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4-毛泽东与贺子珍-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敏学抄起茶炉上一根烧得通红的火钳子,朝着那个动手动脚的兵痞的屁股就是一下子,烫得那个家伙鬼哭狼嚎,抱头鼠窜。贺子珍和贺怡把那几个醉鬼推出店门外,贺子珍心一横,把店铺的门板全上上,买卖不做了。    
      这一下不得了,捅了娄子,这些兵痞仗着权势,兴师动众,要捉拿贺子珍的父母问罪。多亏周围乡亲们出面调停,由他们家出一笔钱,才把这件事了结。可是从此以后,他们家的茶馆无法开下去了。    
      这件事给贺子珍很深的刺激。马刀队救不了穷人,那么什么人可以救穷人呢?    
      正在这时,一批外出到南昌等大城市求学的永新进步青年,把一些进步杂志邮寄回来。这些杂志有《向导》、《中国青年》、《红灯周刊》等,同时寄来的还有俄国的革命小说和《共产主义ABC》等政治书籍。    
      贺子珍读了这些书刊后,被共产主义学说深深地吸引了。她多么想知道更多关于共产主义的道理。听说永新有的青年要到南昌去求学,她顾不上什么“男女有别”、“授受不亲”,主动找到他们,大胆地提出一个请求,把在南昌听到的关于共产主义的新鲜事告诉家乡的朋友们。这些青年人答应了。    
      进步同学之间互相传阅这些书刊。贺子珍常常在一盏小油灯下,读到深夜。这些书刊开阔了她的眼界,在她的面前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共产主义的理想。她的心里像点燃了一盏明灯,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靠少数几个人的劫富济贫,消灭不了所有的地主土豪、贪官污吏。只有天下劳苦大众齐心协力才能推翻剥削制度,穷苦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大革命时代的欧阳洛。暑假到了,到省城读书的学生回到了永新。贺子珍找到了他们,听他们讲外面的情况,和他们交流学习心得。已经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欧阳洛,是永新县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第一个人。他详细地给大家讲了革命的形势,介绍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意义。贺子珍听得入了迷。    
      当时,贺子珍以为了解这些革命道理,共产主义社会马上就能实现。听完了欧阳洛的介绍,她按捺不住,挥着手,急切地说:    
      “从今以后,中国有希望了,穷苦的老百姓有希望了。我要做一个共产主义者!”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消息传到永新,革命左派为失去这位革命家而惋惜,更为革命的前途担心。永新县几个学校的左派学生,互相串联,决定第二天在龙家祠门前举行一次孙中山追悼会,表达他们对这位革命前辈的敬仰,同时也是一次对左派力量的检阅。贺子珍所在班里的左派学生,决定参加这个集会。    
    


第一卷 “永新一枝花”走上革命路(2)

    第二天,她们身穿白色的素服,正在学校集合,准备出发。这时,一个女教士赶来,声色俱厉地说:“学生的本分是读书,谁让你们参加什么会?不许去,一律不准请假!”她站在学校的门前,用她那肥胖的身子堵住了学生的去路。    
      贺子珍看到传教士这副样子,从队列中走出来,浓眉紧蹙,双眼怒视着,质问道: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爱戴的领袖,是民国的总理。他逝世了,难道我们中国人都不能开个追悼会来悼念他吗?”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爱自己的中国,我们追悼孙总理,难道有错吗?我们一定要去参加追悼会!”    
      说罢,她一摆手,同学们一齐拥向门口。女教士看看阻拦不住,只得闪到一边,眼睁睁地看着她们走了。    
      她们列队来到龙家祠,在龙家祠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学生了。贺子珍同他们一交谈,才知道他们也是冲破学校的阻挠,才参加大会的。    
      追悼会开得庄严肃穆,很多学校的学生的代表讲了话,表示要继承孙中山的遗愿,把革命进行下去。    
      第二天,贺子珍和同学们来到学校,女教士铁青着脸在等她们了。她把参加追悼会的同学,统统叫到前边来,命令她们跪下,向上帝认罪。她厉声威胁着:    
      “哪个不请求主的宽恕,就开除谁!”    
      看到左派学生要作难了,班上一些右派学生撇着嘴,得意地发出嗤嗤的笑声。    
      左派同学早有思想准备,没有一个人跪下。    
      贺子珍说话了,声音不高,却很有力量:“我们没有罪;爱国没有罪,我们用不着请求谁的宽恕。”    
      说罢,她带头把写着“爱国英雄”的木牌挂封胸前。同学们也把做好的木牌挂到胸前。她们又转过身来,面对着全班同学,昂然地站立着,让所有同学都看到“爱国英雄”这四个光灿灿的大字。    
      班上的同学吃了一惊,女教士也愣住了。宽大的教室一片寂静。女教士完全没有料到这批女娃娃竟然如此有心计,显然是事前准备好的。她看惩罚进行不下去,事情只好就此作罢。    
      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贺子珍和左派学生经常挂着这块牌子去上学,不仅在学校里挂,上学的路上也挂。她们故意招摇过市,用这种方法宣传革命,让县里的人们都看到她们向往革命的决心。    
      学校的这场风波刚平,家里的风波又发生了。    
      原来,不仅贺子珍,她的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在学校里都没有“安安分分”读书,也都去闹学潮搞斗争。贺敏学因此被学校开除。    
      这个消息传到一向安分守己的父母亲的耳朵里,可把贺焕文夫妇吓坏了。一气之下,贺焕文把他们三兄妹反锁在楼上,不许出去。    
      然而,一把锁怎么锁得住他们向往革命的心呢?贺敏学首先从屋顶的天窗爬了出去,接着,贺子珍和妹妹也逃了出来。    
      这时,贺子珍下了决心要干革命了。不论父母亲来硬的还是来软的,拿棍棒也好,流眼泪也好,都不能使她回头了。她对父母亲说:    
      “我已经选择好自己要走的路了,就是要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去奋斗,你们再说也没有用了。”    
      她那时还没有参加共产党,但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同党联系在一起了。她当然知道,按照父母亲为她安排的路去走,读几年书后,拿着毕业文凭,找个有钱人家出嫁,当个贵夫人,生活会平静舒适得多。而她自己选择的道路,连她一时也说不清会有多么的坎坷不平。可是,她甘愿走这条艰苦的路。她这个决心已经下定,就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1926年的春天。    
      贺子珍觉得,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的春天,是一个特别美丽的春天。    
      这时,永新县的第一批共产党员欧阳洛、刘珍、王怀等,奉党的命令,回到永新建团、建党。他们一致同意,首先吸收贺子珍这个热心革命的姑娘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她是他们家三兄妹中最早参加革命组织的一个。    
      参加了共青团的贺子珍,已经转到另一所学校读书。她把学校作为活动的舞台,积极开展学生运动,宣传革命的意义,那时候,她能够收集到的进步书刊数量很有限,有的还是从别的学校借来的,怎么能把这些书刊都介绍给学校的同学呢? 贺子珍为这件事想了很多招。经过一番努力,在她和积极分子的周围,团结了一批进步的同学。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1926年7月,广东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誓师北伐,各地共产党组织和进步群众动员起来,为北伐军进军做准备,大革命的浪潮进一步高涨。    
      贺子珍就是在这个革命高潮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    
      入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永新党组织开办的政治夜校。永新的党组织认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首先要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共产党员,让他们懂得巩固国共合作的重要,自觉地拥护和支援北伐战争。入党比较早的欧阳洛、刘珍等,轮流给大家讲课。政治夜校是男女合校的,既有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参加,又有一些拥护大革命的积极分子,也可以来听课。这是永新第一个男女合校的学校。夜校一共办了几个。    
      这时,贺子珍更忙碌了。她白天在修水女学上学,晚上到政治夜校听课,还要抽时间做同学的工作。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她的妹妹贺怡,总像影子一样跟着她。姐姐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姐姐做什么工作,她总是最得力的助手。贺子珍每天老晚才回家,她也从来没有早过。    
    


第一卷 “永新一枝花”走上革命路(3)

    两个闺女整天不着家,越来越引起贺焕文夫妇俩的担心:她们是不是投奔革命去了?当革命党可是要杀头的呀!    
      这天晚上,贺焕文夫妇一直在灯光下等着两个女儿归来。他们决定同女儿摊牌了。当姊妹俩有说有笑地推开家门的时候,迎面见到双亲端坐在堂屋,板着面孔。父亲劈头就问:    
         
      “你们又疯到哪里去了? 这么晚才回家!”    
      平时最柔顺的妈妈这时也拉下了脸:“一个女孩子家,整天在外面疯疯癫癫,东奔西跑,也不怕别人说闲话!”    
      贺怡性格泼辣,心直口快,一句话就把做父母的顶回去:“我们又没干见不得人的事,怕什么说闲话,谁愿意说什么就说去!”    
      贺子珍则慢声细语地讲道理:“妈,您知道,我们做的都是正经事,要打倒土豪军阀……”    
      贺子珍的话还没说完,父亲就厉声说:“这就更糟糕!造反是要杀头的, 连我们这两条老命都要搭上!你们还要这个家不要?”    
      母亲赌气地说:“你们要再这样下去,趁早出嫁算了。”    
      老人把他们最后一招也拿出来了。    
      贺子珍感到,整天不着家,也该跟父母好好说一说了。她和妹妹坐到父母旁边,耐心地同他们讲起国民革命的重要来。土豪军阀欺压百姓,还用得着贺子珍多说? 他们见到的、听到的比贺子珍了解来的多得多;他们自己不也是身受其害吗?从这点上说,他们也赞成革命、同情革命。他们顾虑的是:革命能成功吗? 这些军阀、土豪能打倒吗? 万一打不倒,家里反受其害。    
      贺子珍动情地说:“国民革命是一定会成功的! 你们看,就我们县里,有多少人都行动起来了,全国也是这样,只要全国老百姓人人心齐,土豪军阀还有打不倒的?到那时候,我们就要过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好日子啦!”    
      贺子珍说得那么肯定、那么自信。是啊,当时革命形势是那样蓬勃,势不可挡,她哪里想得到以后会有失败和挫折呢? 她给父母亲所描绘的未来,也就是她梦寐以求的理想;她以为经过北伐以后,中国老百姓就可以过上幸福生活了。    
      她是父母亲最宠爱的女儿,她的为人父母心里是有数的,她的话在父母心目中是有分量的。贺子珍今天把她能言善辩的特长发挥来了,直把父母亲说得连连点头。    
      贺子珍又进一步说:“支援国民革命,人人都有份,你们也应该想想,拿什么行动来支持革命。”    
      父母亲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了。    
      不久,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也参加了革命活动。兄妹三人回到家里,都要给父母亲讲讲国民革命军已经挺进到哪里,有什么好消息。    
      迎接国民革命军的活动,在永新党组织的领导下正在加紧进行。    
    


第一卷 “永新一枝花”初次当“官”(1)

    贺子珍虽然年轻幼嫩,一下子当了两个“官”,只觉得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剪掉自己那条又粗又长的大辫子,成为永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26年7月的一天,贺子珍三兄妹参加了永新县党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大会。会议讨论怎样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推动永新县革命形势的发展。    
         
      会议决定,派欧阳洛、王怀等人到湖南迎接北伐军,其他党员分头到东乡、西乡、南乡等地发动群众,在工人、农民中宣传北伐的意义,并建立党的组织。    
      贺子珍被留在县城,进行迎接北伐军的宣传工作。她带领一伙女孩子在大街小巷粉刷标语。    
      很快,永新县城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标语:“打倒军阀!”“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拥护新三民主义!””欢迎北伐军来永新!”……到处充满了一派革命的气氛。    
      这时,盘踞在永新的军阀陈修觉害怕北伐军来了。他自知在永新作恶太多,绝不会有好结果,就趁国民革命军没有到来之机,向县里的商会、士绅勒索了两万块大洋,逃到吉安去了。商会的老财们哪里愿意自己掏腰包,他们马上向全县群众强行摊派,要从人民身上刮回这笔钱来。    
      老百姓对此议论纷纷,县里的共产党组织坚决反对这种摊派。他们领导群众闹风潮、打商会,进行抵制。    
      贺子珍与学生委员会的同志一起,组织了一个反征派的群众大会,有几百名工人、农民和学生参加。在这个会上.各界的左派力量都上台讲话,贺子珍也讲了话。    
      她说: “我们打倒一切祸国殃民的军阀,欢迎国民革命军到永新,光复永新。商会过去同陈修觉一个鼻孔出气,帮他欺压老百姓。他们送钱给大军阀陈修觉,帮助他逃跑,还要全县人民分摊这笔钱,岂有此理,我们能答应吗?”    
      全场群众发出了怒吼:“我们不答应!”    
      会后,群众又举行了反征派的示威游行,贺子珍走在队伍的前面。一路上,许多群众自动参加了游行的行列,游行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来到商会的门前,包围了商会,高呼口号,抗议摊派,声震县城。    
      商会的财主们又惊又怕,但他们拼命进行反抗,让团丁把枪扛出来,装上子弹,对着示威的群众瞄准,以武装进行威胁。    
      群众更加愤怒了,下乡发动群众的共产党员贺敏学等正好回到县城,目睹这一切,立即领导群众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不知是谁喊了一句:“缴掉商会的枪!”群众立即像潮水一样拥进商会,徒手同团丁搏斗起来。    
      贺子珍虽是个女孩子,但她一点也不害怕,也跟着冲进了商会,参加了缴枪的活动。    
      商会团丁的三十枝枪全部被群众缴掉,摊派活动被迫停止了。财主们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没有其他办法。这是永新县的左派第一次显示了革命的威力,也是永新县的人民,第一次尝到革命的甜头。他们还没有见到北伐军,就已经为国民革命军的入城打下了群众基础。    
      贺子珍第一次经受了革命风雨的锻炼。    
      8月,国民革命军一部到达湖南茶陵,欧阳洛等人赶到茶陵,同北伐军接上头,请北伐军开进永新。9月份,北伐军从茶陵经莲花来到永新。    
      北伐军来的那天,永新热闹极了。革命军穿着一身灰布军衣,队列整齐,威武雄壮地开进城来。全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出来迎接,真是万人空巷,他们争着要看看革命军的军威。    
      贺子珍一夜没有睡,和同学们赶制了一把把彩色小旗,发给欢迎的队伍。她自己也是站在欢迎的行列里,手里拿着一面小旗,不断地摇晃着,领着群众高呼口号。    
      在欢迎的人群里,有贺子珍的父母。他们举着小旗,带着弟弟妹妹,兴奋得热泪盈眶。    
      北伐军开进永新的第二天,在校场坪召开了军民联欢大会,正式宣告永新光复。永新县还成立了以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为领导的民主政权;正式成立了国民党永新县党部和永新县行政临时委员会等领导机关。    
      党组织派贺子珍加入国民党,以跨党分子的身份参加了县党部的领导工作。她是县党部的委员。担任妇女部部长和共青团县委副书记的职务。这是永新县第一任的妇女部长。    
      那一年,她才17岁。    
      贺子珍热情很高,但年轻幼稚,一下子当了两个“官”,只觉得身上的担子很沉很重,对如何开展工作,心里没有底。她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剪辫子。    
      她刚到县党部任职时,仍继续在学校念书,既要学习,又要工作,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她从上学时起,就留了一条又粗又长的大辫子,黑油油的,谁见了都夸她头发好。她也很爱这条美丽的辫子,闲来无事,或者看书,或者谈天,都爱轻轻抚弄它。可是现在,她觉得那条辫子特碍事,每天都得花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