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钱赚得仿佛理直气壮,比较容易被人接受;而落在我们东方的官场,那就是巨贪,见不得光,一旦落网。身败名裂。可实际上,官员正因为担心有命收钱。没命花钱,所以还会比较节制,一旦反贪行动深入人心,媒体发达,反而更容易控制。当然,我们必须从开始就严格反贪。比如我们成立的廉政反贪局,可一旦官员形成利益链条,利益均沾,那将荼毒无穷,后果不堪设想。”
李不凡看了吴敌一眼,他当初设立廉政反贪机构,并让虎贲克隆战士主持。就是因为听吴敌说,后世有一段时间官场贪婪成风。最厉害的就是土地局,据说普通公务员都有几套房子,而大部分普通人,赚一辈子钱都买不起一套房子,甚至到了进入体制,不贪不收钱都不行,那样你就不是自己人,所有人会排斥。让你混不下去的地步,可见其黑暗程度。后来政府付出巨大代价长期反贪,加上信息发达,民间监督才得以遏制。
可李不凡不想在这个时候在这个问题纠缠。当即道:“现在是打仗,此事以后再谈。阿拉斯加的布局必须尽快。”
李华山插嘴道:“总司令,阿拉斯加的布局不是那么容易,每年几乎夏季有三个月的极昼,冬天11月半以后开始,也就是现在这个时期,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极夜。所以现在就算我们想立即动手建设,也没有办法,港口封冻,连物资都运不过去。”
李不凡皱眉道:“那也可以先做准备。先订购建设的机械和输油管道等,还有石油开采设备,炼油厂全套设备,煤炭厂全套设备都必须尽快准备好。还有,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在阿拉斯加多建设几座、甚至十几座在山体内的洞腹城镇,每一座可供几千人生活,这种规模全部用于驻军挤一挤,就可容纳百万大军。”
李华山点点头道:“在酷寒之地,山体洞腹是最能达到保暖效果的居住地,如果再利用锅炉热水循环供暖,将温暖如春,只要注意排气系统,零下一百度都威胁不到这样的居住地。只可惜我们现在才想到,时间有限,总之,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庆幸的是,洛克菲勒财团没有亲自投资,皮埃尔操作的话,我们可以尽量按照我们的设想建设,只不过多花些钱而已。”
李不凡淡淡地道:“钱不是问题。我们攻占了东南亚,马上还有印度东部富裕地带,可以取得大量的英镑法郎美元,西方世界也不会怀疑曾经的石油大亨皮埃尔的财富。阿拉斯加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美国人驻军不会多,只要突袭,随时都能攻占。最好是临近冬季突袭,让美国无法快速发动反攻,当北极圈进入极夜状态,连进攻都做不到。”
吴敌干笑道:“可惜啊,要是能利用美国人的钱建设,坑他们一把,那就完美了。”
李不凡洒笑道:“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情。”
吴敌大笑一声道:“我现在才知道,真的是一步领先,步步抢先。洋鬼子想要扭转局面,取得先机,只怕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李不凡淡淡地道:“一切还是源于实力。如果我们没有实力,空有谋略却做不到,那有何意义?”顿了顿对李华山道,“阿萨姆地区的安排也同样要抓紧。”
吴敌看着李华山应声,不由奇怪道,“老大,我听说你往阿萨姆邦抽调了大量的民夫,你想干嘛?”
李不凡目光一闪,轻笑道:“没什么。这个地区我们既然是志在必得,那么修一些基础设施是必须的。”
吴敌翻白眼道:“老大,你又在忽悠我了,修一些基础设施,需要两百万民夫?”
“。。。。。。”
南美帝国最终被承认,其之所以能够存在,主要三大原因。
首先皮埃尔强行建立南美帝国并击败了政府军的反攻,造成了既成事实;
第二,皮埃尔是白人,即便其夺取了政权,也依然是白人政权;
第三点很重要,皮埃尔有钱,是曾经的石油大亨,是世界顶级富豪。
西方世界所谓的民主政权很大曾度上受财团操控或者支持,顶级财团间同样有着他们的游戏规则,没有人愿意和拥有恐怖财富的皮埃尔撕破脸,尤其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了以色列建国而放弃世界金融主导权这个关键的时刻。这些财团并不想在吃蛋糕的时候节外生枝。
正因为有这三大原因,加上皮埃尔的运作下。欧美大量的媒体指出南美帝国有着存在的必要性,其中立能够拯救大量的沦陷区白人同胞。当然,皮埃尔的南美帝国也必须证明能做到这一点,于是水到渠成。
在中国国防军大规模南下,肆虐印度东部和东南亚群岛,整个东南亚进行超级规模大移民的时候。南美帝国派出军舰和外交特使来到中国,经过三天的讨论,中方“同意”了南美帝国的建议,同时要求南美帝国必须严守中立原则。
很快,在南美帝国的运作下,第一批的沦陷殖民地的白人随着南美帝国返航的舰队回到瓦尔帕莱索港口,受到西方媒体广泛的报道。引发巨大的轰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美帝国原智利的军人和地方发动几次暴动。都遭到南美帝国强硬铁血的镇压清洗,原本这种事情会引发西方各国不满,因为镇压清洗的很多人是白人。可在这样的背景下,遭到淡化处理,被正面的声音掩盖。
南美帝国渐渐成为西方唯一一个和中国保持正常往来的国家(苏俄除外),成为西方华人的汇聚地,也成为在中国控制的沦陷区白人回国的中转站。
中国也利用走私的方式,秘密取得大量重要的精密仪器和零件。虽然经过发展基本上这些精密仪器和设备零件都能制造,但是人员积水水平限制,部分高标准零件产能不足。西方列强自然也担心这种状况发生,对南美帝国进行要求。并派出人员协助管理,可为了高昂的利润,走私的存在那是不可避免的。
实际上列强并不知道,中方专门派了远洋大型潜艇秘密往返于南美帝国之间,就是为运送急需的设备和零件。
中国得到南美帝国进口急需的零件和从苏俄依然存在的贸易中取得一些物资,而且从东南亚和印度取得大量的人才和技术人员,工业发展逐渐稳步上升,装备制造业以及和军事相关的产业发展迅速。
西方列强的联盟也逐渐形成,大规模的征兵和军备训练逐渐形成,英法美为首的西方联军两百多万大军逐渐在印度西部孟买等地登陆,尽管受到中方远洋潜艇的破袭,十几万部队被淹死在印度洋,但是舆论管制下,并没有散播,损失并不能阻止他们反攻的决心。
美国是扩军最多的国家,短短时间就整编了两百多万大军。不仅仅是因为在菲律宾的损失需要报复,也同样是承担责任,毕竟这样战争是因为麦克阿瑟旗舰上的炮击而提前引爆的。为此美国不仅在印度方向投放了一百万美军,而且在澳大利亚方面增援了五十多万的美军,因为中方已经控制了几内亚,随时可能威胁澳大利亚。
西方世界也不知道是该感谢还是痛恨第一次世界大战,痛恨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欧洲强国英法损失惨重,感谢的是因为世界大战各国都拥有庞大的军备武器和预备役退役军人,可以迅速大规模武装庞大的军队。
可西方列强也同时发现,中**队的规模比他们还要庞大。也许中国真正的精锐部队才两百多万,这些精锐也是真正全面换装中国制式装备的部队。开战前,中方的军备最多可以武装四百万部队,因为训练和日本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军火,当然这四百万其中日式装备就近百万,其他也基本能达到欧洲现役水准。可战争爆发,英法美两百万大军惨败,让中方缴获了巨量的装备,让中国的武器足够装备五六百万大军,除了在北方驻扎防备苏俄的近百万部队,中方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南面足足投入了四百多万大军。
让西方联军松了口气的是,在印度中部地区,他们的前锋和中**队仅仅进行小规模的交火,随后中**队就开始后撤。。。
187、大撤退大移民()
西方世界在印度率先展开反击,中**队节节“败退”。
尽管在进攻中,西方军队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冒进的部队遭到中方强大的步兵火力的打击损失惨重,但是整体形势而言,西方联军却依然在节节推进,“收复”大量的失地。
前线胜利的消息如雪片一样的飞向欧美,让整个西方世界之前惨败的颓废一扫而光,士气大振。原本一些打退堂鼓的小国本来仅仅迫于整个西方世界舆论压力只派出少量的部队参与,此刻也因为不断的“胜利”释放出豪言壮语,纷纷调兵遣将大规模的向前线派出主力部队。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中国国防军几乎全面退出印度东部,在藏南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蒂斯达河一线构筑较为坚固的防线。这一带其实就是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板块相接的狭长地带,防线依托大河天险建立,易守难攻。
联军印度方面总司令海格上将因此获得巨大的荣誉,成为整个西方军事界的风云人物,不断有西方媒体的战地记者采访,西方媒体也不吝赞美之词。
可是,在联军印度方面军指挥部内,海格上将和方面军副司令官美国上将马歇尔以及参谋长法国名将霞飞上将却高兴不起来,虽然这一路进攻有和中方交手,但是几乎没有经历太激烈的大规模战斗,中方撤退的时候干干净净,甚至连阵亡官兵的尸体都没有留下。最低限度也能进行掩埋后才后撤,这哪里是收复失地,简直是中国人“让”出来的地盘。
“。。。以我对中国兵法的了解而言,这叫做‘诱敌深入’,其目的是拉长敌人的后勤补给线,缩短己方的补给线。”不同于西方将军们较为乐观的态度,被英国人终于启用的板垣征四郎面对这样的情形却极为紧张。
在板垣征四郎看来,李不凡对中国兵法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纵观其国内争霸、对日本用兵和南下进攻,都深得孙子兵法精要:不动如山,行动如风。侵略如火。动若雷霆。凡是李不凡的敌人,每一场战斗都是被李不凡以雷霆之势迅速击败,其中就包括日本,去年日本在李不凡策划的进攻之下。简直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在中**队的一系列战争中。似乎李不凡打造的国防军几乎很少处于防守地位。可是板垣征四郎知道,当初李不凡华东政府和北洋直系翻脸的时候,李不凡派出头号战将李嵩山防守徐州一线。承受北洋悍将吴佩孚数倍的兵力连续猛攻,依旧稳如泰山。正是这次防守,给李不凡争取到了时间,李不凡亲自指挥部队假装回师平息华东暴动,实际上却伏击了追击的湖广北洋军的主力,可以说这一仗一举奠定了李不凡统一黄河以南的基础。这一战就深得孙子兵法中的防守“不动如山”;行军诡秘“难知如阴”;进攻猛烈“动如雷霆”,当时包抄湘军后路,就是“侵略如火”。简直就是一场完美的兵法盛宴的展示。
此次中国南下作战,国防军行动何等迅速,如第三路军不仅迅速扫平暹罗,更是快速穿插攻陷缅甸南部,对英缅军形成包抄合围,否则英缅军也不会不得不挺而走险,最终被歼灭。其行军速度完美展示了孙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风”要旨,其大举南下以不到一百万精锐一举打垮了英法美近两百万大军,雷霆一击已经把“动如雷霆”展示得淋漓尽致,当初南京欢迎段祺瑞的阅兵式,就是“其徐如林”的完美体现。
中**队有李不凡这样的统帅,凡是了解中国兵法的人,未战只怕就立即先胆寒三分。而日本自从战国时代武田信玄利用中国孙子兵法一部分总结出日本军事“风林火山”的要领取得一系列的巨大胜利后,从此日本军方就疯狂的崇拜孙子兵法,几乎是将领必读。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正是其中学习得较好的,被日本军方誉为一时俊彦,享誉军界。
而历史上中国在二战前时期,中国的军方全面学习西方军事战略,反而被日军利用《孙子兵法》要领的战术打得找不到北。板垣征四郎更是利用《孙子兵法《“其疾如风、动如雷霆”的战术要领,以半个师团快速进攻、雷霆打击把阎锡山几十万大军打垮。而之后日军的进攻,多采用在正面进攻之余,以孙子兵法“侵略如火”的要领,分兵包抄**后路,以至于**士气崩溃,不断的溃败,最终中国丢掉了半壁江山。后世有n多军事“砖家”把小日本侵华说得如何的战术了得,其实不过是半吊子的孙子兵法加那么一点西方军事而已,可就小日本这点水平也把东南亚英法美打得找不到北,后来还是老美硬是仗着比小日本强十几倍的火力硬生生把小日本砸趴下了。
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的看法是一样的,他们不在乎西方列强死多少人,他们只想借着西方列强的手报仇、甚至复国,他们做梦也没有料到中国南下列强会败得那么快,败得那么惨。
板垣征四郎认为,已经不能让西方联军再惨败,如果再惨败,西方世界极可能会丧失和中国战斗下去的勇气。
“补给?”海格上将皱起眉头,任何合格的将领都知道补给的重要性。
马歇尔严肃地道:“总司令阁下,中国人和印度的叛军有勾结,我们后勤运输铁路几乎不断的遭到破坏处于瘫痪状态。原本我们准备用传统运输和汽车运输的方式将物资输送到恒河,再利用恒河的船运保障后勤,可是中国人占领恒河一带,几乎把所有的船都弄走了。我们的后勤的确变得非常的艰难,如果中国人在这个时候突然间集中重兵集团发动猛烈的反攻,我们将会打得非常艰难。”
霞飞洒笑道:“马歇尔将军,不需要这么含蓄,您可以直接说,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很可能会再次惨败。”顿了顿后,他对海格上将道,“老伙计,我们不是第一次合作,我认为的确需要防备一下。确保了后勤之后,再进攻也不迟。”
海格上将点头道:“好吧。我们必须从欧洲调集一批可供在恒河航行的运输船,这样只怕会耽误不少时间。”
板垣征四郎认真地道:“我认为对付中**方李不凡这样的优秀指挥官,稳打稳扎是最合适的,毕竟我们目前的空军还是处于劣势的,联军方面的新式飞机也仅仅只是第一批样机而已,时间对我们有利。”其实他这话说得比较隐晦,面对李不凡这样精通中国兵法、智谋如海、诡诈如狐、凶猛如狼的军事奇才,就这些所谓的西方上将想要用战术取胜,那迟早成为李不凡的点心,死都不懂怎么死的。
板垣征四郎认为,对付李不凡这样的敌人,联军最佳的办法就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凭着西方强大的工业能力底蕴,集中全世界的兵力和强大的火力,平推过去,让对方什么计谋都用不出来,迫使对方正面决战。
说到中国空军,方面军几名上将脸色都是一片阴霾,自战争爆发以来,所有战场上溃逃出来的官兵都对中国的空军充满了恐惧,不仅仅是陆军,海军更是如此。被中国人飞机摧毁的军舰,足以组建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世纪超级舰队。西方世界有把握在诸多方面压制中国,唯独中国的空军没办法,中国人的飞机太先进了,先进到只能仰望。
米歇尔突然道:“我们反攻以来,中国空军基本上没有大规模出动,即使出动,也仅仅是掩护和保障他们陆军的撤退。从中**队一系列作战战例来看,每次作战中国空军都会大举出动轰炸压制对方的重武器,看来果然有阴谋。”
“中国空军。。。”
联军印度方面军停住推进,为确保后勤而等待的时候,中国方面也在为全面打造战略的天时地利人和而准备,李不凡打造“人和”的计划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在整个东南亚,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和菲律宾群岛无数的土著在船运或者地面行动的方式再向外迁移,而中国境内所有的军人家庭都可以拥有一个名额,制定一户亲戚移民中南半岛和第一岛链,而这些移民户都将予以分田地并安置住房,当然军人家庭南迁,那将获得双倍的分田地待遇。
用李不凡和吴敌的话来说就是,军人为国开疆扩土,当然要率先分享国家红利。这个机会是相对平等的,想要和机会为什么大战扩军的时候不报名从军?不率先给军人军属,难道还能给那些游手好闲之辈、**分子或者那些白眼狼不成?至于那些支持政府的财团、商人,政府的订单不就是红利的一种吗?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空前规模的大移民,却也暗藏杀机。。。(未完待续。。)
ps:很多人认为“侵略如火”是指攻势猛烈,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正确的理解是侵袭掠扰,简单的说就是包抄破袭。截其粮道,断其后路。说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