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拇Ρ继樱沟美钕稍窗才藕玫幕鹎贡济挥杏梦渲亍�
按理说六皇子也多次接触过军用火炮,对其威力有所了解,但在排兵布阵的时候却没有考虑这个因素,而是按照教材中的指导,固执地排出最不容易防护火炮的阵型,然后使己方遭受不可思议的损失。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六皇子教条,按照李仙自己世界的历史,一直到天平天国覆灭后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军军官们遇到法军等欧洲军队的时候还喜欢排列类似六皇子这样的阵型,遭到失败后还怪罪手下没有拼命效力。
李仙仔细观察作战情况,看到六皇子的前列队伍轻易崩溃后,就觉得现在的战术很好,没有改变的必要,便指挥军队按照之前的模式继续前进。
也就是说,火枪兵方阵上前排出长长的横列,阻止清军前进以保护炮兵,炮兵则在火枪兵方阵后面迅速构筑炮台,消灭进入火炮射程的任何敌人。
等到有效射程内没有任何敢于反抗的敌人后,火枪兵方阵继续上前推进,炮兵也要推动炮车跟着前进,再次反复之前的操作。
六皇子毕竟年轻,看到手下的军队不断崩溃逃遁,便慌了手脚,脑子里一阵空白,不知道是下令改变阵型好呢,还是撤军退到一处,重新整军备战好呢。
六皇子这边没有下达新的命令,清军将领只能按照之前的命令继续前进,当然也有特别胆小的将领带着士兵转身就逃,或者被执法队按下砍头,或者反而冲击己方本阵,总之是什么样的人都有。
至于李仙这边就坚定地往前推进,不管看到前面发生什么事情,都是到达指定位置后就停下,然后炮兵一阵射击,接着又重新往前推进,如此反复下去。
兵力达到六万其实已经很不少了,真要排列起来无边无际,到历史书上也都是值得仔细描述作战经过的庞大兵力。
只是,在李仙军队的推进下,这点兵力一点都没用,甚至连迟滞一下李仙部队推进都做不到,只是傻傻地往前推进一点就溃退。
双方也不知道了打了多久,清军上下终于都崩溃了,知道这样下去除了惨死没有第二个可能,从将领、军官到普通士兵都开始转身逃跑,就是本应维持军纪的执法队也在扔下武器跑路。
六皇子感到脑子一阵昏沉,想说些什么,但竟发不出什么声音来,似乎整个脑袋都昏沉沉的,陷入一种迷茫状态。
还好,他手下还是有忠心耿耿的人,能人也不少,一看情况不对便有几名武艺高强的侍卫上前,牵着六皇子的高头大马往后就跑,有几个溃兵无意中拦路,也被这些疑似三阶以上的侍卫快速杀死,竟无法阻挡六皇子分毫。
只是,六皇子这一走,中军大旗也跟着往后跑了,这一下清军上下全没了丝毫士气,都开始往后奔逃,谁也顾不上谁。
李仙不急不躁,带着部队缓缓推进,从牛栏岗一带一直走到广州城外,发现四方炮台早就空无一人,无数溃兵逃到广州城门外拼命扣门,想让广州城里的大人们开门把人放进去。
可是,广州城的官员们看得分明,官军这是大败,三元里联军又在紧紧追过来,哪敢开门放人进来,要让李仙所部趁机攻入城里,那就是一切皆休了。
就是位高权重的六皇子,也被城上的人坠下竹筐拉上去,而不是开门放进去,别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一些溃兵心里绝望,抽出武器大砍大杀,在城门外乱战起来,就不用细说了。
李仙到来,明白英军早就坐船退出了,四方炮台空虚,六皇子带领的外省军队主力也被消灭或俘虏,广州城内别看城墙高大,里面的守军早先都被六皇子和杨芳带出来,不见得有多少人。
到了此时此景,竟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能阻拦李仙率领的三元里联军占领广州,想到这点,李仙一时竟有些痴了。
不过,李仙用兵也算谨慎,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派兵先占领了四方炮台,建立稳固的前进基地,然后再图谋广州。
奔到广州北门外的溃兵绝望中互相厮杀起来,最后不知怎么又冷静下来,等到李仙派兵过去招降,便一个个重新看到生的希望,急忙向三元里联军投降,都让李仙派人妥善收容起来。
李仙跑到四方炮台上面眺望广州城,三元观观主玄正不知道从哪儿过来的,出现在他身旁,一起看向广州城。
“到了此时此刻,广州城就要落入我们的掌握之中了。
就是孙武复生,清太祖在世,也不能阻止我们占领这江南第一大城。”玄正做梦似的说道。
李仙和玄正在四方炮台的最前头,后面王九玄、秦日纲、绝灭师太、岳不凡、林振南、乔大青、杨天明、左少卿、林平之、令狐战、武三娘、孟圣姑、谢英男、岳珊珊、赵虎将、钱大富、王小明、海大贵、陈广胜、马大哈等武者和军官默不作声地到他们身后,一起远眺广州城。
“现在其实并不是占领广州的最好时刻。”李仙叹了口气说道。
“广州有两百多万人,实在太多了,光是养活这些人需要的粮食就是天量,要从湖北到广西进口大量粮食才行。
我们占领广州后,这个粮道势必要被切断,到时候养活这两百万人全要靠我们自己,负担不小啊。
更何况,我们的部队以贫穷的农民、渔民和猎户为主,一旦进入大城市,就有可能被快速腐化,导致战斗力大降,那就不好了。
而且,英国人还在外围虎视眈眈,我们多了个广州,反而多了层负担,有可能被英国人拿捏住,就不是很合算了。
再说清廷现在势力还是很大,一旦广州被陷落,必然聚齐全国的物资和兵力疯狂反扑,对付起来必然不容易。
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希望留着广州不打,只占领佛山、东莞和宝安等外围,让清廷自己耗费物资和人力养着广州,我们却占领广大的农村,发展科技和军力,那样对我们的发展会更有好处的。”
“那按照李帅这意思,这广州是不能打了?”玄正面无表情,只是问询地看向李仙。
“那怎么可能。”李仙一句话,又把前面一番说辞全部推翻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都到了这个时候了,由不得我们留着广州不占。
传令下去,命令部队进攻广州城,将这座江南大城给占领了。”
“得令!”两人身后突然传来极为整齐的喊声,倒把李仙都给吓了一跳。
在一连串命令传下去后,碍眼的清军俘虏都被拉到一旁,三元里联军的火炮架上四方炮台,更有步兵缓缓向前推进,向广州进击。
广州前后经历数年的战事,民心士气早就被战争消磨殆尽,先前又看到六皇子率领的数万军队兵败如山倒,又知道李仙一向体恤百姓,真要占领城池,绝不会滥杀无辜,竟一点反抗之心都没有。
三元里联军开始攻城后,只战了半天,城内天地会会众、明教弟子和士绅势力就在联军情报机构的指导下杀散守城的清兵,开启城门,把李仙等人都迎接进去,多灾多难的华夏历史终于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占领广州城后,李仙迅速发布各项命令,惩戒趁乱打劫的宵小之徒,维护城内治安,又派兵巡逻,使得城内迅速恢复了平静。
接着,李仙和玄正等武者经过一番商谈,决定正式举兵抗清,但并没有推出什么国号,而是发布“光复华夏,保护百姓”的口号,建立华夏光复军,由李仙和王九玄分别任正帅和副帅,统领天下豪杰抗清。
之后,华夏光复军宣布接受清廷留下的所有财产,并软禁所有朝廷官员,要经过公开审判,劣迹不明显没有血债的官员将被释放,但对百姓盘剥过甚又对联军做下血债的官员就要被惩戒,非法所得财物也都要没收。
当然,李仙还强调华夏军不实行连坐,也就是说就算惩戒也只涉及到官员本身,其家属不在惩戒之列。
此外,李仙还发布大量涉及教育、医疗、商业、交通、工业、风俗和司法等方方面面的新法规,要求在广州周围地区移风易俗,建立文明向上的新华夏。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个月后()
在占领广州城一个月后,三元观的观主玄正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品质下降了很多,而且有这感觉的还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他手下的元芳等四名武功高达四阶的长老,甚至包括秦日纲和绝灭师太等德高望重的武林中人。
“咱们这天天烧来烧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玄正休息了半个时辰,觉得浑身真气开始恢复得七七八八,但浑身被火焰烧得干巴巴的感觉却一直摆脱不了,不由抱怨起来。
“说得也是啊,我这段时间就只顾着练土系道法,别的武功的修炼都耽搁了,这样下去武功恐怕不进反退啊。”元芳在旁不由说了起来。
其他长老和秦日纲等人都在旁边一起附和,觉得这段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李仙在旁听了半天,终于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各位还是别抱怨了,有这时间还是抓紧时间恢复一下功力,这样下面的实验还能省点力气。”
这本来是公道话,没想到一说出来,立即引得众人翻起白眼。
这时候,一名工匠过来,递给李仙陶锅状的东西。
李仙接过来,将体内真气驱动起来,缓缓浸入那陶锅状的东西里。
本来,武者进入二阶就能修炼出真气,附着在兵器上,在战斗的时候能用来发挥很多妙处。
李仙身上具有土系道种,就能更进一步,将真气直接浸入物体里,探索构成物体的物质成分,分辨出物体的紧凑程度等物理性质等,算是一种很实用的能力。
“这个锅做得不错,里面物体颗粒均匀细小,连接紧凑,算是中上品的锅。”李仙点点头,在事先准备好的纸张上仔细填写自己用真气查看的结果。
旁边的元芳接过锅,也用真气注入里面探索一番,然后点点头:“说得没错,我附议。”
“附议。”
“附议。”
“附议”
另外三名主修土系道法的四阶长老,也检查了一下,然后说出自己的坚定结果。
对锅的鉴定结束,接下来就要做正事了。
李仙便拿起手中的纸张念了起来:
“第C871次实验:机床刀具钢的石墨坩埚冶炼法制作
实验主持者:李仙控火者:玄正护锅者:元芳、元真、元灵
坩埚制作者:陶大牛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利用修士的黑科技能力制作切削熟铁枪管所需的刀具钢材料,从而探索以普通方法制作刀具钢的途径。
实验材料:渗碳铁条和废钢若干。。。
。。。。。。”
李仙拿着记载实验内容的纸张朗读,玄正在旁听完不由摇摇头:“每次实验前都要把这内容重新读一遍,你就不烦吗?”
“烦啊,可这是规矩,这样阅读可以让大家对实验内容更熟悉一些,也能降低实验中出错的概率,何乐而不为呢。”李仙不在乎地说道。
玄正嘴角抽搐了一下,但也不再说话。
此时,李仙、玄正和四名长老面前有一个用耐火黏土砌成的炉子,中间放着一个炉架子,以便放置石墨坩埚。
李仙取过实验所需的渗碳铁条和废钢碎片,仔细安放在石墨坩埚里,然后又用耐火黏土把坩埚口密封住,接着用特制的铁制工具将坩埚放在炉架子上。
接着便将早就放在炉子里的特制焦炭点燃,把石墨坩埚煅烧起来。
炉子外部其实连接着蒸汽机鼓风机,一会儿就大力鼓风,使得炉内的火焰温度迅速提升起来。
李仙目不转睛地盯着炉火看,手上一指,便有一道红色真气从手上投入到烧得正旺的火炉里,一直到石墨坩埚上。
“火焰温度七百度。。。八百度。。。九百度。。。一千一百度。。。一千二百度。。。一千二百五十度。。。一千二百八十度。。。”李仙一边用火系真气的特殊能力探测炉子内火焰的温度,一边大声报了起来。
不过,这个炉子比较简陋,还无法将温度一下子提上去,到达一千三百度左右后温度就稳定下来,不再往上涨。
李仙拿出怀表,记录下升温所需的时间,然后便向在旁严阵以待的玄正点了点头。
玄正便立即出手,一团红色的先天火行真气投入炉火中,火焰的颜色便更加发青,先是火焰温度在不断提高。
李仙用自身真气感知,自然感受得更准确一些:“一千三百五十度。。。一千四百度。。。一千五百度。。。一千五百五十度。。。一千六百度。。。”
火焰温度升高到一千六百度之后,玄正其实还有余力,但李仙却向玄正以眼神示意,让他不要继续推升温度,而是将温度控制在一千六百度附近。
这时候,以元芳为首的四大长老上前,以黄色的土系真气护住坩埚,免得石墨坩埚在高温下支撑不住,崩解开来。
这样煅烧了一段时间后,在场众人忽然都神色一动,却是都感觉到坩埚里的铁条等全部化成液态钢水,可堪一用了。
李仙记录下煅烧所用的时间,然后跟一个壮实的铁匠一起上前,用特制的家具把石墨坩埚从炉子里取出来,立刻便有人过来,在密封坩埚口的黏土上捅出个窟窿。
接着,李仙和那名铁匠一起,将里面的铁水倒入特制的模具里。
“看来这钢水成色不错。”在场的几人都炼过数百上千炉钢水,眼光都锻炼出来,只看这颜色就知道这次的炼出来的钢应该不错。
不过,炼钢到了这一步也只是完成了一半,钢水凝固后李仙又跟着铁匠们一起,按照指定方案用鲸油等东西给钢块淬火和冷却,最后得到四五十公斤左右的梯形钢块。
等到钢块完全成型和冷却,在旁看了半天的玄正急忙上前,也用自身真气投入钢块里,转了一圈出来,满意地点头道:“优质钢块,可做刀具钢。”
“太好了,这次总算没有白干。”众人不由得都欢呼起来。
“这还是第一步,以后还要将这炼钢步骤标准化和普遍化,以便普通铁匠也能生产出这种特种钢材。”李仙心里也很高兴,但也不忘嘱托众人。
第三百四十四章 黑科技的发端()
原来,李仙这段日子带着玄正和一干四阶高手没日没夜地工作,就是想摸索出用石墨坩埚生产特种刀具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在人类历史上,用石墨黏土坩埚中熔化金属料成为钢水的方法,是由由英国人洪兹曼(B。Huntsman)于1742年首先应用。
具体方法就是将渗碳铁料切成小块置于封闭的黏土坩埚中,在坩埚外面加热,铁料继续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为高碳钢水,浇铸成小锭后锻打成所需的形状。
钢在坩埚中熔化时,石墨碳还能起还原剂作用,发生还原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钢中氧可以去除,各种夹杂物也能从液态钢中上浮去除,所以炼出的钢的质量优于一般的金属材料,可用来制造加工金属材料的工具。
李仙如果想提高己方工业能力,提高军工生产水平,需要有大量机床的支撑。
一般机床也还罢了,真正关键的机床需要材料性能特别优异的特殊钢材料,切削所需的刀具钢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来,李仙可以从欧洲直接进口先进机床,以及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刀具等,但他却知道这种关键材料完全依靠进口,以后会后患无穷的,因此自己掌握先进的石墨坩埚生产技术,实现这种刀具钢和特殊钢的生产工艺,是必然的事情的。
然而,如此高尖端的技术,并不是知道石墨坩埚能用来炼钢水就能快速获得的,甚至不是获得相关书籍就能重现的。
李仙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有关石墨坩埚炼钢的书籍,甚至购得专业的成品石墨坩埚和用来制作坩埚的原材料,又带领自己从佛山招募的铁匠进行多次实验,但也不足以立刻掌握这项技术。
一般的穿越类书籍里,经常出现主角回到古代,然后找到石墨原材料,然后指挥当地铁匠进行生产,很快就能获得大量的优质钢材,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出现,而且这也太小看这样划时代的炼钢技术的实现难度了。
石墨坩埚炼钢技术涉及的技术难度大体上有三种,首先是对炼钢所需燃料进行处理,以获得足够的炉温;其次是拥有足够出色的鼓风设备;最后是制作出可用的石墨坩埚。
从技术难度而言,鼓风设备的难度高于燃料处理技术,石墨坩埚的制作方法又远高于前面两者。
按照李仙的估计,即使自己拥有足够详尽的技术资料,又有大量成品做范本,手头还有大量优秀的工匠,光是仿制能耐高温的石墨坩埚就需要三五年时间,掌握整套炼钢技术的时间就更长了。
在李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