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乡记事-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远涛道:“放心吧,我上后山看过,树皮都泛青,肯定活的不少。我不是跟小秦说过少试验点儿桑蚕吗?他不能多拿。”

    周瓦这才放下心来,又问:“也不知道小秦在那头过得好不好?那么大点的人,还是在外乡。”

    林远涛就笑:“他走的地方可是比你多,你用不着操心他,肯定过的好。”想了想又道:“我像他这么个岁数的时候,也是到处走的。”

    周瓦撇他一眼:“你能耐,行了吧?”

    林远涛故作受用的点点头:“下回夸别人先夸夸我。瓦片,晚上想吃啥?”

    ***

    村里头有去了下洼子的,有两个人回来了。他们是回来拿薄衣裳啥的:“下洼子那活也不算多重,吃的睡得也不错。俺们在那,眼瞅着有人干活,天天结工钱呢。趁着现在还没种地,俺们合计着再多干几天,挣点儿钱。”

    这两个人给村里头去了下洼子的人家都带了信儿,也帮着带了薄衣裳过去。

    等到这俩人上门找上周家的时候,周阿嬷和周璋家的都不相信:“周璋那时候是没说去下洼子啊?不就是在以前的地方吗?”

    那带信儿的人就说:“这俺们不知道,反正在下洼子是瞅见他人了,也没跟俺们住一起。他特意托俺们给他带衣裳,还有再多带双鞋,他脚上的磨得不成了。”

    周阿嬷忍不住就眼泪出来了:“我的儿子,咋就跑到下洼子去了?这得啥时候能回来啊?”

    带口信儿的人就劝:“周阿嬷,这可是好事,过了十五天,干活就挣钱,平日里都没地方找这好事去。再说你家周璋腿脚不好,人家都用他了,你得替他高兴啊。你哭啥啊,咱村里头不是那么些人都去了吗?都好好的。”

    周璋家的显见的就比周阿嬷冷静得多。他把怀抱的孩子放到周阿嬷怀里,转身去给周璋收拾东西,衣裳鞋袜的包在一个大包里。还托那人给周璋带话:“让他放心多干些时候,家里头不用他操心。对了挣的钱别胡乱花了,家里头好几张嘴等着吃饭呢。”

    那人也不乐意再跟哭哭啼啼的周阿嬷说话,痛快答应了:“放心吧,那地方想花钱都没地方花去。我还得上别人家,先走了。”

    等人一走,周阿嬷又冲着周璋家的淌起了眼泪:“巧哥啊,你咋那么狠心?就让你当家的在外头那么干活啊?腿脚多不好。再说了,过一阵不种地了?就剩下俺们几个在家,能顶啥事啊?”

    周璋家的把孩子抱起来哄着:“他就是在家也顶不了啥事啊?种地,那些地他能种过来吗?还不如在外头挣点儿钱。到时候我在家种上两亩口粮,剩下的地佃出去,秋上还能收点儿,这不就够了吗?周璋这顶门立户的汉子,咋也得挣点儿钱养家吧?”

    “他腿脚不好……”周阿嬷哭着道。

    “人家不是没嫌他吗?照样给钱的。”周璋家的不耐烦了,“阿姆,孩子饿了,你去给孩子熬点儿米粥去。别说啥腿脚不腿脚的了,有腿没腿都得吃饭!”

    下洼子干过活的人回来这一趟,倒是让好些人打消了对下洼子的恐惧,也有家里头人手有空闲的,打听起下洼子的事来了。等着种完了地,闲下来上下洼子干几天活,挣点儿钱也是不错的事啊。特别是年纪轻的,已经有了还几个商量好了的,要结伙过去呢。听说下洼子港口修完以后,那一年就有老多大船来往了,到时候还不得跟县城里头一样的热闹?要是能在那找个活,不比在村里头土里刨食的强?

    下洼子服徭役的人有的留在那再干些天,也有到了日子就回来了的。李远带着这些人回来了。这下村里头人活动的心思都稳当下来了。李远也算是有见识的人,有啥事帮着拿个主意,村里头也都是信得过的。

    李远作为里正,倒是不反对村里人农闲的时候到下洼子去干活,不过,他看的中最重的,还是种地:“都把家里头地都种好了,再说旁的。这地里头才是咱庄稼人的本分,那下洼子现在是挺好,干活按天给钱,但是谁知道那边修到啥时候啊?别整的两头空!”

    想了想又道:“县太爷也是让先回家种地的,家里头人口少的都打发回来了,说是乐意干得等种完地。你们瞅瞅这官都这么说了,俺们肯定的听。”

    一番话,总算把躁动的村里人安抚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各位的支持

    rachel扔了一个地雷

    千梦扔了一个地雷

    zozozo扔了一个地雷

    dorainll扔了一个地雷

    扔了一个地雷

    扔了一个地雷

    说一下养蚕的事,我是真心没有养过,家附近也没有。但是查的资料,东北这边柞蚕还是很有名的。大体上是春蚕结茧产卵,作为秋蚕,收的是秋蚕的蚕茧。好像是叫二化性。现在有技术想要把二化性改成一化性的。如果有懂这方面的朋友,可以留言跟我交流一下。如果这方面内容有疏漏,大家指出来吧。

    ps:暖茧什么的,好像是要的。另外,丝绸什么的肯定比一般的布贵,而且放柞蚕是利用山上的柞树林里,不耽误种田,所以总的来说,会比一般种地的要挣得多。

64小秦回来了养蚕() 
李进两口子还是跟林远涛借了钱;把冬天里定下的牛给牵回了家。这倒不是他们俩非得借钱买牲口;实在是当时留的定钱不少,要是真不买了;这定钱就拿不回来了。

    李进家买的牛,是头半大的牛犊;如今买了回来;一时倒是干不了太重的活。好在这时候青草已经冒芽;就交给虎头毛头牵着出去吃草。牛的性格温和;小孩子放牛也是无碍的。

    眼见村里村外,地上已经是蒙蒙的一层绿,外头服徭役的人也都回来了。眼看要种地了;家家都忙了起来。

    周璋倒是还没回来,有从下洼子回来的人给周家带信儿:“听说你们家今年要把地佃出去,那边当官的就把周璋留下来,让他在那干活挣钱。说起来,你们家还真是结了门好亲,这个时候,就是咱村里头的人想在那干活,人家都不一定让呢。你家周璋腿有毛病还能留下,真是借了人家林远涛的光了。”

    好几个人都眼红周璋能留下干活呢。周璋那腿脚有毛病,虽说算不上啥大事,但是咋说也比不上胳膊腿都好好的人那。就周璋那个干活法,家里头种地有他没他也差不了啥。但是周璋在外头干活,一天二十文钱,就算是今年把地都佃出去,今年的日子也能好过了。

    要说林远涛这人,真是不错。该关照亲戚的地方,那真是一点儿也不含糊。带口信儿的李四带着满心的羡慕走了,他回去就要好好叮嘱家里头的人,以后跟林远涛家多打些交道,这人真是太可交了。

    “巧哥儿,李四说啥?”周阿嬷等人走了才开口问:“林远涛让人把周璋留那干活了是不?这人咋能这样呢?好好的人硬是不让放回来!”

    周璋家的听了李四的话,就站那一直愣愣的想着心事,被周阿嬷一叫,才回过神来:“阿姆,你说啥呢?人家不都说了吗,这是关照俺家周璋呢。要不就周璋那个腿脚,上哪能挣恁么些钱去?”

    周阿嬷急了:“巧哥儿,这钱不钱的,咋也没有人重要啊。人好好的在家里,不比在外头好啊?咱们得找人说说,得想法让周璋回来呀!”

    “回来了吃啥喝啥?”周璋家的不乐意了,这话就有点儿冲了:“当汉子的不挣钱养家,让俺们一家子都跟着喝西北风啊?就周璋那个慢腾腾的劲儿,一天能种二分地不?活干不了多少,吃的倒不少,这会儿有个能干活挣钱的地方,就老老实实呆着吧!”

    “以前……”周阿嬷话还没说完,就被周璋家的打断了:“以前有周瓦养着他,现在谁养他?有能耐你就找周瓦去,别跟我说!要是你能说动周瓦接着养活他,别说不出去干活,就是天天躺炕上睡觉都行!要是没有那能耐,就老老实实干活,能挣一天是一天!”

    周璋家的转身回屋去带孩子,他还没糊涂到底,知道林远涛送的礼啥的,面上都是给周阿嬷的,所以也不敢对周阿嬷太过分。

    周阿嬷心里头一直都把周璋当成依靠,这周璋一不在家,他这心就慌了。满心里都想着能让周璋早点儿回来。可是李巧不听他的,他也不敢得罪李巧。李家在村里头家大业大的,去年因为李巧生了个哥儿,周璋对着李巧没了好脸色,结果惹急了人家,李巧就敢拿着菜刀跟周璋干仗,后来李家人还找上门来了。李巧这腰杆子就硬起来了。

    想来想去,周阿嬷还是想周璋回来。李巧不出头,他能找的就是周瓦。可是,去年那回见周瓦……周阿嬷摇摇头,周瓦已经不向着家里头了,他也不敢去上林家找周瓦去。最后想来想去,周阿嬷决定找冯阿嬷,让他帮着出出主意,再说了,冯阿嬷生的那个哥儿,香草,听说跟周瓦最好了,托他帮着递句话总行吧?

    冯阿嬷见了周阿嬷很是吃了一惊,自从去年,冯阿嬷就少去周家了。就是好几十年的老邻居,冯阿嬷也得说,这周阿嬷别看平时瞅着像是软弱的不得了似的,动不动就哭,这心里头可是比一般人硬多了。

    瞅他对瓦片啥样,再瞅他对李巧生的那个小哥儿啥样,心里头就明白了。庄户人家重小子轻哥儿,那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也没有像他那样的。

    到底是老邻居了,冯阿嬷还是客气地请了周阿嬷坐下。

    等周阿嬷哭哭啼啼的说明了来意,冯阿嬷的脸就沉下来了。不过,他还是好声好气的劝道:“要我说,周璋有个地方干活,那也是好事。你没听回来的人说吗?干一天活供吃供住的还有二十个钱,多少人都说种完了地还要去呢。你家周璋这时候回来,以后就不一定能去上了。周璋那腿脚,找个活多不容易啊。”

    “我这心哪,就惦记着周璋,挣钱不挣钱的,人不在眼前我睡觉都不安稳啊。”周阿嬷抹抹眼泪,“你让你家香草给俺家瓦片带个话,抬抬手让他哥回来吧。瓦片开着豆腐坊,手指头缝里漏出来点儿都够他哥吃了,非得让他哥大老远地拖着不好使的腿挣钱干啥?”

    冯阿嬷简直是说不出话来了,感情人家林远涛托人让周璋有个挣钱的道,搁他这还成了故意不让周璋回家了?还指望周瓦养活周璋一辈子咋的?冯阿嬷想起以前自己还想着给他们说和说和,幸好那时候没去。要不不就真成了给瓦片找麻烦了吗?

    “这俺家香草可是带不了这话。”冯阿嬷一口就否了周阿嬷的请求:“香草现在搁瓦片的豆腐坊干活呢,那瓦片就是他的东家,可不敢随便说话。”

    眼瞅着周阿嬷又要掉眼泪,冯阿嬷赶紧接着说:“要我说,瓦片是一片好心。你要是不乐意呢,自己去找他说去。你是他亲阿姆,咋说也比外人强。”

    周阿嬷嘴唇动了动,他不敢去找周瓦,心里头寻思了一回,末了还是说:“那,那你们都说好,就再过一段吧。”

    ***

    周瓦可不知道自己让周阿嬷给惦记上了。他现在忙得很呢。

    天暖和起来了,李家要预备种地,豆腐做的少了。自家后山上的桑树苗树皮泛了青,仔细看看,还有了一点点大的叶芽。只有七八棵没动静的。这可是比他们两口子预计的要好。

    林远涛找了泥瓦匠,在后山坡上砌了个房子,据说养桑蚕得离人烟远点儿。房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搭上架子,摆上一个个的大圆笸箩,就等着桑树叶长出来,蚕种带回来,就能养蚕了。

    再远点儿的柞树林子,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小秦带信儿回来说,他得清明节后带着柞蚕种回来,这柞蚕不像桑蚕,直接放养到柞树上就行,比桑蚕好活。

    家里头大事都有了着落,周瓦这心就放下许多。养蚕这头一年也不指望挣钱,就是村里这么多人看着,要是出了啥岔子,怕是要让人笑话。周瓦对于林远涛的面子,比林远涛本人还在意呢。

    剩下的就是家里头的两亩水田,三亩旱地。水田自然是水稻。去年一年家里头都是吃得大米,这口粮说啥都得种上。剩下的三亩旱地,周瓦和林远涛商量着,还是种大豆吧。家里头的豆腐坊夏天肯定就得停了,等到老秋大豆下来的时候,就可以接着开了,正好不用上外头买大豆去。

    细算算,种地的活其实也没有多少,周瓦大肚子下不了地,林远涛一个人也能拾掇了。

    这两天,周瓦催着林远涛把粪沤上。要说村里哪家粪肥多,自己家肯定能算上一个。两头牲口,又有猪和鸡,地又少,这粪肥算下来足够的。

    以周瓦的心气,地少了就更得细细的耕种,好多产些粮食。这人哪,不管啥时候,都得是手里头有粮,心里头才稳当。

    林远涛眼瞅着周瓦的肚子大起来,天天干活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只要周瓦挺着肚子往那一站,干活就一点儿不觉得累。其实这时候周瓦的身体变形了,脸也有些肿,可是一想到周瓦这是在给他养孩子,林远涛就觉得周瓦这摸样再顺眼不过了。

    “去年这时候咱俩刚成亲,今年就有孩子了,等过年,这孩子就能满地跑了。”林远涛眯起眼睛特别憧憬地说,“等咱们后山果木成林,孩子就能满树爬了。”

    “满树爬的那是猴子!”周瓦道,“你这想的也太长远了,眼前这个还没出来呢。”

    “我不得想点儿好的,要不哪能有决心去沤粪哪?”林远涛委屈道,“瓦片,咱还像去年似的,烧点儿草木灰不行吗?这粪,真挺臭的。”

    “要不我去?我慢点儿也行的,沤粪又不是多重的活。”周瓦说,“家里头有粪咋能不用呢?又不是没有。就是没有的人家,人家还想办法上外头拣粪去呢。”林远涛到底不是正经庄稼院出来的人,有的活,下不去手。

    “别介,你歇着吧。”林远涛坚决不许周瓦去。

    “这点活没啥。人家怀着孩子下地干活的都有,根本就没事。”周瓦说。这时候又不是冬天的时候怕滑,干啥都不敢动弹。这点儿活对周瓦来说真是轻巧的很,“把粪沤出来,地里头要是用不完,给山上桑树用上点儿也好啊。好多长点儿树叶。”

    “下地点豆啥的你跟着行,沤粪还是我去吧。”林远涛毅然决然的说,“别把我儿子熏着。本来咱儿子生下来得是个好模样,要是熏着了变丑了可咋整。”

    周瓦无语,这人可真能想。

    春风一吹,这天地简直是一天一个模样。这风先是吹软了树枝,吹青了树皮,又吹开了叶芽。山上的树木,已经长出小小的嫩叶来了。

    后山上的蚕房又打扫了一遍,按照小秦带回的话,他带着蚕种回来的时候也没多远了。

    等林远涛趟完了三亩旱地,点上了豆子,小秦终于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小秦离家好有一个多月了,心里头也实在是想念。饶是他平时多会说话,到了这时候,也只是脸涨得通红,说不出啥来了。

    周瓦把小秦上上下下打量了个遍,一会儿说他瘦了,一会儿又问他在外头过得好不好。小秦见到周瓦的肚子大了许多,本来就吓了一跳,这会儿又看他挺着那么大的肚子围着自己转,又问水又问饭的,又是感动又是怕。

    “瓦片哥,你这肚子咋这么大了?”小秦颇有些敬畏的看着周瓦的肚子。

    周瓦陀螺似的给他倒水,又拿点心,问他饿不饿,听到小秦问话,周瓦乐道:“到了这个月份,可不得这么大吗?你在那边过的咋样?”

    “挺好的。瓦片哥,你别忙了,我渴了饿了自己动手就行。”小秦道:“你赶紧坐着歇着吧。”

    “没事。大夫还让我多走动走动呢。”周瓦不以为意,“对了,你林哥下地晌午就能回来。到时候再正经吃饭,你先吃点儿饽饽垫垫肚子。”

    “不忙。我先把东西卸下来。”小秦看见周瓦发自内心的关心,咧嘴笑了,“出门这么长时候,可不就是为了这蚕种吗?好容易大老远的把它带回来了,瓦片哥,我拿来你看看。”

    小秦带回来的东西,除了自己的行李,就是一个匣子,还有一个外头用纸糊的严严实实的大圆筐。

    小秦把匣子打开给周瓦看:“瓦片哥,你看,这个就是桑蚕种。”里头是一张纸,上头密密麻麻的小点儿:“人家跟我说,这个再过个十来天,就能孵出蚕蚁来了。就搁在蚕房里养,喂桑叶就行。”

    又指着地上的大筐:“这个里头是柞蚕,还得过半个月才出来呢。这个柞蚕可是比桑蚕省心,直接放树上养就行。”

    周瓦咋舌:“就为这么点儿的东西,难为你跑出那么远去。”

    小秦笑得眼睛都眯起来:“瓦片哥,这可不算啥。不上人家那地方去,也学不着人家的本事。别看就这么点儿东西,讲究不少呢。咱们去一回学会了,以后省多少事。我这回一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