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道难 作者:须尾俱全(起点女生网大封推vip2014-07-12正文完结)-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辛十分满意忍冬的对手戏,满脸是笑,口气却带了十分的不屑:“捡走了也不能跑!你带几个人出去搜她们的身!”

    忍冬“哎”了一声,重手重脚地跑了几步,好像去叫人去了。只不过马上,她又轻轻地转回了头,跟细辛一块走到门口凝神细听。

    右边的婆子都快急得出岔音了:“你还傻愣着作甚,咱们现在怎么办?”

    过了好一会儿,另一个才发了话。“这么快就发现了!我倒是有个主意……反正我也要出去把珠子熔了的,不如我现在就去,正好躲过了她们来搜身。至于你嘛……若是信得过我,就把珠子给我,信不过,嘿嘿,你自己还是小心藏好为是。”

    “行行!我谅你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大概是听五小姐在找珠子,右边的婆子反倒不怕她跑了。 “珠子给你,你快去罢!”

    ps:

    不!我就是不分卷!

    说什么都不行!!

    我要让第一卷饿死,第二卷撑死!!!

 第233章 出去一个

    二减一,守门的婆子还剩下一个。

    值得庆幸的是,孙氏毕竟是一家主母,手头上的事情千头万绪,事事都要人去做——因此派来看守顾成卉的,似乎也就只有这么两个婆子。就连二人平时要用饭,也是使唤了顾成卉院子里的小丫头去提了来的。

    人少,做起事来就方便得多了。

    听着左边那个婆子咚咚的脚步声远去了以后,细辛和忍冬赶快回屋,叫起了顾成卉。

    被二人从暖被窝里叫醒了的顾成卉,一边打呵欠一边听完了两个丫鬟的报告,又吩咐她们把其余两个丫鬟、以及长莺都叫了进来,待人齐了,这才懒洋洋地道:“我昨儿个晚上吩咐留下来的汤食可还在?”

    这事儿忍冬清楚,她忙道:“您吩咐的,我早叫人收好了。一大碗羊肉羹呢!”

    “嗯”了一声,好像贪恋被窝里的温暖似的,顾成卉往被子里缩了缩,含糊不清的声音从里头透出来:“……加水,加多多的水,兑成两碗羊肉羹,热好了以后务必叫剩下的那个婆子给我都喝了。你和细辛想想办法,反正她要是喝不下,你们姑娘我就得在这儿困一辈子。”

    反正大方向是给出去了,顾成卉只管当甩手掌柜了。

    几个丫鬟面面相觑,一时还拿不准姑娘的用意。细辛忽地一下子明白了顾成卉的意思, “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姑娘还真够阴的!居然打着让别人上净房的主意!”其余几个恍然大悟,也俱都是忍俊不禁的模样,笑出了声。

    “别忘了。赏她汤之前先问一句另外那个婆子上哪去了。”顾成卉被绸缎被子卷着,打了个呵欠。“她肯定要说什么去净房了呀,马上回来呀之类的话,然后你们再把汤端出来给她。”

    且不说那婆子能不能意识到这是一条从金珠开始的连环计;就算她意识到了,这样一来,她也不能以“怕我喝了汤一会儿要去净房走不开”为理由推辞。——反正按她的说法。另一个婆子很快就要回来的!

    “长莺辛苦点,在门边坐着。只要她前脚一走,你马上就往外跑;过二门的时候放慢些,别紧张得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了!”顾成卉着重叮嘱了一句。

    长莺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飞快地点点头。

    没想到这句话一说,反而叫屋子里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紧张气氛——顾成卉白了几个丫头一眼,无奈地道:“出去以后,去找一位陈放然公子。叫他给安平侯府送信,就说老夫人病重了,还受了太太苛待,让安平侯府赶快来人探望。然后不到我给你传消息的时候,就不要回来……记住了,一定要让陈公子领着你去传信!”

    长莺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人微言轻。若她独自去了,只怕安平侯府半信半疑还算好的——当做逃奴或是骗子什么的。被抓去了顺天府才叫冤枉呢。而有了陈放然保驾护航,安平侯府便不会不把她当回事儿了。

    顾成卉起了身,披了一件外衣。取出了沈晏安给她的腰牌,当做信物交给了长莺,叫她到时亮给陈放然看;又嘱咐了许多细节上的事,终于她对丫鬟们道:“去罢!”

    丫鬟们怀着一种大战之前的激动心绪,四散而去。顾成卉走到窗边,打开了窗子。

    热气蒸腾的羊肉汤第一个预备好了。加了水以后,是满满的两大碗——在这寒意料峭的冬日里,别说那远远飘香的羊肉气味了,光是看着碗里腾腾而上的热汽,就叫人能忍不住咽下一口口水。尽管知道哪里不对头,可架不住细辛巧舌如簧地半是劝诱、半是威胁,那婆子终于还是把整整两碗肉汤都喝了下去,不一会儿工夫,细辛就笑眯眯地捧着空碗回来了。

    长莺眼也不眨地在院儿里等着。

    过了大概几刻钟的工夫,那婆子到的面色就有点微微变了。她一会坐直、一会弯腰,两条腿不住地抖啊抖——这么坐立不安、形态难看地捱了好半天,另一个婆子依然没有丝毫回来的迹象。她实在忍不住了,不由回头张望了一眼。院子门只开了一扇,从半掩着的缝隙里这么打眼一望,院儿里空空如也,好像也没有人在——

    那婆子似乎下了什么决心,当即像是屁股上装了个弹簧似的,蹭地就跳了起来,一溜小跑地朝净房的方向去了。

    “快走!”她才一离开,顾成卉立刻从半开的窗户里探出一张脸来,急急地嘱咐道:“别忘了我跟你说过的话!”

    躲在另一扇门后的长莺早来到了院门口,闻言紧张地咽了口唾沫,朝顾成卉点点头,闪身就冲出了门,一头扎进了久违了的自由空气中。方才还空荡荡的院子里,到了此时,却忽然推门走出来了好些人——其中一大部分,都还是老夫人院子里的。她们谁也没说话,只是踮着脚,朝院子外望去。

    从里面朝外看,只能看见长莺小小的身影匆匆几步就跑得看不见了。

    长莺这一走,接下来的事便是七分靠她,三分靠运气了——就是顾成卉再怎么运筹帷幄、狡诈如狐,也终有预料不及,无法相助的事儿。她趴在窗台上,愣愣地望着院子门口,叹了口气。

    细辛在一旁听见了,柔声劝慰道:“姑娘别过于忧心了……长莺向来是个机灵丫头。这一回只不过是去找陈公子报一个信,有什么难的?”

    等出府去了以后,自是不难——众人心知肚明,却没人点破的一句话是:问题在于,长莺当真能混出去二门吗?

    所有人当中,当属长莺本人,是最没有信心、最提心吊胆的了。

    垂花门早就遥遥在望了,可长莺在原地急得已经转了好几个圈子,也始终没有把握能混出去。孙氏自从封锁了关月山居以后,五小姐一行人出不来院子的消息早在府里传遍了——虽然说她不是五小姐院子里的,可在孙氏眼里,恐怕早已没了什么分别。谁又知道现在府里到底严防死守到了什么地步?

    可千万不能叫人认出来啊……长莺默默地在心里朝神佛祷告了一句,正要硬着头皮往前走的时候,忽然瞧见不远处一个小丫头子拎着一只显然很沉的食盒,慢吞吞地拐了个弯,消失在了通向正明居的方向。

    尽管太太已经搬到了寿安堂里去,可老爷的起居却都还是在正明居里的。这大概是老爷的早饭罢……?

    长莺猛地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转身就跑向了大厨房。

    顾府有一个习惯,在去大厨房提饭的时候,从来不说主子的名字,说的一向都是院子名儿。长莺从前也不是没有替老夫人提过饭,因此她气喘吁吁地跑到大厨房,打眼一看,没见到孙氏的小丫头,忙扬声道:“寿安堂的,来提早饭!”

    话音才落,她心口马上砰砰地跳起来,生怕谁应上一句“早就拿走了”。

    好在不远处一个妈妈应了一声,转身利落地将几个菜装了碟,一回头,皱眉道:“怎么空手就来了?食盒呢?”一边说,一边还打量了她一眼。

    “哎唷!好妈妈,我走的急,忘了……再折返一回肯定要挨姐姐们的骂的。您发发善心,借我一个食盒,我一定洗净了还回来——”长莺虽然说不常来大厨房,可到底也是正宗的寿安堂人,在大厨房里提饭,倒也不叫人觉得突兀,因此并不怕那妈妈打量,反倒学着一般小丫头的模样求恳起来。

    那妈妈翻起眼睛想了想,把长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她才不情不愿地道:“好罢——”回去翻出了一个食盒,抹干净了,将菜碟儿装了进去,递给了长莺。还不往嘱咐了一句:“你可千万得给我们拿回来!”

    长莺心中暗叫一声对不住,口中道了谢,实在不敢多呆,忙忙地拎着食盒跑了——再待一会儿,真遇上寿安堂来提饭的可就麻烦了!

    从大厨房后门出来,她平稳了一下呼吸,举步朝通往外院的角门走去。每到了用饭的时候,这个角门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外院主子们的小厮长随——她才要迈步过去,就被一个婆子拦了下来。“你哪儿去?是哪个院子里的?”

    长莺稳了稳胸膛中一个劲儿乱跳的心脏,尽量矜持地笑道:“我是太太院子里的人,给三少爷送点吃食去。”说着,提了提手里的食盒。

    这一回,那婆子倒是没怎么瞧她,大概是对内院的小丫头不熟,因此目光只在食盒上转了转。长莺忙作势要打开盒子,婆子摆了摆手,拦住了她笑道:“既然是太太的吩咐,那你就快去罢!”

    长莺笑着“哎”了一声,不慌不忙地穿过了角门。——她走在外院的路上,找了一个四下无人的时机,随便找了一个花丛,将食盒往里头一藏,便急匆匆地走了。

    ps:

    谢谢……唔,没有要谢谢的……

    嗯,今天更新晚了,对不起大家

    但是我的理由非常发人深思,你们肯定能理解

    忘了……


第三卷

 第234章 京城之变

    按照顾成卉的计划,长莺在出府以后,会先去鄱阳道上那几间商铺里落脚,随后再找机会与陈放然联络。一应所需的开销银子,顾成卉早就给她拿好了;长莺刚一出府,也正如计划的一般,忙忙地叫了一辆驴车,直奔了东城区而去。

    叫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是在长莺到达商铺以后发生的。

    驴车嘎吱嘎吱地好不容易到了铺子门口,还不等停稳呢,长莺就跳下了车,倒差点崴了脚。待驴车一走,她打量了一下四周,上前一边打门一边叫道:“长青叔——玉婶子——”

    门环才砸了两下,铺子门就打开了,露出了一张圆圆的脸来。那是一个管家娘子打扮的中年妇人,眉目间瞧着与橘白确有几分相似。一见她的模样,长莺忙笑道:“是玉婶子罢?我是长莺,是姑娘让我来的……”说着,将顾成卉临走时给她的一张手信亮给她瞧了一眼。

    这叫玉婶的,正是长青的媳妇。她目光在信上扫了一眼,笑着将长莺让进了屋里:“……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这些,你来想必是有事儿的,稍等会儿,我让你长青叔出来。”

    长莺乖巧地点点头。

    待玉婶从堂屋后头转出去了,长莺不由四下打量起这间铺子来。铺子本身是极好的,又宽敞又亮堂,桌椅板凳等都擦得一尘不染,干净发亮——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开张。此时她身处安安静静的前厅里,不由转开了念头:五小姐怎么知道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又跟五小姐有什么关系……?

    堂屋后方一串稳稳的脚步声和一阵笑语,把她的思绪打断了。

    “原来是长莺啊!哎唷。一段时日不见,倒是长高了些……”长青笑着迎了出来。态度十分亲切。“你不在府里伺候,跑出来干什么?”——他故意又问了一回。虽然明知道长莺说是顾成卉派自己来的,可是关月山居那么多丫鬟,为什么偏偏派来了一个不是自己院子里的?身处在顾成卉见不得光的产业里,凡事都不得不多加一个心眼。

    以前并不是没有见过橘白姐姐的爹……只是这样不慌不忙、进退有据的长青。长莺还是头一次见到。她究竟是年纪小,早已慌乱了半日了,之前一直都是强作镇定罢了——如今终于见到一个看起来能作主的,她脸上的笑登时消了,神色愁苦地把顾府之事一五一十地都说了。

    末了,她忍不住叹气道:“……联络陈公子一事,我是全无头绪的,只怕还要长青叔帮我一把了……”

    长青的脸色难看得要命。长莺的话已经说完半响了。他犹自气鼓鼓地,似乎仍不敢置信一般:“……这可真是笑话了!太太这样做,也不怕国法家法吗!”

    “你放心——”他转头对顾成卉道:“姑娘既然有了吩咐,这件事我一定同你一块儿办。我看事不宜迟,咱们这就——”一面说,一面站起了身来,似乎打算这就动身。

    长莺刚露出了一点笑模样,忽然只听外面街上远远地传来一声声高昂的厉喊:“全——城——戒——严——!违——者——斩!”这高喊声一遍接着一遍。伴随着哒哒急响的马蹄声,骤然冻结住了二人的话头。

    屋里弥漫起了淡淡的紧张感。二人忙走到门口,打开了一条门缝朝外看去。连玉婶都匆匆忙忙地从后头跑了出来。一边往围裙上抹手,一边急道:“怎么了这是?”

    “全城戒严,违者斩!”的厉喝声一下子就冲近了,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士兵口中不断高呼,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响,几人几马转瞬又冲得远了——只有马匹喷薄的鼻息声。和响亮的踏蹄声,仿佛还回荡在耳边。

    铺子里的三人都有点呆住了。

    自从大盛朝开朝以来,还从来没有过青天白日的,就要在城中戒严的前例。就是往日再没有政治敏感性的小老百姓,这时也不由都隐隐联想到了老皇突如其来的死亡——屋子里沉默了片刻,一个带着点哭腔的声音才响起来了:“怎么办——我还要去见陈公子呢!”正是惶急不安的长莺。

    “能有什么办法?只有等戒严解除了再说了。”长青叹了一口气,低声道:“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而戒严的……”

    这时,外面鄱阳道大街上跑过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兵丁,从他们的戎服看来,应该是禁卫军。

    三人瞪大了眼,目光一直随着士兵们消失在了街角处,谁也没说话。禁卫军一向的主要责任是拱卫宫城,守卫京都的,平日都各司其职,很少能看见这样的大规模调兵。长青叹了一息,将铺子的门死死地锁上了。

    ——如果从空中望下去的话,就会发现此时全京城各处的主要街道上,都是这样行色匆匆的禁卫军士兵,如同一队又一队的蚂蚁一般,向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处汇聚而去。城中一共三万禁卫军,除了留下少部分的一些护卫皇宫之外,大部分都全被派往了城门各处。

    这一次十分突然的戒严,主要注意力其实都放在了京城中各个官员的身上。

    除了有限的几个皇后派亲信,朝中大部分的官员宅邸都被或多或少地监视包围了起来——就连顾府,也能时不时地在府门口附近瞧见一排巡防司士兵。到了开朝之日,突发急病而不能上朝的人一下子暴涨,当日去上朝的,反而成了孤伶伶的几个少数派。

    这一戒严,便是足足十天。每一日,京中的气氛都显得比前一日更加凝重肃杀。这期间,长莺一步也不敢踏出铺子,一颗心如同放在火上烤一般,因为忧心老夫人和五小姐的境况。她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十日下来。倒是起码憔悴了十倍。

    ——十天之后,皇太子回来了。

    最先收到消息的,是北门城墙上的指挥官,把总钱雄。钱雄的斥候在他的授意下,跑得可要比几他几门的远多了;因此在那一队明黄色的仪仗车队才刚刚出现在城外十里处时。钱雄便已经将消息放了出去,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到了下午的时候,不远处一支车队缓缓地进入了视野。不出意料,皇太子的车队里只有大概不到一千人的侍卫队,此时分成了左右松松垮垮的两翼,跟在正中央一列明黄色车驾的边上。从西北到京城,竟只花了十余日——经过了这样的急行军,想来一千人能起到的作用也便略等于无了。

    就在钱雄睁大眼睛。像小孩张大了嘴等糖吃似的等着皇太子进城时,他却惊讶地发现车队在城外不远处停下来了。

    钱雄一时吃不准皇太子的用意,谨慎地装作没瞧见,按兵不动。

    没过多久,一个单骑从车队里出来了,卷起了一溜长烟。

    “北门城头是哪位把总?请立即开门,派人接应皇太子!”那个侍卫模样的人一路快马到了城门下,扬声朝上喊道。

    站在墙头上的钱雄费了好大劲。才没有把笑容表露出来。他一挥手,高声应道:“请殿下稍候,下官即来!”

    那侍卫得了口信。竟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