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求医到求己:中医养生攻略-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求医到求己》 序 《从求医到求己》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从求医到求己》

    《从求医到求己》是一部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阐述中医治病、养生之道和中医药方面知识的通俗读物。该书纠正了很多日常的养生误区,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该书作者郭志红为二炮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在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作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众多患者的心目中有着较高的权威。

《从求医到求己》 序 《从求医到求己》 作者简介

    郭志红,主任医师,第二炮兵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抗衰老医学会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多项军队医疗成果奖。

    擅长医治内科疑难杂证,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干燥综合征等;近年更加重视亚健康的防治,善于心身并治,在养生、保健、抗衰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求医到求己》 序 《从求医到求己》 作品相关

    作品相关

    ——这是一本集数千年之养生法宝,方法简单却效果称奇的健康枕边书——

    不生病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

    ——走出养生误区,学会真正的养生知识

    人与自然、机体与情志、阴与阳、虚与实的和谐理论

    各种养生方法都应以保护和强壮正气为基础。坚持了这个原则,就能达到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古往今来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抗衰老,并不在于应用补品,而在于清理疏通,尤其是温通阳气(温则通,凉则凝),使得气机畅达,周身血脉通畅,体内垃圾毒素没有生存生长的环境,这样,才能保持精力旺盛,长久不衰。

    我们应该掌握这样的原则,就是进补之前必须先清除体内的垃圾和毒素,这样才能安全地进补。否则在补充身体的同时,把体内的毒素垃圾也同时补充加固了,为以后的疾病埋下了祸根。应该说经常地清理调理身体,比补养要重要得多。

    身体底子很薄的人,可能永远都不能和那些体质壮的人相比,如果别人爬山,体质偏弱的人只能爬坡,永远都不要做那些自己达不到的事情,那不是靠努力就可以的。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及活动尺度,掌控好自己的运动强度,这样,身体就有可能慢慢好转。

    如果总能有好的精神情志伴随,我们就很容易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调顺,从而做到减少疾病,延缓衰老。

    一切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因素中,最大的危害就是不良的心理状态。

    传统医学历来认为情志因素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生气可以使气机阻滞及经脉堵塞,情志的过度变化可以引起气机紊乱。由于气血是互相依存互为作用的,气机阻滞或气机不调会影响血液的运行,造成气滞血瘀或血流逆乱。

    如果都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并能够适当处理身体上的不适,有的放矢的予以注意或调整,则会避免很多疾患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从求医到求己》 序 《从求医到求己》 前言

    前言

    在中医临诊中,就医者总是有着提不完的问题,虽然我尽可能地以比较简洁、直接的方式给予回答,但常常由于时间等原因,很难满足众多就医者的需求。这使我萌生了把这些中医药知识写出来的想法。尤其是看到有些人为了养生保健误入歧途,给自己造成很多伤害的情况,越来越使我深感不安,越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于是在临诊中我开始留意,哪些是就医者最关心和最想了解的问题,哪些是人们最容易忽视和搞错的事情等。通过收集整理,并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在此书中尽量做到讲解详细,以使人们容易理解和运用。

    作为行医者,从事的是保护人类健康的崇高职业。在自然与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我们无疑要担负起协调平衡、增进人类全面健康的义务。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不可或缺地也包括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要达到精神和机体的健康协调,以适应各种各样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环境,始终能够以一个积极的精神、平和的心态对应万变的事物。

    如何掌握和提升全面增强体质的知识和方法,特别是学会怎样在机体未发病前就能够科学地有的放矢地去预防,而不是只依赖发病后的治疗,这更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中之重!因此,告诉每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保护自己、调适自己、增进自己的智能和体能,才是我们更应该努力去做的工作。“上医治未病”,这一点历来是中医最核心的思想,最奉行的方法,也是中医的最大优势。

    愿大家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以最简便、最实惠的途径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从求医到求己》 序 《从求医到求己》 目录

    目录

    前言1

    一走出养生误区3

    1。误区就在身边/3

    2。每个人都可能陷入误区/4

    3。误区害人害己/6

    4。误区劳命伤财/7

    5。自己的感觉就是标准/8

    6。倡导便捷养生法/9

    二中医的养生理念11

    1。防重于治/11

    2。培育正气/13

    3。养生之务,在乎去害/17

    4。和谐养生/18

    三抗衰老与健康调养22

    1。应用中医药抗衰老/22

    2。权衡补益利弊/23

    3。男性保健/25

    4。女子保健/28

    5。保健食品/30

    四动静养生33

    1。什么是阴阳/33

    2。善动养生/34

    3。善静养生/35

    4。动静和谐养生/37

    5。锻炼有度/39

    6。老年人的养生之道/41

    五情志养生43

    1。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43

    2。精神情绪与躯体症状/45

    3。不良情绪是百病之源/46

    4。仁善者寿/48

    5。中医善调情志/49

    6。情志治病/52

    7。追求心身健康/53

    六自然养生法55

    1。顺应天时养生/55

    2。春季养生/57

    3。夏季养生/59

    4。秋季养生/60

    5。冬季养生/61

    6。顺应地域养生/63

    7。治疗要与自然界相应/64

    七个体化养生66

    1。健康问题因由各异/66

    2。根据年龄养生/68

    3。根据体质养生/70

    4。根据脏气禀赋养生/72

    八脏腑养生75

    1。脏腑养生以脾胃为本/75

    2。脾胃因何受损/77

    3。泛食寒凉的误区/78

    4。过度营养的误区/79

    5。脾胃健康则防病抗衰/81

    6.纠正脾虚简便易行/83

    九膳食养生86

    1。吃得少寿命长/86

    2。如何节制饮食/88

    3。适宜的食物种类/89

    4。饮水的学问/91

    5。习惯根据年龄改变/93

    十食物性味与利弊95

    1。食物的偏性与食疗/95

    2。饮食五味与养生/97

    3。常用食物的性味/99

    十一饮食与防病105

    1。饮食有治疗作用/105

    2。饮食可预防疾病/106

    3。患病饮食宜忌/108

    4.病后饮食调养/112

    十二治未病115

    1。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115

    2。治未病的含义/116

    3。针对性地治未病/118

    4.治未病的具体实施/119

    5.中医药调理治未病/124

    十三一清二补126

    1。体内埋藏着毒素/126

    2。清理是必须的/128

    3。清就是补/128

    4。补法不当即是毒/130

    5。误补致害教训多/131

    十四虚不受补134

    1。虚是什么/134

    2。虚如何补/136

    3。何为虚不受补/137

    阴虚之人容易虚不受补/137

    体弱之人容易虚不受补/138

    肝郁之人容易虚不受补/139

    痰湿阻滞之人容易虚不受补/140

    瘀血阻滞之人容易虚不受补/140

    4。病后初愈不可以虚概之/141

    5。怎样矫正虚不受补/142

    6。简单补法/144

    7。什么叫大实有羸状/145

    十五如何应用补药147

    常用的几种补药

    1。人参/147

    2。黄芪/150

    3。鹿茸/151

    4。当归/153

    5。阿胶/154

    6。枸杞/155

    几种中成药的用法

    1。六味地黄丸/156

    2.金匮肾气丸/158

    3.生脉散/159

    4。附子理中丸/160

    5.补中益气丸/162

    十六了解中药164

    1。中药历史及特征/164

    2。中药是否有毒性/166

    3。中药疗效在医不在药/169

    4。擅自用药害处多/171

    5。如何使用中成药/172

    十七讲究煎服中药176

    1。煎中药用什么容器好/176

    2。合理煎中药的方法/177

    3。服中药的适宜时间/179

    4.服中药该注意什么/182

    十八感悟中医184

    1。中医学是我们的国粹/184

    2。中医学的特点/186

    3。中医对问题的解读/189

    4。中医与四季时令/190

    5。中医与各方地域/192

    结语195

《从求医到求己》 第一部分 《从求医到求己》 防重于治

    中医的养生理念

    如何保持健康是生命永恒的主题。我们正处在一个交叉路口,要么走向疾病,要么走向健康。毫无疑问,我们都愿意永远健康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永远快乐。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有着几千年实践经验的中医是怎样进行养生的。

    1.防重于治

    有的人认为,不生病就是身体健康。实际上,不生病并不等于身体健康。近代医学界更加关注人的健康,而不是只局限在疾病的治疗上。据统计,在人群中约有75%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就是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中。如何解决亚健康问题,西方人士也早已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而中医的优势就在于此。“与其就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是中医一贯倡导的理念。强调未病先防,就是在未生病之前,就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可以看出,中医更注重的是平日的养生保健,也就是时时处处都不可忽略养生保健的问题。中医古代先贤认为一个高尚的人,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才可能撑起伟大的事业;否则,连自己的身体都保护不了,如何完成功绩大业。因此,养生是出于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高度责任感,是在履行一项高尚的事业,或者说是一切高尚事业的奠基石。

    近年来,养生、保健、防病、抗衰老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在用各种方法为追求健康、长寿努力着。但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人走入了误区,其问题在于一味地追求各种各样的特殊方法、各种各样的特殊途径,反而忘掉了用最简便、最有效、最实惠的有着几千年丰富经验的传统的中医药知识。

    中医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主要包括天人相应以防御外邪,精神内守以培育正气,饮食有节以养护根本,不妄作劳以防耗竭真精等内容。同时还强调因人制宜的原则,使达到健康永驻,益寿延年的目的。

    应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养生与防病。从清晨睡起,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养生实践,随着太阳的升起,我们也开始了吐故纳新的呼吸运动,周身的气血运行逐渐加强。尤其是伸伸懒腰,也就是做做舒展肢体的动作,对于调动和保持一天的精力都有好的作用;而当暮色降临,天色黑暗,人也应该进入安静睡眠,开始了对白天身体消耗的修整,脏腑的功能得到修复,从而保证了第二天的良好状态。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因天之序”。人体按照天道的运转而运转,做到顺应自然规律,就会得到天地的眷顾,身体就会健壮,疾病就不会上身。根据昼夜晨昏而作息,是我们健康的最重要的保证,如果做不到这点,纵使有再多的灵丹妙药,也无济于事。早睡早起身体好,一句话说出了养生的重要诀窍,实在是千金难求的健康保证。

    “因天之序”还包括按照四时寒暑安排我们衣着的冷暖薄厚,防止异常气候对人的伤害;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运动的室内户外方式,调节饮食的荤清多寡,温热凉平等。此外,中医还强调“精神内守”,“使志无怒,使志安宁”。也就是注意怡养精神,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变化,对于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中医所说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提倡平常要注意节制饮食,节制情欲,劳逸有度,合理锻炼。能够持之以恒地做到这些,就能去病延年。

    “治未病”的思想还包括早期发现疾病苗头,也就是患病前的及时调理,从而扭转身体平衡失调的状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同时,对于已经患了病的人,要防止疾病的转变,也就是不让疾病继续发展以致出现并发症等,这样,把疾病对身体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身体恢复的机会就会大得多。这些常有赖于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作用,中医可以利用中药的偏性来纠正机体偏离健康的状态,以使人体恢复平衡协调,保持功能旺盛。应该说中医有着丰富的调理身体的经验和方法,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措施。

《从求医到求己》 第一部分 《从求医到求己》 养生之务,在乎去害

    3.养生之务,在乎去害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养生理论,其中的很多观点至今仍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一书中,对养生的认识更为全面。书中道: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故凡养生,莫如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流水不腐,户枢不蠧,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凡食,无疆厚味,无以烈味重洒,是以谓之疾首,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口必甘味,和精端容,将之以神气,百节娱欢,咸进受气,饮必小咽,端直无戾”。

    从这段原文可以看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非常重视养生,认为懂得养生的人是最高明的人,故称之为“圣人”。对于如何养生,也有很多客观而深刻的认识,强调养生的目的在于能够享尽自然应有的寿命,而不要因病而中途夭折。在养生的方法上尤其提出“养生之务,在于去害”的观点。并列举了自然界的很多事物,既有对人有利的方面,又有对人不利的方面。比如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如果能够顺应它,则有利于养生,如果不会顺应四季则会有不利影响。另外强调明确根本,也就是保护好身体的正气,疾病就不会侵袭。在精神情志方面,要能够安定欢娱;在饮食方法方面要避免烈酒、厚味,节制饥饱,也就是既不要过饥,也不要过饱,这样就保护了五脏。此外,还强调了运动对养生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部书中留下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蠧”这样的名言警句,强调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这些,完全与现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相符。这四大基石即“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而我们于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些,并且认识得如此丰富深刻。

    《吕氏春秋》一书说:“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

    讲的是享尽自然寿数的关键,在于避免危害。如饮食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也就是五味太过进入人体,则导致对机体的伤害;情志上过度欢喜、过度恼怒、过度忧伤、过度恐惧、过度悲哀,五种情绪表现过度,也会伤害机体;气候上过度寒冷、过度炎热、过度干燥、过度潮湿、过度刮风、过度淋雨、过度雾霭,七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