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游戏世界旅行者-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什么劳民伤财的,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抄查王爷奸商狗大户所得的钱财粮食足以供应他建立以及维持五百万大军所需三年之久,并且不需要一次性支付,毕竟到目前为止也就兵员堪堪过百万而已,并不需要向那些底层老百姓加税。

    并且早在新朝建立时便将所有重要资源诸如盐、铁、矿收归国有专营,建立常平仓储蓄粮食,更有合理的关税、商税等税收,到时候战争红利自然足以应付军费开支,还能源源不断的给百姓带来厚利,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自然会带动生产力的极速提高,收益绝对会日益增长,哪里还需要压榨那些苦哈哈,什么与民争利的去死吧!

    新朝建立半年后各国齐头并进入寇,楚朝也不是睁瞎眼完全不知,早就发现异动有所准备,百万大军兵分数路开赴战场。

    吐蕃、西夏两个地广人稀古老王朝合兵一处,共计20万铁骑兵临阳关(玉门关),阳关之后便是古都长安,再往后便是中原腹地洛阳,一直有重兵驻守,他们这么一头撞上来,迎接他们的是已经更新换代的近百门城防巨炮的同时轰击。

    这已经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较量了,震天的炮响将所有人马踏地的声音都压下去了,那些老旧的攻城铜炮以及木质攻城器械早就在第一轮轰击中被炸飞上天,剩下的便是红果果的屠杀。

    还没等百门大炮各打上十发,这些骑兵便已经四散崩溃狼狈逃窜,罗煞当机立断立即带领配备马枪的龙骑兵出关衔尾追击。

    这些龙骑兵都是久居辽东的汉人,箭法马术娴熟,现在换上后装线膛燧发枪后更是如虎添翼,日益精湛的工艺以及科技技术将其有效射程推进到450米,远远超出蒙古弓两百多米射程,马上射击也能达到一分钟两发的速度,隔空将想要回身反击的西夏骑兵以蒙古曼古歹骑兵战术以及滚动交错替换战术持续不断的射到怀疑人生,厚重的铠甲也无法阻挡金属弹丸的穿透。

    靠近没法靠近,逃也逃不过轻骑的追击,这些骑兵被一一射下马来,从溃败变成彻底的剿灭,后面更有无数兵马掀起滚滚烟尘出关反攻,目标直指西夏西平府以及吐蕃逻些,这是要趁势反攻,来一场灭国之战!

    而在北方,二十万蒙古铁骑同样被被牢牢阻挡于长城之外,还幻想着用蒙古时期的老旧铁炮、回回炮攻破关口,却被无数大炮轰成漫天碎片。

    然而关上的士兵却没有出关出击,而是任由他们在坚固城墙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整齐的火枪队会教他们如何做人。

    就在他们在城墙下苦熬时,却不知道已经有两万由各门派精锐弟子配上精锐士卒而组成的队伍兵分数路路,按照商队打探出来情报深入大草原扫荡所有大小部落。

    他们通通有修习以杀人为目标的狠辣武功,让他们化为刽子手手中最锋利的尖刀,即便是上万人的大部落也能在顷刻之间将这些留守的孱弱老幼通通斩尽杀绝,不留祸患,随后便马不停蹄的奔向下一个目标,收缴的牛羊则留给后勤队伍处理。

    等攻城的蒙古骑兵收到消息,已经是在一周之后,这支死神队伍已经横扫草原过半以上的部落,斩首数十万,尸骸遍布草原,为来年野草的生产提供充足的养分。

    当下所有蒙古战士心中急切下再也顾不上南侵匆忙撤退,被衔尾追击的龙骑兵以他们的看家本领曼古歹虐得欲仙欲死,但后勤耗尽的他们已经无路可逃,一战而降十数万,登时解除北方祸患。

    南方的那支小国混合的杂牌军尚未抵达边境,便已经遭到牛头率领的山地部队埋伏,山谷中难以计数的迫击炮轮番急速发射轰击,炸遍下方山道每一寸地面,这些小国兵卒哪里见过这种仿若天灾般的攻势,几乎瞬间崩溃了。

    然而,他们的那些国王早就已经被一众绝顶高手实施斩首行动,当下可谓群龙无首,无力抵挡十万山地大军的进攻,领地一一沦陷。

    而在东海之上,黑冢罗王率领的海盗舰队大小共计有近千艘,而且都是能纵横海上的大船,小船更是难以计数。

    即便是继承原明朝的水师,大小相仿的战舰也只有对方的一半数量,更多的是只有一两百石福船。

    在阎罗尚在时,黑冢罗王已经曾经率领舰队直达明朝沿海地区,那时面对数百艘的舰船的威逼,一众酆都头目虽然非常不甘,但也只能咬牙接受城下之约,替他办事来获取和平共处,那就是去云南堵截孔雀王朝的逃兵,也就是沐萍以及佛母她们,从那时起所有人心中都憋了一口气,发誓怎么也要报复回去。

    没想到一隔几年,这黑冢罗王贼心不死,竟敢趁着新朝初立前来趁火打劫,按情报得知,他还是受东瀛关白丰臣秀吉指使并牵起的头,联合楚朝四周各国一起围攻,显然是不想坐视这个新生皇朝的坐大。

    即便是舰船总数比不上,但龙王率领的舰队依然丝毫不惧,双方便在东海之上爆发一场东方史上规模最大的舰队对决,而且还是以500vs1000。

    然而,现在是十六世纪末,海军舰炮的射程可以根据口径达到1~3千米远,主力战舰上通常放置的大多都是十八磅至二十四磅的舰炮,也在1~2公里射程,一艘按大小来算怎么也有32~64门。

    但这里是指强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这些海盗以及盖伦武装商船显然不在列中,通常安放的都是十二磅及以下的滑膛炮,或者炮身足有一人厚的笨重青铜炮,一艘最多也就十六门左右,少的只有八门,平时还不怎么用。

    要知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些海盗哪里有这么多钱轰轰轰,平时更多的都是贴弦战,既不会损伤财物也能捕获舰船,即便是发射炮弹也是靠近到一两百米内才射击来提高命中率,而且还只是用来恐吓,不然那舰炮射击远处目标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炮弹出膛后全凭天意,这时候就只能靠密集火力压制,但问题又来了,他们船大炮少,所以。。。。。。还是贴弦战吧!

    ps:书友们,我是江湖月,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东海海战() 
然而龙王舰队虽然舰船数量较少,舰炮可是不缺,铸造大炮的机器可谓昼夜不停的生产各式舰炮补充到一艘艘如同下饺子般下水的舰船上,而且口径统一,都是100口径速射炮。

    整合明朝水师后,四百石(100吨)福船共计有600余艘,刨除那些老旧不堪使用的仅剩450艘,每艘配备舰炮舰炮12门,另有新式舰船50艘,排水约在400~600吨,安装24~48门舰炮,总共合集有将近7000门舰炮,都是装载100口径短身管速射炮。

    几乎可以说,从琼州大力开采出来的高品位铁矿石绝大部分钢铁都用在这舰炮之上,即便使用新式机械以及奴隶开采矿石,一门舰炮的成本依然要去到将近500两白银,也就是350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对配套的炮弹以及最重要的舰船,打的都是白花花的银两,可想而知这海军的耗费有多恐怖,百年海军可不是凭空说说而已。

    要知道前明未灭时岁入也不过3000万两白银,还要用到整个国家中去,要不是现在楚朝完整接手这遗产,更加抄家无数财大气粗,还真供不上这庞大需求。

    虽然这7000门舰炮与对面约12000门相比只有一半,但这威力压根不可同日而语。

    东海决战时,龙王率先在东方采用成熟的风帆战列线战法以及小船突击战法,双方舰队相遇时,首先派出轻装快船上前突入敌阵,左右各配备4门40口径速射炮,以一分钟三发的极速砰砰砰的快速连射,发射的3斤装炮弹里面填充的却是足有半斤的苦味酸炸药,弹丸虽小爆炸的威力却是一点都不差,靠近的那些小船在雨点般炮击中压根挨不了几炮便燃起熊熊烈火,即便是泼水也压根扑灭这温度极高的火焰,更多的是吸入太多一氧化氮中毒倒下,让他们好好体验一下后世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的感受,剩下见势不妙的水手海盗只能跳入大海中随浪飘荡,燃烧的舰船却挡住敌军主力舰船的进攻路线。

    而龙王的主力舰船则抢占上风位排列成战列线,用侧弦对着乱作一团的杂牌舰队在500米的距离上快速轰击,精度极高的新式100口径舰炮在这距离上依然有相当不错的精准度。

    因为全舰口径相同,所以只需要一次测量瞄准便可以调整全部舰炮瞄准角度,调整以及准备发射速度极快,可以达到一分钟两发,比起训练极少的一群乌合之众长达2~3分钟一炮的速度可是快了五六倍,弹丸分布比较密集,让他们好好体验一下什么叫炮弹如同泼水般密集。

    而100口径炮弹装填足有1。5斤苦味酸,爆炸威力更猛,点燃的火焰更盛,即便是那些大型战舰挨上一发也受不了,更何况这时代的舰队哪里有什么火药炮弹分开放置等隔离措施,引发的大火经常引起舰船殉爆,直接将一艘数百吨重得风帆战舰炸得粉身碎骨,大火偶尔还会波及旁边舰船。

    等龙王舰队围着这支杂牌军轰上几轮,没多久便大海变火海,滚滚毒烟直接笼罩整片海域以及中央密集的舰队,宛若海上炼狱一般。

    是役,史称丁酉海战,朝廷北海舰队共计歼灭进犯大小海盗舰船近千,剿灭俘获海盗五万,仅有少部分逃脱,但已经不成气候,进而肃清海域,从此再无海盗敢入侵帝国疆域,而己身伤亡仅有数千,此为后事。

    而丰臣秀吉则趁机在这段时间内增兵十四万以及数百舰船入侵朝鲜,以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两军为先导在釜山登陆,分东西两路齐头并进,连占庆尚、全罗、忠清三道。

    此前的朝鲜处于李氏王朝时期,简直就是前明的翻版,国内承平日久,武备松弛,而朝堂上又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政治和军队日趋腐败,这正好给全国一统的倭国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侵略机会,早在五年前便已经被十五万倭军入侵过一次,但被前明朝廷派出的军队打败,帮助朝鲜夺回大半失地后议和撤退。

    然而当初愿意内附作为出兵援朝的条件却概不再谈,甚至朝鲜国王李昖仅仅上表答谢朝廷援救及助其复国,但是暗中对明倭议和却排除朝鲜有所不满,可谓十足的白眼狼。

    现在新朝成立,却迟迟没有派人前来上表尊称为宗主国,反倒是被再次入寇的倭军势如破竹的打得城市接连失陷,进攻也遭到挫败,这才连忙上表请求宗主国出手援助。

    早干嘛去了呢?

    这等国事自然是要让内阁给出个章程来,结合楚其琛的意思,商讨的结果是援助还是要援助,但可以借机延迟,让朝鲜军民多消耗一点倭军的有生力量,随后再出兵与倭军来回拉锯,最好拖个两三年,同时削弱朝鲜以及倭国国力,等时机成熟再一举将其赶回东瀛,同时彻底铲除李氏的势力,使朝鲜成为明朝的一个行省,进而作为进攻东瀛的跳板,一举剿灭东亚剩余势力。

    又一次出逃的朝鲜国王李昖以及一众大臣在京城等得头发都白了,还没得到楚帝国的出兵答复,他们可是将所有尚书高官都拜访过一遍了,但都被拒绝接见,只是呆在鸿胪寺(外交部)的驿站中苦苦煎熬。

    足足拖了两三个月,朝鲜已经被再次全占全国八道,比起上次更是一点地盘都没有留下,已经相当于灭国,更因为各地军民的自发反叛被屠了将近二十万人,倭军摩拳擦掌的准备越过大江继续进攻辽东,楚帝才正式宣布发兵出征朝鲜,依然完全没有理会这群落难君臣。

    这时候他们要是还不知道楚帝意图跟东瀛一样,想要将朝鲜吞并的想法才是怪事,但也无可奈何了,然而没过几天便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世间,但也没有哪个会来过问这事情,就直接不了了之了。

    没等倭军跨过边境,十万边军便直接跨过大江攻入朝鲜,当场轰杀第二军指挥官小西行长,一直势如破竹,将战线推进到平壤才停止下来,就地征集朝鲜军民进行拉锯抵抗,后面便已经没有继续进军。

    (ps:剩余章节内容在作者说,请各位多多支持正版阅读,到起点上进行订阅,谢谢各位支持~)

    ps:书友们,我是江湖月,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三百六十二章 攻略东瀛() 
楚朝百姓在炎黄元年上半年时还在为帝国遭到列强四面围攻而惶恐不安,生怕又要加征税赋,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日子又变得更艰难。

    却没想新朝完全没有这个举措,反倒数十万大军狠狠的还击,将这些豺狼一个个打得狼狈逃窜,没有一个能打入国境,反倒是反攻中通通被灭国剿灭,随后几年内更陆续有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国家并入版图。

    这些都是从那仅需十个铜板便有一份的新式报纸上得知的消息,官府的宣传栏同样有张贴信息,每新增一个行省,上面便重新更新一版帝国版图图像,更有官府的公职人员腆着笑容不厌其烦的解说新纳入版图的疆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出产,号召那些百姓前往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移民,去到之后分房分田甚至分山等等,还有诸多好处等等,让不少不甘寂寞的青壮远走他乡。

    最吸引的便是南方那些据称种植水稻可以一年三熟的行省,那更是吸引无数北方一年收获一次、还要看天吃饭的老百姓,更兼近几年天灾不断,更是有一整个村庄齐齐出动的情形,搭乘朝廷的大船不过几个昼夜便直接抵达,免去路上长时间的舟车劳顿的痛苦。

    看着这越来越大的疆域,跟此前的对比起来足足大了两三倍,让每个百姓都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这丰功伟绩可是唐宗宋祖都比不上。

    至于元朝那些蒙古鞑子自然忽略不计了。

    现在已经是炎黄四年,最新一期的帝国版图上,东北方向那个名叫朝鲜的半岛地区已经纳入版图,听说那里平原土地虽然不多,但森林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官府已经开始号召召集百姓前往开发了。

    而纵观整个东方大地,只剩下东面宛如长蛇般的东瀛岛国尚未征服,离朝鲜仅仅隔着一个浅浅的海峡,想必在帝国的铁蹄大炮面前,很快就能将他征服了的吧?

    ……

    “说说看,这次远征跨海征战东瀛失败的情况如何?”身穿一身金黄色龙袍的楚其琛坐下上席,下方按职位高低整齐排列着整齐的座椅,上面坐着的大多数是朝中将领,还有几位内阁大臣。

    新朝初立之时,便废除了下跪叩头的礼节,虽然这些动作能给上位者一种高高在上或者征服的快感,但实际上是一种毋庸置疑的糟粕行为,通常都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而实施。

    正所谓跪天跪地跪父母,古时大臣拜见皇帝也只是鞠躬而已,唐朝之前是跪坐,但皇帝也是跪坐,只是礼节的不同,君臣还是平等的,从明朝开始便要文官磕头跪皇帝,武官见到文官上级也要半跪,想必是来自朱元璋那家伙的变态欲望,以及重文轻武的缘故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弱者面对强者保护自身的行为,但这么一跪,丢掉的是一个民族的骨气与脊梁,自然要将它革去掉。

    而从一开始新朝便确立文武分治的政策,文官不干涉军事,武官不得干涉朝堂治理,免得出现瞎指挥的现象,既互不统属,但又相互影响。

    自炎黄元年帝国十万大军将入侵倭军击败,并将其赶回到平壤以南,便按照既定计划撤退一半陆军,不派出海军扫荡,原地征召朝鲜平民入伍训练与倭军拉锯对战,三年以来累计消耗朝鲜青壮三十余万,同时杀伤多次增援的倭军约有二十五万。

    这些倭军都是由东瀛关白丰臣秀吉向国内各大名…也就是诸侯征召而来,每万石封地征召人数从200至600人不等,首年及次年战争下来的折损已经将近十五万,这种损失已经让其本土诸侯多有不满。

    而在在炎黄二年(1598年)中再次征召派出十万援军,不久后在战事正紧要关头时却因病于东瀛京都逝世,不排除里面有什么阴谋存在。

    当时其生前安排五大老(相当于顾命大臣以及大诸侯)辅佐幼子丰臣秀赖,随后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相当于内阁大臣)向帝国隐藏丰臣秀吉死信,并希望以目前界线分割朝鲜撤退作为停战条件,却不知早已经被潜伏东瀛的探子(风吹雪)得知消息并传回,被拒绝后继续派兵进攻,他们也只能边打边撤退,又拉锯了一年才在炎黄四年初全部通过运兵船撤退至对马岛。

    这时候便轮到海军出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