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荒逍遥游-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雷二将定睛一看,只见来人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眼如铜铃,光华闪灼,肋生双翅。这殷、雷二将能做到将军之位,也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的,胆气非凡,厉声喝道:“来者何人,竟敢坏我朝歌大事?”

    狰狞恶神伸手招回黄金棍,说道:“吾乃西伯侯第百子,雷震子是也,奉吾师之命,特来接我父王归国,你二人还不速速退去。”

    “匹夫安敢出此狂言,欺吾不勇!”殷破败大怒,纵马舞刀直斩雷震子。

    雷震子闪身让开殷破败的利刃,肋下双翅一扇,有风雷相伴,飞至半空,说道:“吾师不许吾伤尔等性命,且看我手段。”雷震子黄金棍一挥,砸塌半个山头。

    殷、雷二将见此,心知不是敌手,为免枉送性命,只得领兵回朝歌复命。雷震子这才落至姬昌身旁,将其唤醒。

    姬昌这回倒没有被吓晕过去,正欲谢雷震子救命之恩,却闻这人喊自己父王,不由大是惊奇,说道:“你我素未谋面,壮士何故喊我父王,想必是认错了。”

    雷震子答道:“孩儿乃是父王在燕山收的雷震子。”

    姬昌顿时想起,惊道:“我儿,你被云中子道长带上山修道学艺,方才七岁。如何生的这般模样?”

    雷震子说起缘由,原来他在数月之前还是七岁小童模样,因食两枚仙杏,方才变成如今的样子。

    雷震子这七年间只以赤子之心打熬根基,不曾修习高深道术。直到两个月之前,云中子带其进入玉柱洞洞天秘境。至秘境深处,见一杏树。只见这杏树枝繁叶茂,隐有流光异彩,道韵弥漫,却只生两枚红杏,馨香诱人,正是玉柱洞的镇洞之宝,天地灵根——仙杏。

    天地之中,有一类宝物。比之灵宝更加珍稀,谓之灵根,按根脚珍贵,又分为先天灵根、天地灵根以及后天灵根。先天灵根中最著名的当属天庭瑶池的蟠桃以及五庄观镇元子的人参果。灵根各有妙用,但可遇不可求,故未详细划分等级。

    灵根之下又有仙药、灵药、凡药,各分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仙灵药草的等级划分早有雏形,后由神农著百草经时系统整理。详细划分,被洪荒修士普遍认同,引为标准。

    闲话休提,却说云中子让雷震子摘下两枚仙杏食之,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灵根药力勃发。雷震子初感温暖,后觉燥热,更是疼痛彻骨,终于昏厥过去。云中子以玉清仙光护佑其身,又打入无数法诀道印。助其炼化药力,改造仙身。

    雷震子十日方醒,已然身高二丈,肋生双翅,面貌狰狞,修为也从炼精化气的筑基阶段直达天仙境界。云中子又赐雷震子神兵黄金棍,传下一套棍法战技。上下飞腾,盘旋如风雨之声,进退有龙蛇之势,转身似猛虎摇头,起落像蛟龙出海,呼呼响亮,闪灼光明,空中展动一团锦,左右纷纭万簇花。

    雷震子在秘境仙杏树下早晚练习,两月便已精熟,同时基本掌握了暴增的力量。境界也从天仙初期臻至天仙后期,左翅生一“风”字,右翅生一“雷”字,却非人族文字,而是妖文,看似符咒。却是那仙杏还有相当一部分药力未被吸收,潜藏在雷震子体内,其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必然修炼神速,精进如飞。

    这日,云中子算出姬昌有难,告之雷震子身世,命他救之送出五关,不许同去西岐,不许伤人性命,事后回山。雷震子奉命下山,方才有之前相救之事。姬昌听完雷震子讲述,感叹仙家法术之妙。

    雷震子见姬昌已然恢复体力,又吃些许干粮,便背起姬昌,展翅飞入云霄,直过五关。不过一时三刻,雷震子背着姬昌便已至金鸡岭,收翅落下,与父告别,回终南山复命。

    姬昌独自一人前往西岐,老迈年高,又无马匹,跋涉艰难。黄昏之时见一客舍,吃些饭食,饮些酒水,表明身份,借得一头毛驴代步。

    而在西岐城中,姬昌老母太姜自得孙伯邑考死讯便整日以泪洗面,又思念儿子姬昌,日渐憔悴。这日,太姜忽见风过三阵,竟带吼声,忙命侍女焚香,取铜钱演卦。太姜出身人族大氏族姜姓,乃地皇神农氏后裔,懂些推演之术不足为奇。

    太姜算出姬昌已至西岐,喜出望外,忙传令百官、众世子,往金鸡岭接驾。众文武与各位公子无不欢喜,西岐万民,牵羊担酒,户户焚香,氤氲拂道。

    姬昌骑驴刚下金鸡岭,便见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簇拥出一队人马。姬昌定晴一看,正是以姬发、大将军南宫适,上大夫散宜生为首的迎驾文武。姬昌与众文武及世子相见,一时感慨万千,不觉泪下。

    待至西岐城中,姬昌换了王服,受群臣拜见,独不见长子邑考,想起自啖子肉,不觉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姬昌突然跌下王座,面如白纸,恶心欲呕,竟吐出三只兔子,跑出大殿,向西而去。众人无暇顾及兔子,忙宣御医,将姬昌扶入后宫,调理汤药。

    数十日后,姬昌身体痊愈,太姜、姬发也知道了雷震子救父之事。而姬昌也知道了姬发吞并太子党的事情,但此事已成定局,为避免西岐内耗,也不便追究什么。姬昌处理些堆积的政务,命群臣建一‘灵台’以占验灾祥,不得强征民役,全凭自愿,每日发工银一钱。

    军民效力,不过数月,灵台便已完工,雕梁画栋,台砌巍峨,蔚为壮观。只见此台高二丈,势按三才。上分八卦合阴阳,下属九宫定龙虎。四角有四时之形,左右立乾坤之象,周围有风云之气。

    灵台完工之日,姬昌领文武看罢,言台下少一池沼以应‘水火既济、配合阴阳’之意。散宜生当即命众军民再开凿一沼池,众军民应之,即时动工。众人挖掘之时挑出一具枯骨,姬昌命人以匣盛之,重新安葬。

    这日,姬昌不曾返回西岐城中,与民同乐,夜间在灵台设绣榻而寝。夜半三更,忽生一梦,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望帐中扑来。又听台后一声响喨,火光冲霄。姬昌顿时惊醒,取铜钱推演,次日天明又问群臣吉凶。

    群臣闻姬昌异梦,皆言此乃西岐大兴之兆,又举人皇轩辕异梦得贤相风后辅佐之事。群臣齐贺,姬昌亦喜,乃传旨回驾,心欲访贤。

    不说姬昌求贤,却说姜子牙自弃官出逃,隐钓磻溪,至今已有九年光景。算上在朝歌的一年,已然下山十年,今年高寿八十有二。这九年之间,姜子牙时时不忘刻苦修炼,却未有寸进。反倒是闲暇时总结自己半年多的为官经验,亚相比干的谆谆教诲,在为政领军方面颇有心得。

    而在此地有一樵夫,名曰“武吉”,进城卖柴之时经过渭水河畔,时常见到姜子牙,这一来二去便熟谙了起来。这日,武吉又笑姜子牙飞熊之号名不副实,又劝他将直钩打成钩样,上用香饵,线绑浮子,方能得鲤。

    姜子牙闻言笑道:“老夫垂钓,意不在鱼”(。。)

    ps:  姜子牙上昆仑山之时应该是三十二岁,不是前文所说的四十岁,错漏之处,还请诸位看官包涵。还有阴山山神、桃山山神,应该是麒麟族座下,不是前文所说的五庄观座下,庄周再次致歉。

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贤在野 子姓殷氏() 
上回说到姜子牙笑道:“老夫垂钓,意不在鱼”

    “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武吉大笑道:“我看你嘴脸,不像王侯,倒像个活猴!”

    姜子牙也不生气,笑道:“我看你气色不好,双眼左青右红,今日进城必会伤人性命。”

    武吉不信,挑柴直往西岐城去卖,果应姜子牙之言,在南城门挑肩换担之时一尖担正中门军太阳穴,打死了人命。打死门军,这还了得,当即被官吏以画地为牢拿了。这当然不是玄门正宗的道术‘画地为牢’,而是简化版本,流传甚广。

    后因孝感上大夫散宜生,许其归家置办后事,完毕自首抵命。武吉连夜返回家中见到等候多时的老母,诉之此事,不由相拥而泣。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他武吉大好青年,遂苦思活命之法。

    忽然,武吉想起姜子牙所言,心中升起一丝希望,出发求姜子牙救命。次日,武吉在溪边见到了姜子牙,跪求救命。言自己误伤人命,偿命无有怨言,但自己死后老母无人奉养,孤苦无依,求高人怜悯。

    姜子牙见其意诚,即收其为徒,吩咐其诸般行事,至夜半三更,披发仗剑,踏罡布斗,搯诀结印,为武吉厌星改命。此后,武吉也不去打柴,而是跟随姜子牙练习武艺,又学领兵之道。

    乌飞兔走,不觉半载有余。散宜生见武吉仍不来领罪,乃奏姬昌推演一番。姬昌即取铜钱三枚,占演凶吉。卦象显示武吉已畏罪跳崖身亡。散宜生叹息一声,正欲退去,姬昌却让其稍待,随即沐浴焚香,全力再演一卦。

    原来是姬昌在被囚禁羑里的七年间精研伏羲八卦,推演之道大进,算出此卦。却本能地感觉蹊跷,乃有再演一卦之举。果然姬昌善演天数,还真叫他算出一些不同。哈哈笑道:“大贤在野,是吾西岐之福,速随吾往蟠溪请贤相出山。”

    散宜生虽然不解,但仍立即安排出行事宜。姬昌率文武数人。侍卫相随。骑马至蟠溪,先见武吉却不见姜子牙。姬昌乃暂回西岐城,斋戒三日,方率满朝文武前往蟠溪请大贤出山。

    此番姬昌在溪边见到了姜子牙,一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一人满腹经纶却抱负难施,两人一拍即合。姜子牙与姬昌同乘一辇,至西岐城中。官拜右灵台丞相,又赐相府一座。

    不说姜子牙如何在西岐治国安民。却说朝歌城中,亚相比干闻姜尚相周,奏与帝辛。却有北伯侯崇候虎监造鹿台完工,携此奇功,不将比干放在眼里,又狂妄自大,小觑西岐,反对比干所谏。

    帝辛闻鹿台完工,诸事抛之脑后,携已经继任皇后的妲己同赏鹿台。只见:台高插汉,树耸凌云。九曲栏杆,饰玉雕金光彩彩;千层楼阁,朝星映月影溶溶。怪草奇花,香馥四时不卸;殊禽异兽,声扬十里传闻。

    真是瑶池紫府,玉阙珠楼,说甚么蓬壶方丈!团团俱是白石砌就,周围俱是玛瑙妆成。楼阁重重,显雕檐碧瓦;亭台迭迭,皆兽马金环。殿当中嵌几样明珠,夜放光华,空中照耀;左右铺设俱是美玉良金,辉煌闪灼。(摘自封神演义)

    帝辛看罢鹿台,龙心大悦,奏乐宴饮,又赐比干、崇候虎同饮。帝辛酒酣,忽忆起当初妲己所言神仙之事,乃问神仙驾临之期。妲己即言当是月圆之夜,这日九月十三,还有两日。是夜,妲己便以玉符传讯九头雉鸡精,告知此事。

    原来这轩辕坟中不只有她们姐妹三人,还曾收留有狐族一脉分支,皆奉三姐妹为尊。狐族擅长媚术与幻术,修炼二、三百年即可变幻人身,九头雉鸡精即选三十九人,月圆之夜变作神仙前往鹿台受享天子九龙宴。

    其余诸狐狸却是修为尚浅,在帝朝气运金龙压迫之下容易露出破绽,自己则是另有它事,不能享宴。妲己这边安排妥当,即与帝辛言神仙托梦,共计三十九数。

    帝辛乃命御厨、侍女治宴三十九席,又命堪称海量的比干陪宴。十五日抵暮,帝辛即与妲己登上鹿台,早早等候,亚相比干亦在台下候旨。

    玉兔东升,至一更时分,忽然风起,并有云雾,却见群仙从天而降,落于鹿台之上。狐族幻术确实厉害,这些人等仙袍五色,道冠云髻,个个仙风道骨,人人不老长生。群仙与帝辛相互见礼,说些大商千秋万代,帝辛福寿无尽的话。

    帝辛大喜,传比干上台陪宴。群仙入席,比干陪酒,一轮下来,足足饮了三十九杯,不见丝毫醉意,当真是海量。群仙又换大杯,比干斟酒,因是劝酒,这一轮比干不曾饮酒。

    皇家御酒,千年窖藏,虽味美香醇却酒劲极大,比干乃是帝辛皇叔,子姓王室,自幼饮惯还好些。可这些狐狸精初尝此美酒,又不曾吃些菜肴垫肚,连饮两杯,顿起醉意,有一股狐臭传出,被比干嗅到,心下生疑。

    又是一轮陪酒,顿时有那修为又低,酒量又小的仙人露出了狐狸尾巴。月光又明,烛光又亮,比干在旁看得分明,心中大惊,暗暗切齿。帝辛在上,有珠帘相隔,反倒不曾看见狐尾,又敬群仙美酒。

    妲己见小狐狸已露醉态,恐露破绽,遂命比干下台,不必再陪酒了。鹿台之上宴饮继续,而下了鹿台的比干却是直奔武成王府而去。比干刚出皇城,还未至武成王府,便遇黄飞虎夜巡帝都,急忙告知鹿台群仙有假之事。

    黄飞虎闻言大怒,大商皇室乃人族正统,传承万载,竟有妖精敢如此戏弄天子,当真是不知死活。黄飞虎即命心腹紧盯鹿台及城门,誓要追踪寻其巢穴,彻底捣毁。

    待至三更时分,宴饮结束,群妖离去,因酒醉架不得妖风,刚出南城门便落将下来,踉踉跄跄地往巢穴而去。至五更时分,家将回禀,那些道人都进了离城三十五里外轩辕坟旁的一处隐蔽石洞。

    轩辕坟?这可不大好办啊!虽然只是衣冠冢,但那毕竟是人族圣皇轩辕黄帝的陵寝啊!

    自己要是动了轩辕坟,不说姬姓、姞姓等大氏族的人要把自己拆了,就是自家的老父亲也不一定放得过自己啊!原来黄飞虎所在的黄姓氏族出自嬴姓氏族,嬴姓起源于金天氏少昊,而少昊则是黄帝的长子。

    黄飞虎正思虑间,亚相比干来访,黄飞虎连忙迎请。比干一进门便问那假扮仙人的狐狸精的事情,黄飞虎告知其巢穴乃轩辕坟。比干沉思片刻,断然下令,追究到底,戏弄大商皇室,当诛!

    当今天下,几乎所有的大氏族都算是轩辕黄帝的后裔,而子姓殷氏的始祖‘契’乃是帝喾之子,唐尧的异母弟弟。帝喾又是黄帝曾孙,相对来说子姓之人与轩辕黄帝比黄姓之人更亲近一些。

    要论势力、实力当然是子姓殷氏最强大,毕竟是大商皇室,富有四海,无数资源供养,人族气运所钟,人才辈出,底蕴深厚。比干又是大商皇室中的实权人物,地位极高,一定程度上来说,他的决定就相当于子姓殷氏的决定。

    有子姓殷氏在背后支持,自己还有什么好怕的?而且比干一介文相都有魄力做出这样的决定,难道自己堂堂镇国武成王、三军统帅,还没胆魄、勇气做这样的事吗?

    黄飞虎乃命三百精兵尽带柴薪,堵住洞口,放火烧洞,洞外又有精兵严阵以待,但有闯出者,乱箭射死!(。。)

第二百七十七章 狐裘锦袍 月下佳人() 
上回说到黄飞虎命人放火烧洞,洞外精兵把守

    三百精兵个个都有五鼎武士的实力,又有血煞军阵相助,专破阴邪。而狐族又不是什么以战斗力著称的种族,黄飞虎一举建功,将轩辕坟中的狐狸精给一锅端了。

    大火烧了一整天,待火将灭时,黄飞虎和比干也来到轩辕坟外亲察。待火尽灭,烟亦散,精兵入洞,将烧成焦毛烂肉的狐狸尽数扔出洞外。这一脉狐族分支之中,有那修为较高者,虽身死魂散,但毛皮未焦,可说是极品皮草。

    比干命人将皮毛未焦的狐狸皮剥下,准备硝制成一袍袄,进献给帝辛,以乱妲己之心。黄飞虎并无异议,处理完轩辕坟之事,与比干各归府第。

    待至寒冬腊月,狐裘锦袍早已硝熟缝制完成,一夜雪花飞舞,天地银装素裹。次日,鹅毛大雪未停,帝辛和妲己正在鹿台饮宴赏雪。比干冒雪进宫,特献狐裘锦袍,为帝辛御冷驱寒。

    帝辛亲迎比干,笑道:“皇叔年高,不在家中享清福,何事冒雪进宫?”

    比干手捧狐裘锦袍,面是大红,里是毛色,亲手抖开,为纣王穿上。帝辛呆立半晌,看着眼前为自己系上狐裘的皇叔眼角悄然爬上的皱纹,不禁眼眶有些湿润。开口说道:“皇叔您老了,头发都白了,是子辛无能,让您受苦了!”

    比干系好狐裘,正欲缩回的手突然僵住,颤颤巍巍地抚上帝辛刚毅的脸庞,声音颤抖。“辛儿,只要能保成汤江山永固,皇叔不苦。一点都不苦。”比干眼中泪光闪烁,却满是期待,期待着帝辛浪子回头,幡然醒悟,重整朝纲。

    帝辛眼中有挣扎之色,但终是又沉寂下去。伸手轻轻擦去比干眼角滑落的滚烫的泪水。没有正面回应,而是转移话题道:“皇叔,还记得小时候我习武吃苦受伤,都是您抱着我为我擦眼泪,又给我抹药。一眨眼这么多年过去了。皇叔都老了,轮动辛儿为您拭泪了。”

    说起从前,比干脸上满是缅怀之色,说道:“是啊!小时候你那么倔强,练武手脚都红肿了。还在皇兄面前装坚强,只有躲到皇叔怀中才肯悄悄地哭。”

    “只是不想父皇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想证明我是父皇最优秀的儿子。”

    比干和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