教的形象就会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来。
  沟通时言语要清楚、具体、明确
  “好吧,你玩一会儿,就回来做作业。”这“一会儿”是多长时间,孩子有他的打算,父母有自己的要求,两者不一致,结果产生冲突是必然的。同样也不能接受孩子言语不详的话,否则也会带来麻烦。如孩子说:“妈妈,这个双休日我们几个同学到盘山去玩玩行不?”你不能马上明确表态。因为孩子和几个什么样的同学去,具体怎么安排的,什么时间回来都不清楚。父母与孩子间产生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往往是由于言语不祥、语义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造成的。所以,沟通要成功、有效,言语就要清楚具体。
  孩子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不会有自觉性,你不说明原因,只是“我说你做”,会有强迫命令之嫌,孩子会认为你主观,强加于人。所以对你的决定要说明原因。
  另外,当出现问题时,父母还应有自我批评精神,把属于自己的问题说清楚,不能把自己的毛病、问题模糊地敷衍带过,却去具体指责孩子的不对,那样孩子会认为你没有责任心,是不可信赖的父母。
  所以,与孩子交流时时刻刻都要抱有信任、友善、尊重的态度,口气不应有烦人、生气、责备或警告之意。 
                  
第26招 与孩子交流时多听少说(1)
  父母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不但可增进亲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令孩子明白,当遇到有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安全感便可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得以全面地发挥。
  父母多听少说,是亲子沟通的重要的一环。
  了解孩子没有说出来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时,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内部情感的直觉,而这种直觉的建立,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聆听孩子的说话和促使孩子的表达。
  与孩子沟通,要注意让孩子说出来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学会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
  细心的父母可以发现孩子微妙的变化,弄清孩子没有明说的思想感情。这里所需要的技巧是及时抓住孩子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线索,如同在阅读时注意字里行间的含意所需要的技巧一样。
  刘梅曾经是一位苦恼的妈妈。她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有一段时间和刘梅讲话时,态度很不好,比如说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刘梅问她:“你到哪去?怎么晚了一个多钟头?”女儿说:“我和同学一起到张小叶家玩。”刘梅很生气地说:“你知不知道,我很担心!以后放学后就回家做功课;不要到处去野!”女儿听了脸色很难看,然后不理刘梅就回房间去了。
  开始刘梅认为自己说的话和语气不好,但是刘梅发现女儿愈大愈不听话,刘梅担心女儿现在有许多话不跟自己说,将来会发生什么问题。于是刘梅去咨询家庭教育专家,专家听了刘梅的情况给她开了一个“药方”: 多倾听孩子的诉说。并交给了刘梅许多倾听孩子心声的技巧。
  从此刘梅不再对女儿的言行做价值判断;即使当孩子不同意自己的看法时,也要承认女儿可以有自己想法的权利,并积极做个女儿的倾听者。
  比如:一天女儿放学回来说:“妈!我好难过,今天考试考坏了。”刘梅听了,不再是责怪,而是停下手边的工作,坐下来对女儿说:“愿意说给我听吗?”女儿看了看妈妈,把自己考试考坏的情况给刘梅讲了。刘梅听后,和女儿一起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并合女儿一起制定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听完女儿的诉说,和女儿分析完情况,已经是深夜了。女儿感激地投入刘梅的怀抱说:“妈妈你真好!”那一刻,刘梅的嘴角也浮现出了幸福的笑容。
  有时候,出于自尊心或是别的一些原因,孩子并不愿意或认为没有必要用语言说出他们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又很想让父母明白他们的意图,这时,他们就会改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对父母进行暗示。
  父母对孩子正处在苦恼时所表现出来的“信号”要敏感,很多孩子在想要父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的时候,只是悄悄地说。如果父母不注意听这种不显著的信号,这种悄悄话将会听不见。
  如果父母的注意不灵敏,就应该试着努力去注意孩子反常的、细微的行为信号。比如,孩子衣服不正常的样子,声调、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等。孩子讲话时,除了注意他的行为之外,还要倾听他所讲的字里行间的意思,想一想孩子希望告诉我们什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识别或弄清孩子的动机或基本情绪。父母凭借着细致与耐心,做到这些都是不困难的。
  父母还应特别注意孩子习惯行为的消失,这将是了解孩子内部情感的有价值的线索。明显的表现是孩子不吃、不睡、不玩或精神不如平时集中。发现了许多线索之后,就应该试着去推测,或者去直接感觉孩子的情绪状态反映了一些什么。
  聆听是了解孩子语言所代表的信息的活动过程。
  常听有的家庭成员抱怨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听我说话。”孩子对这种情况更有特殊感受。
  亲子沟通的关键,不在于父母说,而是在于父母学会聆听。
  称职的父母,一定要聆听孩子的说话,用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说话,用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表达自己,从而与他们有所交流、有所沟通。在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要对孩子表现出兴趣
  如果你对孩子以及孩子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你和孩子之间不但打开了通路,而且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父母对孩子表示关心、照顾,让他们谈论有关自己的事,孩子便会感到与父母在一起很亲密。
  要给孩子留出接触的时间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时需要母亲或父亲,特别是母亲在他身边听他讲话。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恐慌、创伤或有失望情绪时,他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他们的父母在分享他们的好消息或愉快时的心情。所以,父母应当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由于忙或急着做其他的事,无暇听他们说话,而应当给孩子留出充分的接触的时间,给孩子创造诉说表达的机会。
  听孩子讲话要专心
  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因此,父母和孩子交流时应选择一天里不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这样才能够做到专心听孩子说话。在这个时间,不要做饭、烫衣服和做别的一些家务活,关掉电视和忘掉电话及其他分心的事,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接触。每天都要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哪怕只用几分钟,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说:“让我们到小房间去单独在一起谈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