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真做人,世故做事-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饱和我同龄,我们是挺要好的一对伙伴。饱的爸妈,我叫他们三叔和三婶。
  饱四岁时就自己吃饭,桌上和碗里,总会掉一些白花花的饭粒。
  三婶教育儿子很特别,她不打不骂,也不讲饱还听不懂的理。
  她问饱:“想不想娶个好看的媳妇?”四岁的饱最喜欢好看的媳妇,村上的俊媳妇秀给过他一粒糖,他一直记着。饱说:“我要娶个像秀一样的媳妇。”
  三婶说:“那你就得把桌上的和碗里的饭粒一粒不剩地吃净,如果留下一粒,将来娶的媳妇脸上就会有花,丑死人哩。”
  这一招果然见效,饱便把碗里的饭吃得一粒不剩。
  饱还问:“我把碗舔了,媳妇不是更好看吗?”
  三婶高兴极了,连说是。
  四五岁的饱,便养成了舔碗的习惯,同时也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正是这样一种朴素的向往,使饱从贫困的山村中走出,成了我们这个贫困山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多年后,饱要娶媳妇,对象是教授的女儿—一他的大学同学。
  教授请他去吃饭,众目睽睽之下,他把碗舔了。这个习惯,他改不了。
  教授吃惊地看了他许久,满意地笑了,说:“我同意把女儿嫁给你。”
  饱把媳妇带回村,那是个聪慧俊秀的北方妹子,是村里最好看的媳妇。
  三叔三婶要给她置新床新被,虽说只住三五日就走,可毕竟是新媳妇呀。她和饱在我们这个仍还贫穷的山村里度了蜜月。
  村里人夸三叔三婶好福气,夸饱好福气。
  我问饱:“你又有好前程又有好媳妇,是哪里修来的福气?”
  饱说:“是‘碗里的媳妇’。” 


A篇 近路不快,快路不近
磨难如风
  磨难如风——
  它可以是浪的帮凶,把你埋藏大海深处;
  也可以是帆的伙伴,把你推向成功彼岸。
  邻里之间,我家的小米椒种得最好:个大、粒多、饱满、结实。人见人爱。
  十几年前的一个秋天。为了做豆腐乳,奶奶从集市上买回了—串小米椒。
  奶奶说:“留一粒做种子吧,省得明年再买。”
  我那时还小。还是奶奶的“跟屁虫”。我跟着奶奶锄地、整畦、播种、施肥。
  小米椒虽然长得挺拔青翠,枝繁叶茂,但结的果实却很少很少。
  奶奶唉声叹气,却没有甘心失败。
  第二年种了,第三年也种了,渐渐地,小米椒越种越好,面积越种越大。
  从自留地种到责任田,小米椒成为我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12岁那年,我考上了初中,要到40里外的镇里读书。
  到集镇,有—半是山路,要穿过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林中的树冠遮天蔽日,脚踩着地上厚厚的树叶发出的声音,好像后面有人追踪。
  有时还会窜出头活物,让人害怕,又没伴,我不敢去,哭得像个泪人。
  奶奶说:“去吧,去吧,番椒(指小米椒)都要掐芯,何况人呢?”
  奶奶和妈妈把我送到镇里的中学,往后,奶奶送过我几次,妈妈接过我几次。
  我的胆子大了,敢于独自上路了。
  但我始终没弄明白我读书和番椒掐芯有啥关系。
  我的初中读得并不出色。刚入学时因话音和镇里的话音不同,被讥为“山古佬”,成绩不如意。又没个伴,几次我都想退学。
  奶奶就是不肯,理由是,连番椒都要掐芯。
  在奶奶的强硬态度下,爸爸—次又一次把我送入中学。
  就这样,三年的初中我读了四年,后来,我考入了普通师范学校。
  聚散两依依。每一次离家,奶奶都要说一遍番椒要掐芯之类的“套话”。我总认为这是奶奶的口头禅,也就没在意。
  奶奶就在这样的念念叨叨中,渐渐老了。没等我毕业,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毕业后,工作—直不太如意。前些年,我又被调到全县最偏僻的中学。我心里很闷,日子过得恹恹的。
  看到收获的小米椒,我想起了已故的奶奶。
  我向爸爸请教,奶奶的种椒经验到底是啥?
  爸爸告诉我:“幼苗刚长到两寸时,就要拦腰掐去一半,长到四五寸时,又要拦腰掐去一半。经过两三次‘厄运’的小米椒长得秆粗枝繁。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憔悴,但结椒的日期就会大大提前,结的小米椒也就又多又饱了。”
  听了爸爸的话,我打起背包,踏上了远行的路,我终于明白了奶奶的话。
  从那以后,每当我遭遇风雨,身陷泥泞时,总会想起奶奶的话。
  奶奶的话,像那鲜活的小米椒,永远“辣”在我心里…… 


A篇 近路不快,快路不近
爱的尺子
  爱自己的孩子,不一定爱自己的母亲;
  爱自己的母亲,却一定爱自己的孩子;
  爱不关己的人,当然会爱自己的爱人。
  妻子和我谈恋爱时,不愠不火,很久不给个明确的答案,让我干着急。
  转眼到了冬天,一次约会完送她回家时夜已深了,到了她家的弄口时,看到一个卖烤红薯的摊子,女友说,买个红薯吃吧。
  我们向那对老夫妇买了两个红薯,吃得好香也好暖和。
  后来我们约会归来,便把吃烤红薯当做了保留节目,也与那对夫妇熟悉了起来,从他们嘴里得知,他们是从一个穷山区来的,儿子外出打工时受了伤,儿媳有脚疾,屋里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孙子,而且田地特少,常常是以红薯当饭吃。村里外出打工的青年说,城里人爱吃烤红薯,你们去能挣钱,他们便来到了这座城市。
  我很同情他们,惟一可以帮助他们的便是多多地买他们的烤红薯,不仅我和女友吃,还捎些给同宿舍的同事。
  后来,我知道他们的一个孙子正要参加高考,我也是从山里来的孩子,自然了解这些孩子读书的不易,就找一些朋友要来了一些重点中学里的学习材料,陆续送给了他们。
  有段日子,我与女友陷入了僵局。在她家的弄口前等她,可她总是躲避不见。
  那对夫妇看着我心急如焚的样子,常常陪着我说话,安慰着我,话不多,时常就这么一句:“没事的,明天就好了。”木讷,却也进出关切之情。
  有时,他们对我说:“昨天我们还见到那闺女,她还买了好几个红薯呢,你可要耐心点儿。”
  再后来,女友又与我重归亲密,而且情感比以往更炽热,我只想是我的痴情打动了她。
  没多久,她成了我的太太。新婚中,她向我透露了秘密,说是那对山里来的老夫妇做的“媒”。
  他们一遇到她,就关切地问:“怎么没看到小伙子,那可是个好小伙子,你看,他对我们这没一点关系的老人都这么好,对你一定会很好,是吗?”
  如此三番五次,她的心被他们说动了。我真没想到,与妻子相识是缘,而能与她同结连理却是这对山里人做的“媒”。
  等我知道了,想向他们表示谢意时,那个地方已是一片工地,不见他们的人影了。 


A篇 近路不快,快路不近
自己的一瓢水
  模仿别人的成功不会成功,
  因为你没有自己的一瓢水。
  
  为了彻底放松一下,我决定给自己放个假,去乡下老伯家,过一周真正的乡村生活。
  乡下的生活就像乡下的空气一样,对我来说非常新鲜。
  吃菜现从地里拔,喝水现去井旁压,睡觉开窗看月光。白天和他们一起下地干活,中午回家坐在土炕上吃农家饭,晚上坐在院子里乘凉,生活简单而快乐。
  可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就感觉胳膊发软、腿发沉,腰有些发酸,躺在炕上不起来,一直睡到快中午。
  家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都下地干活去了。
  我感觉有些渴,起来走到院子里的小洋井旁,也学着老伯的样子,双手握住井把抬起再往下压,压了半天,可是不见一滴水出来。
  我累得直喘气,想不明白:老伯只压几下水就哗哗往外流,怎么我压却不出来!
  正巧,这时老伯回来了。
  他走到井旁,拿起挂在上面的瓢,转身回屋到缸里舀了一瓢水,倒进井里,然后快速地抬压井把,只几下,水就哗哗出来了。
  老伯接了半瓢水递给我:“傻孩子,压水时,先拿瓢往井里倒点水,这样水就压出来了。知道吗?这叫引水。”
  生活,不也是这样吗?许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做成了某件事情,自己也仿照去做,可是却怎么也做不成。
  因为,我们没有“引水”。只需一瓢水,不多,但必须是你自己的。 





B篇 砍下伟人的脑袋
生命的温床

  在生命的温床上,
  诞生生命的灾难。
  无视是一种大爱。
  有两个人,都在一片荒漠上栽上了一片胡杨树苗。
  苗子成活后,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都要挑起水桶,到荒漠中来,一棵一棵地给他的那些树苗浇水。
  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飞沙走石,那人都会雷打不动地挑来一桶一桶的水,一一浇他的那些树苗。有时刚刚下过雨,他也会来,锦上添花地给他的那些树苗再浇一瓢。
  老人说,沙漠里的水漏得快,别看这么三天浇一次,树根其实没吮吸到多少水,都从厚厚的沙屋中漏掉了。
  而另一个人呢,就悠闲得多了。
  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他来浇过几次水,等到那些树苗成活后,他就来得很少了。即使来了,也不过是到他栽的那片幼林中去看看,发现有被风吹倒的树苗就顺手扶一把,没事儿的时候,他就在那片树苗中背着手悠闲地走走,不浇一点儿水,也不培一把土。
  人们都说,这人栽下的那片树,肯定成不了林。
  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树苗都长得有茶杯粗了。
  忽然有一夜,狂风从大漠深处卷着一柱柱的沙尘飞来,飞沙走石,电闪雷鸣,狂风卷着滂沱大雨肆虐了一夜。
  第二天风停的时候,人们到那两片幼林里一看,不禁十分惊讶:原来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几乎全被暴风给刮倒了,有许多的树几乎被暴风连根拔了出来,摔折的树枝,倒地的树干,被拔出的一蓬蓬黝黑的根须,几乎惨不忍睹。
  而那个悠闲的不怎么给树浇水的人的林子,除了一些被风撕掉的树叶和一些被折断的树枝外,几乎没有一棵被风吹倒或者吹歪的。
  大家都大惑不解。
  那人微微一笑说:“他的树这么容易就被风暴给毁了,就是因为他为他的树浇水浇得太勤,施肥施得太勤了。”
  人们更迷惑不解了,难道辛勤为树施肥浇水是个错误吗?
  那人顿了顿叹了口气说:“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对它太殷勤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你经常给它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根扎得那么浅,怎么能经得起风雨呢?
  “如果像我这样,把它们栽活后,就不再去怎么理睬它,地表没有水和肥料供它们吮吸,逼得它们不得不拼命向下扎根,恨不得把自己的根穿过沙土层,一直扎进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我何愁这些树不枝叶繁茂,何愁这些树会轻易就被暴风刮倒呢?”
  别给生命以适合的温床,生命的温床上只能诞生生命的灾难。要想使你的生命之树能根深叶茂顶天立地,那就不能给它太足的水分和肥料,逼迫它奋力向下自己扎根。
  不管是一棵草,一棵树,怎样的条件就会造成怎样的命运。


B篇 砍下伟人的脑袋
压力与力量

  外在的压力,
  可能是阻力,
  可以是动力。
  
  在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量大能够承受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
  他们打开南瓜,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生长的铁圈,它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直到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由南瓜的成长想到人生,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变得多么坚强常常毫无概念!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那么人类在相同的环境下又能承受多少呢?


B篇 砍下伟人的脑袋
成功的目标

  成功的目标,
  不是巍峨冰山上的雪莲,可望又不可及;
  而是高挂树枝上的樱桃,一跃即可摘取。
  假如你看到体重达8600公斤的大鲸鱼跃出水面1。6米,并为你表演各种动作,我想你一定会发出惊叹,将这视为奇迹。
  而确实有这么一只创造奇迹的鲸鱼。
  这只鲸鱼的训练师向外界披露了训练的奥秘:在开始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鲸鱼每次经过绳子上方就会得到奖励,它们会得到鱼吃,会有人拍拍它并和它玩,训练师以此对这只鲸鱼表示鼓励。
  当鲸鱼从绳子上方通过的次数逐渐多于从下方经过的次数时,训练师就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提高的速度必须很慢,不至于让鲸鱼因为过多的失败而沮丧。
  无疑是鼓励的力量烘托着这只鲸鱼飞跃过了这一可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高度。
  对一只鲸鱼如此,对于聪明的人类来说更是这样,鼓励、赞赏和肯定,会使一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可事实上更多的人却是与训练师相反,起初就怀着期盼,定出相当的高度,一旦达不到目标,就弄得彼此大感失望。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上司对下属的不满和惩罚,教师对学生的严厉批评和叱责,望子成龙的父母对孩子的埋怨和训斥……
  即使我们的期望值很高,可最好还是给手中的“绳子”定个合适的高度,看到对方的每一个进步,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奠定心中的信心,而不要被失望、沮丧的情绪笼罩。
  这道理也适用于我们自身。我们不妨把一个看似让人生畏的高度分解成若干个“跳台”,层层往上飞跃,每个进步都会使我们心里多些成就感,更激励着我们往前冲刺,更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
  这只鲸鱼的训练师给了我们一把开启自己或者他人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B篇 砍下伟人的脑袋


  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怕的,
  怕的只是心中与生俱来的怕。
  
  一个少年怕独自走夜路。
  父亲问他:你怕什么?
  少年答:怕黑。
  父亲问:黑为什么可怕?
  少年答:像有鬼似的。
  父亲问:你见过鬼?
  少年笑了:没有。
  父亲问:那么,现在你敢独自走夜路了吗?
  少年低头:不敢。
  父亲问:还怕什么?
  少年答:路边有片坟地。
  父亲问:坟地里有什么声音或鬼火之类的吗?
  少年答:有虫叫,没鬼火。
  父亲问:白天的虫叫与夜里的虫叫有何区别?
  少年:……
  一名新兵怕跳低板墙。
  连长问他:为什么不敢跳?
  新兵答:怕栽倒。
  连长问:你以前跳过吗?
  新兵答:没有。
  连长问:那么低板墙绊倒过你吗?
  新兵低头:当然没有。
  连长问:那你怎么知道它会使你栽倒?
  然后连长令新兵跳高,成绩为1。7米。
  连长又问新兵:你知道低板墙有多高?
  新兵说:不知道。
  连长说:1。5米。
  一名失业青年近几年在家埋头写作,发表了一千多块“豆腐干”。
  一天,父亲指着一则招聘启事说:某报社需要编辑,快去试试!
  长期与社会缺少直接接触的青年胆怯地说:我未必行。
  父亲问:为什么?
  青年答:没学历。
  父亲问:或许你发表的作品能打动报社总编呢?
  青年答:那么多大学毕业生应聘,咋会看上我呢?
  父亲问:你见过总编了?
  青年答:没有。
  父亲问:你了解过全部竞争对手了?
  青年答:没有。
  父亲问:那你究竟怕什么?
  怕走夜路的少年后来独自走了几回,虽紧张,却平安无事;怕跳低板墙的新兵后来终于咬牙跳了一次,并且以后再也没有犹豫过;怕应聘的青年后来背着一袋报刊去见总编,居然被破格录用。
  他们就是今天的我呀!
  我曾反复品味父亲的问题:你究竟怕什么?我的回答是:怕我心中那个与生俱来的“怕”字。


B篇 砍下伟人的脑袋
心中的冰河

  最温暖的,
  不来自遥远的太阳灼照,
  而来自地下的溶岩滚动;
  使我们惨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