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去英国干什么?”谢伊一脸的不解。
“我已经您知道的,洛克导演有一个英国女朋友……”
丽萨话还没说完就被谢伊打断。
“这个我知道,可她不是和洛克一起到美国来了吗?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马上就到圣诞节了,先生。”丽萨不得不又提醒了一句。
谢伊怔了怔,这才意识到1994年已经快要结束了,一转眼他和裘德认识已经快半年时间了。
这期间裘德一共拍摄了两部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其实只算一部试手作,实验性质很强,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能够成功,说到底也是占了剧本的便宜,尽管影片在海外授权和家庭录影带市场上都让新线公司赚到钱,但这部电影并没有让业内真正认可裘德的实力。
现在这部《两杆大烟枪》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才是裘德的第一部电影,只要影片一推向市场,裘德就不再是以前那个籍籍无名的小导演,更多的公司会想办法拉拢他,到时候他还会不会继续和新线公司合作就是一个大问题。
抢在《两杆大烟枪》上映前敲定和裘德的下一步合作,这就是谢伊目前的计划。
“等洛克从英国回来,立刻帮我约他……不,你只要收到他回来的消息就立刻告诉我,我亲自给他打电话。”
——
裘德和凯特在圣诞节到来前三天抵达英国,凯特带他去见了自己的母亲以及继父一家,然后被对方热情的留下共度圣诞。
第二天下午,裘德和凯特一起布置圣诞树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裘德这时正站在梯子上准备往圣诞树的顶端挂星星,就让凯特帮忙接这个电话。
“是瑞特。”
凯特走到圣诞树下,把手机递给了梯子上的裘德。
“早上好!”裘德摘下手套,接过手机和电话那头的李特打了个招呼。
伦敦时间比洛杉矶时间快了8个小时,所以裘德肯定李特这时候才刚刚起床。
“本来昨天晚上就想给你打这个电话的,不过考虑到那会儿你正在睡觉,所以才等到现在。”李特坐在餐桌前,一边和裘德通电话一边展开了今早拿到的《洛杉矶时报》。
“和《两杆大烟枪》有关?”
“放心,影片后期制作进展的很顺利,字幕和音效都是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在做,新线公司已经完全被你提供的剪辑样片征服了,他们甚至问我能不能把电影的上映时间提前到奥斯卡颁奖礼之前的2月份,那时候电影才估计才通过评级获得上映资格,他们居然一点宣传时间都不留就准备把影片推向市场,信心可不是一般的足。”李特惬意地端起手边的咖啡,近段时间以来新线公司对待他的态度已经和往日截然不同,很多事情都是带着商量的语气在和他讨论,这让他终于找回了一点曾经在CAA工作时候那种感觉。
裘德将手机夹在脸和肩膀之间,两手将金色的星星挂在圣诞树顶端。
“所以你一定拒绝他们了对吗?”
“当然,2月份上映就直接和奥斯卡颁奖典礼直接撞上了,而等到3月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同期没有什么大制作上映,而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宣传。”
李特放下咖啡杯,起身从烤箱里拿出了加热过的面包,准备一边吃一边和裘德通报这边的情况。
“新线公司准备在影片的宣传上投入多少?”裘德爬下梯子后,将手套递给凯特,开始专心和李特通电话。
“这也是我正想要和你谈的问题,新线公司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宣传方案出来,不过谢伊-怀特私下和我谈过这个问题,他说这次《两杆大烟枪》宣传资金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你。”李特的声音变得认真了起来。
“新线公司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慷慨了?我说这部电影的宣传资金不能少于1000万美元,他们肯干吗?”裘德开玩笑道。
“如果你答应对方提出的要求,说不定他们真的会同意,如果新线公司真的在影片宣传上投入1000万,最后分账的时候你拿到手的钱将会缩水一大半,除非这部影片票房大爆,北美票房直接上亿,那你就当我刚才那话没有说过。”
李特当然是开玩笑,他和裘德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裘德自己对《两杆大烟枪》在北美市场的票房预估在4000万到5000万之间,毕竟这是一部小成本的R级片,想要破亿票房也不是说不可能,不过那得是全球票房累加在一起才行。
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的猫腻很多,很多大卖的电影在影院票房结算时,会计报表上经常都会呈现出赤字,也就是说亏钱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到达分账收入这个环节之前,好莱坞电影公司在发行上有一个魔术,大电影公司会为每一部电影设立一个独立的项目公司——将项目融资投入在这个项目公司里,同时分账款从终端结算至发行端时也会归结到这个项目公司。
像新线这样的独立制片公司,也会成立一个单独的项目部门,性质就和单独的项目公司差不多。
在制片公司收到院线分账之前,项目公司由于承担了发行工作,会先完成两个部分的扣减——发行佣金和发行费用。
一部3000万美元投资的电影,如果全球票房达到1亿美元,最终到制片方手上的分账大概就是5000万美元,但是这笔钱必须得先支付给发行方佣金和发行费用,这包括用以购买电视台、报纸及其他媒介的广告宣传费、胶片洗印费用、海外税金、配音费用以及转运海外的物流费用,光是这些钱至少得扣掉3000万美元以上。
3000万美元的投入最终只收回2000万美元,账面上当然就亏本了。
但实际上电影公司并不亏,因为他们已经从负责影片发行的项目公司身上赚到了钱,只是按照合约分账的其他投资人肯定就亏了。
《两杆大烟枪》因为制作成本只有200万美元,只要最终票房能过2000万,即便是扣除了发行费用,电影公司肯定也是赚的。
当然裘德和李特都不是傻子,他们之前和新线公司签署的分账协议中就已经明确约定了优先分账权,也就是裘德的分账优先级排在负责发行的项目公司之前,院线分账到达后先按事先约好的分账比例把钱分给裘德,然后才是发行公司扣除发行费用,最后才到电影公司再分。
要不然好莱坞的大腕导演、大牌明星又不是傻子,明知道电影公司的分账有这样的猫腻,还会同意分账,所以这一招一般都是用来坑那些不知道内幕的圈外人。
第73章 条件()
裘德拥有优先分账权,新线公司如果看不到影片有票房大爆的趋势,是肯定不会在影片的宣传上投入太多的资金,一般都是几百万美元。
一千万的宣传资金要是真的砸出来,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新线公司对这部电影的票房信心十足,要么就是他们另有所图。
裘德自己的判断更倾向于后者,而接下来李特的话也验证了这一点。
“新线公司愿意在《两杆大烟枪》的宣传投入上给予你不余余力的支持,但是他们是有条件的。”
裘德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并没有打断李特的话。
“谢伊-怀特显然已经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你的潜力,所以他要的不仅仅是一部能为公司赚钱的电影,还要一个能帮公司赚钱的导演。”
“这么说新线公司准备继续和我合作?”裘德隔着玻璃看着窗外缤纷落地的雪花,心情异常的平静,“现在还不是时候。”
“我也是这么想,不过新线公司显然不会给我们太久拖延的时间,如果我是谢伊-怀特,在影片上映前他一定会逼着你做出选择。”李特语气中多少带了一些无奈。
《两杆大烟枪》是一部好电影没错,但是想要拿到一个不错的票房成绩,宣传上的投入就不能少。谢伊正式拿捏住这一点,才会这样底气十足的来和裘德谈后续合作的问题。
对于新线公司来说,《两杆大烟枪》最多也就是给公司带来一两千万的收益,当时对于裘德而言,这部影片的成败得失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在好莱坞的地位。
电影票房成绩只要足够亮眼,裘德完全可以一步跨入B级片导演的行列,往后再拍电影投资绝对不会少于3000万美元,而要是票房没有那么引人瞩目,那么裘德至少还需要一部电影的积累,才能真正被好莱坞主流所认可。
“当然你也不用太担心,谢伊这么做无非是觉得成名对你来说非常重要,但他忽略了你的年龄,我敢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导演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取得你现在的成绩,一举成名的机会对于那些已经三四十岁的导演来说肯定无比宝贵,但对于你来说,你现在更多需要的只是耐心。”
李特已经帮裘德想好,这件事能拖延就拖延,不能拖延就直接摊牌,不管怎么说新线公司在这件事上也是获利的,他们不可能放弃一部可能给公司带来上千万收益的电影,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双方都做出一些妥协让步。
这是当前情况下最好的处理办法,不过李特却算漏了一件事,那就是裘德现在真的很需要快速成名,他的时间甚至比起那些三四十岁的导演更加的紧迫。
脑袋中有着比这个时代超前二十多年的记忆,裘德根本不用担心步子迈得太快导致根基不稳,反而要担心步子迈得太慢错过更多机会。
“如果新线公司真的愿意拿出一千万美元为电影做宣传,我可以答应帮他们再拍一部电影,当然剧本、投资、演员这些都是我说了算,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其他的问题。”
李特喝咖啡的动作一下子停住,有些无法理解裘德的决定。
“我知道你一定会问我理由,但我只能告诉你,现阶段新线公司依旧是一个不错的合作对象,只要他们还能继续满足我的要求,我并不介意一直和他们这样合作下去。”
李特缓缓地将咖啡杯放下,轻轻叹了一口气。
“如果这是你最后的决定,那么我无话可说,不过即便你愿意接受谢伊的条件,最好也不要立刻就答应他,这件事越拖延就越对我们有利,要是能等到影片上映后再和新线谈判,我们的优势会更大。”
“你可以向新线公司建议,让CinemaScore公司为影片票房做一次预测,相信结果出来后谈判的主动权就会完全的偏向我们这边。”
裘德在电话里提到的CinemaScore是好莱坞一家电影市场调研公司,专门为业界提供票房预测参考信息。
不同于电影公司自己组织的试映会,CinemaScore的调查是在观众看完影片的首映之后立即进行的,而根据这些观众口碑预测的最终票房显示出了惊人的准确性,这一点早已被过往的很多影片所验证。
当然CinemaScore的最大价值还是货真价实的评论。一些电影公司的市场人员总是会说他们的某一部影片在前期的试映会上有多么多么好的口碑,但电影公司其实都明白,在试映会上得到一个分数,与CinemaScore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去参加试映会的人吃的都是免费的午餐,而给CinemaScore评分的却都是实实在在的观众,他们都是花了钱来看一部影片,期间可能还特地在家雇了保姆看孩子,历经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等遭遇,获得的分数自然更有参考价值。
李特当然不会反对找CinemaScore来做票房预测,但他同时也提醒裘德,CinemaScore所做的票房预测并非百分百的准确,而且这么做也只不过是把谈判时间拖延到了影片首映开始,这和影片上映后有真实的票房成绩做支撑肯定是不一样的。
“能拖延到这一步已经算不错了,毕竟我们是准备要和新线公司继续合作的,总不能把对方完全逼到没有退路,这样可不利于后面的合作。”
裘德这么说,等于已经表明和新线继续合作的决心。
李特没有再说什么,只问裘德准备什么时候返回美国。
裘德翻开了一下日历,回答说:“新线公司肯定会把这电影首先放在英国上映,等电影宣传结束我就回来。”
李特愣了愣,直接就问:“所以你准备错过大半个颁奖季?”
“难道你觉得会有什么奖项会邀请我去做嘉宾?亦或是我的作品能够入围这些奖项?”裘德觉得今年的颁奖季和自己完全没关系,所以根本没有参与到里面的兴趣。
但李特却不这么认为,他给裘德分析说:“《两杆大烟枪》肯定是赶不上了,但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并非一点希望都没有,这部电影的题材还有拍摄手法在角逐奖项方面非常有优势,比如说土星奖。”
裘德有些不解,“土星奖的提名公布要到明年2月份,你不觉得现在和我说这个太早了一点吗?”
李特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你不会单纯到认为获奖只要实力足够就可以了吧?这些都是需要花钱和时间去公关的,当然这笔钱也不用你来出,既然新线公司想把你绑上他们的战车,怎么可能一点代价都不付出?”
第74章 评分(12000推荐票加更)()
李特提议让新线公司来帮《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进行奖项公关,这一点裘德自然同意。
只要电影最终能够获奖,无论是对裘德还是新线公司都有好处,裘德获得名声,而新线公司则可以利用获奖这件事进一步宣传电影,继续在家庭录影带市场上获利。
这也就是好莱坞电影人对每年12月开始一直到次年2月结束的颁奖季如此热衷的原因,从11月下旬颁布获奖名单的哥谭独立奖开始,在之后的三个月里,将陆续有20多个奖项颁出,经过这么多“狂轰滥炸”式的信息接收,公众对于明年2月下旬举行奥斯卡金像奖的最终结果基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可以说,整个颁奖季就是奥斯卡奖的超长前戏,但这所有的铺垫并非只服务于“压轴主角”奥斯卡,除了习惯以一个电影片名在颁奖季出现的频率去猜测其奥斯卡胜算以外,更多的是这确实是挖掘与发现年度最有价值电影的绝佳途径。
说白了,颁奖季其实就是对本年度所有电影的一次综合考核:这一年到底有哪些好的电影出现,哪些电影是值得关注。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没有公开上映,虽然业内给与的口碑颇佳,而且一镜到底的成功运用也为影片加分不少,但相比起其他公开上映过的电影,影响力就小了很多,工会奖、评论奖、独立奖这三大类奖项基本不用考虑,但是像土星奖这类的专业性很强的奖项也并非没有希望。
关键还是要看新线公司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如果他们拿出足够的诚意来进行奖项公关,影片获奖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当然拿不拿奖对裘德来说都无所谓,接下来这段时间他主要都待在英国为《两杆大烟枪》的上映做准备,期间还抽出时间陪凯特去了一趟加勒比海,在巴哈马度了半个月的假。
回来之后,两人不得不暂时分开,因为《两杆大烟枪》在英国的宣传活动即将展开,这期间裘德会被很多媒体盯住,凯特不想靠着绯闻炒作成名,当然就选择了回避。
几位主演这边,杰森-斯坦森因为要继续参加跳水队的训练,只抽空来为电影拍摄了几组海报,并没有参加之后的一系列宣传活动,而维尼-琼斯因为本赛季被足总会处罚,出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反而可以全程跟着剧组做宣传。
为期一周的宣传,裘德带着《两杆大烟枪》剧组在伦敦、爱丁堡、伯明翰、利物浦、曼切斯特、格拉斯哥、普利茅斯之间走了一遍。
1月27日,剧组正式折返伦敦,迎来影片的第一场全球首映式。
影院门前挂起巨大的电影海报,CinemaScore的负责人一旁给排队入场的观众发放调查表,问卷采用自愿的形式,完成调查不会有任何的奖励,以此确保评分的客观有效。
“就这样打个分就能预测电影的票房?”维尼-琼斯手拿着一张调查表,有些不解地看向身旁的裘德。
“当然没有那么简单。”裘德看着远处领完调查表排队进场的观众,头也不回地解释说:“看到A、B、C、D、E、F这些选项了吗?A是很成功,B是还可以,比较满意,C就是坏消息了,意味着票房惨剧即将发生。一般首映场的观众极少会给出D或者E的评分。绝少有影片会得F。”
维尼-琼斯忍不住问:“如果得了F怎么办?”
裘德耸耸肩,“如果得了个F,那这部影片根本就不应该被发行。”
维尼-琼斯愈发好奇,“真的有电影得过F?”
“到目前为止只有3部电影得过F。”裘德转过头来看着维尼-琼斯,“名字我肯定你不会想知道,因为全都是超级烂片。”
维尼-琼斯脑子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