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乡记事-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了,日子还能过下去,要么,也就只能是一拍两散各过各的了。”摇摇头,“小秦这命啊,可真是不好。”

    林远涛看周瓦这样,就笑道:“他就是一时的时运不济罢了,这不,那边他阿姆出嫁,他偷摸的躲在墙角偷看,一脸要哭不哭的样子,正好让我碰见,这不就遇见贵人了吗?”

    林远涛指着自己的鼻子,对着周瓦挤了挤眼:“我这好心的人,一看这孩子这么好,有个爹还不如没有,有个阿姆还另嫁人了,得了,你也别在那边呆了,干脆就把他给带回来了,正好给我做个伴,打打下手。”

    周瓦一听,就知道林远涛避重就轻了,也不深问。转而问道:“就是这样,我看这几年小秦和他们家里也没来往吧?也算是断了联系的,就是置些产业又能如何呢?”

    林远涛一笑,“小秦以后未必在这边呆的长久。”

    “这事怎么个话?”周瓦就一惊。

    “当时他阿姆离了秦家的时候,秦家说他阿姆是被休弃的,林家这边却说是义绝,说是小秦他爹辱骂了林家的祖先。到底怎么回事咱们外人也不明白,不过当时小秦阿姆的嫁妆,确是留了一半在秦家的。”林远涛说道,“以前做买卖有到他家乡的时候,街上有两个铺子,每次走过的时候,小秦总是咬牙切齿的。恐怕以后小秦是要拿回来的。没看现在往南去的活,小秦总是抢着干?要是心疼他,给他多攒点儿现银,说不准以后有用。”

    两口子就着小秦的事唏嘘了一回,转天谁也没有露出声色。林远涛想瞒啥事一向瞒得住,而林远涛这几天总围着周瓦转,家里好些事情只好小秦去做,小秦也就没啥时间跟他瓦片哥说说话啥的。

    一过年,家里家外热闹了好些天,周瓦脸上也就看不出啥了。

    大年初一那天,照旧有村里的孩子们跑着来拜年,一个小孩儿拜年的时候管周瓦叫小叔叔,这一叫,把周瓦别的心思都叫没了。这个孩子正是周瓦的亲哥哥周璋的小哥儿。

    ——————————————————————————————————————————

    因林远涛的话,周瓦只好把要给小秦置家当的心先放下了。后两日周瓦免不了要注意看看小秦,只是这一阵子小秦天天带着几个孩子玩儿的高兴着呢,看不出半分不妥。周瓦也只得以平常心对待了。

    林远涛笑话他:“告诉你只当不知道就是了,非要操心。这都好几年的事情了,要是他天天记得这些烦心事,只怕不等他有机会回去,就要先把自己烦死了。”

    周瓦就叹道:“我倒是指望他晚些回去——被血肉亲人这么对待,再是挣了钱,有了立足的本事,到了那个地方,见了那些人,心里哪能好受?还不如在这边,安安稳稳的过平安日子,也有亲近的人说说话,不那么孤单。”

    “他心里有主意呢。”林远涛知道周瓦一直对自己被阿姆与哥哥错待耿耿于怀,现在知道了小秦的事情,不免又想起来了,忙岔开话题,说起来年的安排来。

    因为家里在别处又买了些田地,忙过了耕作又要收蚕丝,周瓦就不肯一起到下洼子去,只要留在家里张罗这些事。林远涛哪里放心?只好一个劲儿的劝他。

    周瓦就起身倒了碗水与他喝,慢慢劝道:“可有什么不放心的?又不用我亲自下地干活!不过是安排雇人罢了,实在不行就是佃出去也使得。我种了那些年的地,一概都是熟的,也不费多少心。下洼子是热闹,可是咱们在那里又没有许多亲友,你又要忙生意,又要照看我,哪里顾得过来?倒不如我在村里,好歹大家都是熟的,有啥事叫一声,多得是人来帮忙呢。”周瓦还有一句没好意思说,生孩子这样的事,汉子在家还真没有几个要好的哥儿帮忙有用。再说周瓦也只想要用相熟的接生嬷嬷才放心。

    林远涛想了一回果然如此,只得悻悻道:“你只把我一个人丢到那样热闹地界,也放心呢!”下洼子那边因着是个港口,热闹繁华,来往多是有钱的商人,不免有了些不体面的事体。

    周瓦只捧着肚子对着他一笑:这些年,周瓦自己心里也有些谱了,林远涛怕是只喜欢自己这样的。在下洼子那里,自己只能在个院子里折腾,有力也无处使,就跟着林远涛也学了一路拳法,早晚打打。每当这时候,林远涛都双眼放光,直要把他盯出个窟窿来呢,到了晚上就十足热情。

    林远涛此时真个与他心有灵犀了,一拍自己脑门,向后一倒,道:“罢呦,家底都让你捏在手心了,我只得让人说惧内了。”

    周瓦不由啐他:“我可不担这个名,你要怎样谁管得着呢!”

    林远涛翻个身把脸对着他,眼睛亮亮的对他道:“好吧,实话说与你——实在是你把我的心肝都攥在手心里了。”说罢,就躺着不错眼看周瓦捧着一碗茶细细地吃,热气熏得他连脖子带脸一起红了起来,心里十分得意。

    ***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就是极亲近的人家也都不怎么走动了,都在家里做最后的收拾。林远涛活了好几大盆的面,一些就揉了出来醒着,只等着待会儿切面条、包饺子,还有的就蒙了干净布巾放到炕上去发着,留着明天发了好蒸馒头。又在当屋地上支了张桌子,指使小秦在那里使劲搅着肉馅儿,还不时的指点:“只能往一个方向使劲儿搅,这么着才上劲儿,才好吃。”

    小秦站在当地发力,只觉得胳膊都酸了。

    周瓦坐在炕上,拈着针替小秦缝被子,夏生就蹲在他边上,一只手就把线板子搂在怀里,另一手紧紧捏着一个线头,时刻准备着要帮他阿姆穿针。周瓦有些肚子,低头缝一阵就要起来歇歇,往后直直腰。

    林远涛见了,更加使唤起小秦来。小秦只好满口里认错:“我错了,我真知道错了,我不该玩儿起来就忘了浆洗被子。”林远涛这才罢了,小秦就自己倒了一碗水,咕嘟咕嘟喝下去,一抹嘴坐到边上歇着,留着些力气等会儿给林远涛打下手。

    周瓦绗完一根线,就把针递给等在一边的夏生,夏生就捏着线头,聚精会神的穿针引线。周瓦也开口说了小秦:“大年根底下的,屋子也要扫干净,穿戴铺盖也要都浆洗干净才是!要不然一年都邋遢。就是平日里不讲究,这时候也要想着呢。这回好了,只能我这样粗针大线的将就了。”

    小秦就笑嘻嘻道:“瓦片哥说的哪里话?你的针线哪里粗了?”伸出一双脚,“你给我做的鞋子,结实的不得了呢。”只管仗着自己年纪小些,口里“瓦片哥哥长”、“瓦片哥哥短”的拍马屁,直说的周瓦脸上止不住的笑,夏生也咬着手指头盯着他看。

    林远涛却是心头火起——这还了得,对着自己的哥儿,居然比自己还嘴甜。虽知道周瓦只当小秦是弟弟,小秦也是因为没人疼他,对周瓦不免有些孺慕之情,林远涛还是忍不住跟嚼了一嘴没熟的青杏子似的,拿着扫炕的笤帚抽着小秦去擀饺子皮,小秦就耍赖满地乱串地躲,夏生忍不住叽叽嘎嘎的站到炕边上给他爹加油,笑的喘不过气,被小秦搂到怀里拱了脑门,又被在脸蛋上狠狠亲了两口。满屋子都是笑闹声,虽然家里只有四个人,也一下子热闹起来。

    ***

    自家四口人,丰丰富富地过了一个年。

    自过了初五日,家里来拜年的就多了起来,来的多是周围几个村子的,从自家买了蚕种,又把蚕茧卖回来。因此每当有人来林远涛和小秦都是极热情的招呼。熟话说得好,和气生财。只要都规规矩矩的,谁不乐意笑脸迎人?真等有那不开眼的,再亮出拳头不晚。

    又有远处村子的,从亲朋故友处听得了养蚕的事,又眼见着养蚕的人家得了好处,眼热心馋,趁着过年的时候上门来搅扰一番,也好为来年做些准备。

    小秦晚上一拢帐,蚕种又订出去许多,得意道:“如今要养蚕的越来越多,再过得几年,也无需把蚕丝贩到南边去了。咱们自己买了织机,也能织些绸子出来,是现在几倍的利呢!”

    “随你去折腾,做成了是你的本事。”林远涛笑道:“只不要找我去求人。”这样的手艺,谁人肯往外教呢?

第111章 年后() 
一过了十五;周瓦就催着林远涛往下洼子去了:“好歹趁着没过正月,也请那边相熟的吃吃酒。”

    林远涛虽然舍不得;但是想着下洼子那边相熟的店铺掌柜和码头上的巡检等人,确实是不得不应酬的。只得一边看着周瓦给他收拾行李一边再问一回:“你真不跟我一起去了?你跟去了,我也能照顾得了你;那里人手又多,随便雇两个干活的就够了。”

    周瓦把几件新做的衣裳塞到他包裹里,还有几样常用的成药,一个小布包里装着的散碎银子。收拾着就觉得总是少东西似的;满屋里东一下西一下的翻着;还得耐着性子答对林远涛:“我不跟着去了。不都说好了?就是小秦这阵子还在村里,可是他还得预备着蚕种的事,我再走了;他可就忙不过来了。新买的地咱今年自家肯定是种不了,还得找可靠的人佃出去,我把这事忙乎完了,我也就差不多到时候在家歇着了。”

    新买的那些地,虽说自家种也是雇人,但是总得有自家人看着才行,不然,只怕是又拖工又糟践东西。这可不是闹着玩儿,就像那种地的,撒种子的手松一松,一亩地就能多下去好几斤的种子。图省心是可以佃出去,可是这佃户也要好好选才行。不然,碰上奸的滑的、笨的懒的,一年下来也收不着什么。总要找相熟的人家好好打听才行。

    林远涛一听,本就没报多大希望的心只得放下了。这样的事,就是他亲自去做也不一定有周瓦去张罗的好——他是个外来的,总是比不得周瓦在这里土生土长,虽说大部分的地都是在别的村子,可是总会与村里的人联络有亲。瓦片去访访,就能在春耕前把事情定下。

    “好吧,那就只能我一个人走了。”林远涛走过去拦住还要往他包裹里塞东西的瓦片:“别忙了,陪我坐一会儿吧,那边东西也都是齐全的。”

    周瓦想想也是,挨着林远涛坐下。要和这人分开,他也是舍不得的。不过,一个大老爷们,总不能老是在家围着锅台转悠吧。虽然村里人都说是林远涛会心疼人,可是,他却经常在李远家的、李进家的这些相熟的人跟他开玩笑的时候心里发冷、脸上发僵。

    老是在家里房前屋后转悠的老爷们,会容易让他想起那个同胞的哥哥。

    在外头挺不起腰子的男人,在家里总要指手画脚,好像非要把外头丢的那份面子找回来一样。阿姆也是,无论何时,周璋说的总是对的,要是自己与周璋有争执,被叫闭嘴的总是自己。可是,家里吃不上顿的时候,阿姆却是只会找自己哭。

    种地、砍柴、挑水,忙里还要挤出空来上山剜野菜、下河摸鱼虾,编个篮子、扎个笤帚,想方设法的填家里的三张嘴。吃得多可是干的也多,怎么弄到最后连个落脚儿的地儿都没了呢?

    “你这是咋了?”难得周瓦愿意往自己身上靠,林远涛心里倒是乐意,可是这人明显不对劲儿啊。

    啊,啊,“瓦片,你是舍不得我了吧?”林远涛得意洋洋,“别怕,我掐着日子回来看你。”得寸进尺的往人肩膀上搂。

    周瓦勉强让他搂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拍掉他在自己肚子上摸个没完的手,“摸得人痒痒!”

    “行,不摸了。我去给你倒点儿水去。”林远涛去倒水,还是忍不住嘱咐:“可别因为不方便就不喝水,点着火盆炕又热,干呢。出去让人扶着你,实在不行还有马桶呢。”

    “知道了,我都这么大的人了。”

    就是这么大的人了,这不是不方便吗?林远涛待要说,又知道周瓦是个要强的,离了自己必然是不肯麻烦别人的。

    看着欲言又止的林远涛,周瓦安慰道:“等你走了,家里也离不了人,现在人人都乐意来俺们家串门子,又暖和又有热茶水的。现在是碍着你在,等你往下洼子一起,多得是哥儿们来俺们家。”唠唠嗑啥的,十里八乡的人啊事儿啊,也就都清楚了,正好挑几家好佃户。

    “等春耕的时候可就没人陪你了。”春耕一开始,家家都忙,人就是有心要照看他,恐怕也没有那个力了。“要不然,……”

    “要不然我就请冯嬷嬷没事来坐坐。小秦白天忙活,晚上可是回来歇着的,有啥事,喊一声他没有不应的。”周瓦抢着道。

    “嗯,行,你看着办就行。”林远涛犹豫一下点点头,又道:“若是村里找不着有空陪你的,就让小秦去县城里寻个可靠地嬷嬷回来,照看照看你,也花不了多少钱。”

    瓦片对着他阿姆有心结,林远涛也不忍心逼着他,只好把该做的都替他做到。照看他娘家,还不如说是照看周瓦的脸面。不然,一个就有一身旧衣裳的哥儿,和一个有家有业的汉子,十年八年都是村里的谈资。他管不住别人的嘴,就得让别人知道瓦片是自己看重的,才能挡挡那些闲言闲语的。

    他对周瓦的哥哥和阿姆并不熟识,他对他们强逼着周瓦出门子的事,只觉得天降良机,很快就让周瓦成了自己的家人。周璋懦弱也好、周嬷嬷偏心也好,周璋家的撒泼也好,他都没有多大感觉。只要他们不要来纠缠,每年送点儿礼物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当然,自己屋里人如果娘家和睦,家里兄弟扶得起,他也不介意扶一把,这对自家也有好处。可是,谁让自己先喜欢了瓦片呢?

    可能,那些事对自家瓦片来说,很难忘怀吧?自从村里小孩儿来拜年,见到了随大溜儿的周璋家的小哥儿,周瓦好像就有些心事似的。

    “放心吧,冯嬷嬷在家的时候就最照看我了。他家劳力多,也用不着他帮着干啥活。”阿姆絮叨自己的时候也是冯嬷嬷帮着自己说话的。

    “行,都听你的。”反正瓦片心里有数。

    转天,林远涛就要动身去下洼子了,家里人和虎头毛头两个孩子一起来送。

    “好了,别送了,在家里不要委屈了自己。”林远涛骑上马,还不忘记叮嘱家里的几个,“小秦眼看要忙起来,到时候让你瓦片哥多给你买些肉吃,油水多了才好干活。虎头、毛头,先给你小秦哥哥打下手,拍好了马屁才好央求他带着你们南边长见识去。”

    林远涛话音刚落,两个半大孩子立时就欢呼起来,使劲儿点着头,两口白牙露出来,脸都憋红了。

    夏生不开心,嘟着嘴跺跺脚,眼圈儿红起来。爹爹走了,就没人把他扛到肩膀上到处走了,也没人给他做好多好吃的了。

    林远涛不得不从马上下来,抱着儿子狠狠亲两口。周瓦也摸了他的头,林远涛又把照顾家里的重任交给了夏生,许下“等我回来之后……”、“等你到下洼子之后……”的无数愿,才算完。

    再一次上马,许多话实在不好来回说,只好盯着周瓦道:“别委屈自己。”直看到那人点了头,才一拉缰绳不舍的走了。

    ***

    果然如周瓦所说,林远涛走了之后,家里依然是人来人往。

    原本山上天生天长的柞树林子稍微出些力气修整一下,放些蚕上去,一年就换回实实在在地银钱,哪个看了不眼热?

    结出的蚕茧又不需自家到处去卖,没个门路。只需要送到林远涛家里去就能现结了钱回去,他家好不整齐的大宅子放在那里,又是打井又是买山又是买好田地的,一看就是在村里长久过日子的,有甚好怕的?自家花了力气养的蚕,就不怕蚕茧卖不出去。

    又有那见识广的人,平时里攒了些山货要卖与林远涛家的,不是送到林家宅子里,偏好言好语央求了人家送货的车,跟去了下洼子见世面。啧啧,回来一说,林家在下洼子最热闹的大街上,还有一个又阔大又整齐店铺,那店里人来人往的热闹极了。你说说,林远涛家就那么几个人,就有了这么一份家业,可不是让人眼热吗?

    不过,去过下洼子的人回来,有的说见着林远涛和穿着好不华丽的客商说话的,又有说见着林远涛陪着穿着公服踩着薄底儿靴子腰上还挎着刀的公人吃酒的,有说有笑的好不亲热。立时村里人就想起了林远涛刚在村里子买宅子时,就有好些衙役过来吃酒!

    十里八村的混子、癞子都咋舌——这可不是能让人占便宜的人家。

    因为林远涛的家业越来越大,反而让人更相信起他来,不但是周围村子里的人跟着养蚕,更远地方的人都有来求蚕种的。还有年前都说定了的,见来求的人多,生怕自己那份就没了,隔三差五就来说一回。

    出了正月十五,家里就没怎么断过人。

    小秦只好门房那里起了火炉,打发来求蚕种的人。后来又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