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乡记事-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俺们在那也帮不上别的忙,吃住就不说了,出个门抬手动脚的就要花钱。”说话的人皱起眉头,显然想起了在南边花钱如流水的日子,真是让人心惊肉跳的。本来想着为了学门手艺,就算是花钱也是值得。只是真的到了要花钱的时候,往出掏钱真是不容易:“再者说了,那边人说话俺们都听不咋明白,还不如回家来,俺们几个一块儿琢磨,反正有现成的东西在这呢。在咱们家边上,使唤的家伙事也顺手,木料啥的也都是现成的,用不着再额外花钱。”

    同去的人都不免心有戚戚然的点头赞同,就连旁边听热闹的,联想起自己去别的村集上、去县城甚至更远些去下洼子的经历,也都是一副理解的样子。这年头,除非必须,否则一般人真的很少出远门。像他们这样常年生活在村里的人,连花钱的时候都不多——家里吃的用的,大部分都能自给自足。手里一旦有了些钱,都是要捏的紧紧的,轻易不会拿出来花。

    在远离家乡的陌生地方生活,周围的人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每天不停的花钱,老实说,每一样都超出几个老实人承受能力。

    “俺们当家的在信里头说,当时选人选的太老实了。”周瓦现在也略识些字,林远涛记挂着家里,是最想回来的,可是当时一起去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老实人,让他们干些卖力气的活还行,其他的真是很难指望得上。

    “那时候不是怕去的人不老实,在南边被迷花了眼,染上啥不好的吗?”李进家的手里头忙着针线活儿,李进被林远涛留在南边搭把手,这次也没有回来,“那几个小的呢?咋还不回来?他们在那边也帮不上忙。”

    “小秦带着呢,当家的说,这几个小的可比大人都强,出去说话啊干啥的都不打怵。”周瓦挑着信里头好的地方跟李进家的说,林远涛信里说反正都出去了,索性多走走开开眼界,就算他没有太多空闲可以带孩子,小秦也是见多识广的,而且李进这个当人爹爹当人叔叔的还在,家里头也不至于太担心,过了这一次,小孩子下回出门还不知道得啥时候呢。

    “可别出去一趟心就野了。”虽然有李进在孩子身边,当阿姆的还是免不了担心。

    “不能,都是知道轻重的好孩子,要是不省心,当家的也不能留他们。”周瓦把信叠好放回装信的匣子里,扶着腰起来活动活动。

    “现在想想,怪道你俩就能成两口子,明明一开始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俩人。”李进家的不由得感叹,“这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咋了?”周瓦奇道。他和林远涛孩子都会跑了,咋又说起这事来。

    “俺们当家的带着孩子一出门,我这天天的觉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倒是你该吃吃该喝喝,一点儿事都没有。”李进家的感叹道。

    其实不只是他一个人,其余家里有人跟着出门的,一有空都愿意上林家找周瓦坐着说话,好像看着周瓦心里就有底了似的。

    “我这不是都习惯了?”周瓦对于林远涛出远门这件事很淡定,“他就是不去南边,也得去下洼子,就是闲不住的人。反正,在家不在家的,家里地里的事也不指望他。”

    春去夏至,院子里的织机也仿出了几台,就连老成如杨里正,也少不得在农事之余跑几趟林家。实在是心焦,竟顾不得当家人不在了。当时去的那些人里,唯一能与县衙里通上话的,只有一个林远涛,他又是个顾家的。现在那些人在南方久久不归,书信不易,唯有县衙里还不时的有消息,只说都好,并无再细的消息传出。倒是有人见了县里的人往林家传消息。

    好在,周瓦临产之前,小秦、李进等人终于回来了。

    且不说各人与家人捎回来南方的新奇玩意儿,家人长久未见,种种喜悦,各家团圆如何喜庆。

    唯有小秦十分歉疚:“县里的师爷跟着奔走,带着大人的书信,实在是帮了不少忙。只是因为这样,林哥行动上也不比自己出门自在,现在实在是脱不开身,不放心家里,只打发我先回来照看。”

    “这又有啥?他又不是在外头不干正事!”周瓦倒是不在意:“就是在家,我生孩子他也使不上劲儿,也只得白看着。外头的事还顺利?你们在外头身体可好?”

    有些事情是不方便在捎带的书信里面写的,前面回来的人对于真正要办的事情也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顺利,我们也都是出惯门的,就是跟去的人,大人连孩子,也都是能吃苦耐劳的,只要安排的小心些,啥事也没有。”小秦道。

    “只是原本我们把事情想得简单了,真正办起来,弯弯绕绕的,有些缠手。”没旁人在的时候,小秦与周瓦细说:“那李师爷带着大人的书信,找了大人的同年,那位大人,倒是实在帮忙,又辗转托人,托到了官办的织场。上面的关节打通了,上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下面管事的也要打点好才行,县官不如现管。”

    “这话是,该花的钱总得花。”周瓦也知道,每年他们家都和县里的书吏等来往,关系好了,他家在县里办些事,方便的很。

    “可不是,可咱们也不能花冤枉钱,管事的那么多,总得先打听好了,该打点哪个,各人什么喜好。说起来,功夫倒是大部分花在这里了。”官办的织场里关系层层叠叠,不打听明白了再下手,不说要多花多少冤枉钱,只怕背后还会让人耻笑。

    这些事,村屯里跟去的人是帮不上忙的,好在李师爷是老于世故的,帮着出了不少主意。

    收获也是可喜的,小秦这次回来,就带了各式料子的织造方子,“这些瓦片哥先收着,咱们等收了秋茧,缫出丝来,先安排人从素绸开始练手,等养成几个熟手,再学别的花样子,也省的糟践东西。”

    周瓦略翻了翻,却是看不懂的,只得问小秦:“就算有方子,也得有会这手艺的人指点才好。”

    “林哥就是为了这事才留下没回的。”小秦道,忍不住看看周围没人,才凑近了压低声音与周瓦道:“瓦片哥,这话我也只跟你说,这当官的办事比咱们,唉,原本我们的主意,是要花钱雇个熟手回来教教就好了,等咱们的人学会了,随他去就罢了。不过,李师爷说是不稳当,后来,他出去帮着打听了落魄的织户,看有哪家犯事的,想要疏通了关节,就把那人流到咱们这边来呢。”

    犯了事判了流刑过来的人,可不就稳稳的捏在手里了?只是这事实在不适合让更多的人知道,林远涛连小秦都打发回来了。

121 回来() 
果然没两天;林远涛就押着两车东西回了村里。

    依着往日的例,他带了稀奇东西回来,照旧要分些给村里的老老小小的。只是这次把马车赶到李远家门口的时候;李远却不似往日爽快。

    虽然当了里正;平日里又有些应酬;李远本质上却还是个庄稼汉;想到林远涛岳家的事,说不得要是周璋闹得不像话,为了全族人的脸面也要理论几句——周璋是个屁点本事没有的窝囊汉子,要不是看在林远涛面上,哪里能容他闹到这样?

    这个时候再去那人家林远涛的东西;他却是有些抹不开脸的。

    林远涛却只一手牵着马,一边就吩咐跟车的伙计把早预备好要分给村里人的东西搬下来。

    看着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的李远,手里的鞭子甩了几甩,道:“李大哥且不用为难,那件事我收到信了,尽知道的。你放心,我们家虽说不是啥名牌上的人家,却也是讲理的。这事且等我歇一天,到时少不了到李大哥家坐坐。李大哥只把该找的人找齐了,一起分辨分辨。”

    跟李远说了几句闲话,看着东西卸的差不多,林远涛归心似箭,顾不得李远请他进屋喝口水的话,上了马,一夹马腹,领着两辆车往自家去了。

    李远听他这样说,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像林远涛这样在大地方讨生活的人,一向是一口吐沫一个钉的,只怕比一般人还要脸些。只到时候要记得叮嘱李家这边也要软和些,有本事的人大多吃软不吃硬。

    只是地上这一堆青皮圆咕隆咚的是啥玩意?还有那紫黑色一节节的长杆子?

    李远只得招呼人把东西搬到院里,心里琢磨着明儿要把儿子和侄子打发去林家,先给林远涛问个好,再打听打听这回送的到底是啥东西。

    却说林远涛回了自家,夏生听到声音早早跑出来,林远涛跳下马,一把把儿子抱起来使劲儿亲几口,夏生原本跟爹爹亲热的不得了,却被林远涛的胡茬子蹭的脸疼,林远涛只好把夏生驾到肩上,让他骑着自己的脖子看着伙计卸车。

    周瓦青天白日的却是不好意思跟林远涛亲近一点儿的,只拿了一条湿布巾让林远涛擦脸,自己拿着一把扫炕的笤帚给他拍灰。

    那林远涛一时要扶着肩上的儿子防着他摔下来,一手还要拿着布巾子擦脸,一面叫着“瓦片你轻点儿”,一面又要回答儿子的问题“那个青色的可不是西瓜,那是极南极南的地方十丈高的大树上结的果子”

    一时小秦又回来了,虽只有几个人,院子里却是热闹的不得了。

    等小秦给赶车回来的伙计打发了赏钱让他们自去了,林远涛早稳稳地在屋里坐着喝了两碗茶了。

    周瓦如今肚子有些大,不耐久坐,就是和林远涛说话,也是要一会儿就起来动一动,时不时的还要歪一歪。

    夏生就只管赖在林远涛怀里,连林远涛喝口水他也要跟着喝两口。周瓦这些天对林远涛也有些想念,也心疼孩子,夏生百般耍赖也只当看不见,不去管他。夏生就只管在林远涛怀里闹腾,只时不时的偷眼瞄瞄周瓦的脸色。

    小秦进来时也是满心喜悦,家里就这么几个人,因着买卖,也时不时的需要分开,是以每次团聚,都让人更加欢喜。

    “这次却有这些新鲜东西?”小秦正经给林远涛问了好,就只管自己倒了碗茶拿在手上慢慢喝。刚才指使着两个伙计忙着收东西,嗓子快冒烟了。偏屋里的茶壶刚续过水,热得很,一时喝不到嘴里去。

    林远涛惯是个乐意显摆新鲜东西的,一见小秦这样,就道:“这么热热的喝不到嘴里去,先别喝了。你去把那椰子拿一个进来——就是那青色的圆球。那里头可有解渴的好东西。”

    小秦也是爱新鲜的,茶碗一撂就往外走。刚推开门,林远涛又喊:“多拿两个吧。”小秦胡乱应了,果然没一会儿,搬了三个椰子进来。

    林远涛又使夏生去拿了几个碗来,就拿了刀在那圆球上戳来戳去的。一会儿在那圆球上开了个口子,倒出一碗水来。夏生抢着先尝,喝了一口又呸呸吐出来:“爹爹,好难喝啊!”

    林远涛也抿了一口,连那个开了口的椰子一起扔了出去:“这个时候久了,不能要了。”

    好在剩下两个打开,喝着倒可以。

    周瓦尝了一口,却是喝不惯那个味道。又听说是南边来的船上带过来的,送回家这些,已经是挑了一回了,算起来,十个里头有一两个好的。

    小秦也道:“这么大老远的运这东西过来,可是要赔死了。”

    林远涛正把椰子壳打开,替夏生剃里头的椰肉。听小秦这么说,笑道:“哪里是特意运这东西过来,是他们的船走到极南的琼州,那地方到处都是这种树,这果子据说在当地喝着还好,又沉又不值钱,他们拿了压仓的。又想着是个新鲜的,想拿到这边做人情,谁知道这样容易坏。”

    林远涛嘿然一笑:“我回来前还到城里给梁大夫留了些,梁大夫也只是听说过,并没有亲见过,也是新鲜的不得了。”

    这椰子没剩几个好的,紫黑的甘蔗倒是还好,一路上拿泥土裹着根。林远涛累了,歪在炕上要周瓦陪着说话,夏生只好央着小秦去帮着他削皮。小秦就冲着林远涛挤挤眼,把夏生夹起来带出去了。

    屋里就剩下两个人,周瓦也有些乏了,只得陪着林远涛也歪着。两个人絮絮叨叨从林远涛在店里收到一块好皮子可以留给周瓦肚子的孩子做冬衣说到这边屋后原本林远涛费心移来的那些果树开了花如今林家的果子已经是出了名的好吃等等琐事。说了一阵,林远涛道:“我约了李家的人后日一起说道周璋的事呢。”

    周瓦便点头:“你是当家的,自然是你拿主意。我估摸着他必是拿着你在外面当幌子的,要不然,这等事情他可没胆子干得。”

    周瓦从来不怕周璋和周嬷嬷,只是被伤透了心,轻易好不起来了。就是林家的日子过起来后,周璋和周嬷嬷也没有怎么上门弥补感情,一个是那二人人情礼往上本就有欠缺,平日里走动的人家少,再一个也是周瓦虽说出门子时说是没带一点儿嫁妆,按理说可以当做没这家亲戚,可那也是得分情况:要么就是周瓦一家住得远,没心思走动自然就断了,要么就是林家的日子也过得不怎么好,犯不着花费钱财到没带嫁妆的哥儿的娘家走动,要么就是周瓦嫁了个厉害的,不许他走动。

    如果是这几种情况,自然没啥好说的。可偏偏林家就住的这样近,日子又过得好,偏林远涛又是外来户又是要些脸面的,还要给周瓦做脸。是以,两家淡淡的,平时几乎不走动,可是年节的林家也给周嬷嬷节礼。这一回有事,李家的人如果不是看在林远涛面上,早就打上门去,或者说,要不是有林远涛在,周家也生不出这个主意来。

    “放心,”林远涛安慰他,“也不是什么大事,周璋和周嬷嬷平日里也不是生事的人,我估摸着还是因为周璋家的这几年没生个小子出来的缘故,所以才闹出这样的事来。”

    “在你看自然不是大事,可是在他们俩看来可是天大的事。”周瓦可是比林远涛了解周家到底啥样,把个小子看得比天重:“别到时你去说合,他们俩倒钻了牛角尖拔不出来,让你为难。”

    本来林远涛和李家几个说得上话的交情都好,可别因为这事闹的不好看。在村里,与这样的大户交情好,遇事的时候才能说得上话。若因为周璋的事情把人都得罪了,未免得不偿失。可若是不管,又怕人说凉薄。这世上,人人都愿意与过得好的人家来往,可是一旦说起事情来,偏又乐意偏着那过得穷的。现在周瓦的日子过得好了,村里还有几人记得周瓦当日连根线头都没从周家带出,内心何等凄惶的出了门子?若是周瓦嫁了个看重嫁妆的,现如今朝打暮骂的,只怕村里人提起周家就要人人先吐一口口水了。

    “能有啥为难的,放心吧。”林远涛之所以还维持着这门亲戚,也是看中了周家人胆子小这一点。要是换了能惹事的一家,他才不会跑去送什么年礼节礼的呢。他在外那么些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122 第 122 章()
29415 。
2941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